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小寶寶吐舌頭萌萌的,家長們也喜歡逗。
不過有位粉絲最近卻很焦慮,娃才幾個月,小臉肉肉的,一抱起他就會吐出粉粉的小舌頭賣萌,但有些太頻繁了,她懷疑是不是寶寶生病了。
這種謹慎確實要好好誇一下,寶寶從出生開始,每一天的變化都很大,同時還在不斷學習新技能,「吐舌頭」僅是其中的一個小動作而已。
大人看見寶寶吐舌頭,只會覺得他是在賣萌,大多數情況下也的確如此,而且這也是寶寶聰明健康的一個表現。
但任何情況太過頻繁,都可能透露著不尋常,寶寶總愛吐舌頭,除模仿玩耍之外,也有少許情況是發育出現異常的信號,學會區分很要緊。
01先說說寶寶吐舌頭的正常情況:
1、「口欲期」到來
寶寶的嘴部神經發育要快過其它身體部位,因此從出生至周歲,會對口唇活動保持深厚的興趣,特別追求口欲。
尤其是剛剛喝完奶後,由於對口中的味道感覺滿足,於是會吐舌頭回味。
2、舌部發育健全
唾液腺會在寶寶出生兩個月後開始分泌唾液,導致寶寶忍不住用舌頭舔。
如果寶寶的舌頭與下顎的舌系帶不夠長,舌頭就沒辦法伸出來,也就做不出吐舌的行為,會影響哺乳以及發音。
因此,當寶寶向你吐舌頭,正說明他舌頭髮育很好。
3、飲食溝通信號
小寶寶還不會說話,但他們會用不同的方法向家長表達想法,吐舌頭就是常見的飲食溝通信號。
吃飽時:他會伸出舌頭把乳頭或奶嘴推開,如果此時仍堅持喂,寶寶就會哭鬧,這是在向大人示意他吃飽了,不想再吃。餓了:寶寶會一臉急切地伸出小舌頭,還會伸手抓向大人,這表示他的肚子需要填補。不想吃:有些長輩覺得輔食添加要早點才好,能讓寶寶有更好的胃口,以後吃得更多,甚至急不可耐,在寶寶3、4個月就開始故意做濃稠狀或固體食物。寶寶這時就會伸出舌頭表示拒絕,最好還是再等幾個月吧。4、對世界好奇的探索
周圍的一切,對小寶寶來說都是新奇的,包括他自己的身體。
身體還不能支撐大動作的階段,嘴巴、舌頭就是他最好的探索工具,吐舌頭,舔手指,抓到什麼就往嘴裡送,這些都是探索新世界的信號,別著急阻止。
5、與大人模仿互動
寶寶一天天長大,視覺發育也隨月份增加而完善,開始能清楚地看到周圍。
6個月之後,爸爸媽媽的臉龐在他們的眼中,就會越來越清晰,甚至會根據家長的表情理解表達的情緒。
因此,吐舌頭就成了一種回應的方式,還會模仿家長的表情。
當然,寶寶若吐舌頭太頻繁,還有幾種病理因素要重視,這也是今天的重點。
02病理情況:
1、智力發育有問題
當寶寶長得越來越大,會跑會跑,會被更多的有趣事物轉移注意力,吐舌頭的動作也會減少很多。
倘若寶寶過了3周歲,還會經常無意識吐舌頭、流口水,並且舌頭肥大,影響到進食,表情淡漠、對外界刺激敏感性不高,家長就要提高警惕了。
此時你應該做的,是及時帶寶寶去做個全面的檢查,很可能有21-三體症候群、腦癱、地方性呆小症、自閉症等疾病。
2、鼻子不舒服
如果寶寶的鼻子出現毛病,使他不能正常通過鼻孔呼吸,就會張開嘴巴呼吸。
而小寶寶還不能太好地控制嘴巴及舌頭,因而會時常把舌頭伸出來。
3、患有口腔潰瘍、皰疹等
嘴巴裡出現潰瘍、皰疹等,令寶寶不舒服,他也會經常性把舌頭向外伸。
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大一點的寶寶身上,很少在新生兒中出現,但也不要大意,最好還是仔細檢查一下口腔。
4、胃腸有熱
這是中醫裡的說法,關於小寶寶的相關記載大概是這樣的:
三、四個月大的寶寶吐舌頭為「弄舌」,吐舌頻繁是胃熱的表現,母乳餵養的媽媽要注意下自己最近的飲食,是否令寶寶上火了?注意清淡,禁食辛辣、油膩的食物。
嬰兒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沒有聰明到能理解身體的健康狀態,但他每一個細微的動作,微小的表情,哭聲以及大小便,都在向父母傳遞著身體發出的信號。
因此,家長要多些細心和耐心,不要錯過寶寶發出的信號訊息,及時排除他成長路上的各種隱患。
育兒不易,父母也要邊養娃邊學習,掌握科學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