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衛娟ᅵ民國時期針灸醫籍研究現狀

2021-02-12 本態針灸

作者簡介:崗衛娟,青年中醫學者,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副研究員。

民國時期湧現了大量針灸醫籍,目前對其研究主要有兩類:①地域性研究;②個人專著研究。其中,地域性研究主要集中於對廣州及廣西兩地區針灸醫籍的研究,這類研究的重點在於對本地區現存針灸醫籍種類和數量的梳理,較少涉及各醫籍的學術淵源、學術價值及對後世影響等學術內容;個人專著研究主要集中於承淡安、羅兆琚及楊醫亞等民國時期著名針灸醫家相關著作的研究,對其他醫家醫籍研究者較少

關於民國時期中國針灸醫籍的數量,據筆者綜合幾種書目工具書及相關研究論文考證,民國時期中國針灸醫籍數量為200種(詳見另文《民國時期中國針灸醫籍數量考》)。有關民國文獻的研究情況,以往有對某一地區針灸醫籍進行梳理研究者,也有對著名醫家著作進行專門研究者,現概述如下。

劉芳[1]根據廣州中醫藥大學圖書館館藏書目對廣東地區民國時期針灸醫籍進行考察,分別從作者、成書年代及主要內容等方面,介紹了周仲芳《針灸學講義》、梁湘巖《針灸科講義》、陳主平《中醫刺灸術講義》、曾天治《針灸醫學大綱》《實用針灸醫學》《科學針灸治療學》及《針灸治驗百零八種》、汕頭針灸學研究社《中國針灸治療學講義》計8種現存民國時期廣州地區針灸醫籍。

 

賴洪燕等[2]對廣西近代中醫針灸醫籍進行收集整理與研究,分別從作者、成書年代、版本及藏書情況、書目記載情況、主要內容等方面,介紹了收集整理的廣西針灸醫籍17種,包括《針灸便覽表》《實用針灸指要》《中國針灸經穴學講義》《中國針灸學配穴精義》《針灸經穴分寸·穴腧治療歌合編》《新著中國針灸外科治療學》《中國針灸學薪傳》《針法入門》《經外奇穴學》《針灸說明書》《針灸精粹》《針灸秘鑰》《中國針灸術診療綱要》《增訂中國針灸經穴學改正輯要》《內經針灸匯集》《針灸發微》及《針灸節要發微》,其中出版發行7本,手抄本7本,稿本3本。

 

上述研究的重點在於對本地區現存針灸醫籍種類和數量的梳理,為理清民國時期針灸醫籍提供重要線索和參考,但較少涉及各種醫籍的學術淵源、學術價值及對後世影響等學術內容,有待加強對其開展進一步學術研究。

除上述地域性研究之外,對民國時期針灸文獻研究更多的是集中於對著名醫家專著的研究,如對承淡安、羅兆琚及楊醫亞等民國時期著名針灸醫家相關著作的研究。

據考,承淡安著作共29種(包括譯作5部),其中1949年前有14種,1949年後有15種。目前對其著作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對承淡安專著開展研究者較少,其中對某部專著研究者更少,主要有王勇[3]以「承淡安《中國針灸治療學》研究」為題開展博士論文研究,對承淡安第一部專著、也是影響最大的專著《中國針灸治療學》進行詳細研究考證。王氏通過拜訪承氏後人及承氏學生、請教承氏研究專家,併到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專門收集承氏著作及相關文獻等方式,對《中國針灸治療學》的版本、內容、學術淵源、學術價值進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總結承氏早期學術特點及其對後世影響。同時,王氏還對承淡安著作進行全面收集整理[4],通過考察研究,認為承淡安一生著作共有25部,並簡要介紹其中7部重要著作的版本及主要內容。王氏該篇博士論文是對承淡安著作研究最詳細者,為開展承淡安著作及相關學術研究提供重要參考。此外,劉輝[5]撰文簡要介紹承淡安生平著述,陸翔[6]簡要介紹承淡安5部重要著作的成書年代、主要內容及學術價值,二者均未超出王氏論述範疇。

 

對承淡安著作進行專門研究者,如肖少卿[7]、徐榮慶[8]分別撰文在分析該書內容基礎上,全面總結《新注》特點及承淡安在運用針灸治療傷寒病的特點,認為該書是承淡安臨床實踐經驗的總結和體會;黃世福等[9]通過分析《新注》中承淡安運用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療熱性病經驗,認為這是首開針灸八法配穴補註《傷寒論》條文之先河,對於今後針灸臨床辨證取穴以及擴大針灸治療範圍具有指導意義。趙炳燦[10]對承淡安《校注十四經發揮》進行研究,撰文概述該書內容、承氏輾轉得來此書的經過及承氏校注中的錯誤。

 

夏有兵[11]對承淡安主辦的《針灸雜誌》進行研究,介紹該雜誌的辦刊情況,並分析了在國民政府不斷試圖取消中醫、中醫生存環境殊為惡劣的20世紀30年代,該雜誌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所在。

近年來,學界相繼點校出版了一批民國醫籍,其中5部承淡安著作及1部譯著相繼出版。承淡安《中國針灸治療學》,由福建科技出版社於2006年加以點校出版,收入《民國名醫著作精華》叢書。該點校本以民國二十年(1931年)無錫中國針灸學研究社鉛印本《中國針灸治療學》為主校本,兼參其它版本,並補入《增訂中國針灸治療學》中承淡安按語及承淡安醫案等內容。據王勇[3]考證,該點校本雖言以1931年版《中國針灸治療學》為主校本,但未言底本。除「點校說明」所言補入的承淡安按語及醫案外,從具體內容來看,還摻雜較多《增訂中國針灸治療學》其它內容,且多不出注。另,承淡安《針灸薪傳集》和《傷寒針方淺解》分別於2008年和2010年由福建科技出版社點校出版,收入《民國江南醫家著作選粹》叢書;《承淡安傷寒論新注(附針灸治療法)》由人民軍醫出版社於2011年點校出版;承淡安《中國針灸學講義》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於2013年點校出版,收入《近代國醫名家珍藏傳薪講稿》叢書;承淡安譯著《針灸真髓》由學苑出版社於2008年出版,收入《日本漢方醫學叢書》。

 

除對承淡安著作點校出版外,尚有後人對其著述彙編而集結成冊者。《針灸學術講稿》,為承淡安遺著,由其女承為奮整理,於1958年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內容由承淡安三篇講稿彙編而成,包括《針灸的起源與沿革》《針灸治病的學理》《經絡學說在針灸治療上的應用》。《承淡安針灸選集》由承為奮、謝永光、梅煥慈等將承淡安針灸論文、治療處方、歌賦註解、各書自序等整理彙編而成,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於1986年出版發行。《承淡安針灸師承錄》由人民軍醫出版社於2008年出版,收入《針灸臨床家叢書》,本書是將承淡安部分著述彙編而成。由於承淡安著作多在民國時期或建國早期出版發行,現已較難看到,這些點校本及著述彙編的出版為研究承淡安學術思想提供重要參考及便利。

 

此外,南京中醫藥大學及山西澄江針灸學派研究所對承淡安著作及其學術思想進行了整理研究,並分別將研究成果集結成冊出版。謝錫亮既為承淡安弟子,也是山西澄江針灸學派研究所的創始人。他的弟子俞中元主編的《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承淡安》於2003年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南京中醫藥大學項平、夏有兵主編的《承淡安針灸經驗集》,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於2004年出版。夏有兵《承淡安研究》,於2011年由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主要論述承淡安生平事略、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等。這些研究成果將為進一步研究承淡安著作及學術思想提供重要線索。

羅兆琚(1895-1945),廣西柳州人,是民國時期另一位重要的針灸傳揚者,從1924年起鑽研針灸,曾在廣西多地行醫傳術,業醫之餘,潛心研究針灸學術,頗有心得。1935年受承淡安邀請,到蘇州協助承氏辦學、辦雜誌,抗日戰爭爆發後,避亂返鄉,後一直在廣西行醫治病、著書立說、培養後學。

 

為加強地方醫學史研究並挖掘本地重要醫家學術貢獻,廣西中醫學院曾設專項課題並招收研究生對羅兆琚及其著述進行研究,如戴銘[12]對羅兆琚生平及其著述進行收集整理,撰文介紹其中8種重要針灸著作的成書年代、版本情況及主要內容。林怡等[13-15]對羅兆琚進行全面研究,將其總結為7個方面,對羅兆琚生平著述做進一步考證[16],撰文介紹和總結了羅氏現存的醫學著作和教材共16部,論文19篇。另有1979年由羅惠君獻出、黃祥續整理的有關羅兆琚針灸遺著內容摘錄[17],介紹了羅氏針刺實施法及針灸治療中風、傷寒溫病等34種病症的針灸治療歌訣,該內容與現存羅氏著作關係及學術價值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除廣西中醫學院外,尚未見其他對羅兆琚著述進行研究者。這些研究不僅豐富了地方醫學史,更為重要的是為全面開展民國時期針灸學術研究提供重要線索和參考。

楊醫亞(1914-2002),雖以中醫內科為主,但也有諸多針灸著述和譯著,為發揚針灸學術做出重要貢獻。梅子英等[18]總結了楊醫亞對中醫學的貢獻,包括撰述針灸專著,認為他從1943年開始,先後撰寫9部針灸專著並彙編成《近世針灸醫學全書》。高福惠等[19]系統整理楊醫亞醫學著作簡目35部,其中包括針灸專著14部,簡要介紹書名、成書年代和版本情況。文清亮[20]統計楊醫亞針灸著作共18部(包括譯著),僅介紹書名、成書年代和版本情況,而未系統對各書內容及學術價值進行研究。楊醫亞著作雖豐,但由於多數是譯著或者未標明譯著而實為翻譯而成者,有待進一步加強對其著作學術淵源及學術價值的研究。

除對上述幾位醫家著作研究較多外,也散見對民國其他著作的研究論文。如魏稼[21]在論述黃石屏學術思想時,從幾個方面論證《針灸詮述》確是由黃石屏所著。曲姍姍[22]對曾天治《科學針灸治療學》進行研究,總結其學術思想及該書學術特點。陳曉林[23]論述了李文憲《針灸精粹》的成書、內容、編著特點及學術價值。趙壽毛[24]作為趙輯庵之外孫,比較熟悉其學術思想及鮮為人知的細節,撰文總結其學術思想、介紹其針灸專著《針灸傳真》的成書經過及其醫學文集《夏屋山房筆記》,惜後者毀於戰亂,言及其撰有《針灸要訣》《按摩十法》《針灸經穴圖表》《針灸驗案》各一卷,未及付梓,後由其女趙玉青和外孫趙壽毛整理後於1986年重新出版,名為《針灸要訣與按摩十法》;為使家傳珍籍發揚光大,趙壽毛還以其外祖父趙輯庵《針灸傳真》及其母趙玉青《針灸傳真精義》為藍本,合併分類重編,加註標點符號,引證經典出處,再增加按摩點穴、武術、太極拳、太極內功等新內容,於2007年出版《趙輯庵針灸按摩真傳》。崗衛娟[25]研究趙輯庵《針灸驗案》,參考其《針灸傳真》,將其針灸診療特點總結為:強調辨證(診病),尊崇岐黃仲景;強調辨經選穴、辨性定法,用針用藥理相通;重視手法,闢常人行針留針之謬;針辨證論治診療模式雛形初具。張世鑣《溫灸學講義》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於2013年點校出版,收入《近代國醫名家珍藏傳薪講稿》叢書。

民國時期被學術界認為是中國的「第三個諸子百家時代」,此時眾多的針灸學家在秉承傳統針灸學術的同時又吸納現代西方醫學的精華,為傳承和傳播針灸學術,撰寫多部針灸著作。據筆者考察,現存民國時期中國針灸醫籍數量有200種。如此眾多的民國針灸著作,其內容必然良莠不齊。然而,如前所述,目前對其研究還比較有限。建議系統整理民國針灸著作現存情況,並對其內容進行梳理,釐清其學術淵源及對後世影響。在此基礎上,搞清民國時期針灸學術發展變化。

[1]劉芳.民國廣東針灸醫籍考[J].中醫研究,2011,24(6):72-74.

[2]賴洪燕,戴銘.廣西近代中醫針灸醫籍考[J].廣西中醫藥,2009,32(5):44-46.

[3]王勇.承淡安《中國針灸治療學》研究[D].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2008.

[4]王勇,黃龍祥.承淡安著述鉤玄[J].針刺研究,2008,33(5):348-350.

[5]劉輝,張雪華.著名針灸學家承淡安著述鉤稽[J].江蘇中醫,1991(12):32.

[6]陸翔,蔡玥.承淡安生平事跡、著作及學術成就研究[J].中國針灸,2011,31(5):467-472.

[7]肖少卿,江一平,黃世福,等.承淡安針灸偶拾——讀《傷寒論新注(附針灸治療法)》後[J].江蘇中醫雜誌,1985(5):25-28.

[8]徐榮慶.承淡安與《傷寒論新注》[J].黑

龍江中醫藥,1991(1):3-5.

[9]黃世福,江一平.承淡安運用「馬氏穴」治熱性病探討——讀《傷寒論新注》兼談針灸八法[J].中國針灸,2003,23(7):47-49.

[10]趙炳燦.《校注十四經發揮》評介[J].四川中醫,1990(3):5-6.

[11]夏有兵.承淡安與《針灸雜誌》[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5(3):175-178.

[12]戴銘.羅兆琚及其針灸著作[J].廣西中醫藥,2002,25(4):29-30.

[13]林怡.羅兆琚及其學術思想研究[D].南寧:廣西中醫學院,2005.

[14]林怡,戴銘.羅兆琚《實用針灸指要》述要[J].廣西中醫藥,2005,28(2):38-39.

[15]林怡,戴銘.羅兆琚《新著中國針灸外科治療學》學術思想探討[J].中國針灸,2005,25(7):505-507.

[16]林怡,戴銘,彭君梅.近代針灸學家羅兆琚生平著述考略[J].中國針灸,2010,30(3):245-248.

[17]羅惠君,黃祥續.羅兆琚老中醫針灸遺著摘錄[J].廣西中醫藥,1979(4):13-16.

[18]梅子英,林洪翥.振興中醫,終生不渝:楊醫亞教授對中醫事業的傑出貢獻[J].河北中醫,985(6):43-46.

[19]高福惠,趙士斌,譚世芬.楊醫亞教授醫學著作簡目[J].河北中醫學院學報,1996,11(1):48-49.

[20]文清亮.楊醫亞教授對針灸學的貢獻[D].石家莊:河北醫科大學,2006.[21]魏稼.黃石屏及其學術思想考略[J].中醫雜誌,1984(4):56-58.

[22]曲姍姍,黃泳.針灸醫家曾天治及其《科學針灸治療學》[J].中國針灸,2012,32(9):848-851.

[23]陳曉林,戴銘,梁豔紅.李文憲及其《針灸精粹》[J].中國針灸,2011,31(2):186-188.

[24]趙壽毛.醫學當溯本,針灸貴傳真:記近代名醫趙輯庵對針灸事業的貢獻[J].中國針灸,2007,27(12):935-938.

[25]崗衛娟.從醫案看趙輯庵針灸學術思想[J].上海針灸雜誌,2012,31(9):690-692.

本文原載於《中國針灸》2009年7月第29卷第7期,版權歸作者所有。


理性視角審讀針灸

還原針灸本來形態


相關焦點

  • 民國針灸發生了什麼:《民國針灸學術史研究要論》出版
    民國時期對於針灸學術的意義超過我們的想像。這一時期西風激烈,東方的反應紛繁複雜。針灸界的醫家與學人們或是沿襲古典的針灸理法以自矜持,或是藉助於西學以謀求變革。其間湧現了的大量醫家,他們辦雜誌,寫文章,領風氣之先,令針灸學術為之一變,其影響綿延而今。所以,考查針灸的現實與由來,民國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時期。近十餘年來,學界對這一時期針灸變革的研究已經蔚然深秀,頗為繁茂。
  • 劉科辰,張樹劍|民國時期漢譯日本針灸醫籍對我國針灸學的影響
    受民國時期漢譯日本針灸醫籍影響,我國近代針灸理論著作吸納西醫知識,應用西醫醫理闡述針灸原理,並將經絡腧穴理論與西醫知識比附;臨床論著引介新穎技術,採用西醫疾病論述針灸治療,並對操作規範有所關注;針灸教育加入西醫課程,學科設置逐步細化。總體而言,民國時期漢譯日本針灸醫籍促進了我國近代針灸理論與西學匯通,為針灸臨床增添了新穎技術與經驗,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針灸教育的發展。
  • 針灸醫案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崗衛娟[1]考察了古代針灸醫案概況及其研究現狀,認為清以前有近百種著作載有針灸醫案,以《扁鵲心書》《針灸資生經》《針灸大成》中記載的針灸醫案數量較多;近現代對針灸醫案進行注釋整理的主要有《古代針灸醫案釋按》《古今名醫醫案賞析》等;學術研究中大部分是對楊繼洲針灸醫案的研究,其他醫家的相關研究較少。
  • 劉科辰,張樹劍|近現代漢譯日本針灸醫籍述要
    民國至建國早期,我國針灸學者為謀求學術進步翻譯了一批日本針灸醫籍,這部分醫籍對我國近現代針灸理論、臨床、教育等方面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目前,已有學者對此類醫籍有所關注,如張建蘭、張樹劍[1]對民國時期針灸醫籍進行了分類整理,其中收錄漢譯日本針灸醫籍16種,並對部分醫籍進行了簡要地介紹;王勇、黃龍祥[2]以腧穴解剖為線索,闡述了民國早期針灸醫籍與漢譯日本針灸醫籍之間的聯繫;李素雲的《解讀的異化—西學影響下的針灸理論演變》[3]以及《近代針灸理論演變中的西醫影響研究》[4]兩文則涉及漢譯日本針灸醫籍對我國針灸理論的影響。
  • 沙林林,張樹劍|針灸醫案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崗衛娟[1]考察了古代針灸醫案概況及其研究現狀,認為清以前有近百種著作載有針灸醫案,以《扁鵲心書》《針灸資生經》《針灸大成》中記載的針灸醫案數量較多;近現代對針灸醫案進行注釋整理的主要有《古代針灸醫案釋按》《古今名醫醫案賞析》等;學術研究中大部分是對楊繼洲針灸醫案的研究,其他醫家的相關研究較少。
  • 崗衛娟|從醫案看趙輯庵針灸學術思想
    作者簡介:崗衛娟,青年中醫學者,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副研究員。
  • 針灸醫籍必背-02
    「針灸醫籍必背-01」學習了四段內容「餘子萬民」「小針之要」「凡用針者」「持針之道」,只是《九針十二原第一》中不到一半的內容。我們精選《黃帝內經》中的經典內容、核心內容進行學習,故會省略部分內容,有餘力的同學可以找到其餘的內容進行學習、了解。
  • 民國時期的廣告研究及其當代意義
    本文將對於民國時期的廣告展開研究,分析其時代背景以及總體情況,從而尋找民國時期廣告的價值以及對於當代社會以及廣告的意義和影響。 關鍵詞:民國時期;廣告;研究;當代意義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3-0077-02 隨著人們對於廣告事業的研究與分析,各種廣告在中國發展的歷史開始受到業界學者的持續關注。
  • 中日韓越古醫籍數據的比較研究
    編者按:為了更好地提升中國科學史研究的水平和拓展國人的研究視野,本刊特刊登國外學者的原創論文。本期發表日本學者真柳誠的力作。這是其依據十多年來對漢字文化圈內中、日、韓和越南四國所藏28000種古醫籍的調查資料,對四國間被他國翻刻古醫籍的次數及時期以及引用他國醫書等進行定量解析,進而對各國體系形成中他國醫書所起的作用及共同點等進行分析論說。
  • 針灸醫籍必背-46(針灸大成)
    《針灸醫籍必背-46》
  • 中國古醫籍的起源、發展及特點
    在這一時期,學術思想也極為活躍,當時由校正醫書局整理校勘的《黃帝內經素問》、《傷寒論》、《金匱要略方論》、《脈經》、《針灸甲乙經》以及《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臺秘要》等都是在此時較完整保存下來的。宋朝廷還以官方名義組織了大量有關人員編寫了許多大型醫書,如《聖惠方》100卷、《聖濟總錄》200卷、《和劑局方》等。
  • 江西民國時期的「國立中正大學」竟在這個縣的一個村裡
    沒想到,真沒想到,江西民國時期的「國立中正大學」竟在這個縣的一個小鄉村裡!造化弄人,否則現在的泰和一定會更輝煌!談起211、985大學,有部分人就認為(我也是其中之一),江西省內的高等教育相對落後,省內只有南昌大學這一所211大學。
  • 民國時期佛學研究的影響,中國佛教研究新局面,表現出迥異的風格
    陳垣著有《明季滇黔佛教考》、《釋氏疑年錄》、《清初僧諍記》、《中國佛教史籍概論》等,成為民國時期中國宗教史研究的重要開拓者。陳寅恪也撰有不少論著,就中國古代佛教與政治、文學各方面的關係做了系統考察。他在研究了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以及敦煌唐寫本的多種佛經後,得出了宗教與政治不能絕然分開、中國古代小說已基本被佛教化了等結論,使人們大開眼界。
  • 蘄春針灸入選省級非遺項目名錄
    鄂東晚報訊 (記者方新平 通訊員詹明廣 詹松)3月22日,記者從蘄春文化部門獲悉,蘄春針灸(蘄春火針療法該縣文化館負責非遺申報工作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蘄春火針療法源於中國古代民間所用之「大針」法(亦名燔針、焠針、煨針)形成於唐宋,鼎盛於明清,衰落於清末及民國時期。不僅《本草綱目》和《奇經八脈考》等醫籍均有記載,理論體系較完備,以蘄春籍太醫韓泰和李時珍為代表的眾多醫家,也都以針刺技藝精湛而載譽蘄陽,迄今已傳承500餘年,是大別山及長江中下遊等地區廣大民眾所熟知和常用的治病法寶。
  • 《中國宮廷醫學醫籍精華》出版
    宮廷醫學作為研究宮廷內醫事制度和醫療技術的醫學,積聚了歷代眾多中醫藥精英的集體智慧,始終代表著中國傳統醫學發展的方向和各朝代當時的最高醫療水平,蘊含著極大的研究價值。近日,深挖宮廷醫學醫籍精華之力作《中國宮廷醫學醫籍精華》正式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發行。
  • 《中國宮廷醫學醫籍精華》出版
    宮廷醫學作為研究宮廷內醫事制度和醫療技術的醫學,積聚了歷代眾多中醫藥精英的集體智慧,始終代表著中國傳統醫學發展的方向和各朝代當時的最高醫療水平,蘊含著極大的研究價值。近日,深挖宮廷醫學醫籍精華之力作《中國宮廷醫學醫籍精華》正式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發行。
  • 馬金生︱民國時期中醫的開業與行醫
    同時,該書所載諸位老中醫在民國時期的行醫經歷,也可為《老中醫》提供更為廣泛的背景性知識,可謂相得益彰。在這篇文章中,筆者擬選取一些典型的名老中醫的行醫「片段」,希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重構出民國時期中醫的開業和行醫的實態。
  • 李素雲|近代針灸理論演變中的西醫影響研究
    近代以來,在西學東漸尤其是西醫影響下,我國醫家開始參合西醫知識,運用解剖、實證等方法解讀、研究針灸理論。清中晚期中西匯通醫家就開始參合動靜脈血管解釋經絡形質,用血液循環及肺呼吸換氣解釋經脈營衛運行。發展至民國,受日本針灸醫學近代化發展的影響,針灸理論中融入的西醫知識增多,直接用神經生理闡釋經絡實質及其作用機理,在腧穴定位中增加西醫解剖內容。
  • 民國時期人們喜歡吃什麼?上海的糕點在民國時期有哪些種類?
    歡迎來戚記聊古今文化,有人問,民國時期人們喜歡吃什麼?今天小編來給大家揭秘一下。民國時期人們的主食和現在類似,就是米飯、麵食和糕點。和現在一樣,民國時期南方人的主食是米飯,北方人的主食是麵食。民國時期上海人的主食除了一日三餐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糕點,上海的糕點最初只有小圓子、小餛飩和米松糕等,後來隨著民國時期很多外地人到了上海,各式各樣不同風味的糕點開始在上海流行。其中蘇州糕團最先到了上海,蘇州糕團的最初經營者是南京東路的五芳齋糕團店,這家店的工作人員都來自蘇州。
  • 銅仁民國時期26種商鈔現身
    收藏愛好者歷時數年收集銅仁民國時期26種商鈔現身   金黔在線訊 8月31日,銅仁市民楊先生向記者展示了他收集的民國時期銅仁四家商會發行的26種商鈔。   據《貴州金融志》記載,清光緒十年至民國十三年(1884——1924),銅仁發行商鈔的有60多家,松桃有39家,思南有13家,連同江口、沿河、省溪(今萬山特區)等縣,共有近150家。  由於商鈔是紙質的不易保存,現存於世面的非常少。熱衷於錢幣收藏的楊先生歷時數年,走遍了銅仁地區各縣和湖南等地,終於收集到了民國時期銅仁商會、江口商會、省溪商會和江口經費局發行的26種商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