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穀豐登迎新年#近年來,農村外出務工的人數越來越多。我們在城市的各個崗位上,看到辛苦工作的中老年農民不計其數,其中60歲以上農民工依然忙碌著,他們從事著低端吃苦的工作,任勞任怨,掙取微薄收入;他們不像城裡退休老人,每月拿著高額退休金,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遊山玩水,遛狗打太極,種花養草,養寵物含弄頤情。那麼,為什麼六十歲以上的農民還要耕種土地,或外出務工呢?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對此,作為「三農」領域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結合本地農村實際,和大家分享如下:
第一,農民從來沒退休的概念。
農民與生俱來就是耕種土地,生產糧食。他們只要能行能走,不管春夏秋冬,還是寒來暑往,農民們都要耕作種地,只要在城市能找到務工的崗位,他們就會馬不蹄地奔跑,兢兢業業工作,希望能增加收入。在他們一生的歷程中,沒有退休的概念。每一個農民,只要自己還能勞動,還能下地耕種,都是幹到老,等到哪天不能動了,也就退休了。所以說,農民是最辛苦的職業,也是最可憐的群體。他們不勞動,就沒有養老錢,就無法維持生活開支。
第二,只能不斷勞動才能維持生活。
長期以來,農民的收入都是從土地中獲取。可現在,農民種植的糧食作物、生產的農產品價格長期低迷,農民耕種土地的成本不斷攀升,種地無利可圖,為了生活,不得不外出務工,尋找掙錢機會養活餬口。現在,農村消費水平很高,農民家庭結婚,面對高昂的彩禮,女方要車要房,還要擺酒席、請婚禮司儀等,這些費用算下來,大多數農民家庭都債臺高築。所以,農村六十多歲的老人,面對這樣的生活狀態,不得不進城務工,獲取相應收入,減輕家庭負擔。
第三,生活逼迫農村老人繼續工作。
現在農村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上了年紀的農民,進城務工能找到工作,依然吃苦耐勞在工作,他們一時半刻都不能停下,要繼續努力掙錢;即使種地掙不到多少錢,還要耕種土地,總希望在土地裡能找到生活的出路。對於農民來說,只要遇到好年景,土地裡的產出,多少還能補貼家用。說到底,還是農村老年農民的收入無法保障,雖然到了六十歲,沒有退休金,生活逼迫著他們不得不選擇各種機會、通過辛苦勞動獲得微薄收入。
第四,農村老人掙錢養老。
農村老人與城市老人的生活方式,存在根本區別。雖然現在國家推行了農村養老制度,但對於絕大多數老人來講,每月發放的這些養老金,只能維持基本的生活開支,一旦身體遇到傷風感冒、大病住院等,這點錢對於農村老人來說,就是杯水車薪。所以,農村老人在自己還能勞動能力的時候,就想著辦法,能多掙點錢,就多掙點,也好日後供自己養老花費。
第五,農村老人掙錢減輕兒女負擔。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社會壓力增大,農村年輕人面對房貸、車貸,子女上學、生活支出、人情支出等方方面面的費用,沒有良好穩定的收入,他們養活自己一家都夠受了。老人們看到兒女們的生活狀態,在自己能動時,就選擇繼續勞動,為自己和老伴攢點養老錢,隨時補貼兒女們花用。雖然勞作辛苦,但最起碼不麻煩兒女,也能為兒女們減輕了壓力和負擔,希望他們的生活過得好點,壓力小點,生活幸福點。
第六,幹了一輩農活的老人閒不住。
農村上了年紀的老人,一生辛辛苦苦在土地上耕作,養成了耕作勤勞的良好習慣,即使老了,他們也閒不住。我們看到,一些經濟條件良好的農民家庭,或者子女通過打拼經濟優越的家庭,他們都不想讓父母再勞作,再辛苦,可農村的老人幹了一輩子農活,養成閒不住的習慣,一有空就想著勞動,只有勞動才能讓他們心情舒暢。所以,農村60多歲的老人,依然在辛苦地耕作著,或外出務工。
總之,在城市的各個崗位,我們看到很多60歲以上的農村老人起早貪黑,努力工作,並不是他們不想休息,也並不是他們不願意休息,這是生活逼迫;他們本來也可像城市退休老人一樣悠閒度過晚年,可他們沒有城裡老人的福氣,只能選擇在城裡務工,或繼續耕種田地,就是想多增加收入,為自己,為兒女,也為自己的家庭。因此,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還需要勞動掙錢,這是無奈的選擇,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而為之。
我是職業農民【鄉村關中】,我們一起關注「三農」動態,解析「三農」熱點,剖析「三農」萬象,探索「三農」規律,推動「三農」發展。你對此有何看法?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