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新聞9月10日訊(YMG記者)2020年8月1-7日是第29個世界母乳餵養周,今年的主題為:「支持母乳餵養,守護健康地球」,強調倡導和推動全社會支持母乳餵養,重視母乳餵養與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之間的重要關聯,激勵大家通過支持母乳餵養來改善地球和人類的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向全球的母親倡議:在生命的最初6個月應對嬰兒進行純母乳餵養,以實現嬰兒的最佳生長、發育和健康。之後,為滿足其不斷發展的營養需要,嬰兒應該增加營養豐富的輔助食品,同時繼續母乳餵養至2歲或2歲以上。
營造愛嬰愛母的氛圍,開展系列孕期關愛活動
疫情之下,既為營造愛嬰愛母的氛圍,又能少範圍內的線下實踐宣教,煙臺市婦幼保健院/煙臺山醫院孕婦學校攜手工會專為本院的孕產婦及家屬開展了理論與操作技能課。
在孕婦學校,老師為大家介紹了國內外母乳餵養相關知識的新理論、新技能,如美國新生兒分娩後夾閉臍帶立即放在媽媽胸前,稱「乳房上的爬行」(早接觸、早開奶的好處);產婦飲食結構對乳汁的影響;正確的哺乳和嬰兒的含接姿勢是保證成功母乳餵養的前提;產婦上班後如何堅持母乳餵養等知識等;早期親密接觸及新生兒撫觸實操和準爸爸準媽媽的生育教育培訓課深受大家的歡迎。
「本次課程採取以家庭為單位的宣教方式,幫助準爸爸、孕媽媽建立正確的生育觀,尤其是讓準爸爸參與到整個孕育過程當中,進入父親角色,陪伴妻子去迎接分娩的挑戰,參與母乳餵養、皮膚接觸、袋鼠式育兒、親子撫觸等等,與寶寶建立親密聯結。」婦幼保健院專家如是說。
專家: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
市婦幼保健院專家介紹,首先,母乳餵養能夠滿足嬰兒同時期生長發育的營養素需求。母乳中含有適當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糖類)、脂肪、礦物質(無機鹽類)及各種維生素和水分,且母乳易於消化吸收,促進子代生長發育,同時,母乳成分隨寶寶的月齡增加而變化,可以適應寶寶的需求,是其他代乳品無法取代的。
母乳餵養可以增強寶寶自身免疫力。母乳中溶菌素高,巨噬細胞多,可以直接滅菌,從而增強寶寶抵抗疾病的能力。乳糖有助於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生長,乳鐵蛋白含量也多,能夠有效地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和活性,保護腸黏膜,使黏膜免受細菌侵犯,增強胃腸道的抵抗力。預防過敏性疾病,如哮喘、過敏性溼疹等疾病。預防寶寶肥胖、成年後高血壓等慢性病。研究表明,純母乳餵養至少6個月的新生兒,成年以後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機率,要比非母乳餵養者小得多。
母乳餵養還可以促進寶寶大腦發育,增進親子情感。母乳中含有促進大腦迅速發育的優質蛋白質、必須的脂肪酸、牛磺酸和DHA,可以促進寶寶視覺和大腦發育。母乳餵養,可以增強寶媽們與寶寶之間的情感,使新生寶寶感受到更多的母愛和安全感,是寶寶情感培養的基礎。
母乳餵養對寶媽益處多多
值得一提的是,母乳餵養對寶媽也益處多多。市婦幼保健院專家介紹,母乳餵養首先可以預防產後出血。「通過寶寶的吮吸刺激,能促使寶媽們體內催產素的分泌,防止產後出血。促進子宮恢復。寶寶在吮吸媽媽乳房的同時,乳頭的刺激會促進子宮的收縮,幫助子宮恢復到以前大小,減少陰道出血,預防貧血。母乳餵養媽媽的子宮復原比不親餵的媽媽更加迅速、徹底。
其次,可以降低癌症發生率。堅持母乳餵養可以降低寶媽們患乳腺癌、卵巢癌及子宮癌的發病風險。
母乳餵養還有助於產後體重下降,促進體形恢復。母乳餵養每天多消耗500卡路裡熱量,從而使母親發生超重、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概率更低。
避免鐵質的流失。母乳餵養,使媽媽恢復月經的時間常常會延遲,不像人工餵養的媽媽一般在產後6-8周恢復月經。媽媽身體分泌乳汁所需要的鐵量,遠小於月經中失血所流失的鐵量。
此外,母乳餵養安全、衛生、方便、經濟,減少人工餵養所需人力,節約了購買奶粉的費用,減少嬰幼兒生病造成的醫療開支,也為國家和社會節約了大量資源,提高了人口素質。
相關連結:那麼,如何保證母親有充足的乳汁呢?
1.早接觸早吸吮早開奶
寶寶的吸吮刺激越早,越能促進乳汁的分泌。即使母乳尚未分泌,哺餵幾次後,經過反覆刺激也可分泌出乳汁,一般要求在分娩後1小時內就開始第1次母乳餵養。
2.勤吸吮
產後前幾天乳汁分泌較少,這時候應該讓寶寶更頻繁地吸吮,24小時不少於8-12次,夜間也應堅持餵哺。不要給孩子使用橡皮奶頭和奶瓶,因為橡皮奶頭可使寶寶產生「乳頭錯覺」而不願再用力吸吮母乳,從而使母乳越來越少。最重要的是媽媽們不能失去信心,只要堅持讓寶寶吸吮,乳汁的分泌都是越來越多的,關鍵是堅持。
3.母嬰同室和按需哺乳:母親儘可能多的時間跟寶寶在一起,有利於哺乳和親子感情的交流。
4.精神愉快、情緒穩定、睡眠充足。
5.合理的營養搭配,適當補充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
責任編輯: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