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很野,去過峨眉山的都知道。
它們擬人化的外表容易誘發人體寵愛機制,讓你不自覺靠近,甚至想要挑逗。
但猴哥卻不同於貓狗這類萌寵,它是祖宗,更是野獸。杵這麼近還不進貢,一巴掌拍死你,就當教訓不肖子孫。
在猴哥的地盤上觀光免不了受欺負。
它們目中無人,撲跳抓咬是常規操作。
掏兜覓食,沒吃的就揍,辣手摧花絕不手軟。這些蠻橫行徑人們早已有所耳聞。
然而一旦它們扇起巴掌這事兒就沒那麼簡單了。
像是學會了分寸也懂得了侮辱,不再像個潑猴,反而多了幾分風度。
搶走小女孩的零食也不發瘋逃竄,敢還手就扇你,就像老媽打女兒那般。
會扇巴掌的猴子一看都比較高貴,不是猴王,起碼算個團隊經理。
同樣是每天接待上萬客流,唯優秀者懂得潛移默化。有慧根,善於學習,素質較高,發乎情止乎禮,搞得其他猴子以為見著了人,自然矮它三分。
這套招式也由此傳承,學會了方可自立山頭,越優秀的越像個人。
猴群泛濫的印度,會扇巴掌的猴精遠比其他地方多。
城市化的擴張侵佔了恆河猴的森林家園,越來越多的猴子和印度市民共同生活。
而當地人一直把恆河猴當作猴神哈努曼的化身,尊敬並供養它們。造成這裡的猴子人模猴樣,像個地痞流氓。
街頭鬧市,隨處可見三五隻猴跟人發生糾葛。
帶頭的往往鎮定自若,大方搶食,嘴上叼煙,隨時巴掌伺候。
「真給你臉了,啪!」
包租婆削人還得拿拖鞋,猴哥打人從不手軟。
德裡某市場曾上演過這樣一幕。
大個猴王攔住男子索要香蕉,穩坐龍頭不走,誰來勸打誰,猖狂得不行。
小夥也不是那麼隨便的人,圍觀的人越多越委屈,婦女小孩都看著,從沒受過這種侮辱。
見小夥遲遲不肯招,猴王面子掛不住。上下打量眼前這慫男,心頭越發窩火,一巴掌把人剛從批發市場買的alrpod打掉了,小夥委屈得差點哭出聲。
挨過猴子巴掌的印度人都深知這種滋味不好受。
要說是猴神哈努曼掌你嘴,那比爹媽還有地位,你只能受著。要說是動物,它又過於猖狂歹毒,嚴重侵犯人權。
具有反抗精神的印度市民開始還擊,一巴掌還過去,看它還敢囂張。
與猴子互扇巴掌的橋段早在電影《博物館奇妙夜》中出現。
好萊塢不知猴心險惡,訓練有素的兩隻道具猴跟主角扇來削去做足功夫承包了不少笑料。
然而這放到寶萊塢就大為不同。
恆河猴本色演出,搶了女主角的手機還氣勢洶洶。男主怒不可遏,人猴互毆場面失控。
這絕不是為了搞笑而搞笑。面對歹徒,你總不能虐猴吧。對於印度男人來說,跟它拼耳光已是極盡所能的克制。
猴子打人耳光,贏的是心理戰。
它們的力道不大,重在侮辱。若是狠點的可能會伸出爪牙,那就是破相的嚴重後果。
而人扇猴就不同了,出其不意力拔千鈞,被打的基本作鳥獸散。
也是被慣壞了,只要敢出手基本都能煞了猴的銳氣。
據市政機構估計,德裡市的猴子總量高達4萬隻。
離城市中央山脊森林保護區不遠的國會大廈和國防部長期遭受猴子騷擾,即便它們撕毀文件破壞公務,政府部門的官員也主張避免採取強硬措施。
猴子泛濫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
大量失控的猴群在印度國會大廈發瘋
保守的方針助長了猴群欺軟怕硬的囂張氣焰,叢林法則到哪兒都適用。
有人飽受欺凌就有人出手反擊,一巴掌下去,再威武的猴頭也懵逼。
這是關乎尊嚴的較量,用猴哥懂得的方式解決問題。
點到即止,以震懾為主,不能下死手。畢竟它還是祖宗,還得留有餘地。
打猴子耳光僅限於猴群把人惹急了的印度當地。要是你在其他景區這麼蠻幹,不光道德不允許,小心蹲進局子裡。
作者:beebee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