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關節是什麼?為什麼會引起膝蓋疼痛

2020-11-13 參考消息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膝關節是我們身體中少數的、只能朝向一個方向運動的關節。它也是人體重要的承重關節,正常人的膝關節平均可承重35公斤。由於膝關節擔任著一個重要的角色,相應地,它也很容易受到傷害和病痛的侵襲。小美在之前的推送中也說過不少次膝關節的保護、治療等問題,今天我們來一個不同尋常的角度——從骶髂(音:dǐqià)關節治療膝蓋痛。(怎麼樣,沒想到吧?)

  這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個關節是怎麼產生聯繫的?先別急,在這之前,我們有必要重溫膝關節的知識、了解骶髂關節的知識。

  膝關節的常識,你還記得嗎?

  膝關節是一個被動活動的關節,是依據其他關節(髖關節和踝關節)的活動來活動的。膝關節產生問題,不僅可能是通常容易想到的骨頭的問題,還有可能是半月板、韌帶、肌腱組織出現了問題。軟組織損傷,最後可能會演變成骨性損傷,但這是一個緩慢的、從軟到硬的過程。限制膝關節活動的是軟組織,驅動膝關節的是肌肉組織。

  簡要了解骶髂關節

  骶髂關節是人體中不顯眼的關節,當然也鮮有人關注它。骶髂關節由骶骨與髂骨的耳狀關節面相對構成。關節囊緊張,並有韌帶進一步加強其穩固性,運動範圍極小,主要是支持體重和緩衝從下肢或骨盆傳來的衝擊和震動。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骶髂關節一般非常穩定,但在一定情況下會產生紊亂情況。

  1.外力作用:突然的旋轉力、牽引力、側向傳導力這種急性外力,很容易使股四頭肌、股後肌收到牽拉作用,引發骶骨或髂骨的紊亂。

  2.女性經期、懷孕、分娩和產後:這時內分泌發生了變化,骶髂關節周圍的韌帶鬆弛,關節的穩定性就大不如以前了。在分娩的時候,也會導致腹直肌、腹外斜肌的強力收縮,也可能導致骶髂關節紊亂。

  3.年齡的增長: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關節、肌肉組織等開始出現各種症狀,引起骶髂關節紊亂的因素就更多了:慢性勞損、老化、蛻變……同時,上了年紀的人容易出現的內分泌失調、韌帶鬆弛都可能使骶髂關節失去正常的穩定性,引發紊亂。

  正常人產生骶髂關節紊亂時,真的就是「站著說話也腰疼」了。劇烈的疼痛甚至會導致人行走都困難。紊亂的情況如果長時間遺留,甚至會表現為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在骶髂關節紊亂被糾正之後,骨盆位置恢復正常,很多相關症狀都是可以煙消雲散的。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骶髂關節不穩定性可以通過單純紊亂(I)或涉及髂骨(II)、骶骨(III)的骨折產生

  二者的聯繫,比你想像的更緊密

  那麼膝關節疼是怎麼跟骶髂關節產生關係的?在這裡,小美需要提出一個整體觀念。

  我們的下肢是由腰、髖、膝、踝等組成的運動鏈,任何環節出現症狀,其實都有必要全面檢查,哪疼查哪兒是非常局限的。

  骶髂關節是承上啟下的部位,腰臀部和下肢的很多肌肉群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和骨盆相連,骶髂關節出現問題,就一定會影響到臀部和大腿相關肌群的結構和受力情況,還對膝關節甚至踝關節產生影響並引發問題。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骶髂關節紊亂或產生了其他不適症,對於負荷大的膝關節來說,影響幾乎是最大的。在骶髂關節紊亂後,髂骨連接膝蓋這部分的肌肉組織的平衡就遭到了破壞,膝關節的局部壓力可能會增大。比如這個局部的過大壓力壓到了半月板上,當我們依舊要活動時,這種不在正常位置上的來回使勁摩擦,半月板一定受不了。

  那麼我們如果只針對膝關節局部進行各種檢查診斷和處理,疼痛可能會得到暫時的緩解,但一旦恢復跑步或者膝關節進行負重、反覆屈伸等活動,疼痛等問題又會捲土重來。

  根源入手治療膝蓋痛

  我們需要做的,是請有經驗的專業人員幫助我們做全面細緻的功能和結構檢查,排查並最終發現可能引起問題的最主要根源,然後採取安全正確有效的手法,來處理和糾正骶髂關節紊亂的狀況,緩解相關肌群的緊張僵硬,並給予針對性的功能鍛鍊方法。這裡強調一點,千萬不要自行糾正骶髂關節的紊亂,用這些「生扳硬轉」的手法是一種對自己的身體不負責任的表現,一定要非常謹慎地對待。萬一沒扳過來,還造成了繼發損傷,真是得不償失。

  骶髂關節已經產生過紊亂或者其他不適症狀時,就不要再做這些運動啦: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蔡諝關節外科團隊提醒您:

  膝關節疼痛當然也可能是膝關節本身的肌肉、韌帶、關節囊等軟組織以及骨性結構的問題,不同疼痛的部位可能提示問題所在的根源。疼痛是身體在向我們發出信號,告訴我們它哪裡不舒服了。所以不要忽視這些疼痛,及時全面地排查,找出最有效的應對方法。

  「蔡諝關節外科團隊」是由前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教授,現清華長庚醫院骨科主任醫師--蔡諝領銜的專業關節外科醫師團隊。

  歡迎您關注微信公眾號"美德瑞關節之家"(Medera-JointCenter),閱讀更多關節健康與診療的話題。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

相關焦點

  • 骶髂關節是什麼 為什麼引起膝蓋疼痛呢
    骶髂關節是什麼 為什麼引起膝蓋疼痛呢 膝關節是我們身體中少數的、只能朝向一個方向運動的關節。它也是人體重要的承重關節,正常人的膝關節平均可承重35公斤。由於膝關節擔任著一個重要的角色,相應地,它也很容易受到傷害和病痛的侵襲。
  • 骶髂關節疼痛的臨床診斷
    大約13%的持續性下腰痛患者中是由骶髂關節問題所引起的,在50%患有妊娠相關骨盆帶疼痛的患者中都伴有骶髂關節疼痛。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診斷都存在一些風險,在過去的40年裡,科學家從來沒有停止去尋找和完善無創傷的診斷方法,以下是1994年國際疼痛研究協會(IASP)建議3條診斷標準:(1)骶髂關節區域存在疼痛;(2)能夠引起患者疼痛的骶髂關節應力測試;(3)選擇性地浸潤所推定的有症狀關節,完全緩解患者的疼痛。
  • 骶髂關節疼痛的原因及康復運動
    一、骶髂關節是引起腰痛的原因之一      約有 15% 至 25% 的中軸腰背痛是由骶髂關節疼痛引起。
  • 骶髂關節疼痛的原因及康復手法
    近年研究顯示,約有 15% 至 25% 的中軸腰背痛是由骶髂關節疼痛引起。而骶髂關節疼痛,又稱骶髂關節功能紊亂。
  • 骶髂關節疼痛症狀是怎麼引起的?
    骶髂關節疼痛症狀是怎麼引起的? 時間:2020-08-19 15:08 鄭州痛風風溼病醫院 (一)發病原因結核桿菌經汙染的空氣感染呼吸道或消化道,再經血循環致骨感染。
  • 女性朋友們常有的困擾—骶髂關節疼痛
    骶髂關節位於骶骨與腸骨( 骨盆) 的交界處,彼此之間只有前1/3 的部分有實際相連接,因此他們的穩定度主要是依靠兩大系統來維持:韌帶與肌肉,它的關節活動度非常的小,在各個軸的活動僅有2~3 度左右而已,但只要稍微偏斜或活動度不對即有可能造成疼痛的發生。
  • 骶髂關節失衡的解決方案
    當骶髂關節失衡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情骶髂關節是可微動的關節,當單側的薦髂關節活動度下降,腰椎-骶椎-骨盆這些部位在做出如彎腰、後仰等多關節的大動作時就容易造成有不對稱的代償動作,如同胎壓不平均的汽車一般,在動作過程中就容易發生特定部位的張力或壓力過大
  • 「腰痛」之骶髂關節疼痛的原因及運動恢復
    約有 15% 至 25% 的中軸腰背痛是由骶髂關節疼痛引起。近年研究顯示,單靠病史、身體檢查及放射性造影,並不足以診斷骶髂關節的疼痛問題。此文章會給到一些診斷方法及運動方案。01骶髂關節的結構與功能02骶髂關節的正常老化自青春期開始,骶髂關節會一直隨著年齡有所變化。30 至 40 歲時往往可透過 X 光檢查發現此關節有退化跡象。
  • 「腰痛」之骶髂關節疼痛的原因及運動恢復!
    約有 15% 至 25% 的中軸腰背痛是由骶髂關節疼痛引起。近年研究顯示,單靠病史、身體檢查及放射性造影,並不足以診斷骶髂關節的疼痛問題。此文章會給到一些診斷方法及運動方案。文章的主要內容骶髂關節的結構與功能影響骶髂關節疼痛的成因和因素如何判斷骶髂關節疼痛:預防&緩解疼痛的方式骶髂關節是人體中最大的中軸關節,平均表面積為 17.5 平方釐米 ,成人骶髂關節面積的差異可以很大 。骶髂關節普遍被描述為一個大而形狀像耳廓,且可活動的滑膜關節。其後方沒有關節囊,被大群韌帶的結構覆蓋著,把骶骨與髂骨連接在一起。韌帶群是關節的靜態穩定器。
  • 衝擊波臨床治療系列——產後骶髂關節疼痛
    圖片來源於網絡女性懷孕和分娩的過程中,會伴隨著身體內分泌的一系列變化。這種變化主要是要增加骨盆周圍韌帶的鬆弛度,包括盆底肌和骶髂關節周圍的一些韌帶,在妊娠過程中、分娩過程中或產後頻繁保持某種體位或久坐、深彎腰、重體力勞動等使得負荷超過韌帶的承受能力後,造成骶髂關節不能恢復其原來的力學性能,導致骶髂關節紊亂、半脫位或關節錯位等。
  • 骶髂關節疼痛僵硬是骶髂關節炎還是強直性脊柱炎?
    如果他們有骨折或關節炎,他們可能有骶髂關節炎或強直由於病理變化,這是更常見的年輕人和成年人。那麼骶髂關節疼痛僵硬是骶髂關節炎還是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炎不同於強直,就症狀和危害而言,強直比骶髂關節炎更嚴重。當然,我們不能忽視治療。   骶髂關節疼痛僵硬是骶髂關節炎還是強直性脊柱炎?
  • 骶髂關節源性疼痛
    編者按:我們經常會講,我走路的時候經常會卡住,或者走路的時候腿變的很硬,偶爾還有小腿前外側疼痛和髖部疼痛,那麼注意了,很有可能是骶髂關節問題,需要去醫院診治
  • 「運動康復」「腰痛」之骶髂關節疼痛的原因及運動恢復!
    25% 的中軸腰背痛是由骶髂關節疼痛引起。近年研究顯示,單靠病史、身體檢查及放射性造影,並不足以診斷骶髂關節的疼痛問題。此文章會給到一些診斷方法及運動方案。骶髂關節普遍被描述為一個大而形狀像耳廓,且可活動的滑膜關節。其後方沒有關節囊,被大群韌帶的結構覆蓋著,把骶骨與髂骨連接在一起。韌帶群是關節的靜態穩定器。此外,一組肌肉網絡(包括臀大肌、梨狀肌及股二頭肌)支撐著骶髂關節,以穩定骨盆骨骼。自青春期開始,骶髂關節會一直隨著年齡有所變化。
  • 腰骶部疼痛,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病:骶髂關節半錯位
    近年來常有人對本病作一些報導,但由於觀察研究的角度不同,結論尚未系統一致,另外本病的臨床症狀和「腰椎間盤突出症」相類似,所以有按「腰椎間盤突出症」治療,也有按「骶髂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等治療,效果不佳,有不少病例尚伴有盆腔功能紊亂症狀和診斷上易於混淆,所以在臨床工作中誤診、漏診的現象較多,骶髂關節半錯位長時間得不到復位,會造成局部疼痛不適,症狀反覆發作,復位困難。
  • 骶髂關節疼痛的病因及診斷 | 骨科基礎
    本文為作者原創整理,未經允許禁止轉載骶髂關節在30歲後發生退行性改變,為什麼有些人深受其苦但是對骶髂關節退變知之甚少?所有關節中都存在這樣的情況,但是只有膝關節研究的很透徹。有很多關於懷孕期間骶髂關節疼痛的報到,其中一些女性發展為慢性骶髂關節疼痛。不同病因的發生率還沒有研究清楚。軟骨退化、穩定性缺乏和疼痛敏感都是骶髂關節疼痛的原因。
  • 骶髂關節疼痛:怎麼微創治療? | 骨科基礎
    本文為作者原創整理,未經允許禁止轉載骶髂關節疼痛患者佔腰痛患者的比例為25%,而25%~39%的骶髂關節疼痛患者同時伴有腰痛。骶髂關節病變可能引起腰背部、臀部、腹部、腹股溝區以及下肢疼痛等症狀。骶髂關節主要的功能是維持骨盆和下肢的穩定性,上半部身體的所有應力通過骶髂關節傳遞到骨盆,並通過骶髂關節傳遞至下肢。
  • 骶髂關節疼痛,容易有哪些治療誤區?
    一、病例背景41歲的廖女士,近一個月做左邊單側臀橋時,突然誘發左側骶髂關節疼痛症狀,吃藥和做推拿後有所緩解,但腰痛不適反覆,以左側為主,無下肢症狀。經陸醫生評估和檢查後發現:廖女士的症狀與骶髂關節功能紊亂有關,經過幾次治療,疼痛症狀較以前緩解了很多,但由於患者腹部肌肉較弱,故叮囑其回去堅持做內收肌訓練,以維持單側髂骨的穩定。
  • 推薦 | 骶髂關節疼痛的診斷與治療
    手法:醫者一手扶住膝蓋,另一手握持踝部,令患者深吸氣後屏氣,醫者趁勢將膝部壓向對側季肋部方向,連續彈壓3次。此時常可聞及腰骶部復位聲響,術畢。適應徵:骶髖關節半脫位之前脫位。體位:患者俯臥,患側屈膝,足跟接近臀部。
  • 骶髂關節知多少——骶髂關節的穩定與穩定性
    骨盆肌骨解剖學——坐骨神經,令人神殤的痛骨盆肌骨解剖學——骶髂關節知多少?(本篇)本篇是骨盆肌骨解剖學的第七章,這個系列文章我們會對骨盆進行學習,從本篇開始我們來對骶髂關節進行學習,這是骨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甚至可以說是:最重要的部分
  • 骶髂關節與慢性腰痛
    對於SIJ,LPP是腰椎向前彎曲的體位,CPP是向後彎曲的體位二、骶髂關節功能障礙: 骶髂關節源性腰痛SIJ發生輕微半脫位,造成關節後韌帶高壓。這可能導致韌帶中的神經末梢受到刺激並引起疼痛在大多數情況下,向SIJ注射高滲鹽水常會誘發髂後上棘(PSIS)周圍的臀部疼痛a: S1根/ SIJ障礙。S1根:從小腿到足外側的疼痛或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