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希望復活的十大動物有哪些?在遠古時代有很多的動物都逃不過時間的發展而滅絕,但人類還是想見到他們,想要復活他們。他們到底是什麼呢?
劍齒虎劍齒虎劍齒虎是指多種不同的物種,是大型貓科動物進化中的一個旁支,生活在中新世——更新世時期。主要是分類在貓科下的劍齒虎亞科、鬣齒獸科及獵貓科,且包括有袋下綱的兩個科,生存於新生代的不同時期,各自演化出像劍的犬齒。
愛爾蘭麋鹿愛爾蘭麋鹿大角鹿又名巨大角鹿、巨型鹿或愛爾蘭麋鹿,是體型最大的鹿。它生存於更新世晚期及全新世早期的歐亞大陸,由愛爾蘭至貝加爾湖東。最近年代的化石約為屬於7700年前。大角鹿的大量化石現正在愛爾蘭都柏林的愛爾蘭自然歷史博物館展覽。
短面熊短面熊短面熊,指的是距今200萬年前,在美洲大陸上生活著的一類可怕的掠食動物。由於它們的主要獵物為美洲野牛和大角野牛,故有時被稱為「噬牛熊」。平均體重達到1600~1700公斤,站立時高度可達到4.2米。短面熊在北美洲和南美洲都曾經存在過。
袋狼馬尼亞虎袋狼,肩高約58釐米;體長約180釐米,這個長度包括48-61釐米的尾巴;體重30千克。體型瘦長,臉似狐狸,嘴巴可以張成180°,袋狼的背上布滿條紋,因其身上斑紋似虎,又名塔斯馬尼亞虎,袋狼是近代體型最大的食肉有袋類動物,為夜行性動物。
雕齒獸雕齒獸雕齒獸是一種從化石中發現的犰狳狀食草哺乳動物,生活在上新世、更新世期間的南美洲包括從阿根廷的彭巴斯草原、烏拉圭到巴西一帶。存活直到更新世晚期並在2千5百萬年前北美洲及南美洲因巴拿馬地峽的出現而連結時首次出現在美國西南部。
披毛犀披毛犀披毛犀又名長毛犀牛,是一種已滅絕的犀牛,屬於腔齒犀屬,歸於奇蹄目犀科雙角犀亞科。平均體長3.5米,肩高約3.2米左右,體重平均4.1噸,與現存的印度犀牛體型相當,小於白犀牛。因全身披滿厚厚的毛而得此名。披毛犀有兩隻扁平的角,可以推開雪來吃草。
渡渡鳥渡渡鳥渡渡鳥或作多多鳥,又稱模里西斯多多鳥、愚鳩、孤鴿,是僅產於印度洋模里西斯島上一種不會飛的鳥。這種鳥在被人類發現後僅僅70年的時間裡,便由於人類的捕殺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徹底絕滅,堪稱是除恐龍之外最著名的已滅絕動物之一。
大地懶大地懶大地懶又名大懶獸,是最大的地懶,見於更新世中美洲和南美洲。雙足行走,在林地和草地食植物。前肢大,後肢短,但體積不小。趾具爪,行走時以足外緣著地。腿粗、腳大、腳上長著尖利的爪子,用來挖掘食物。
穴居人穴居人穴居人生活在在20萬年前,他們擁有了與現代人幾乎相同的大腦。穴居人是冰河時期的王者,他們互相協作,共同生活,完美地適應著這個嚴酷的世界。他們曾經和現代人類的祖先一起生活在地球上,進行著早期人類艱難的跋涉。
猛獁猛獁象猛獁,古脊椎動物,哺乳綱長鼻目真象科,最著名的種類是真猛獁象,即長毛象。猛獁的生活年代約1萬1千年前,源於非洲,早更新世時分布於歐洲、亞洲、北美洲的北部地區,可以適應草原,森林,凍原雪原等環境,最後一批猛獁象於公元前1670年左右滅絕。作者:被風吹過的黃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