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見過小冬瓜的朋友第一次見到都會覺得很驚奇,冬瓜也可以長得這麼的又小又蠢萌,因為在大部分人印象中冬瓜的樣子都是「矮大緊」,嗯~這個詞好像有點聯想。
菜市場常見的是青皮、黑皮冬瓜,這種冬瓜動不動就幾十斤一個,一個家庭要是買一個回去吃,估計吃不到一半餘下的就會變質爛掉,於是為了方便買菜的「老闆」,賣菜的老闆就跟賣豬肉一樣,現切現賣要一斤切一斤。
人類有一種奇怪的審美,不管是什麼東西,動物也好植物也好,只要變小了就會覺得可愛,比如:獅子、老虎、小的時候是萌物,長大後就成了兇猛野獸。
矮大緊的冬瓜也不例外,變小後就蠢萌蠢萌的,就是這種對比之後的反差讓沒有見過小果型冬瓜的朋友覺得驚喜。
不過對於經常能看到甚至能吃到小冬瓜的朋友來說,就不會產生這種驚喜感,因為已經習以為常了。
這種情況就像家中有個可愛的小寶寶,被外人見到後都會驚嘆:「哇!好萌好可愛的小寶寶呀」,而只有自己知道這個可愛的小寶寶有多難纏,可愛什麼的早已經拋之腦後。
話說回來,小冬瓜其實是冬瓜大家族的一個種類,它對種植環境的要求比較高,特別是對溫度很敏感,氣溫一旦有波動,小冬瓜就不能授粉和坐果,也就是說不能懷孕,長不出小果實。
這種對生長環境的高要求,以及沒有效率的生育能力,導致了小冬瓜的種植成本比較高,不適合菜農們大面積種植。
試想小冬瓜還在冬瓜苗的時候,生長到了要找對象的年紀,這時候天有不測風雲,突然吹來一陣西伯利亞的冷風,小冬瓜苗們都萎了,不再出去找對象結婚生子,紛紛選擇孤老終生,那菜農可就血本無歸了。
蠢萌小冬瓜雖然生得僥倖,產量稀少,不過卻是供不應求,很多產地的小冬瓜都是直接出口,這都是因為小冬瓜雖然瓜小,但是好吃。
比起矮大緊的青皮冬瓜來說,小冬瓜皮薄肉厚,質地緊密,煮熟後酥軟有甜味。
小時候吃的冬瓜哪怕是一鍋清水煮出來的,只要加點鹽,就會覺得香軟可口很好吃。現在的冬瓜很少能吃到那種味道,要是只用一鍋清水去煮,那味道就寡淡的只有鹹味。
所以現在吃冬瓜都是作為肉食的配菜,一起熱炒或者一起燉煮,讓冬瓜吸收其他食材的味道,同時中和肉食的葷腥油膩。唯有一道紅燒冬瓜口味豐富點,卻是用各種調料加出來的。
轉基因食品的問題,絕大部分人還是比較顧忌,畢竟誰都不想當小白鼠,有些朋友沒見過這麼小的冬瓜,過了驚奇的第一反應之後,於是會推測,這會不會是轉基因的成果。
不是的,蠢萌小冬瓜跟其他冬瓜一樣來自物競天擇的天然育種,但也跟其他冬瓜一樣,有人工雜交培育的品種。
要按照冬瓜的分類來說,它只是小果型,就是說它的果實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成熟,可以採摘了,不代表它長不大。而大冬瓜,它就是大果型,果實要長到一定的大小才能成熟。
而且,目前好像也沒有哪個國家有關於冬瓜轉基因方面的研究,畢竟轉基因研究是一項費時費力費金錢的科研活動,比起小麥、玉米這些主要糧食經濟作物,是不會有人把心思用在冬瓜上的。
在冬瓜家族,矮大緊的冬瓜佔大多數,有幾十個品種,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要想分清楚還真不容易,有時看到的是青皮,有時黑皮,有時白皮,其實它們是不同的品種。
蠢萌小冬瓜是冬瓜家族的少數群體,品種數量不多,但是比大冬瓜好認,那就是小,不過有些矮大緊在沒有成熟時也被採摘上市,名曰嫩崽冬瓜,這種冬瓜口感脆爽。
區分兩者就要看另一點了,嫩崽冬瓜是大冬瓜還是小鮮肉的樣子,真正的小果型冬瓜是蠢萌的樣子,不好看甚至有點醜,但是有點萌,就像看哈巴狗的感覺。
常吃冬瓜能清熱化痰、利尿消脂,對冠心病、高血壓也有很好的食療效果,搭配葷菜燉湯更是能對葷膩起到很好的壓制,讓湯不那麼油膩,而小冬瓜能讓這些效果全部得到加強,喜歡吃的朋友如果看到它,一定不要放過。
如果喜歡以上關於小冬瓜的閒談,歡迎關注、留言、點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