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疾控中心: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還能吃冷凍食品嗎

2020-12-11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阮光鋒營養師,ID:ruangf_nutritio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人都喜歡吃進口的生鮮食品,波士頓龍蝦、智利帝王蟹、阿根廷紅蝦、紐西蘭青口貝……這些都是人們的最愛。

昨天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消息稱,在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人的感染。

這個跟之前在進口冷凍海鮮中發現新冠有什麼不一樣?我們該怎麼做?還能放心吃冷凍食品嗎?

01

這次發現有什麼新的?

這次發現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裡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這次是「活病毒」

之前都只是在食品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還沒有發現「活病毒」。比如,在深圳市發現1份從巴西進口的凍雞翅表面樣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西安市也在1份厄瓜多進口凍蝦的外包裝被檢測出新冠病毒。自7月以來,國內至少已有10起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事件,均與進口冷凍生鮮相關。

這是第一次發現了「活病毒」,而且證實具備傳染性,也就說明,如果有人接觸了病毒汙染的外包裝,且沒有注意清洗消毒,就有被感染的風險。

感染的工人可能將病毒帶入冷凍食品包裝。圖片來自:freepik.com

其實之前新發地在三文魚案板上檢出病毒,我就說過,比較擔心是進口三文魚「攜帶」了病毒,因為這就會顛覆我們對新冠病毒的認知,可能長久地影響全人類的生活方式。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根據之前我們對新冠病毒的認知,這種病毒只會在哺乳動物之間傳染,並不會在水產海鮮中傳播;冷凍海鮮運輸時間長、溫度低,目前也沒有發現過感染人的案例。而且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歐盟、澳新等權威機構也都認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新冠病毒會通過食物中傳播。

這次證實新冠病毒在冷凍食品外包裝也可以生存、還有傳染性,就已經顛覆了我們原來對它的認知。未來冷凍食品的新冠防控也肯定會成為常態。

02

我們需要緊張嗎?

我知道,看到這樣的新聞,大家不緊張是不可能的。不過,我還是想告訴大家:也不要太緊張。戰術上重視它,但戰略上要藐視它。

這次發現是說明,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物品表面存活的病毒可能導致沒有效防護的易感接觸者出現感染。具體是哪些人呢?主要是冷鏈的相關從業人員,如從事冷鏈產品裝卸、加工、銷售等的人員。

中疾控中心也明確指出,病毒汙染的物品上特定條件下尚存活的病毒可能導致無有效防護的易感接觸者感染,主要為相關行業從業人員。迄今為止,也尚未發現消費者因接觸汙染的冷鏈海產品而感染的病例,我國消費者感染風險極低。

總的來說,咱們普通老百姓,接觸或食用冷鏈食品的感染風險很低 ,大家也不用太擔心。

而且,對於冷鏈從業人員,只要注意日常防護,感染的風險其實很很低。現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對食品行從業人員的日常防護也有很詳細的提示。比如,帶一次性手套,避免皮膚直接接觸可能被汙染的冷鏈食物、勤洗手,不要隨便摸口鼻,等等。

03

還能吃冷凍食品嗎?

冷凍食品、冷凍海鮮還是可以吃的。

這次發現只是在進口的冷鏈食品中發現了活病毒,而國內的冷凍海鮮的風險就很低了。原因不言而喻。我們國內目前疫情控制良好,國家對冷鏈食品也有非常嚴格的新冠病毒核酸抽檢。從我國的抽檢數據來看,目前還沒有在國內冷鏈食品中分離出活病毒。

全國24個省份報送了298萬份檢測結果,其中冷鏈食品及包裝樣品67萬份,從業人員樣品124萬份,環境樣品107萬份,僅在22件食品及包裝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進口冷凍食品包裝上的新冠病毒來自哪裡?其實還是來自感染的人。最大的可能性來自產品在生產後的倉儲、冷鏈運輸、銷售過程中,外包裝被感染新冠的人員直接接觸到,或者整個過程的空氣中飄浮有新冠病毒而造成的。國外新冠感染人數這麼多,還沒有降低的趨勢,在冷凍食品包裝上有病毒完全不奇怪。

而且,新冠病毒其實還是通過接觸或者飛沫感染,並不會通過「吃」使人感染。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目前也沒有發現通過吃東西導致感染的情況。雖然目前在冷凍食品包裝上發現了病毒也存在感染性,不過還沒有因為接觸被汙染的冷鏈海產品而導致感染的病例。

總的來說,這次發現,風險更多在於國外進口的冷凍食品,相信未來我國對進口的冷鏈食品肯定加大監管力度。

圖片來自:freepik.com

04

怎麼做才能降低風險?

建議大家從這幾點做起:

1、儘量去正規的超市、市場購買冷凍食品。正規超市對原材料的把控一般都有更嚴格的要求,比如要求進口商提供核酸陰性證明等,日常對它的銷售場所也會有更全面的消毒,對工作人員的管理也更嚴格,能更好地保證食物安全。

另外,買回家後也可以用酒精對外包裝噴灑消毒。在購買冷凍食品時,也注意做好個人防護,比如戴口罩、帶一次性手套等。

2、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在處理食物之前、期間及之後,都要注意洗手。比如,接觸過冷鏈食品後,也要注意用肥皂洗手,避免沒有洗手就觸摸眼睛、鼻子和嘴巴;處理熟食和生食之前要注意洗手;上完廁所、吃飯前要注意洗手。

3、不要用水衝洗生的冷凍食品。買回家的冷凍海鮮、冷凍肉,儘量不要用水衝洗,因為衝洗很容易導致水花四濺,增加交叉汙染的風險。

4、處理食物的案板、刀具、容器等,都要生熟分開。家裡最好準備2-3個菜板,一個專門用來切生食的,一個專門切直接生吃食物的,不要用混。切冷凍食品和熟食的刀,也要注意分開。

5、儲存冷凍食品時,最好用密封獨立包裝。買回家的冷凍冷凍食品,最好單獨處理,提前用包裝袋、保鮮盒等密封包裝後再保存,防止跟其他食物接觸,導致交叉汙染。

6、儘量吃熟食,不要吃生食。新冠病毒怕熱,把食物充分加熱熟透再吃,可以有效地防止被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不耐熱,56℃下30分鐘或者60℃持續10分鐘就可使新型冠狀病毒喪失活性。當溫度更高時,需要的時間還會更短。

相關焦點

  • 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還能吃冷凍食品嗎?
    日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消息稱,在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人的感染。
  • 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還能吃冷凍食品嗎?
    新冠病毒其實還是通過接觸或者飛沫感染,並不會通過「吃」使人感染。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目前也沒有發現通過吃東西導致感染的情況。雖然目前在冷凍食品包裝上發現了病毒也存在感染性,不過還沒有因為接觸被汙染的冷鏈海產品而導致感染的病例。總的來說,這次發現,風險更多在於國外進口的冷凍食品,相信未來我國對進口的冷鏈食品肯定加大監管力度。
  • 中國疾控中心:青島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新冠活病毒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7日在官網發布消息稱,近日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 中國疾控中心:青島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新冠活病毒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記者王秉陽)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7日在官網發布消息稱,近日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 中疾控在青島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到新冠活病毒
    10月17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發布消息稱,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 中疾控:青島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新冠活病毒
    今天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發布文章稱在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到新冠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一、從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活病毒的意義 本次從青島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活病毒,是首次在實驗室外證實在冷鏈運輸特殊條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裝上存活較長時間,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
  • 中疾控重大發現: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到新冠活病毒
    10月17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發布消息稱,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 關注 | 中疾控在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到新冠活病毒
    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 中疾控:首次從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到新冠活病毒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網站10月17日消息稱,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 ...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 冷凍食品不能吃了?吃抗生素能...
    >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冷凍食品不能吃了?吃抗生素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有1種疫苗能預防12種癌症?1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冷凍食品不能吃了>流言內容:不久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消息稱,在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得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得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致感染。看來,冷凍食品都不能吃了!真相解讀:冷凍食品是可以正常食用的。
  • 重大發現!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到新冠活病毒
    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 中疾控在青島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到新冠活病毒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網站10月17日消息,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 全球首次,中疾控在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到新冠活病毒
    10月17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發布消息稱,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 中疾控: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到新冠活病毒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 溯源青島疫情時 中疾控在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到新冠活病毒
    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一、從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活病毒的意義本次從青島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活病毒,是首次在實驗室外證實在冷鏈運輸特殊條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裝上存活較長時間,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
  • 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我們對冷凍食品要注意哪些?
    這次與以往不同,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視頻外包裝發現活病毒,而且證實具備傳染性,也就是說,如果有人接觸了病毒汙染的外包裝,且沒有注意清洗消毒,就有被感染的風險。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此前就曾表示:局部地方的空氣當中含有病毒,當空氣當中帶有病毒顆粒的灰塵落下來的時候,它就汙染了這些物品。這些物品如果屬於潮溼或者溫度很低的情況,它存活的時間就比較長。
  • 中國疾控中心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
    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 中國疾控中心:在青島冷凍鱈魚外包裝分離到新冠活病毒
    ,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 中國在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新冠活病毒
    中國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新冠活病毒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網站10月17日消息,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到新冠活病毒
    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一、從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活病毒的意義本次從青島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活病毒,是首次在實驗室外證實在冷鏈運輸特殊條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裝上存活較長時間,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