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的營養
能提供滿足貓生長需要的全部營養素包括:蛋白質、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均衡的營養
各個營養素間的配比應當適合於貓的生長需要,每種營養素的含量應當恰到好處,做到既充足而又不過量。為什麼貓不適合吃人類的食物,或是犬糧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人、犬、貓對能量的需求是不同的。
幼貓的生長期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4月齡以前,第二階段是4月齡至12月齡。4月齡以上的幼貓,因為生理特點和生活狀態都與4月齡以前有所不同,所以營養和能量的需求自然也就不同了。
4月齡以上的幼貓糧應該滿足幼貓以下的基本需求:
1.高消化安全性。
2.激發幼貓自身的免疫抵抗力。
3.食物顆粒為幼貓量身定製。
大約第12個星期之前,幼貓的能量需求量是最高的,大約是成年貓的3倍,達到200-250千卡/公斤體重。隨著逐漸長大,其營養需求也隨之發生變化。主人要注意的是幼貓的成長在這一年當中也是分為兩個階段的,兩個階段的幼貓糧是不同的。
貓咪可能會比較挑嘴,一些特殊香味的食品會吸引它。一旦食物進入口中,口味是主要的評判標準。寵物對不同味道的敏感性有助於食物的優化。貓沒有甜味味蕾,因此,跟狗相反,貓不會受到甜食的引誘,甚至會拒絕人造甜食,如糖精,對於這些,它們感覺到的是苦味。
貓能感覺到的滋味
酸味——酸味對貓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為酸味的味蕾主要位於舌頭表面。
鹹味——貓對鹹味很敏感,感受鹹味的原理和酸味一樣(離子直接轉運)。
苦味——貓感覺苦味的閾值比狗低很多,貓對苦味特別敏感這就意味著它們可以避免苦味的毒素,如士的寧。
鮮味——這是動物特有的味覺,它能夠識別一種非必須胺基酸——穀氨酸
4月齡前的幼貓:幼貓斷奶前需要貓媽媽母乳中的營養和免疫因子,但很快就會進入離乳期。雖然幼貓完全斷奶要7周左右,但從第4-5周開始,幼貓已經可以吃一些母乳之外的食物了、可以在專門為幼貓離乳特製的乾糧顆粒(如皇家幼貓貓糧Babycat34)中加入溫水、肉湯或是代乳品,形成糊狀,方便幼貓從液態的母乳換食到固態的貓糧。
4月齡後的幼貓一旦幼貓的恆牙開始長出,需要提供合適的乾糧顆粒,鼓勵幼貓咀嚼。這時期幼貓腸道仍然沒有完全發育好,選擇的貓糧就需要有較高的消化安全性。這一階段的幼貓對能量及營養的需求仍維持在較高的水平,直至一歲,生長發育期結束。
在幼貓領回家的第一周不要給它換食物,因為環境和食物的改變所帶來的應激反應會造成它腸胃功能紊亂。應在幼貓適應新環境之後用7天時間逐步進行換食。
定期給幼貓稱重
幼貓體重不應該是停滯不前甚至是滑落,建議定期給幼貓稱量體重。每天給幼貓稱重,能夠測量幼貓的生長發育速度(每天大約增長10-30克,品種不同各不相同)。
4至5月齡是生長高峰期,可達到每周100克。建議主人每天在相同的時間給貓咪稱重,斷奶前需要稱重,2月齡後稱重可以間隔一星期或兩星期進行。
每日體重增重15克是正常。若達不到,必須給幼貓飼餵代乳。
即使母貓的乳頭不能再提供乳汁,幼貓還是會一直吮吸。所以吮吸並不表示幼貓在進食。
影響幼貓生長發育的關鍵因素
1.幼貓的特點:
品種:幼貓的品種體型越大,生長發育期就越長。
性別:公貓的生長發育期比母貓要長出幾周,在第6周至第12周,它們的體重會超過母貓。
基因:幼貓的基因一半取決於它的母親,另一半則受到父親的影響,其父母是否肥胖,其他形態特點及血統都會影響幼貓的生長發育。
激素:出生後,幼貓的生長發育受荷爾蒙影響,但早期絕育手術並不會影響幼貓的生長發育。
2.環境的影響:
衛生:未經嚴格消毒的生產環境,母貓極易受到感染,從而使幼貓受到影響。
壓力:跟所有的初生動物一樣,幼貓在睡眠中逐漸長大。即使2個月後,幼貓的睡眠時間會有所減少,但是睡眠質量對其生長發育仍是十分的重要。
食物準備好了,如何飼餵也是需要注意的:
食盆和水盆固定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並與貓砂盆保持距離。
不要在主人的餐桌上給幼貓餵食,以免讓它誤認為只要是桌面上的食物都可以吃。
根據貓糧包裝上的餵食建議,嚴格按照飼餵建議量飼喂,這樣可以充分滿足營養需求還能避免發胖。
不要讓幼貓成為打掃剩飯剩菜的工具,這會導致營養不平衡,甚至患腸胃病。
溼糧
罐頭或軟包,含80%的水分。
乾糧
顆粒,約含8-10%的水分,能存放較長時間且不變質,適合貓的飲食習慣,它們習慣少食多餐,每天大約吃10-16頓。
飼餵時要參考產品包裝上的建議,避免飼餵過量或不足,影響幼貓的生長發育。無論飼餵何種食物,都需要隨時提供清潔飲用水。
幼貓的主食要選擇成品貓糧,不要吃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高質量的成品貓糧最大的優點是能保證營養的全面均衡,滿足幼貓生長發育的需要。衛生達到人類食品標準。同時成本較低,省時省力。優質幼貓糧有許多的優點:
可以滿足幼貓特殊的營養需求
幼貓的生長發育快速,能量需求很高,特別是12周齡前的幼貓,能量需求大概是成年貓的3倍。飲食營養均衡能讓幼貓的骨骼、肌肉和器官維持快速的生長。家制食品很難保證營養均衡,最好選擇成品貓糧。
保證免疫安全
斷奶之後的幼貓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全,從貓媽媽母乳獲取的免疫力會逐漸下降,幼貓自身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因此4-12周齡的疫苗接種之前是嚴
貓的食物運轉以及消化時間,都要比人類的短得多。貓經常會出現消化敏感的問題。其主要表現為腹瀉、腸胃脹氣、以及習慣性的便秘或者是嘔吐。對於生長期的幼貓,如同身體發育一樣,消化能力也在發育,特別是腸道菌群的逐漸形成。幼貓的消化敏感問題尤其明顯。
消化安全性直接影響幼貓在生長期對營養的消化吸收。主人可以選擇高消化安全性的貓糧,依照包裝袋上的飼餵指南,確定每日飼餵量。這個飼餵量僅供參考,主人還必須根據幼貓的生活方式和能量消耗等進行調整。
保證最大消化安全性的目標。
改善消化能力與腸道的吸收。
不要給幼貓吃餐桌上的食物給幼貓吃餐桌上的食物會養成它挑嘴或乞食的壞習慣。
為幼貓選擇的食物必須滿足它生長發育(至一歲左右)需求,最好選擇全價均衡的營養食品。食物種類及飼餵量要考慮到幼貓的實際年齡和需求。貓喜歡少食多餐,每餐的進食量很少,要選擇不容易變質的乾糧顆粒,隨時提供清潔飲用水,將食物與清水擺放在安靜角落。
領養幼貓時,可以向繁育者了解它的飲食習慣(每天幾頓,飼餵量)以及食物內容。為了避免造成幼貓消化紊亂,幼貓到家的第一個星期最好不要換糧,因為居住環境的改變會給幼貓帶來應激,等應激消失後再逐漸更換到新的食物。
正確的換糧需要7天的時間,逐步的換糧可以減少糞便含水量及腹瀉,避免影響幼貓的生長發育。
剛出生的幼貓腸胃系統適合消化吸收乳汁,逐漸地幼貓的腸胃開始對乳糖產生不耐受性。營養配比均衡的食物對貓咪的生長發育十分重要,並且乾糧顆粒的形狀與質地要適合幼貓的生理和消化特點。
食物的氣味決定了食物的適口性,從第10天起幼貓就可以分辨出四種味道:酸、苦、鹹和甜。不過幼貓對甜味不是很敏感,它們一般並不喜歡甜味。
換食過程
食物突然的改變會造成消化紊亂(如糞便稀軟,腹瀉),換食過程必須持續一個星期以上。
逐漸用新的食物替代舊的食物。
幼貓到達新家時,必須給它準備好必須的生活用品,這些用品可以在大多數寵物商店購買到。
幼貓的專屬物品
睡籃:讓幼貓感到舒適的床(不然它會自己找喜歡的地方睡覺)。
貓砂盆:盆內盛放足夠多的貓砂,並配備小鏟方便剷除糞便。貓砂必須足夠深,以遮蓋住糞便,以減少異味。
兩隻碗:小碗盛放乾糧顆粒(成貓飼餵量大約為40~70克/天),大碗盛放清水(清水必須隨時提供)。兩隻碗之間必須保持足夠的距離,防止顆粒弄髒清水。
貓爪板:防止幼貓去損壞其他家具。
貓樹:幼貓喜歡攀高玩耍,貓樹可以滿足幼貓一定的運動量,從而限制它瘋狂的追逐及造成家具損壞的一些異常行為。
貓項圈與牽引繩:貓項圈是辨識幼貓的最佳工具。外出時(無論短途抑或是長途),若沒有貓籠,最好佩戴牽引繩。
貓洞:若您不想限制幼貓活動(須接種疫苗以後),貓洞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方便其進出屋子。需要留意幼貓的第一次外出。幼貓會四處留下尿漬及身體氣味,用爪子抓樹幹,逐漸標出自己的領地範圍。但我們不建議生活在大城市中的貓自由出入,以免丟失或發生意外。
玩具:讓幼貓的生活更有樂趣。
向幼貓介紹它的專屬物品
每樣物品必須放在固定的位置,並需要逐項向幼貓介紹如何使用這些物品。首先是貓砂盆——幼貓方便的地方,其次是睡籃——幼貓的溫柔鄉,最後是玩具和其他器具。
幼貓來到了陌生的地方,有可能因為害怕而躲藏起來,不吃不喝,並不安地嘶叫,這是正常的情況。幼貓來到新家的許多第一次很重要。
第一次熟悉環境
1.向幼貓介紹新家
首先要帶幼貓熟悉它的重要用品和場所。首先是貓砂盆,主人要把幼貓放進去刨刨貓砂,或聞聞味道,然後帶它認認睡覺的窩,最後再去看看食盆和其他小玩具。
2.介紹其他家庭成員
帶它看看家裡其他的成員,但是要注意不要因為過於興奮而大吵大鬧,或不停地在人們手中將它傳來傳去,這會造成它的不安。如果家裡有其他的動物,那麼要先隔離餵養,之後逐步在人們的監護下讓它們接近、熟悉。
第一次進入夢鄉
1.保證睡眠時間
睡眠對幼貓來說很重要,足夠的睡眠才能分泌出足夠的激素,保證正常生長。幼貓的睡眠時間要比成年貓更長。2個月開始,平均每天會睡13~16小時,但會分幾次完成。有時只是打盹,之後才會進入深度睡眠,真正地休息和放鬆。
2.習慣睡眠地點
為了它的獨立和更快熟悉這個家,第一晚最好讓它呆在自己的區域內獨自入睡。幼貓有時會叫的有些悽慘,讓您不忍,但您的態度要堅決,不要抱起它,一般3~4天之後幼貓就會適應了。
第一次溫柔擁抱
1.正確的行為
如果主人想把它抱起,最好的方式是攤開一隻手的掌心,託住幼貓的腹部,然後輕輕地把它舉起抱在懷裡。若它的體型比較大,還需要用另外一隻手託住它的後腿來承擔能量。動作要輕柔,避免突然的、粗魯的動作,以免嚇到貓咪。
2.錯誤的行為
拉扯幼貓的尾巴,拎幼貓的後脖子,只抓住前腿往上拎,這些都是常見的錯誤抱貓姿勢。特別是拎住貓的後脖子,很多人都誤認為這才是抱貓的正確姿勢。
幼貓剛剛來到一個陌生環境,它會想要按照自己的節奏來熟悉周圍環境。它需要在新環境中「探險」,建立領地範圍,散布自己的氣味,所有的這些會讓它有安全感。在我們給貓探險的自由之前,一定要檢查一下家裡的環境,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一些調整,以防發生意外。新環境對幼貓來說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僅僅是主人的一些小習慣或者偶爾的忽視都可能會威脅到它的安全。
主人也需要養成一些好的習慣
幼貓非常喜歡在主人的身邊逗留,當它喵喵叫著在腳下跑的時候,千萬小心別踩到它。關門時注意有沒有小毛球就跟在身後幼貓往往喜歡在碗櫃,抽屜,洗衣籃,家具底下,甚至是洗衣機裡面休息。留意小貓的休息地點,可以減少許多事故的發生。
選用安全接線板,電線不要大量外漏,可以用布帶纏好或專用工具罩住,避免小貓啃咬。
殺蟲劑、老鼠藥、蚊香片等有毒用品要妥善安置在小貓碰不到的地方。
人的藥品也要單獨放置,不要和貓藥品混合放置。
安放好所有細小物品,包括橡皮筋,圖書釘,針線等。
廚房的刀具都放好,食品和調料都放在密閉的盒子裡,平時別讓小貓進廚房。
注意室內的植物是否有毒,通常幼貓不會吃,但還是應避免擺放這類植物。
不要隨意擺放塑膠袋及泡沫塑料, 有些幼貓貓喜歡啃咬。
注意隨時關閉垃圾箱的蓋子及衛生間的門。
小心垃圾袋的提繩,一些棉線、塑料線、毛線都要妥善保管,貓最喜歡吞食。
開電磁爐、光波爐或點蠟燭的時候要有人看管,在電爐上加上合適的蓋子。
限制幼貓去陽臺的次數。
想要與貓和諧相處,就要懂得管理好它們的活動範圍、生活節奏和基本的先佔觀念。一旦它的領地被指定、組織好並標記出來之後,就會將把大部分時間用來睡覺。當它不睡覺的時候,它主要的事情就是玩耍、追逐和撫抱。
貓通常把它的領地劃分為四個區域:
進食區
必須遠離貓排洩的區域和主人吃飯的場所。避開主人廚房和餐廳,以免貓搞混主人飯碟和它自己的碟子而吃主人的食物。這樣會導致它們營養不均衡。
休息區
這個區域可以隨著太陽的位置和熱源的位置的改變而改變,因為這些地方是貓優先選擇的休息區(像散熱器、靠近壁爐、朝陽的窗戶等)。選擇一個離主人臥室不太遠的地方為貓放置睡籃。
排便區
這個區域一定要讓貓很容易進入,遠離它的飯碟和主人的臥室。選擇一個不常用的房間或者一個人們不常經過的角落會使你避免打擾它們。
玩耍區
這個區域必須有助於玩耍、奔跑和爬高(像桌子、櫃櫥、架子、家具的背面等)。讓貓與主人近距離接觸將會使它很高興。
幼貓的健康成長問題應該是主人最為關心的。通常主人在飲食和護理方面會小心照顧,但是對於其他一些事項可能會有所忽略。睡眠也是很重要的一項。睡眠對幼貓來說很重要,必須保證幼貓充足的睡眠時間。只有足夠的睡眠,才能讓幼貓分泌出足夠的荷爾蒙,以保證它的正常生長發育。
關於幼貓睡眠的知識
幼貓的睡眠可分為淺睡眠、深度睡眠及快速動眼睡眠(幼貓在做夢的時候)。幼貓大約有20~25%的睡眠時間都在做夢。大約1月齡開始,幼貓的睡眠習慣逐漸成年化,平均每天會睡13至16小時,但是會分幾次完成。對於淺睡眠的時候,幼貓只是打盹,對周圍的任何細小的聲音都會十分警覺。淺睡眠之後往往進入深度睡眠,這時幼貓才能得到真正的放鬆與休息。為了幼貓的健康成長,就讓它盡情的睡吧!
注意:最好不要弄醒處於深度睡眠的幼貓,避免影響它的生長發育。如果家中有小孩的話,一定要告訴小朋友不要在幼貓睡覺的時候去玩耍它。
訓練幼貓使用貓砂盆
貓砂盆的問題常是幼貓主人們最頭疼的問題。幼貓不聽從主人的話去使用貓砂盆是很不幸的。要解決問題,主人首先要搞明白問題出在哪裡,然後做出相應的調整。
貓身體不舒服,不想用貓砂盆
身體不舒服的貓通常會在貓砂盆外面排便,因為它們會把疾病引起的疼痛症狀和貓砂盆聯繫到一起。所以首先要帶貓去看獸醫師,確保它沒有身體不舒服。
貓不再喜歡那個貓砂盆了
幼貓可能覺得它的貓砂盆是個讓它排便很不舒服的地方。此時主人該做的有以下幾條:
1.保持貓砂盆的乾淨。每天清潔貓砂盆,每4到5天把貓砂盆裡的砂子全部換成新的。
2.在別的地方放置一個新的貓砂盆,裡邊放不同的貓砂。
3.確保貓砂盆不是放在很吵鬧的機器旁邊,或者是幼貓不常去的屋子的某個地方。
4.如果有多隻貓,要為每一隻貓提供一個專屬於它貓砂盆,並且還要在另一區域多放一個貓砂盆。
幼貓爪子對扶手椅、沙發和牆紙的損壞,常常使得主人批評它們,但是在房間裡放置一個貓抓柱或者是一棵貓樹,就會減少幼貓對家具的損傷。
如何選擇貓樹
貓樹可以非常簡單,可以是僅僅有一些劍麻在上邊的樹幹,在上邊可以設置一些不同水平的平臺或者是躲藏處。
貓樹的作用
貓樹可以給幼貓提供它們自己的領地。它可以使幼貓練習它的攀爬技能,建立一個觀察或休息站,也可以磨尖它的爪子。貓樹還可以幫助除掉貓咪爪子外層的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