掌握一些急救辦法,關鍵時刻可自救亦可挽救他人生命!
9月10日,又一起令人心碎的悲劇發生在了湖南益陽。一名4歲男孩吃飯時不小心被食物噎住,經搶救無效死亡。
聽到孩子不幸去世的消息,媽媽幾度昏厥,最後在丈夫的陪同下,查看了事發時的監控畫面。
事發當時,正是小朋友們的午餐時間。老師將飯菜端上桌後便轉身離開。在沒有老師看管的情況下,圍坐在餐桌旁的小朋友們說笑玩鬧著。
突然,背對著攝像頭的白衣小男孩緊緊地捂住了嘴巴,並且不停地咳嗽,試圖用手指摳自己的喉嚨。
周圍的小朋友,也沒有意識到小男孩的異常反應代表著什麼,因此沒有一個小朋友去通知老師。
直到3分鐘後,小男孩已難受到不停跺腳,之前離開的老師才注意到男孩的異常反應,才緊急將男孩送往醫院。
不過遺憾的是,最終醫生還是沒能將孩子搶救過來……
類似的悲劇並不少見,小編在網上隨便一搜索就是一大把。
每一個新聞事件背後,都是一個家庭的破碎。
在這宗事件發生後,很多網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有的說如果孩子吃飯的時候沒有和小朋友打鬧,或許就不會噎住。
有的說如果老師守著孩子吃飯,不離開意外就不會發生。
回顧監控視頻,我們可以發現,在老師發現孩子的異常反應時,並沒有及時做出應急措施,只是趕緊送往了醫院。
因此,更多的網友提到,如果幼兒園老師能及時採取一些急救措施,或許孩子還有一線生機。
可惜的是,世間沒有這麼多如果,時間也無法倒流。
小編只希望大家以此為戒,無論是幼兒園的幼師,還是孩子的監護人,甚至我們每個普通人都掌握一些急救方法和預防措施,關鍵時刻能救命!
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吃東西噎住的現象。而且氣管異物多發生在5歲以內兒童,尤其以剛學會走路到3歲之間的小孩多見,死亡率高。由於氣道被異物堵塞後,被噎者無法進行呼吸,因此可能致人因缺氧而意外死亡。
當人體處於嚴重缺氧狀態時,無氧代謝的腦細胞只能維持4~5分鐘即開始死亡。在醫學上,一般認為常溫下心跳呼吸停止4~6分鐘,即存在大腦不可逆性損傷。
因此,被噎住之後的5分鐘內,是搶救的黃金時間。
氣管異物的表現:當孩子臉色青紫、憋氣、呼吸困難,或出現劇烈咳嗽、哮鳴,可能是異物進入氣管。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趕緊採取急救措施。
然而,很多爸媽在孩子發生危險時,用了一些錯誤方式救治孩子反而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因此,這兩種方法慎重使用。
1
吞咽
當孩子發生異物卡喉時,不能用吞咽的方式。因為吞咽的過程中,異物更容易從食管的第一個狹窄深入到第二個狹窄,危險更大。
記住,當發生任何異物卡在喉嚨時,我們第一時間應該是將異物去取出來,而不是咽下去。
2
拍背
孩子在被噎住時, 可能會本能地大聲咳嗽排出異物,而此時拍背,可能導致異物越陷越深,不利於異物排出。
在孩子發生氣管異物時,我們首先要及時做出判斷:
如果孩子被噎住後,如果可以呼吸、哭泣、說話或仍能咳嗽,這說明異物還沒有完全阻塞氣道,這時要讓孩子用力咳嗽,咳嗽產生的氣流能非常有效地把氣道裡的異物衝出來。
但如果這時的孩子已無法咳嗽,或無法呼吸、無法說話、臉色發紫的時候,就要馬上用海姆立克急救法進行急救,同時應該撥打 120 急救電話。
注意:如果可以呼吸、哭泣、說話或仍能咳嗽,則不應該實施海姆立克急救法。
被稱為「生命的擁抱」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利用肺部殘留氣體,形成氣流衝出異物,是全世界搶救氣管異物患者的標準方法,也是目前為止最為簡單易學的急救方法。
小編強烈建議每一個人都牢牢記住,或許關鍵時刻能救命。
1歲以內的寶寶
?抱起寶寶,將寶寶的臉朝下,使其身體依靠在大人前臂上,用手支撐寶寶頭部及頸部,頭略低於胸部。
?用另一隻手掌掌根用力拍寶寶兩肩胛骨之間5次,再將寶寶翻正,在寶寶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及中指壓胸5次。
?重複上述動作,一直做到氣管阻塞解除或急救車到為止。
注意:不要將寶寶雙腳抓起倒吊從背部拍打,不僅無法排出異物,還有可能造成頸椎受傷。若是液體異物,應先暢通其呼吸道,再吹兩口氣,若氣無法吹入,則懷疑有異物堵住呼吸道。
▲1歲以下嬰兒,海姆立克急救法
1歲以上的寶寶及成人
站在寶寶背後,雙手放於寶寶肚臍和胸骨間,一手握拳,另一手抱住拳頭。
雙臂用力收緊,瞬間按壓孩子胸部。
持續幾次擠壓,直到氣管阻塞解除。
注意:如果成人發生氣管異物,也可以使用這個方法。
▲1歲以上兒童及成人,海姆立克急救法
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居安思危,不要忘記,防患於未然。在養育寶寶這件事上,更是要預防為主。
① 儘量將食物切小切碎後再食用(可將食物做成泥狀)。
② 叮囑孩子養成充分咀嚼後再吞食的習慣。
③ 在孩子吃東西的時候,避免嬉笑、講話、打鬧或行走、跑步。
④ 在孩子隨手可摸的範圍內,排除掉電池、紐扣、衣服易掉裝飾物。並經常叮囑孩子不要隨便將東西放入口內。
並且,爸媽和老師也應當給孩子進行生活演練,學會被噎住後的緊急求救方法。
可以指導孩子當氣管異物無法正常說話時,可以做以下這個動作來求救。
它的意思是:「我喉嚨卡住了,請快來救我」。
同時,也教會身邊的小夥伴這個手勢,這樣若是意外發生,大家都能及時處理。
對於低齡的孩子,很多東西是不適合給他們吃的。以下食物,爸媽們一定要小心謹慎,同時也不要讓他人隨意給孩子食用。
1
果凍類
果凍類食物,在吞咽時非常容易順著食道進入氣管和支氣管,還可以隨著氣管的擴張而變形狀。孩子吞食果凍容易發生意外,不能輕忽大意!
這類食品最好不要給3歲以內的孩子食用,尤其1歲內的寶寶要特別注意。如果孩子實在想吃,也不要一整顆給,可以先弄碎後再給孩子食用。
2
麻花、糖果
不好咬的食物,本來就容易噎住喉嚨,不適合小孩食用。爸媽們要給小孩食用時,建議先切成丁狀。
3
肉乾類
孩子越小,咀嚼能力越差,吃這類食品的時候容易囫圇吞咽。纖維過長,咬感過硬的零食,包括魷魚絲、牛肉乾都不適合給小孩吃。吃前,一定要注意處理成細小狀態。
4
堅果類
對于堅果這類顆粒較大,且堅硬的、需要嚼碎下咽的食物,4 歲前寶寶因嚼碎能力不夠,因此很容易整顆吞咽。
如果要給寶寶吃堅果類食物,家長需要將堅果磨成小顆粒或者粉狀,這樣既能夠保證堅果的營養,又能保證安全。
5
小巧的水果
小巧圓形但裡面帶核的水果並不適合給小孩食用,如龍眼、葡萄、櫻桃等。
爸媽們在餵食這類水果時,應提前將水果切成小塊,並將其核去除掉,放入孩子的小碗中,讓孩子自己用手抓著吃,或者用勺子舀著吃。
6
多纖維蔬菜
纖維多且不易咬爛的蔬菜不適合小孩,如芹菜、韭菜、豆芽。
爸媽們在處理這類食品時,要注意切塊的大小,最好處理成條狀、小塊,或者打磨成糊,降低吞咽難度。
7
長條的面
太長的麵條小孩不易吞食,若以吸食的方式食用也容易噎到,最好在烹調時先切成小段再烹煮。
8
多刺的魚
建議選擇魚刺較少的魚類烹煮,否則容易噎到並會刺傷小孩食道與口腔。
除了以上提到的食品之外,家居生活中的一些小東西,也容易成為噎住孩子的罪魁禍首,爸媽們也要注意哦。《1歲寶寶食管腐蝕,3歲兒童洗胃,這些」奪命殺手「每家都有,趕緊清理!》
安全無小事
也請你分享出去
呼籲
各位家長及學校的老師
都學習一些兒童急救知識
希望每一個寶寶
都能平安地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