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運動員的壽命比普通人短?

2020-12-03 騰訊網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關於運動與健康和壽命的關係,儘管人們普遍承認中等量運動,比如一些權威指南推薦的「每天30分鐘,每周5天共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可以健康好處」的說法;同時,卻也有很多人認為過量運動反而不利於健康,甚至增加死亡。

這些人最常給自己的說辭找的依據主要是有兩個:

一個是可笑的「寓言」,烏龜不怎麼運動卻可以長壽,兔子跑得快卻短壽;

第二個是,職業運動員普遍短壽,尤其是馬拉松運動員壽命更短。

前一個「寓言」存在明顯的邏輯錯誤根本不值一駁斥。後一個「論據」,職業運動員,尤其是馬拉松運動員壽命真的比一般人短嗎?

當然不是。

這種說法僅是一些毫無根據的道聽途說。

事實恰恰相反,科學證據顯示,包括馬拉松在內的耐力性運動員壽命明顯長於普通人。

職業運動員壽命長於普通人

這方面有大量的研究證據可用。

迄今為止,所有的這類研究中僅有兩項很小的研究結果顯示運動員壽命短於普通人。

一項是1908年到2006年間參加國際比賽的812名德國足球運動員的數據;另一項是1977年到1982年參加芬蘭舉重錦標賽的62名男子舉重運動員的數據。

其他大量研究得出的結論高度一致,運動員壽命長於普通人。

比如,2015年一項大型綜述包括54項研究,近50萬職業運動員的數據,結果運動員死亡率低於普通人,壽命平均長4到8年。

2015年發表的對1948年至2010年參加夏季或冬季奧運會的所有2400多名法國運動員的研究顯示,他們的標準化死亡率比普通人低41%,運動員平均預期壽命比匹配的同年齡人群對照組平均長6.5歲。

有人或者會說,拿運動員跟普通人相比,這不公平,包括基因、經濟條件等不具有可比性。

2018年,芬蘭的一項研究顯示,900名職業運動員的平均壽命高於非運動員的同胞兄弟。

根據運動類型不同,耐力運動員平均壽命79.9歲,混合型運動者為75.9歲,力量型運動員為72.2歲,而他們相同年齡同胞兄弟壽命分別為77.5歲,73.7歲和72.2歲。

最新,2020年發表的美國8000多名參加過奧運會的運動員死亡率同樣顯著低於普通人,平均預期壽命長5.3歲。

參加奧運會之後,男性運動員平均可以活56.7年,而普通人群中只有30%的男性可以活這麼久。女運動員平均可以活66.0年,普通人群中只有13%的女性可以活這麼久。

耐力型運動員最長壽

儘管一些研究分析了不同運動項目運動員的壽命,由於樣本數偏小證據力不足。

更多的研究是根據運動類型來進行分析。

這方面結果相當一致,就像前面說的芬蘭的同胞兄弟研究一樣,包括長跑、自行車等耐力型運動員平均壽命最長,包括球類等混合型運動員壽命其次,而像舉重、投擲等力量型運動員壽命相對最低,並不明顯高於普通人。

比如,2015年發表的研究,通過對芬蘭4000多名運動員平均50年的隨訪發現,耐力型運動員平均壽命79.1歲,團隊型運動員平均78.8歲,而力量型運動員僅有72.9歲。

顯而易見,包括馬拉松在內的耐力型運動員最長壽。

馬拉松運動最長壽的運動之一

如上所述,很少有專門針對馬拉松運動員壽命的研究可用,但並非完全沒有。

比如,2017年發表的1928年至1948年之間的每屆奧運會跳高,鐵餅,馬拉松和100米短跑前20名獲得者的研究中,找到資料的429人中有336人確定了死亡日期。

與鐵餅運動員的壽命相比:

馬拉松運動員最長壽,平均多活4.7年(都是男性);

其次是跳高運動員,女子多活7.1年,男子3.7年,由於男性佔絕大多數,平均不如馬拉松運動員長壽;

短跑運動員相對最短壽,女性少活1.6年,男子少活0.9年。

綜上所述,跟人們的「印象」相反,經過幾十年高強度訓練和比賽的職業運動員並沒有因為劇烈運動造成的傷害而導致早死,反而遠比普通人更長壽。

其中,包括馬拉松在內的、最「勞累」的耐力型運動員又比其他運動類型的運動員長壽。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馬拉松運動員的壽命比普通人短?闢謠
    這些人最常給自己的說辭找的依據主要是有兩個: 一個是可笑的「寓言」,烏龜不怎麼運動卻可以長壽,兔子跑得快卻短壽; 第二個是,職業運動員普遍短壽,尤其是馬拉松運動員壽命更短。 前一個「寓言」存在明顯的邏輯錯誤根本不值一駁斥。
  • 為什麼運動員這麼強壯,壽命卻比普通人還短?看完沉默了!
    在電視上我們經常看到,專業的運動員,骨骼驚奇,身強體壯,想必身體各方面的素質都很好,加上健康的飲食,應該能活到很老。但根據美國對運動員的調查分析,從事體育競賽的運動員,壽命卻比正常人短得多,到底是怎麼回事?這要從兩方面說起。
  • 為什麼專業運動員那麼強壯,壽命卻比普通人短?看完真的好心酸!
    在電視上我們經常看到專業的運動員,骨骼驚奇,身體強壯,相比身體各方面的素質都很好,加上健康的飲食,應該能活到很老。但根據國家對運動員的調查分析,從事體育競賽的運動員,壽命卻比正常人短很多,到底是什麼回事?這得從兩方面說起!
  • 運動員身體那麼強壯,為什麼壽命卻比普通人短?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相信我們在觀看一些比賽項目的時候,能夠感受到場上運動員的精湛技藝。當然了,他們在賽場上的表現肯定是和平時的辛苦的訓練是分不開的,場上所有的榮耀都是背後無窮的付出。那麼有人說,國家運動員的壽命普遍比正常人的短。那麼導致這個原因的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呢?首先,作為一個國家的運動員,肯定是想著為我們的國家爭光,能夠代表我們的國家而戰。為了自己心目中的夢想而努力奮鬥。那麼就會有很大的競爭。這就需要運動員們夜以繼日的訓練,強化自己的身體。
  • 普通人是否花費多少錢參與馬拉松?
    近年來,馬拉松賽事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在比賽旺季,全國範圍內甚至將在一天內舉辦十餘場馬拉松賽賽事。我們知道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人們在享受比賽的同時也需要為自己的參與付費。實際上,馬拉松的成本可以大也可以小。
  • 普通人參加一場馬拉松需要花費多少錢?
    近幾年,馬拉松賽事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在比賽旺季,全國範圍內,一天時間甚至會同時舉辦十幾場馬拉松賽事。而我們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人們在享受比賽樂趣的同時也需要給自己的參與買單。其實馬拉松的花費可大可小。
  • 馬拉度納突發心臟病過世,為什麼運動員壽命普遍短?
    馬拉度納突發心臟病過世,為什麼運動員壽命普遍短?為什麼運動員生命普遍短
  • 「朱為模院士運動康復專欄」專業運動員一定短命?運動導致壽命降低?
    我還注意到了紀教授在提出「運動應該適量」時是拿運動員的壽命來說事的:「許多運動員都不長壽,因為他的運動強度超過了應該承受的頻度和幅度」。Sama等(1998)對2613名芬蘭優秀男運動員的壽命和1712名一般芬蘭男性的壽命做了對比研究,根據運動員項目,研究人員把運動員分為3個組,即力量型項目(包括拳擊、摔跤和舉重等)、集體項目(包括足球、籃球和冰球等)和耐力項目(包括馬拉松、田徑、耐力項目和越野滑雪等),結果發現,所有這些運動員的平均壽命都比一般的芬蘭男性要長!
  • 普通人可以跑完馬拉松嗎?
    迄今為止,普通人跑完馬拉松的例子並不鮮少,細心觀察會發現身邊越來越多身體素質平平的普通人一一完成了人生中的首馬,更甚的是,有些讓人意想不到的群體也能參與並完成馬拉松賽事。比如——深陷於更年期麻煩的女性,莎莉·布萊德(Sally Brider)。
  • 心跳快的人壽命更短?真相看這裡
    生命會被運動給提前透支光了,青壯年時代越顯得比普通人威猛,到了中晚年衰敗得越快。  主要意思說:運動折壽,心跳快折壽,生命在於靜養。  但其實這是個謬論!鯨體重可達 120 噸,壽命約 80 年,小倉鼠體重約 60 克,壽命只有 3 年。  那是不是體重增加,所以長壽呢?很顯然不對。我們都知道,超重的人平均壽命要比體重偏輕的人要短。
  • 北京馬拉松選手「尿紅牆」 專家稱專業運動員尿褲子
    馬拉松運動員釋疑「如廁難」:「有些運動員每次都會想(上廁所)」今年北京馬拉松賽有30000人報名參賽,其中參加全程(42.195公裡)比賽的人數為15000人,參加半程和迷你(4.2公裡)賽的分別是7000人和8000人。全程馬拉松男子頂尖選手跑下來超過2小時,而業餘愛好者通常需要4-5小時,加上路上不斷喝水補充水分,上廁看似是必需的。
  • 影響馬拉松運動員有氧耐力的四大因素
    因此,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維持最大和次最大攝氧量的能力以及運動後過量氧耗的水平和有氧耐力密切相關。 有氧耐力訓練是我在山東省隊、國家隊訓練期間以及自從我擔任山東中長跑總教練以來最看重的訓練內容。畢竟對於超長距離的馬拉松運動,有氧耐力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馬拉松運動員運動水平的高低。
  • 馬拉松男子運動員與冠狀動脈鈣化
    研究者共計入選至少連續25年、每年至少跑過一次馬拉松的50例男子馬拉松運動員進行分析,採用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評估CAC,並行12導聯心電圖、血脂、身高、體重、靜息血壓及心率等檢查以評估其冠狀動脈疾病(CAD)危險因素。
  • 頂級馬拉松運動員BMI盤點
    頂級馬拉松運動員BMI盤點 跑馬,你的BMI夠了嗎?
  • 普通人可以堅持跑完一場全程馬拉松嗎?村上春樹告訴你答案
    為了紀念這個事件,在1896年舉行的現代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設立了馬拉松賽跑這個項目,並把這名士兵送信的距離設為比賽的距離。馬拉松比賽也就因此得來。其實想要跑馬拉松並非易事,對於專業的運動員來說,每天都要進行專業訓練才可以保證參加全馬取得不錯的成績,而對於普通的跑步愛好者來說就更難了,我們每天還要上班和忙其他的事情,用來跑步的時間只有周末和平常的早上和晚上,還不排除要加班的可能性。
  • 馬拉松跑進2小時 普通人百米衝刺都不一定追得上
    馬拉松跑進2小時 普通人百米衝刺都不一定追得上時間:2019-10-13 18:2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馬拉松跑進2小時 普通人百米衝刺都不一定追得上 馬拉松跑進2小時,是什麼水平?不了解馬拉松這項運動的朋友可能沒有什麼概念。
  • 頂級馬拉松運動員是怎樣煉成的
    馬拉松職業運動員,無疑是站在這項運動頂端的人。他們是業餘精英選手發奮努力,想要追趕的對象,也是普通跑友心中真正的「大神」,他們,是這個星球上最會跑的一群人。那麼,作為這項運動的弄潮兒,他們是怎麼訓練的呢?本期我們就來盤點幾位精英選手的訓練計劃,來看看成績背後的努力。
  • 疫情下馬拉松運動員長胖15斤
    疫情下馬拉松運動員長胖15斤 24歲的李鴻浩是一名半職業馬拉松運動員,大學時就成為了馬拉松「賞金獵人
  • 促紅細胞生成素,為什麼馬拉松運動員「鍾愛」這個興奮劑?
    ,在重慶註冊為專業運動員。 此次違規是在她註冊為專業隊運動員之後,在賽外飛行藥檢中被查出的。 一、為什麼馬拉松運動員「熱衷」促紅細胞生成素 劉敏被查出服用興奮劑,其使用的違禁物質為促紅細胞生成素(EPO),這是一種人體可以自身分泌的激素類物質,它由腎臟和肝臟分泌,能夠促進紅細胞生成。
  • 世界頂級超馬拉松運動員運動後的心臟變化
    超級馬拉松正變得越來越流行。男女數量和不同年齡的競爭者的數量逐年增加。超級馬拉松比賽距離沒有上限(即> 42.195 km),因此超級馬拉松比經典馬拉松比賽的時間更長。歷史上最長的超級馬拉松長5928公裡,位於紐約和洛杉磯之間,於1928年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