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21次參加高考:不必苛責「高考狂人」

2020-12-25 浙江在線

2017-05-10 13:47 |北京青年報

對於梁實第21次參加高考,如果你贊成,就不妨祝福他如願達到「一本」的目標;如果你不贊成,也請不要苛責他,不要對他冷嘲熱諷。

離2017年高考進入一個月倒計時,各地考生忙著做最後的努力衝刺。在四川省成都市有一名50歲的「高考生」,每天帶著厚厚一摞高考資料泡在茶樓複習。他叫梁實,是參加高考次數最多的考生,今年已經是他第21次趕考,因年復一年地堅持考試而被網友冠以「高考最牛釘子戶」。

梁實能夠奪得「高考最牛釘子戶」的「桂冠」,實在是實至名歸。自從1983年他高考預考名落孫山,此後就開始了一場「高考長徵」,至今仍然「在路上」。其間也曾有兩次轉折:一次是2011年,他第15次參加高考,他同讀高三的兒子一同走進考場,表示如果再次落榜,他將結束「高考人生」。不過他並沒有真的離開,第二年又出現在考場上……

對於梁實的高考,社會上似乎贊成的人不多,批評者稱之為「中國第一鐵腦殼」、「高考最牛釘子戶」、「高考狂人」,甚至說他是「現代範進」。但他自己似乎不以為然,沒有因為輿論的批評而動搖。我覺得,對於梁實的高考,你可以不贊成,可以不屑,但是請別反對或者禁止,最好無為而治。

首先,梁實堅持高考的原因,雖然說不上有多麼「高大上」,起碼也並不可恥。高考上大學是中國許多人的夢想,至今都是如此。那麼,立志考上大學,並為此矢志不渝,就沒有什麼不好。例如我本人,就很理解這種情結。我是1966年高中畢業的,當時高考取消了。1977年恢復高考,我的分數達到了,卻因為家庭原因沒有被錄取,而1978年又因為生了孩子而放棄了,所以到死都是一個高中生,沒上過大學是我終生的遺憾。即使現在在上海,我也會在開學報名時到大學去看一看,感受一下大學是怎麼回事。

也有人認為,參加高考、上大學是可以的,但不能作為終生奮鬥的目標,畢竟不能把讀大學作為人生的全部內容,而拋棄了生活的其他內容。梁實並沒有拋棄生活啊。1985年,他第三次高考後就與同齡人一樣就業了,當了一名技術工;1991年,24歲的梁實成為一家木材公司的正式工,在參加高考後於年底成婚;2011年是梁實第15次參加高考,這次兒子成了「戰友」,父子同高考,何嘗不是一段佳話?高考,不過是梁實生活的一個方面的內容和目標。

我倒覺得,我們甚至可以對梁實的做法來一個「取其精華」,吸取正能量。例如,從精神層面,我們應該學習這種一旦確立正確的理想,就堅持「咬定青山不放鬆」,不達目標絕不收兵。而從操作層面看,我們真的需要這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國外很多老年人就是退休後去讀大學,做自己喜歡的事,學習自己喜歡的知識。美國一名71歲老翁49年讀10所大學獲29個學位,現正攻讀第30個,他的目標是拿到33個或34個學位。我們為什麼認為只有青年人需要不停地學習奮鬥,老年人就只應該研究生活?那種「什麼年齡做什麼事」的觀點已經陳舊,迫切需要修正。

至於有人說有梁實這樣的「高考釘子戶」是一種社會悲劇,我實在不知道悲從何來。你覺得這是梁實自己的痛苦嗎?「子非魚,焉知魚之悲?」在梁實看來,高考複習也好,參加考試也好,應該不是什麼痛苦吧?有人覺得梁實的做法是浪費了社會資源,這樣說的理論根據何在?作為公民來說,「法無禁止即可行」,梁實的21次報考都是合法的。既然如此,怎麼能戴上佔用社會資源的大帽子?梁實的做法只要不違法,其他人就不應該說三道四,更不宜隨便批評。當然,梁實自己也說了,嘴長在別人身上,說不說由你,但聽不聽則是梁實自己決定,他完全可以由自己說了算。

所以,對於梁實第21次參加高考,如果你贊成,就不妨祝福他如願達到「一本」的目標;如果你不贊成,也請不要苛責他,不要對他冷嘲熱諷。

(原標題《不必苛責「高考狂人」》,原作者 常青村,編輯 呂蘇娟)

1494395257000

相關焦點

  • 高考分數線出爐日,虎牙狂人憶往思今,悔不當初沒上高中
    然而今天除了是我們地下城玩家的十一周年慶活動日,也是廣大高考學子的分數出爐日,相信不少玩家也知道,就在今天高考分數線是出來了。然而狂人在說起今天高考分數線出爐的時候卻顯得非常有興致,還一直和水友討論分數線多少多少能達到一本,重點之類的。
  • 參加10次高考的「高考瘋子」,是怎麼想的?他的一句話發人深省
    每一個參加高考的學子都是為了考上一所好的大學,以便出來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如果被名校錄取的話,那就是再好不過了。如果被問及:「假如你被清華北大錄取的話,你會不會去?」毋庸置疑,相信所有人的回答都是:「當然會!」然而就是有這麼一個與眾不同的人,被名校錄取九次,卻被他通通拒絕。參加10次高考最終考上自己的目標:清華大學。人送外號「高考瘋子」。
  • 呂梁籍最牛「高考哥」!41歲「高齡」第十次參加高考!
    年連續兩年參加高考都「名落孫山」,2000年考入山西大學師範學院(後更名為太原師範學院)計數系。如果算上今年這次,他已經是第十次參加高考了。老家蔡家崖現年40歲的王世卿,就是一名從蔡家崖走出來的大學生。就是在蔡家崖這個地方,王世卿完成了他的小學生涯。當時的蔡家崖小學有5孔窯洞,一年級和二年級共用一間教室,上課時先給二年級的同學講課,講完後二年級的同學寫作業,然後給一年級的同學講課。
  • 偏執狂梁實,23次參加高考,非本一不上,是當代範進還是孔乙己?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高考,讓多少人魂牽夢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高考夢,渴望通過高考,鯉魚躍龍門,光宗耀祖。那些落榜生,高考失意者,以及沒有機會參加高考的人,內心都會留下遺憾,甚至伴隨一生。
  • 河南71歲大爺連續參加5次高考,2020年終被錄取,網友:值得學習
    高考是我們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門考試,只有順利通過高考,我們才能進去自己理想的大學,學習到足夠的專業技能,為未來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每年都會有數百萬考生奮戰於題海之中,為高考而不斷努力奮鬥,其實除了廣大高中生們參加高考外;在高考的考場中,還有這麼一群大爺,也跟年輕的學子們一起奮戰高考,他們或是白髮蒼蒼,或是早已年過花甲,但都抱著對知識的熱衷,與眾多年幼的高考生們一起在考場中加油。
  • 還記得4次參加高考,估分630分的85歲大爺嗎?他後來考了多少分?
    大家普遍的認為參加高考的都是十七八歲的青少年,是的,一般都是正值年少的孩子,因為哪個年齡段的孩子記憶力學習能力都是最好的,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的情況,這個特殊情況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是一位80多歲高齡還去參加高考的老爺爺。
  • 還記得參加3次高考的84歲老頭嗎?出考場預估分數630,他現狀如何了?
    對於很多人來說,高考是最好的改變命運的途徑,多少學子寒窗苦讀十幾年,就為了在高考這一天能夠考出好的成績,以後能有一個好的前程。一般來說參加高考的人都是在18歲左右,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參加3次高考的84歲老頭,出考場預估分數630,他現狀如何了?
  • 「吃避孕藥參加高考」,對高考制度莫大的諷刺
    「吃避孕藥參加高考」,對高考制度莫大的諷刺 原標題 [「吃避孕藥參加高考」,對高考制度莫大的諷刺]
  • 高考前肺泡破裂,18歲少年插管帶瓶參加高考
    高考前夕,18 歲南京考生小吳(化名)突然肺泡破裂導致氣胸,在醫院進行了插管手術。雖然插著管子,小吳依然堅持要參加 2020 年高考。7 月 7 日,南京交警四大隊開道,在醫生的陪同下," 插管男孩 " 提著封氣瓶,走進中華中學考場。
  • 52歲商人參加23次高考,格言:沒有讀到大學,人生就是殘廢的
    6月7日上午11點半,52歲梁實走出高考考場就被前來的媒體團團包圍。當天,梁實參加了個人第23次全國高考,因為多次高考經歷,梁實被媒體習慣性地稱為「高考最牛釘子戶」也因為「沒有讀到大學,人生就是殘廢的」的人生格言備受爭議。
  • 71歲農民5次參加高考,原來一直想上一本,今年大專錄取也走
    近三年多來,每到高考時節,「中國小麥第一縣」河南省北部滑縣棗村鄉年屆古稀的老人柳玉春就會在網絡上下「火」一把。他現在的「火」,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作為身家百萬的鄉鎮企業家的「火」不是一個概念。如今,他作為一個今天第五次走進高考考場的農民,不僅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大學夢」不懈奮鬥的老人,更因此成為了一個勵志的典型。
  • 50歲「大叔考生」再戰高考:為圓30年來中醫夢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鄧超 張清直 崔常松50歲的朱立賢和年輕學子一起參加高考。7月7日上午8點,一位大叔出現在濟寧一中考點,在他要邁進校園奔赴考場時,被一旁的保安攔了下來。「我是高考考生。」大叔出示了手中的準考證和健康承諾書,周圍考生紛紛投來詫異的目光。
  • 男子臥床18年手術15次 40歲參加職高高考
    再過幾天,7月2日,43歲的宜賓江安縣殘疾人王龍奎將從宜賓職業技術學院領取到大學專科畢業證,成為一名會計。這名23年前因摔傷脊椎致一級傷殘而臥床不起18年、經15次大小手術、高考成績527分(職高高考)的「勵志哥」,人生迎來轉折點。
  • 高考牛:10歲的大學生,清華大學和北大,以高考為職業
    張欣陽,一個10歲的孩子,他想讓父親陪他上大學他10歲時被大學錄取了嗎?是的,10歲。大多數人六歲上小學,然後去高中畢業上大學到18歲。10歲的大學生不是普通人,而是叫「神童」的孩子。10歲時,不止一次高考,商丘工學院有一個女孩,南方科技大學有一個男孩,但最具傳奇色彩的是一個叫張欣陽的男孩。
  • 說起高考想到啥:50後興奮70後迷茫
    年代特點50後興奮 60、70、95後緊張大家對高考的感受呈明顯的年代特色,其中恢復高考後第一批參加高考的50後對於高考大都表現得很「興奮」,提起高考滿滿驕傲。而60、70後由於「獨木橋」觀念深入,競爭激烈,大多數人的印象都是「緊張、痛苦、搏殺、命運、噩夢、焦慮」等。
  • 說說你的高考關鍵詞:50後興奮80後表示很淡定
    年代特點  50後興奮 60、70、95後緊張  大家對高考的感受呈明顯的年代特色,其中恢復高考後第一批參加高考的50後對於高考大都表現得很「興奮」,提起高考滿滿驕傲。  90後大都剛剛參加完高考還在大學讀書,提起高考,不少人就開始調侃,回答很有個性特色,如「妹子、大學、做夢、呵呵、找死、睡覺」等。  高考故事  50後  上大學不收錢還包分配 說起高考很「興奮」  「興奮、激動!」
  • 河南9歲女童參加高考 盤點別人家的「神童」
    即便這個9歲的女童在今年高考中並不會考上好大學,但是小小年紀就來參加高考就足以讓很多家長驚嘆!那些別人家的高考「神童」,究竟特別在哪裡?那些別人家的高考「神童」常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在2009年高考中,13歲的他以563分的高分被中國農業大學化學專業錄取,是同年錄取新生中最小的一位。3李佳樂2012年,14歲的李佳樂高考考了677分,河南平頂山市第一名,先後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最後選擇就讀香港中文大學。她被稱為小神童,4歲就能讀書看報,一本《弟子規》讀了幾遍就能背誦,從幼兒園到初中基本都是在家學習,只有高中是全部在校學習。
  • 為學中醫,76歲大爺和32歲研究生參加高考……助力中醫發展
    因此,很多人投入到中醫事業中來,特別是反映在這些年很多人參加高考只為學習中醫。有許多這樣的新聞:新疆76歲老人參加高考,只為學習中醫內科;碩士畢業程傳坤返回高考考場,為了傳承中醫技術——程氏正骨術;浙江大學碩士研究生張韞喆再次參加高考為了成為中醫醫生……
  • 今天是韓國高考日 18歲韓女團成員Sumin參加高考
    11月12日,韓國又迎來一年一度的高考日。雖然韓國社會比以前多元化,高考對韓國人的人生影響仍然非常大。韓國高考日當天也跟中國高考一樣,除了高考生或高考生家長這些與考試息息相關的人外,整個社會從政府到國民,都處於全民備考的氣氛中。
  • 高考前10天 重慶17歲高三男生突患白血病,最大願望是參加高考
    高考衝刺進入最後一周,命運卻無情地向品學兼優的他開了個「玩笑」……去高考?還是留在病房接受治療?最近幾天,這個抉擇一直困擾著重慶市奉節縣朱衣鎮胡家壩的17歲男孩向根。5月27日,在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向根被確診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讓這個本該在教室備考的孩子進了病房,也將他原本普通而幸福的家庭推向了絕望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