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以後,大家聚在一起,談論最多的永遠是寶寶,寶寶的吃喝拉撒,身高體重,甚至是出牙早晚。這不剛碰到個寶媽,寶寶都8個月了還沒有出牙,著急的不得了,以為寶寶缺鈣,去醫院檢查又沒問題,怎麼回事兒呢。
其實寶寶出牙的時間也是因人而異的,有的早一些,有的晚一些,作為家長先別著急,可以從下面的內容來查找。
作為媽媽,我們要了解清楚寶寶的出牙過程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口腔裡是沒有牙齒的,隨著寶寶月齡增加,一般到6個月的時候開始長牙,只是每個寶寶的發育情況不同,體質也不一樣,長牙時間也會有所差異。我家寶寶是4個月開始長牙的,6個月的時候,已經長了4顆牙齒。同時,也有很多寶寶長牙會晚一些,大約10-12個月才開始長牙,媽媽們也不要著急,這都是正常的。
寶寶長牙的時候,也是有一定的順序的,先在下齒槽中間長出2顆乳牙,然後再在上齒槽中間長出2顆,之後以每個月增加1顆的速度,等到了12個月,大約已經長出來6顆牙齒了;到了2歲半,20顆乳牙已經全部長出來了。
在此期間,媽媽們一定要注意保護寶寶的小牙齒,做好清潔護理工作。
既然寶寶出牙時間不同,那怎麼才能知道寶寶要出牙了呢?出牙期的幾個表現,媽媽們還得了解清楚。
1.流口水。流口水是寶寶出牙最早的表現之一,很多寶寶在兩三個月的時候就開始流口水了,經常滿嘴滿臉的,看起來髒兮兮的。媽媽們不要擔心,只要注意經常擦拭乾淨就好,一定不要讓寶寶的皮膚長時間浸泡在口水中,很容易引發溼疹,不利於寶寶健康;同時還得注意寶寶的脖子,如果口水流進去,沒有及時擦拭乾淨的話,很容易淹脖子。
2.啃手,肯玩具。寶寶出牙的時候,牙齦處會特別癢,很難受,喜歡啃東西,有時候會把小手放進你嘴巴裡啃,有時候會把手裡的玩具塞進嘴裡,總是各種啃咬。此時媽媽不需要特殊幹預,只要保證寶寶的小手乾淨,玩具乾淨,經常清洗就好,注意不要把小的玩具給寶寶,以免放進嘴裡吞咽下去,引發危險;同時還可以給寶寶準備磨牙棒,讓寶寶自己拽著放在嘴裡磨牙就好。
3.焦躁不安。寶寶出牙的時候,還會特別焦躁,除了啃咬小手玩具外,還喜歡咬人,尤其是母乳餵養的寶寶,經常吃著吃著就啃咬起來,經常讓媽媽受傷;還有些寶寶會哭鬧不止,撓耳朵,搓臉頰,尤其晚上睡覺的時候,哭鬧的特別厲害,怎麼哄也哄不好。作為媽媽還得放平心態,多耐心安撫寶寶,抱抱他親親他,陪他一起度過出牙期。
4.發燒、腹瀉。發燒,腹瀉也是寶寶出牙常見的表現之一,不夠這不是必須的。有的寶寶會經歷發燒,腹瀉,有的寶寶不會,具體還得看寶寶情況。我家寶寶長牙的時候,我特地準備了不少退燒貼,就怕寶寶出牙高燒,結果牙齒出來了,沒有腹瀉沒有高燒,很輕鬆就過去了。不過以防萬一,大家可以準備幾個退燒貼,一旦因為出牙而發燒,及時給寶寶貼上去,緩解高燒帶來的不適。
至於出牙時間,原因有很多,有些是正常的,也有些不正常,大家可以對照一下,看看自家寶寶出牙晚,是否正常。
1.遺傳因素。如果爸爸媽媽出牙晚,那按照遺傳因素來說,寶寶出牙也不會太早。
2.營養不良。想要牙齒長得好長得快,還需要充足的營養,比如蛋白質、鈣、磷、氟、維生素等等。如果寶寶護理不當,營養缺乏的話,生長發育會比同齡人慢一些,出牙自然也會晚一些。
3.鈣質缺乏。如果12個月的時候,寶寶還沒有出牙,可能是缺鈣導致的,也可能不是,具體還得就醫查看,按照醫囑進行補鈣,千萬不要 因為出牙晚,而擅自補鈣,以免造成 更大的影響。
4.輔食不當。正常情況下,寶寶會在4-6個月添加輔食,最遲不超過8個月,如果輔食添加太晚,不能很好的刺激牙齦,也會影響牙齒的生長;另外,如果輔食太精細,特別軟的話,也不利於乳牙的生長。
最後,對於寶寶出牙的問題,媽媽們不要太焦躁,只要注意寶寶的營養攝入,輔食添加,順其自然就好;但是如果12個月了,還沒有出牙,很可能是病理性因素,比如營養不良或者缺鈣等等,建議就醫查看。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