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總喜歡把手指一掰,按出咔咔響聲。有人說,這樣會造成手指變粗、關節腫大,甚至造成關節炎。那麼掰手指真的有這麼多危害嗎?
掰手指為什麼會響?
掰手指時產生的「咔咔」聲,在醫學上被稱為「彈響」。彈響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這是因為人體各個關節之間都有個稱為「關節腔」的空隙,裡面充滿著潤滑關節的液體,而液體裡面還會有一些空氣。
當我們掰手指的時候,關節腔內空間會出現突然的改變,導致出現明顯的腔隙,這時液體內的氣體就會快速向產生的腔隙中擴散,與液體一道發出清脆的「咔咔」聲。
掰手指會對手指關節產生危害嗎?
彈響能夠刺激關節周圍的毛細血管以及末梢神經等,從而加速關節處的血液循環。
所以,偶爾掰掰手指,並不會導致關節損傷,也不會引發關節炎。
另外,偶爾掰掰手指和關節粗大也無直接關係。關節粗大的本質是關節損傷後的骨質增生,既然偶爾掰手指不會導致關節損傷,那自然也不會導致關節粗大。
但是,如果短時間過於頻繁掰手指,幅度又比較大,就會很容易影響到關節的健康。如果你發現自己關節發出的聲音連續響動,並不和諧,那就要引起注意了,這可是關節在向你發出的健康警告訊號。
為什麼一伸腿,膝蓋會響呢?
生活中最常見的彈響就是膝關節的彈響,醫學上稱為「彈響膝」。
如果能經常聽到膝蓋彈響,那麼說明你可能需要運動了!這是因為彈響膝更容易在缺乏運動的人身上出現,這些人關節腔內的液體太少導致的。
正常的彈響膝對人體影響很小,但如果能感覺到顯著的疼痛,就需要去醫院進行檢查了。
如何保護關節健康?
而對於關節健康的人來說,對待骨關節炎也不要掉以輕心,對於潛在的骨關節炎患者來說,則更加應該建立:
1.早診早治意識:儘早發現,儘早幹預,及時就醫。改變不良的生活和工作習慣,避免長時間跑、跳、蹲;減少或避免爬樓梯、爬山等。
2.運動意識:運動是長期的基礎治療,患者需要正確的運動方式,並制定個體化的運動方案,做到動靜平衡。適度增加低強度有氧運動和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訓練,有助於改善關節穩定性,促進血液循環。
3.長期意識:不論病情早晚,堅持規律和積極的複診行為才是硬道理。
4.生活中注意關節的保暖,穿鞋注意舒適度,避免過高的後跟或鞋底過薄的完全平底鞋。
5.中老年人群減少爬山、上下樓梯等增加關節負荷的運動,可以選擇慢跑、騎單車和遊泳等運動。
6.增加飲食含鈣量豐富的食品,如蛋類、牛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