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俗語「一家不上七口,貓狗不能養全」有什麼含義?

2020-12-22 農村千裡眼

文/玉濁清

鄉下俗語「一家不上七口,貓狗不能養全」有什麼含義?

曾經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可能都會別有一番風味,在進入了大城市後覺得城市要比農村好很多,也會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混得好的話還會一展拳腳光宗耀祖,但是當我們在城市裡生活久了之後還會發現,農村顯得更加的珍貴,畢竟只是如今像農村這樣的環境和條件已經很少了,正所謂物以稀為貴,農村也驗證了這樣的話,也讓越來越多的出外遊歸鄉之心迫切。

回過頭來看一下農村流傳的這些俗語,小的時候老人們經常在我們耳邊嘮叨,顯得格外的煩,而如今長大之後仔細品味下來卻別有一番風味,比如說接下來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一家不上七口,貓狗不能養全。

所謂的一家七口指的就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然後再加上三個孩子,這在農民的眼中看來是一個正常的家庭成員,一般來說,一家不超過7口人的話,那就儘量不要既養貓又養狗了。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這其中的含義,其實在古時候人們的生活水平並沒有那麼好,而且生活條件也很差,而這些貓狗大多吃的都是人們吃剩下來的剩菜剩飯。

一般大人都會非常的節儉,只有孩子才會有剩餘的飯,所以這些貓和狗都是吃孩子剩下來的飯來過活的。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是固定的成員,如果沒有七口人的話也就意味著孩子比較少,孩子少那麼剩飯也就比較少,如果再養活這些貓貓狗狗的話,自然剩飯是不足的,那麼就必須給他們增加額外的糧食,才能將其餵飽,這無疑是增加家庭的負擔和經濟的負擔。畢竟在那樣一個貧苦的時代,人們吃飯都成為了一個問題,更別說養這些貓和狗了,雖然說看似他們吃的不多,對於那些貧困的人家而言,自己都吃不飽了,又如何養這些動物呢?因此才流傳出了這樣一句,「一家不上七口,貓狗不能養全的話」。

其實在農村流傳相似的俗語還是比較多的,只不過在我們小的時候聽到這種話的時候就比較厭煩,覺得人們總是束縛在這些俗語當中,一點也不開竅,但是長大了之後才明白古人的智慧,這些俗語無疑是他們智慧的結晶,而背後蘊含的道理也值得我們去深思和學習!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貓狗不能兩全,有科學依據嗎?養貓好還是養狗好
    很多農村俗語看似是迷信,其實深究起來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前人將他們的生活經驗傳給我們,還是有一定的借鑑意義的。喜歡貓狗的朋友可能聽說過這樣一句老話:「貓狗不能兩全」。是否有人用過這句話來勸你們不要養狗又養狗呢?
  •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何深層含義?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何深層含義?說到我國的古代文化,想必大家最為熟悉的就是唐詩宋詞吧,筆者今天跟大家講的也是一種文化形式,只是它現在沒有過去那樣流行,人們不像以前那樣重視了。它就是農村俗語,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應該都聽過不少吧,可以說每一句俗語都是極其有價值的,別看它只有短短一句話,內涵十分豐富。或許你第一次聽到某句俗語的時候覺得它很有趣,當你之後再品味這句俗語的時候,又會發現短短一句俗語包含了很多內容。
  • 俗語:驢馬不共槽,貓狗別同窩,是這樣嗎?老祖宗經驗有道理嗎?
    俗語:「驢馬不共槽,貓狗別同窩」意思很簡單,驢馬別在同個槽裡吃草,貓狗別在同個窩裡餵養。俗語的本質講的就是競爭合作關係,沒有任何一種生物願意分享自己的食物,不同類型生物和平共處可能性很小。當然,特殊時期驢馬是能共槽養殖的,但結果就是馬和牛誰都強壯不了,貓和狗是能在同個窩裡養,但結果就是是非矛盾一大堆。
  • 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有什麼含義,為什麼夢不能白天說?
    我國俗語文化,是我國最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民俗諺語來自民間,更加的接地氣,比起那些咬文嚼字的經典書籍來說,更加的容易被大眾所接納和記憶。老話俗語看似十分的簡陋,甚至話很糙,但是背後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卻一點也不落伍,甚至很多俗語的智慧還與時俱進,直到如今都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 俗語:兩堂夾一房,家破人亡,背後有什麼含義?有那麼嚴重麼?
    文/訪客俗語:兩堂夾一房,家破人亡,背後有什麼含義?有那麼嚴重麼?不同的文化水平的人都能輕易理解的話叫做「俗語」,古時候的科學發展不多,因此經常會有一些怪力亂神的說法,因此,現在流傳的俗語,只有一小部分對我們的生活有指導作用,另外的一些會有一些迷信和誇張的成分,只起到警示的作用,而不可以全信。而我們也會試著用比較現代的話和知識,來解釋老祖宗們留下的東西。
  • 俗語:「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這當中的數字是有什麼含義?
    然而因為這些俗語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展現在我們的面前的,因此也就很難理解了,不像那些由農村地區根據氣象等總結出的俗語那樣通俗易懂了。不過這兩種都屬於俗語,只是文化形式不同罷了。了解完俗語的一些知識後,小編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了一句在農村很流行的俗語「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剛看到這句話時你一定是滿臉的困惑對吧?在想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啊?
  • 農村有道理的幾句俗語,老一輩人朗朗上口,看看你都知道幾個!
    鄉下經常能聽到一些老人講一些俗語,不要小看這些俗語,這些俗語是經過幾代老人的經驗總結而成的。它的魅力在於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富於哲理,以及朗朗上口。近幾年來,農村俗語也在鄉村生活中發揮了很大的文化傳播作用,這些俗語凝結了鄉村生活實踐中的許多現象,形成了一句句精髓。
  • 農村俗語「開門七事不能少,出行三物不能離」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有許許多多的是關於家庭裡短,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稍有疏忽,便造成生活的不便,甚至難於維持正常的日常生活。因此,古代先民們,就使用一些朗朗上口,易記易懂易學的老話俗語,告訴大家,必須要處理好這些日常雞毛蒜皮的零碎小事,避免在具體的日常生活中,造成更大的生活困難。
  • 俗語:「狗肉不上桌」,為什麼不能上桌呢?其中又有什麼含義?
    俗語:"狗肉不上桌",為什麼不能上桌呢?其中又有什麼含義?   我們國家的歷史悠久,同時一些古老的風俗也隨著這悠久的歷史流傳下來,尤其是各種節日時,不同地方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在農村地區,很多人會為了節日準備豐盛的食物,舉辦宴會慶祝。
  • 農村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是啥意思?現在出門也這樣嗎?這原本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財富,教會我們懂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重要性,也告訴我們,出門在外,注重「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品行,但時間一長,大結局忘記了它原本的寓意,反而成了迷信的說法。
  • 農村俗語「色字頭上一把刀」,有什麼含義?下半句才是精華!
    導語:農村俗語「色字頭上一把刀」,有什麼含義?下半句才是精華!現在有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農村的人想去大城市裡生活,而城市裡的人卻想來農村。因為他們感覺在農村比較悠閒,空氣好,他們嚮往那種世外田園的生活,喜歡大自然的感覺,不像城市那麼喧鬧。
  • 農村俗語,「家中有三,妻離子散」,你明白其中的含義嗎?
    ,現在很多人都是願意回到農村生活的,畢竟農村可以過著慢節奏的生活,有清晰的空氣和優美的環境,還能吃到許多綠色食品,可謂非常的愜意,農村除了這些之外,還留下來很多傳統的文化,農村的一些文化是非常有底蘊的,就拿農村的一些俗語來說,在農村和一些老人聊天的時候,經常會說到一些俗語,而且非常的有含義,農村俗語,「家中有三,妻離子散」,你明白其中的含義嗎?
  • 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很多小夥伴相信都應該有聽過一些農村的老話,這些話一般來說都十分的好理解,這些話正是所謂的農村屬俗語。農村俗語也是農村的農民老一輩人一直總結的生活經驗,其中涉及到一些地理和氣節的知識,蘊含著一些大道理,直到現在我們聽到這些農村的俗語還可以受益匪淺。那麼小慄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其中的一句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那麼這句俗語有什麼特殊含義,又有道理嗎?一般到了秋天,就是收穫的季節,所以這個時候農民一般來說都特別忙。
  • 俗語:「男怕嘆氣,女怕託腮」有什麼含義?為什麼要這樣說?
    俗語:「男怕嘆氣,女怕託腮」有什麼含義?為什麼要這樣說?現在社會很多年輕人的壓力很大,尤其是對於一些剛畢業出校門的那一部分小年輕來說,認為自己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可能跟理想中的工作有些差距。但是民間有一句俗語說的是男怕嘆氣,女怕託腮。這句話其實很有道理,下面小編就要給講解一下這背後的故事。俗語:「男怕嘆氣,女怕託腮」有什麼含義?為什麼要這樣說?在大都市中,快節奏的生活,太低的薪水,太高的房價讓很多年輕人都抬不起頭來。
  • 俗語文化:男怕摸頭,女怕摸腰有什麼含義?我不說你不一定知道
    俗語文化:男怕摸頭,女怕摸腰」有什麼含義?我不說你不一定知道我們都知道,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小到民間樂曲,大到宮廷樂府,各種文化的傳承對於我們的生活都顯得意義非凡。下面由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我們民間文化中的「俗語」。
  • 俗語:「清明不拆絮,到老沒成器」有什麼含義?老祖宗為何這麼說
    俗語:「清明不拆絮,到老沒成器」有什麼含義?老祖宗為何這麼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這多種多樣的文化形式中,最受到普通民眾歡迎的,莫過於俗語,俗語通俗易懂,簡單明了,它是由老一輩口口相傳流傳下來的寶貴財富。
  • 農村俗語,人財都難存,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在「俗」的一面,也包含著俗語。鄉間歷來不乏俗語老話,許多俗語到今天,仍然起著很大的作用。能在日常生活中作參考。有些俗語的確有一定的道理存在,所以也就有了「俗語十條九條真言」的說法。鄉村生活中,修房蓋房一直是人生在世的大事,這也很容易理解,在過去,蓋房是要花上大半輩子的心血才能完成的。因此對於自己建造的房子,除了堅固耐用外,還有許多各種各樣的講究。
  • 「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這句農村俗語有什麼含義呢?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在以前的農村,沒有很發達的科技,農民要是想知道未來的天氣,靠的是什麼呢?就是先人留下來的一下關於天氣變化的俗語來判定的,而且這些俗語都比較的準確,不僅是最近幾天的,還有可能是接下來的幾個月的。
  • 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這麼說有什麼含義嗎?
    從古至今,我們的祖先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精神財富,這其中就包括很多俗語。古代的人們在茶餘飯後通常會閒聊幾句,即使是今天,我們依然有這個傳統,茶餘飯後很多人都會進行閒聊。閒聊的目的無非就是消磨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俗語就應運而生了。現如今,很多俗語能夠流傳下來,都是帶有很多道理的,這些俗語之所以流傳下來,其中的道理是用來告誡後人的,以免後人再一次受到錯誤。有一句俗語叫做「晚不梳頭,早不說夢」,這句俗語我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可是這句俗語究竟有什麼含義呢?
  • 小寒是什麼含義意思 小寒節氣代表何種寓意及俗語盤點
    小寒是什麼含義意思  小寒是反映氣溫變化的節令,寒是寒冷,小是寒冷的程度。從字面上看,小寒還沒有達到最冷的程度,大寒應該是最冷,但在我國大部地區,小寒卻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由於小寒還處於「二九」的最後幾天裡,小寒過幾天後,才進入「三九」,並且冬季的小寒正好與夏季的小暑相對應,所以稱為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