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基礎 | 6種肘關節運動損傷的鑑別診斷

2021-02-12 骨今中外

▲長按識別二維碼前往觀看

本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網球肘高爾夫球肘

內側副韌帶損傷肘

外側副韌帶損傷肘

剝脫型骨軟骨炎

退行性骨關節炎

肱二頭肌遠端斷裂

發病年齡12~80歲,平均42歲,男女比例相同。

急性發作多見於年輕運動員(網球運動員),慢性、頑固性多見於老年人。

臨床表現

起病隱襲,關節疼痛

部位:外側肘關節

誘發:腕關節背伸

放射:伸肌群

伴隨:腕關節力弱、持物困難、避免握手

分期

體檢

橈側腕短伸肌(ERCB)起點

伸肘位前臂旋前腕關節抗阻背伸

伸肘位腕關節做最大程度掌屈以及前臂抗阻旋後

握力較對側下降

用力握拳時誘發不適

慢性病程出現輕度肘關節屈曲攣縮

注意:除外肱橈關節異常及橈神經卡壓

輔助檢查

X線

部分可見外上髁周圍出現鈣化;可排除肘關節的合併疾患,如:骨性關節炎、肘關節後外側旋轉不穩定等。

B超與MRI

即肱骨內上髁炎,起病隱襲,40~50歲發病率最高,男女比例相近,60%伴有尺神經病變。

病因:持續應力作用於內上髁或旋前肌-屈肌群的過度使用。

表現:內側肘關節痛,活動後加重,以反覆強力旋前動作為著。

分期

Ⅰ期:輕微的炎症反應,短期內可消退。

Ⅱ期:組織退變,幼稚血管-成纖維細胞異常增生。

Ⅲ期:肌腱顯微結構斷裂、癒合不良。

Ⅳ期:Ⅱ、Ⅲ期病理表現,局部纖維瘢痕化、鈣化。

體檢

局部壓痛

壓痛點:內上髁或沿旋前圓肌與橈側屈腕肌走形

早期肘關節活動正常,後逐漸出現屈腕攣縮

可伴局部腫脹和皮溫升高

注意:需除外尺神經及尺側副韌帶損傷

輔助檢查

X線片

常規拍攝X線平片,合併內側不穩定可拍攝外翻應力片。

MRI

對內上髁炎、內側副韌帶損傷及尺神經卡壓有高敏感性和特異性,但不做常規。

高爾夫球肘MRI變現

85%發生在沒有進行適當熱身運動後。最常見的症狀是投擲加速期的疼痛,其次是球出手後的疼痛或擊球瞬間的疼痛。

臨床表現

急性損傷:肘內側「砰」的響聲,突發疼痛,無法活動。

慢性損傷:長期從事投擲運動,肘關節內側反覆發作局限性疼痛,投擲時較明顯。

體檢

急性損傷可有血腫,慢性損傷可見屈肘畸形

尺側副韌帶局部壓痛(內上髁遠端2cm)

鑑別

屈肌損傷:無抗阻屈腕疼痛及疼痛位於屈肌起點後方。

特殊檢查

外翻應力試驗陽性

改良擠奶試驗陽性

運動外翻應力試驗陽性

外翻應力試驗陽性:肘關節屈曲30°位外翻的同時觸及尺側副韌帶,存在鬆弛(關節間隙改變大於1mm)及壓痛。

改良擠奶試驗陽性:患者肩關節內收外旋位,屈肘70°,檢查者握住患側拇指外翻肘關節可引起局部疼痛及內側間隙增大。

運動外翻應力試驗:患者肩關節外展外旋,肘關節屈曲運動過程中施以外翻應力,在屈肘80°~120°中出現固定疼痛以及關節間隙改變。

輔助檢查

X線平片

可發現撕脫骨折,慢性患者常可發現繼發性改變如:韌帶鈣化、游離體、內側髁增生及肱骨小頭的剝脫性骨軟骨炎、鷹嘴後內方骨贅形成。

     圖1內側副韌帶損傷普通X線表現          圖2內側副韌帶損傷應力位X線表現 

B超、MRI

B超

MRI

主要:肘關節脫位(前臂旋後,腕背屈位著地)「網球肘」處理不當,切除組織過多或多次激素注射。長期肘內翻以及橈骨頭切除。

臨床表現

明確骨折或脫位病史

反覆彈響、別卡感、交鎖,「關節脫開感

伸肘旋後位症狀明顯,恐懼感

自座椅中站起時上肢出現疼痛與力弱

體檢

外側軸移試驗陽性:仰臥位,肩關節屈曲,患肢舉過頭,肘關節屈曲,前臂旋後,施以輕柔的外翻應力以及軸向壓力,出現不穩定,患者出現典型恐懼感。

後外抽屜試驗陽性:屈肘90°及30°,檢查者握住患肢前臂外側,施以前後向的應力,試圖將肱尺關節脫位,前臂外側會以內側為軸向後外方旋轉,出現不穩定。

扶手椅試驗陽性:患肢坐在扶手椅中,手掌衝內扶著扶手椅坐起,出現症狀為陽性。

輔助檢查

X線平片

MRI,斜冠位MRI或適當屈肘可輔助診斷。

發病年齡在13歲以上,主力側多發,男性多見。多有過度運動史,病灶累及主力側肱骨小頭。

臨床表現

體檢

X線平片

輔助檢查

MRI

T1:肱骨小頭上的低密度影

T2:肱骨小頭不規則高密度影

CT

臨床表現

常有創傷、手術或長期重體力勞動史。

不同程度疼痛、活動受限。

腕管內骨質增生可有尺神經症狀。

體檢

肘關節通常存在腫脹、屈伸活動受限

鷹嘴窩內存在骨贅或游離體,可出現撞擊試驗陽性

撞擊試驗:患者上肢旋前位放於檢查者肩上,用力伸直時出現肘關節後方疼痛。

輔助檢查

X線平片

常規肘關節正側位片可顯示關節退變程度、骨贅及游離體大小與位置。

三維CT:很好地判斷關節破壞情況及游離體位置。

體檢

大力水手徵:二頭肌腱向近端回縮,造成遠端空虛。

輔助檢查

X線平片:部分患者有橈骨結節形狀變小。

B超與MRI:可協助判斷肱二頭肌遠端損傷情況,尤其是MRI可很好區分部分損傷與肌腱挫傷。

B超

MRI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場。希望大家理性判斷,有針對性地應用。

投稿郵箱:gujinzw@163.com

投稿電話:15911162085(微信同)


相關焦點

  • 肘關節韌帶與肌腱損傷 | 骨科基礎
    尺側副韌帶結構是維持肘關節外翻穩定的重要結構,同樣也是肘關節最為主要的穩定結構。肘關節的尺側副韌帶(UCL)對於許多投擲類運動來說非常重要,包括棒球、標槍、使用球拍的運動、冰球等。在很多年輕投擲項目運動員中,肘關節的損傷往往是個慢性過程,伴隨持續疼痛症狀以及在上舉運動時反覆發作的外翻不穩定。從解剖學上看,尺側副韌帶的起點位於肱骨內髁遠端後側面,止於尺骨冠突的基底。
  • 4種肘關節脫位的處理方法 | 骨科基礎
    肘關節是人體較穩定的關節之一,肘關節脫位是肘部常見損傷。其發生率約佔髖 、膝、肩、肘關節脫位的一半,多發於青少年。新鮮脫位若能在早期確診並進行正確有效的治療,一般可以完全恢復,若在早期未進行有效治療,常遺留部分功能障礙。由於肘關節脫位常伴隨肘部其他結構損傷,在診斷和治療時應仔細檢查。
  • 創傷性肘關節不穩影像學診斷的可信度良好
    肘關節部位骨折合併關節脫位發生率較低,因而創傷外科醫生對該疾病診斷可能並沒有像其他部位骨折一樣來的準確。對肘關節骨折類型的判斷可以較為精確地評估患者軟組織損傷程度和骨折的發生機制,為後續治療提供參考。
  • 肘關節的組成特點及運動
    運動方式: 肘關節是典型的復關節,關節囊前後薄而鬆弛,兩側緊張。 所有肘關節韌帶皆不抵止於橈骨,從而保證了橈骨能繞垂直軸作旋內和旋外運動。
  • ...互助縣人民醫院骨科完成一例複雜肘關節損傷的手術治療
    近期,骨一科完成1例複雜肘關節損傷——「恐怖三聯徵」手術治療。術後在醫護人員的康復指導下,患者肢體功能恢復良好。患者男,高處墜致傷右肘部伴腫痛、畸形、活動受限1小時。臨床表現結合影像學等輔助檢查,診斷為肘關節損傷「恐怖三聯徵」。
  • 骨科精讀 | 從解剖到診斷,帶你了解肩袖損傷!
    點擊關注德醫骨科學院、每天6點陪你骨科精讀一、肩袖的組成肩袖肌主要有幾塊肌肉組成:
  • 總結了110種骨科常用鑑別診斷,收藏慢慢看吧!
    肱骨小頭骨折:受傷機制相似,肘外側腫痛,肘關節活動受限;但壓痛點在肱骨遠端外側,肘關節屈伸活動受限,前臂旋轉活動尚可;X線片可明確鑑別。此種疼痛多發生於棘突旁1.5cm處,可有向同側臀部或大腿後的放射痛,易與腰椎間盤突岀症相混。該病的放射痛一般不超過膝關節,且不伴有感覺、肌力減退及反射消失等神經根受損之體徵。對鑑別困難的病例,可在病變的小關節突附近注射2%普魯卡因5毫升,如症狀消失,則可排除腰椎間盤突出症。
  • 肘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的診斷要點
    外側副韌帶損傷最常見的病因是肘關節脫位。前臂旋後,腕背伸位著地,軸向應力和外翻應力導致肘關節脫位,外側副韌帶損傷。其他原因包括臨床上對「網球肘」處理不當,切除組織過多或多次激素注射;長期肘內翻以及橈骨頭切除的患者。
  • 【運動損傷Respond】第一期,伏地挺身與肘關節疼痛.
    在上一期推文中,我們公告了【運動損傷Respond】專欄的開啟,當天就收到很多運動朋友發來的私信,看來大家在運動過程中的確遇到很多損傷的問題,而且有些在諮詢過醫生甚至拍完
  • 肘關節——你必須掌握的骨科特殊檢查!
    2、伸直撞擊試驗(Extension Impingement Test) 檢查者對肘部施加外翻應力,同時迅速伸展和彎曲肘部至末端,從肘關節屈曲20°到30°時開始運動(圖3)。然後,不是施加外翻壓力,重複上述過程,再尺骨鷹嘴後內側可觸及疼痛。這種觸診可區分疼痛和肘關節不穩定的關係。
  • 1月26日運動醫學博士車健主任在新建康醫院開展關節鏡下行右肘關節成型術
    研究領域:    1、膝關節單髁與全膝關節置換的臨床研究;    2、髕股關節不穩症的外科治療;    3、下脛腓聯合不穩的放射學評估、診斷與治療;    4、肩關節脫位與肩袖損傷的外科微創治療;    5、下脛腓韌帶解剖重建的生物力學研究。
  • 中英文字幕:肘關節過勞性損傷(Overuse Injuries of the Elbow)
    這種損傷在從事網球或棒球運動的人群是較常見。兒童也存在較高的風險,因為他們的骨頭尚在生長發育。  如果您是運動員,或您用胳膊和手幹活,您的肘關節就會有過勞性損傷的風險。這是由於反覆動作引起的一種損傷。這種損傷在從事網球或棒球運動的人群是較常見。兒童也存在較高的風險,因為他們的骨頭尚在生長發育。Causes(原因)The elbow is a complex joint where three bones meet.
  • 神經損傷(根性、乾性和叢性)鑑別診斷
    一、腰骶部根性、叢性、乾性神經損傷的鑑別:腰骶部根性痛、乾性痛與叢性痛的症狀特點及其病理解剖學基礎  由於腰骶脊神經根出椎管後組成並走行於骶叢和坐骨神經幹之中,因此當三者之一的神經根主要表現在下肢的感覺、運動與反射障礙,其中以下肢放射痛、跛行、肌無力及直腿抬高試驗陽性等尤為多見。此種共同點易使初學者將其混為一談,以致造成判斷失誤。實際上,三者病變的病理解剖部位與特點並不一致。除少數病例其中兩個或三個可並發外,一般均為單發,並各具有特徵。
  • 骨科鑑別診斷最全總結,趕緊收藏備用!
    肱骨小頭骨折:受傷機制相似,肘外側腫痛,肘關節活動受限;但壓痛點在肱骨遠端外側,肘關節屈伸活動受限,前臂旋轉活動尚可;X線片可明確鑑別。此種疼痛多發生於棘突旁1.5cm處,可有向同側臀部或大腿後的放射痛,易與腰椎間盤突岀症相混。該病的放射痛一般不超過膝關節,且不伴有感覺、肌力減退及反射消失等神經根受損之體徵。對鑑別困難的病例,可在病變的小關節突附近注射2%普魯卡因5毫升,如症狀消失,則可排除腰椎間盤突出症。
  • 中國兒童骨科醫生在國際骨科期刊發表兒童肘關節骨折新分型
    (在唯醫骨科平臺的病例討論欄目中,通過尺骨鷹嘴+橈骨頸的關鍵詞搜索就可以發現全國範圍內有非常多的醫生曾經遇到過這類兒童骨折,並且在診斷和初次治療方案上存在困惑。)該多中心研究納入了包括中國東北,西南,華中,華東,華南區域範圍內的七家兒童骨科中心,從5年內的 8292例兒童前臂骨折中篩選發現了137例尺骨鷹嘴骨折合併同側的橈骨頸骨折患者,並對其中125例均進行超過2年以上的治療結果隨訪。基於術前X光片及部分關鍵的CT檢查資料,明確了該類骨折與孟氏骨折截然不同,即上尺橈關節結構並不發生脫位性損傷的特點。
  • 肘關節系列-肘管綜合症(遲發性尺神經炎)的診斷與治療
    · 肘管綜合症的診斷臨床症狀和體徵是診斷為肘管綜合症的金標準,患者常常主訴小指和環指尺側半感覺異常,肘關節和前臂內側灼痛,嚴重時表現為「爪形手」、手內在肌萎縮、Froment徵和Wartenberg徵陽性。但電診斷檢查檢查有助於明確診斷,確定神經壓迫的部位,還可以鑑別其它神經系統疾病(上運動神經元疾病和周圍神經系統疾病)。
  • 三叉神經損傷的鑑別診斷
    三叉神經損傷多見於頜面部骨折累及其分支眶上神經或眶下神經。眼支損傷後常致前額部感覺障礙,角膜反射消失或減退。上頜支損傷後除頰部及上唇麻木之外,尚有上頜牙齒感覺障礙。下頜支損傷常同時傷及三叉神經運動支,除下頜部的皮膚和黏膜麻木外,下齒槽感覺有亦喪失,且咀嚼無力,張口時下頜偏向患側。三叉神經或其分支損傷後期。
  • 中英文字幕:肘關節過伸性損傷( Hyperextension Injury of the Elbow)
    當肘關節過度向後伸,會發生肘關節過伸性損傷。這會損害關節內的骨和軟組織。過度伸展會使肘關節脫臼甚至骨折。Causes(原因)Hyperextension injuries can be caused by strenuous activity.
  • 運動型疝氣——檢測,鑑別診斷與治療
    ,是運動員腹股溝出現狀況的重要鑑別診斷。儘管腹股溝運動損傷的診斷頻率低於下肢損傷,運動型疝氣的後果(例如引起髖部和脊柱變化的緩解姿勢,競爭力的喪失)還是受到了低估。在排除所有外科和骨科原因後,運動型疝氣未能得到確診的發生率高達85%。在醫院就診的人員中,其中5%引發症狀的原因是腹股溝疼痛——這也是造成較長時間缺席比賽的原因。
  • 【骨科科普】髖臼盂唇損傷的診斷與治療
    髖臼盂唇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概況_羅殿中[J]. 中國骨腫瘤骨病, 2011, (5): 62-67.[2] 邱庭輝,潘海樂. 髖臼盂唇損傷診斷和治療的研究進展[J]. 醫學綜述, 2017, (15): 134-138.[3] 於士芳,王珍珍,田家瑋. 髖臼盂唇損傷的影像學診斷進展_於士芳[J]. 醫學綜述, 2016, (21): 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