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佳話·六橋才跡》:「我有祖屋一間,先人創造,費盡心力,已是百年。」
在古時候,大戶人家的祖宅是要傳承幾代人,幾代人的興盛也都發生在這座古屋,對於這個家族來說意義非凡,而時至今日,隨著城市的發展迅速,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許多舊房子就面臨了「拆遷」的問題。
對舊房子有感情的人家,或是開發商與住戶就拆遷款的問題產生矛盾,住戶怎麼也不願意拆掉自己的舊房子,因此就誕生出了一個詞——釘子戶,《現代漢語詞典》中對「釘子戶」的解釋便是:在城市建設徵用土地時,不肯遷走的住戶。
現代詩人艾青曾寫「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是艾青對祖國大地的眷戀之情,而現今社會,人口爆炸是無法忽視的問題,因此現代人與古人所要操心的事情又很不一樣。
現今許多人都在為住處而奔波勞累,因此老屋面臨拆遷時,就會發生許多問題,如開發商沒有合理的安置拆遷住戶,又或者是住戶想要藉此得到更大的利益,開發商左右衡量後,無法滿足住戶的要求。
而在我國河南鄭州也有一最牛釘子戶,面對拆遷問題強勢得很,就算算開發商願意開出一億的條件,該住戶卻表示給88億也不拆,反正是不拆,這又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任先生怎麼也不願意拆掉自己的老房子?
這就先得說到河南鄭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在歷史上,鄭州曾五次為都,留下了許多寶貴文物,擁有不可移動文物近萬處,如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被稱為研究中國古代書院建築、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標本」。
任先生的老房子也大有來頭,任先生的祖上也曾輝煌騰達過,於清乾隆帝時期購入了這塊地,興建起家族傳承祖宅,後傳承到了任先生的手上,而幾百年來,這座祖宅也經過了幾代人的修繕,這才得以保持完整。
任先生也是將這座古宅視若珍寶,認為其見證了自己家族幾代人的興盛,具有靈氣,那是萬萬不能拆的,否認是「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保不定自己的子孫後代要遭殃。
得知任先生的祖宅始建於乾隆年間,也引起了不少專家的關注,因此前來研究,任先生雖然有些微詞,但想起自己家的古宅也有幾百年的歷史,確實值得研究,並也同意了。
開發商見此,也只好作罷,而值得一提的是,任家古宅被列為了文物保護單位;在3年前,這座祖宅又經過申請,變為了「鄭州天祥博物館」。
現今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我們在奔向未來時,卻也不能忘記傳承,歷史雖然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但正是有過去,才有了現今的模樣,正如那句「一個不懂自己國家民族歷史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