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中赫赫有名的上古四大女神指的是哪四位尊神?其中有西王金母

2020-12-04 玄都玉京七寶玄臺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東漢道教由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道教的歷史與中國歷史緊密相連。道教是敬天法祖的多神崇拜宗教,道教崇奉的神靈種類繁多。其中有四位赫赫有名的上古女神,分別是哪幾位呢?下面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上古四大女神之首眾星之母鬥姆元君

鬥姆元君,簡稱「鬥姆」,又作「鬥母元君」或「中天梵氣鬥母元君」。「鬥」指北鬥眾星,「姆」指母親。道經雲,鬥姆「為北鬥眾星之母」。《玉清無上靈寶自然北鬥本真經》記述,鬥姆原為龍漢年間周御王的愛妃,號「紫光夫人」,先後為御王生下九子。長子為天皇大帝(即四御之一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次子為紫微大帝(四御之一中天紫微北極大帝)。餘七子分別為北鬥陽明貪狼星君,北鬥陰精巨門星君,北鬥真人祿存星君,北鬥玄冥文曲星君,北鬥丹元廉貞星君,北鬥北極武曲星君,北鬥天關破軍星君。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鬥姆元君乃是道教神祇,元始天尊陰炁所化,亦由太乙元君演化而來,輔助玉皇上帝管理星鬥群真。有說鬥姆元君為佛教與印度文化中的「摩利支天」的演變乃以訛傳訛,可以說摩利支是鬥姆元君的化身之一。鬥姥的化身眾多,如同老君隨方說教。鬥姥元君本尊作為先天神識,而紫光夫人也只是譬喻化身。

鬥姆元君,簡稱「鬥姆」,又作「鬥母元君」或「中天梵氣鬥母元君」。「鬥」指北鬥眾星,「姆」指母親。道經雲,鬥姆「為北鬥眾星之母」。《靈寶領教濟度金書》:太上元始天尊日以先天陽炁化生玉皇大帝,夜以先天陰炁化生鬥姆元君。

《北鬥本生經》載:鬥姆於龍漢祖劫在玄明真淨天修行玄靈妙道,殷勤侍奉元始天尊。後分身化胡降生西方天竺國為周御國王后妃,生九子,乃為北鬥九皇大帝。

鬥姆化生的九皇道體。《雲笈七籤》稱,「夫九星者,是九天之靈根,日月之明梁,萬品之宗淵也。故天有九氣則以九星為其靈紐,地有九州則以九星為其神主,人有九孔則以九星為其命府,陰陽九宮則以九星為其門戶,五嶽四海則以九星為其淵府」。因此,鬥姆既為九星之母,主天地萬物之生。

漢文明肇興之始,即有智人傳寫《太上玄靈鬥姆大聖元君本命延生心經》以保當時先民。經曰:「鬥母降以大藥垂醫治之功,燮理五行升降二炁,解滯去窒,破暗除邪,愆期者應期,失度者得度。安全胎育,治療病痾,職重大醫。生諸無眾月之明,為鬥星之母。鬥為之魄,水為之精,主生。」

「玉池現金身,化生智慧九苞,放無極光明,毫光閃閃耀明庭。在太極方法之時,其慧聚力,形成左太陽,右太陰,東鬥啟明星,而鬥號長庾,南有萁星注福壽,北鬥七元注長生。紫微主,玉皇尊,二十八宿鎮乾坤,十二宮辰安天下。四聖天君把天門,三元三品三官帝,四聖四府四天丁。周無諸鬥府,河漢眾星真,生天生地生萬物,保家保國保皇民,百萬雷兵常擁護,五千甲將盡隨行」。真是神威浩蕩,法力無窮!對此,經中繼續說道:能陽能雨能變化,救災救難救刀兵,祠嗣就生麒麟子,祈名金榜就題名;商賈者,利加增,祈求父母得長生,子孫得榮盛,夫婦壽康寧,萬邪自皈正,諸惡化為塵。

因此得到了人們的虔誠信仰。經曰:「鬥母登於寶座之上,怡養神直,修煉精魄,衝然撮炁,炁入玄玄。運合靈風,紫虛蔚勃,果證玄靈,妙道放無極微妙光明,洞徹華池。化生金蓮九苞,經入間七周夜,其華池中光明愈熾愈盛,其時一上騰九華無中,化成九所大寶樓閣。寶樓閣中,混凝九直,梵炁自然成章文。前有無罡光敷,應現九道體,一曰天皇,二曰紫微,三曰貪狼,四曰巨門,五曰祿存,六曰文曲,七曰廉貞,八曰武曲,九曰破軍。」

道觀中供奉的鬥姥都是三目、四首、八臂,並稱鬥姥元君的聖誕是農曆的九月初九。

鬥姥元君,又稱鬥姆、鬥母或先天道母。乃元始天尊之先天陰氣,託化西竺國中,為周御國王之后妃,號「紫光夫人」。常行仁慈,救拔眾苦,曾殷勤供養元始天尊,願生聖子利益眾生。元始天尊滿其所願,一天鬥姥在玉池中沐浴,忽見元始妙道放大光明,遍照華池。池中化生九朵金色蓮苞,經過七日七夜,玉池中光明愈來愈熾盛,光芒上騰九華天中,化成九所大寶樓閣。寶樓閣中,現出九位聖子,便是北鬥九星: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統稱為北鬥九皇大帝。農曆九月初九日是鬥姥元君聖誕,九月初一至初九,是九皇大帝聖誕。天下宮觀都舉行盛大齋醮慶賀聖壽,稱之為「九皇聖會」。若有眾生虔誠禮拜鬥真,則可以消災解厄,延年益壽。

道教的朝鬥法科均以鬥姥為主神,中國民間尊稱「鬥母」,鬥姥的神號全稱是「先天鬥姥紫光金尊摩利攴天大聖圓明道姥元尊」或「中天梵氣鬥姥元君紫光明哲慈惠太素元後金真聖德天尊」。道觀中供奉的鬥姥都是三目、四首、八臂,並稱鬥姆元君的聖誕是農曆的九月初九。 鬥姆是道教所尊奉的一位與眾不同的神,在漢語裡,「鬥」的意思是星鬥,「姆」是母親的意思,合起來的意思就是諸多星星的母親,所以她的地位很尊貴。

在一些有名的道觀裡,都供奉著她的塑像,造型極為奇特:額頭上長著三隻眼睛,肩膀上有四個頭,八隻胳膊分別拿著各種法器,這種造型在道教藝術中是非常罕見的。

心咒:嗡,麻利卽,芒,娑訶。 芒是摩利支天種子字【牟*含】

鬥姥心咒:曩謨(引)囉怛曩(二合)怛囉(二合)夜野(一)怛你也(二合)他(去聲引二)遏迦麼枲(鼻聲已下同三)沫迦麼枲(四)阿(上聲)度(引)麼枲(五)紫(精以切引)缽囉麼枲(六)摩訶紫缽囉麼枲(七)頞怛馱(引)曩麼枲(八)麼(鼻聲引)哩(引)紫野麼枲(九)曩謨(引)娑睹(二合)帝(十)囉(轉舌)乞灑(二合)囉乞灑(二合)(引十一)薩嚩薩怛嚩(二合引)難(上聲)左(十二)薩嚩怛囉(二合十三)薩嚩婆(去聲)喻(引)缽捺囉(二合)吠(引)毗藥(二合)娑嚩(二合引)賀(引十四)

呂祖演此咒時,曾示鬥姥法像云: 「四頭八臂,中天人相身披天青雲錦法服,首上寶髻有黃金塔一座,共九層,塔 頂放曼優缽陀羅尼華,名曰「無憂華」 ,顏色殊勝於曇華,香麗莫比中兩手結印,旁六手:一手託日,一手託月,一 手執戟,戟上有幡,幡上有金字曰: 「九天雷祖大帝」 ,一手持杵,一手把弓,一手捻箭身坐蓮華寶座,座下白玉龜臺, 臺左右有玉梵,妙梵二天王侍側,萬聖千真擁護。

《先天鬥姆摩利攴天祈禱奏告大梵雷書》「昔西方古塔寺僧名教化,稟性正直,敬老憐貧,德行昭著。忽一日,有貧女叩其門,衣服襤褸,身體臭穢,大眾皆惡之,逐出。唯有教化憐其凍餒。每供一衣一飯,貧女辭曰:『摩利攴天雷祖鬥姆我也,爾有善緣,吾有咒法。是故化凡授汝,若有一切急難,念動吾名及梵音咒。吾即隨聲救護,使冤魔惡獸,悉皆降服。待加工用意,隨念隨成,遠離諸苦,汝當志心奉行吾教。』付以梵書,倏忽不見。

教化得之,奉行唯勤,厥後用之,其法大顯,祈晴禱雨,降伏魔怪,其應如響。壽至二(闕)八十。教化傳之阿伽利,阿伽利傳之鐵牛聖者,聖者傳之一行禪師,一行禪師傳之三藏比丘大師,大師傳之白紫清真人,真人傳懶牛和尚,懶牛之後未聞其傳矣!至宋高宗南渡之時,夜半忽聞車轍之聲,震動天地。君臣相視大驚,但見空中光芒燭天。光中車輦上有一神,四頭八臂,託日月,持弓矢,執降魔鈴杵針索,纓絡莊嚴,雷光繚繞下,有七大金豬御輦云云。」

鬥姆元君寶誥

志心皈命禮。玄皇一炁,牝母生成。天威浩蕩,化四頭八臂之神通。玉杵迴旋,分(十極)兩儀之品類。一命重輝,人間號金輪聖母。三真毓粹,天上垂玉鬥玄宗。在在飛靈,齊萬有不齊之物化。生生永命,了三才未了之璇光。無上玄元天姥,有形妙感慈尊。大聖大仁,至神至極,摩利攴天大聖,混元鬥姥元君。

上古四大女神第二位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

王母娘娘,又稱:太華西真萬炁祖母元君、九靈太妙龜山金母、太靈九光龜臺金母、瑤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王母、西靈聖母、金母、王母、西姥等,全稱為「上聖白玉龜臺九靈太真無極聖母 瑤池大聖西王金母、無上清靈元君、統御群仙大天尊」。 《枕中書》曰:「木公、金母,天地之尊神,元氣煉精,生育萬物,調和陰陽,光明日月,莫不由之。」

王母是中國道教和民間信仰中掌管不死藥、罰惡、預警災厲的長生女神。在道教信仰中,西王母是女仙之首,主宰陰氣、修仙的女神,對應男仙之首東王公。是生育萬物的創世女神,全真教的祖師。在羌族神話中,王母有時也被認為是創世神。

晚期多將西王母奉為婚姻、生育、保護婦女的女神,許多古籍及傳說中都有關於西王母的記載。商代的《歸藏》對照西周的《周易》,可知王母擁有不死神藥。《竹書紀年》中,西王母的形象是一位雍容的女帝王形象。《山海經》中的形象則是:「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狌,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墉城集仙錄》則稱虎身是西王母使者西方白虎之神。

漢《賈子修政篇》:「堯身涉流沙地,封獨山,西見王母。」授天下地圖予舜帝整治國家。遣二十三女瑤姬(封為妙用真人)下凡助大禹治水。

《神異經》云:「崑崙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裡,周圍如削。下有石室,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裡。王母歲登翼,上之東王公也」。

從漢代開始,西王母具有「宜子孫」等功能,開始主管生育等功能。

兩晉道教

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師。王母在道教中地位極高,在中華道教形成和發展中,一直是很重要的角色。據《集仙錄》載:西王母即九靈太妙龜山金母,又號太虛九光龜臺金母元君,系先天西華至妙之氣化生。

上清道教興起,推崇王母娘娘奉為尊神,將王母娘娘列為七聖之一,說西王母是盤古之女,三界內外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都是西王母的屬下。具有掌握宇宙的無上權力。許多地方祠祀的西王母,左右有六位夫人,有兩送子者、兩催生者、兩治瘟疹者,為仁慈、至尊的神明。

上清經派將西王母信仰吸收之後,列為元始天王的弟子,並且擔任傳授寶經要訣的職司,遍見於六朝上清經中。《漢武帝內傳》載:「七月初七,王母降」。

《枕中書》:「西漢九光夫人,始陰之氣,治西方。故曰木公、金母,天地之尊神,元氣煉精,生育萬物,調和陰陽,光明 日月,莫不由之。」又載:上古之時,黃帝討伐蚩尤之暴時,蚩尤多方變幻,呼風喚雨,吹煙噴霧,王母即遣九天玄女授黃帝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鬥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黃帝遂克蚩尤於中冀。虞舜即位後,王母又遣使授白玉環、白玉琯及地圖,舜即將黃帝的九州擴大為十二州。

《墉城集仙錄》載:「金母元君者,九靈太妙龜山金母也。一號太靈九光龜臺金母,一號曰西王母,乃西華之至妙,洞陰之極尊。在昔道氣凝寂,湛體無為,將欲啟迪玄功,生化萬物,先以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木公焉,木公生於碧海之上,蒼靈之墟,以生陽和之氣,理於東方,亦號曰王公焉。又以西華至妙之氣,化而生金母焉,金母生於神洲伊川,厥姓緱氏,生而飛翔,以主陰靈之氣,理於西方,亦號王母,皆挺質大無毓神玄奧於西方,渺莽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氣,結氣成形,與東王木公共理二氣,而養育天地,陶鈞萬物矣。體柔順之本為極陰之元,位配西方,母養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內外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鹹所隸焉。」

西王母乃西華至妙之氣所化生,為先天陰氣凝聚而成,是所有女仙之首、掌管崑崙仙島。而所有男仙之首,為先天陽氣凝聚而成的東王公,據《三教搜神大全》卷一釋曰:「東華者,以帝君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也,分治東極,居東華之上也。其掌管蓬萊仙島。各司其職,井然有序。

《列仙全傳》:西王母是西華至妙之氣化生而成,與東王公分掌天下三界內外十方之男女仙籍,配位西方,其神格僅次於三清,是降誕於神州伊川的道教崇高女神。

東王公

東王公在道教被認為常常在丁卯日登臺四處觀察天下修道學仙之人的情況。所以凡是得道入仙之人,都得先拜東王公,再拜見西王母,然後才能飛升進入九天,再入三清境謁拜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東王公最早記載,見於漢代。被認為是「陰陽」中的陽神,對應陰神西王母,並無父母。

東晉(葛洪)祖師 則認為王公與王母都是盤古、太元聖母所生。這個版本可見將王公、王母視為兄妹夫婦。

東王公最早記載,見於漢代。被認為是「陰陽」中的陽神,對應陰神西王母,並無父母。東晉葛洪則認為王公與王母都是盤古、太元聖母所生。

葛洪祖師認為東王公是盤古、太元聖母所生,其他道經卻認為他是先天東華之氣的化生。

東王公在漢代民間,與西王母相應,被認為是代表陰陽中「陽」的神祇。同時受秦漢的登仙思想,東王公與西王母一起作為死後成仙世界的主神。

也有的說法認為,周穆王為東王公的轉世。

東王公主管一切登仙得道的男子,掌管仙籍。同時為他添加「扶桑大帝」的道號,認為他有太陽神的屬性。學道之人升天時,要先拜木公後謁金母,才入三清拜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靈寶道君,最後面見天帝。因為王公、王母有接引成仙者的神性,東晉上清派又將東王公與西王母奉為傳經的大神。

東海之內的方諸山,有諸司命三十五所,以隸天上人間罪福,東王公為大司命。在道教裡,東王公與王母共理二氣,是育養天地陶鈞萬物的兩儀神。東王公在碧海之上化生,有海神的屬性。同時道教中的三官大帝,有的版本認為水官是扶桑大帝東王公,主管一切水中諸大神。

魏晉 《漢武內傳》:敢告劉生,爾師主是青童小君,太上中黃道君之師真,元始天王入室弟子也。姓延陵,名陽,字庇華。形有嬰孩之貌,故仙官以青真小童之號。

《漢武內傳》認為東王公別稱青童君。在東晉是上清派的傳經大神。

唐 《墉城集仙錄》:在昔道氣凝寂,湛體無為,將欲啟迪玄功,生化萬物,先以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木公焉。木公生於碧海之上,蒼靈之墟,以主陽和之氣,理於東方,亦號曰王公焉。

南宋 《上清靈寶大法》,所列聖位有「東華木公青童道君」宋元 《三教搜神大全》:東皇公號日元陽父,考之仙經或號東王公,或號青童君,或號方諸君,或號青提君,名號雖殊,即一東華也。聖朝至元六年正月日上尊號曰:東華紫府少陽帝君。明《歷代神仙通鑑》:木公至方諸……與金母二氣相投,生九子五女。

到了漢末道教,西王母被認為是由先天陰氣凝聚而成的母神,主管女仙,執掌崑崙仙山。而先天陽氣凝聚而成為東王公,主管男仙,執掌蓬萊仙島。可以說西母與東皇相當於神仙中的人事管理。

西王母在戰國時期見諸記載,東王公見於漢代。在當時頗為高漲的陰陽觀念,西王母與東王公對舉而被奉祀。西王母與東王公在東漢時期對舉的記載凡三事:

《歷代神仙演義》:木公至方諸,以紫云為蓋,青云為城,靜養雲房之間。廣種青芝於圃,以玉屑壅布,所產極多,取以為餌。與金母二氣相投,生九子五女。漸收有緣男女,錄為仙官仙吏,各有司屬。

東王公的誕辰日是農曆的二月初六。在道教神話中,西王母掌管所有女子成仙者,東王公掌管所有男子成仙者。而玉皇為群仙之首,眾神之皇。

東王公之名的出現,戰末秦漢的陰陽觀念密切相關。所以秦漢時期,許多重要的神都成了一對配偶神。如先秦時的恆娥與羿,伏羲與女媧都被配成對,東王公也被與先秦的西王母配對。在漢末道教二者實並列,大致在三清三境三寶天尊之下、四御四皇上帝之上的排位。

《漢尚方鏡銘》::「尚方作竟其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東王公,西王母。」

杜光庭記載,在漢初,小兒於道歌曰:「著青裙,入天門,揖金母,拜木公」。時人皆不識,唯張子房知之,乃再拜之曰:「此乃東王公之玉童也。蓋言世人登仙,皆揖金母而拜木公焉。」

《三教搜神大全》:紫府者,帝君校功行之所,夫海內有三島,而十洲列其中……三島九州鼎峙混一之中,又有洲曰紫府,踞三島之問,乃帝君之別理,遷轉靈官職位……東華者,以帝君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也。分治東極,居東華之上也。紫府者,職居紫府,統三十五司命……帝君者位東方,諸天之尊,君牧眾聖為生物之王。《易》曰:帝出乎震是也。故曰東華紫府少陽帝君。

西王母與東王公相會,見於郭憲的《洞冥記》和偽託東方朔的《神異經》。靈帝時人服虞曾引過《神異經》的有關文字,故胡應麟言:「漢人假名東方朔作《神異經》」。

《洞冥記》:昔王母乘靈輦,以適東王公,稅此馬於芝田,東王公怒,棄此馬於清津天岸。

祀東王公與西王母為陰陽二神,見於東漢中葉趙曄《吳越春秋》。《史記》言越王勾踐靠「七術」復國,具體內容未詳,而在《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中則言其第一術——「尊天祀鬼神以求福」,即「立東郊以祭陽,名曰東皇公;立西郊以祭陰,名曰西王母。」

西王母與東王公皆作雍穆王者之象,儼然為長壽富貴的守護神。紀年為漢元興六年(公元105年)的環狀乳神人神獸鏡銘文曰:「元興元年五月丙午日天大赦,廣漢造作尚方竟(鏡),湅(煉)三商周得無□,世傳光明長樂未央,富且昌,宜侯王,師命長生如石,位至三公,壽如東王公,西王母,仙人子立至公侯」。

王母娘娘能使人長生不死之說甚早,據《穆天子傳》記載,王母曾為周天子謠曰「將子無死」;《淮南子》講:「羿請不死之藥於王母」。漢晉時期成書的《漢武故事》和《漢武帝內傳》中,明知這個不死之藥為「仙桃」(蟠桃)。此桃「大如鴨卵,形圓色青」,「桃味甘美,口有盈味」,「三千年一生實,中夏地薄,種之不生」。此仙桃因與西王母有關,故有稱之為「王母桃」者。

如「楊炫之」。《洛陽伽藍記》卷一載:「(華林園中)有仙人桃,其色赤,表裡照徹,得霜即熟。亦出崑崙山。一曰王母桃。」賈思勰《齊民要術》卷十稱:「仙玉桃,服之長生不死」。另外中國民間不僅認為王母娘娘握有不死之藥,而且還賜福、賜子、化險消災。如漢焦延壽的《焦氏易林》卷一載:「稷為堯使,西見王母。拜請百福,賜我善子。引船牽頭,雖物無憂。王母善禱,禍不成災。」也有說西王母也掌握各種瘟疫戾氣,後期漸漸轉移為泰山府君的神職。

奉祀

在《漢武帝內傳》中有「王母娘娘」下賜三千年結果之蟠桃事,因此,「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故事深入人心。道教和中國民間一直將「王母娘娘」作為長壽延年的象徵,以「王母娘娘」為金籙延壽道場的主神,為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師。每逢「王母娘娘」神誕之日,一說是三月初三日,一說是七月十八日,道教徒,特別是女性教徒常聚集在道觀內,為「王母娘娘」建祝誕道場,同時祈求健康長壽。

太真西王母

唐朝時期,重男輕女的觀念嚴重,女人在那個年代地位卑微,許多官僚不理國政,常常沉迷酒色不能自拔。於是太白金星受命,在人間尋找才女,開始只是想讓當時的人們明白一個道理:「讓那些欺負女人的男人知道:「是母愛的原因讓女人喜歡幫扶男人,女子中也有文武雙全的人」。可是正因為人間的一些人,有著偏激的想法和做法,讓男女地位產生了嚴重的不平等,於是唐朝出了個武則天。

也說明尊重是相互的,那些心裡只有自己的人,永遠不明白反光鏡的原理。平面鏡能照出人的美與醜,反光鏡能將投來的光反射給對方。心與心不同所以想法也不同,換位思考的結果也不同,除非身臨其境,除非本質相同。否則不會理解對方,更不要說和諧共處了。「王母娘娘主管人間的婚姻和生兒育女之事。承受天命,專責罰散播瘟疫災難的人,賞善罰惡。」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寶誥(一)

志心皈命禮

天池開泰,無極聖母,龍華盛會宴瑤池,萬靈統御傳教旨。諸仙獻壽,列聖稱觴,天威咫尺,功高德重,代燮全衡,仙主道宗。三千侍女,奏笙簧之天樂。百歲蟠桃,開金碧之靈園。救眾生之苦難,灑甘露於塵寰,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天尊。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寶誥(二)

志心皈命禮

靈鍾神州,聲馳閬苑。託體庚辛之鄉,沐浴壬癸之境。玉樓重重,不數巫山十二。翠水疊疊,能教桃熟三千。清虛標徵實之奇,坤順轄乾陽之柄。五老與為周旋,八洞時承懿旨。飛鸞開化乎女宗,駕鶴談玄於淨土。克推仙祖,允司婦儀。大悲大願,至玄至仁。西華清靈金母,宏慈太妙無上元君。

上古四大女神第三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后土皇地祇,又稱後土。源於母系社會自然崇拜中的土地與女性崇拜。全稱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是道教尊神「四御/六御」中的第四位天帝,她掌陰陽,育萬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

相傳她是最早的地上之王。後與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合,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

后土皇地祇,全稱「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神,簡稱「后土」,尊稱「后土娘娘」。為主宰大地山川的女性神。道教神靈,居四御四皇上帝第四位。全稱「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尊稱「后土娘娘」。「后土」之稱始於春秋,其身份、來歷有人名、官名、神名等不同說法。漢代列入皇朝祀典,為歷代帝王所沿襲。宋徽宗封后土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宋史·本紀》卷二二)宋代時,道教列為「四御」尊神之一。

南宋呂元素《道門定製》卷二註:「后土即朝廷祀皇地神祇於方止是也。王者所尊合上帝為天父地母焉。」元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后土皇地祇」稱:「為陰地者,五方相乘,五氣凝結,負載江海山林屋宇。故曰天陽地陰,天公地母也。《世略》所謂:土者,乃天地初判黃土也,故謂土母焉。」

后土皇地祇在道教體系中被列為四御/六御之一,與玉皇大帝管理天上相反,她是主宰大地之神。她是一位女神,被人們稱為地母,而玉皇大帝就被稱為天公。在為她建立的神廟裡,人們把她塑造成一位端莊的女性,一般民眾稱她為后土娘娘。人們相信,該神是農業獲得豐收的保護神,還是生育之神、大地之神。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農業為根本的國家,且人類長期蒙受著「天之所生,地之所養」的思想束縛,即形成了崇拜天、地的禮法。

對天、地的原始崇拜,是崇拜天、地的自然性質及其作用。就崇拜土地而言,當時古人並非是崇拜土地的實體本身,而崇拜的主要原因是她們感到土地廣大無邊、力無窮、孕育萬物、負載萬物,是賴以生存的根源,衣食住行都離不開。所以,上自皇帝,下至普通百姓,都非常崇拜該神。在中國的歷史上,每年都要舉行對該神的大型祭祀儀式,許多時候由皇帝親自主持。

后土信仰源於中國古代對土地的崇拜。《禮記·郊特牲》載:大地承載萬物,上天垂示景象,從大地取材,從上天取法,因此尊崇天而親近地的。所以教化民眾善良回報。古代人們生括有賴於地,故「親於地」,並加以「美報、獻祭」,遂有「后土」崇拜,大約始於春秋時期。

土地是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人們稱大地是「人類的母親」。因此,后土被奉為社神。遠古時代,與黃帝同列中央之神,漢建「后土祠」,有「皇皇帝天,皇皇后土」之說。天為陽,地為陰,帝又與後相對,於是后土成了女神。而今稱為「大地母親」。

后土皇地祇是道教尊神,全稱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亦名「承天效法土皇地祇」,這位掌陰陽生育、萬物之美與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帝。中國古代有「皇天后土」的說法,可見主宰大地山川的后土神是相對於主宰天界的玉皇大帝,是尊貴的大神。 后土對民間來說,並不是一個不熟悉的神,她其實就是人們俗稱的「地母娘娘」。

《禮記·郊特牲》對地神崇拜的原因的解釋,還是比較樸素。也就是說,古代人類祭祀地神,是為了酬勞它負載萬物與生養萬物的功勞。根據《楚辭》的《招魂》一篇,后土是主治地下幽都之神。

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后土皇地祇》條說:天地未分,渾然為一體;天地初開,陰陽定位所以清氣上升成為陽天,濁氣下降成為陰地。為陽天的,五太相互流傳,五天定位,上用太陽和月亮,參差玄象。為陰的地方的人,五黃相互乘加,五之氣凝結,負載隱居山林房屋。所以說,天陰陽地,天公地母的。」《世略》所謂」土者,乃天地初判黃土也,故謂土母焉。「廟在汾陽,宋真宗朝大中祥符5年7月23日,誥封「后土皇地祇」,其年駕幸華陰親祀之。今揚州玄廟觀,后土詞也。殿前瓊花一株,香色柯葉絕異,非世之常品也。真宗皇帝封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

佐社之神

《呂氏春秋》、《淮南子》、《禮記》等到書記五方天帝及其佐神,中央土,黃帝,后土為佐神。后土的「土」字與黃帝的「土」德一致,被聯繫在一起。后土的「土」字與黃帝的「土」德一致,被聯繫在一起。《淮南子.天文》:「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后土,執繩而治四方。」又《時則》:「中央之極......黃帝、后土之所司者,萬二千裡。」這是后土作為神的第二個階段。與后土其人無關,而是由後來的土正附會出來的。

后土皇地祇被奉為社神,時代當在遠古時代,與黃帝同列中央之神,時代當在周代後期。漢建「后土祠」,祠黃帝之佐神,與社神的地位不同。皇天后土對稱,就是這一觀念的體現。公元443年,北魏遣官去今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嘎仙洞告祭祖先舊墟,刻下祝文,其中有「皇皇帝天,皇皇后土」。天為陽,地為陰,帝又與後相對。山西介休有后土廟,祠后土娘娘,這是封建時代后土作為神的又一個分階段。父系社會後,有所變動:民間稱「土地爺」,仍是男神;瑪雅、古希臘地神為地母;而古埃及地神是拉的兒子;拉丁語、法語、西班牙語「土地」是陰性;德語「土地」是中性;俄語「土地」是陰性,而今「大地母親」早已成為人類共同的觀念了。

職務考究

后土究竟是何職務,須從史籍上考察。《左傳·昭光二十九年》說,「土正曰后土」。后土既雲「土」,土正又雲「土」,可見它是與土地大有關係。

何謂「土正」,先看「正」字是何意思。正者,與副相對也。當是為正職者。《左傳·隱公六年》有「翼九宗五正」句,西晉注家杜預注道:「五正,五官之長」,可見正者確係正職的長官,亦即長官中的最高位者。

長官所幹者何,自然是領導和管理之事。因而所謂「土正」就是管理土地的最高長官。既然如前所引,土正與后土是畫等號的,那麼這位后土亦即管理土地的最高長官了。

這位最高長官何以冠個「後」字,也有其含義。《尚書·大禹謨》曾說:「後克艱厥後,臣克艱厥臣。」克艱者,戰勝艱難之謂也,亦即完成任務之意。翻譯出來是,後完成後的任務,臣完成臣的任務。這裡的後與臣明顯是相對的,而臣者,據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釋臣宰》考證,在春秋戰國時代,是與民一樣「同為錫予之物」,「均古之奴隸」,即廣大勞動群眾。

後既然與群眾相對,那當然是群眾的主子了。《尚書》的同篇文字裡又有「後非眾」的話,也正好說明了這點。一句話,後就是君主的意思,與正沒有區別,后土就是管理土地的君主,用宋代楊照《重修太寧廟記》的說法,就是「后土為土地最尊之神」。

民間祭祀

由於古人認為天陽地陰,加上《楚辭》的流傳,因此又有后土神主掌幽都的說法;這種說法也因此不易消失。既然東漢王逸《楚辭》註:「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稱幽都。」因此,早在唐宋以來,古人常在建墓、上墳或舉行喪禮時,也已把祀后土神相沿成俗。

明《道藏》的《儒門崇理折衷堪與完孝錄》卷八《祠后土》說:「按古禮,無所謂后土氏者,惟唐《開元禮》有之。溫公《書儀本》《開元禮》《家禮》本書儀,喪禮開塋域,乃窆與墓祭俱祀后土。」又說《家禮》曰:「祀以后土恐其潛竊也」,它也說「擇遠親或賓客一人吉服冠素告后土氏。」可見這也是儒家推行「天地父母」教義的結果。

聖母廟宇

后土聖母廟位於平陸和芮城兩縣交界處,殿山寺坐北朝南。除了兩側的廂房部分塌損外、其它建築保存完好,是一處明代古寺廟建築群。

正殿內塑像共三組,十三尊。中間是后土聖母坐像,東側是九天聖母坐像,西側是使令聖母坐像。聖母兩側各有兩尊侍女站像。正殿的東、西兩側有豆生娘娘、催生娘娩的坐像,以及兩名女官的站像。

正殿后土聖母的髮式採用特髻,特髻上有金孔雀四,口銜珠結正面珠翠孔雀一,左右垂珠牌各一,中間配有珠管,是典型的明代髮式。九天聖母、使令聖母僅在特髻上少金孔雀二,其它均與后土聖母一致。三位聖母均用垂花耳墜,面部豐腴,額中央飾有金色額黃,與娥眉、紅唇相得益彰。服飾方面,三位聖母均為外著披肩,穿交領大衫,胸背有補子;一手持圭,另一手相扶;腰有玉環帶,足穿雲頭鞋。整個塑像極具程式化,唯有兩側的聖母頭略向中間偏斜,這給傳統正襟危坐的塑像增添不少活潑的氣息。

后土聖母被尊為「中華最古之祖,土地最尊之神」; 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后土祠則被認為是海內后土祠廟之冠,是皇家祭祀后土之源。典籍記載,從漢代至宋代,歷朝皇帝先後24次在萬榮汾陰祭祀后土。根據民間的習俗,農曆三月十八是后土聖母的誕辰之日。百姓在這一天都會去后土祠祭祀后土聖母,感謝她滋生萬物、哺育人類,祈禱五穀豐登、子孫繁盛、國泰民安。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寶誥

志心皈命禮,九華玉闕,七寶皇房。承天稟命之期,主陰執陽之柄。道推尊而含弘光大,德數蓄於柔順利貞。效法昊天,根本育坤元之美。流行品物,生成施母道之仁。嶽瀆是依,山川鹹仗。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上古四大女神第四位九天玄女娘娘

九天玄女,簡稱玄女,俗稱九天娘娘、玄牝氏、九天玄女娘娘、九天玄母天尊、九天玄陽元女聖母大帝玄牝氏。原是中國上古的傳授過兵法的女神,後經道教奉為高階女仙與術數神。 雖然她在民俗信仰中的地位並不顯赫,但她是一位深諳軍事韜略,法術神通的正義之神,為扶助英雄鏟惡除暴的應命女仙,故而她在道教神仙信仰中的地位重要,其信仰發源可追溯至先秦以前。

恭行天律,部領雷兵。如有下界精邪,北陰午酉,出沒巖穴,蟠踞山林,窺闞家庭,損傷人命,神威所到,一切掃除,福佑生人,肅清魔魅。

《雲笈七籤》云:九天玄女者,黃帝之師聖母元君弟子也。九天為幹金之象,性剛好動。九天之方,可以揚兵布陣。有《九天玄女治心消孽真經》等經書傳世,以教化世人。

目前所知最早述及玄女的文獻漢代緯書《龍魚河圖》載:

黃帝攝政時,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砂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誅殺無道,不仁慈。萬民欲令黃帝行天子事,黃帝仁義,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敵。黃帝仰天而嘆。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

此處玄女乃上天之神,雖未具體說明是否人形,但從整段文字看,若非人形,當有特別說明,如對蚩尤兄弟之「獸身人語」,便專門予以描述。由此可知,玄女應為「人首人形」之神,與玄鳥之「鳥形」無任何關係。

「九天玄女」應為「九天壬女」,該系傳抄筆誤,又因「壬」,天幹第九位,玄色,故名九天壬(玄)女。壬女,即炎帝生母,任姒(名女登),任氏之女。炎帝因任女所生,故姓「姜」。姜姓本意為任女所生之意。所以,九天玄女就是九天壬女。炎帝之母任姒,感神龍首而生炎帝,有蟜氏之女,任姓。

上古時期的母系社會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乃從女姓。炎帝之母,乃是任姒,名女登,任氏之女(有蟜氏、摯任氏)。炎帝因相貌不美,其父少典不悅,將炎帝放於東方之地。是炎帝母親任姒親手養育炎帝成人。因為他母親姓任,故首先她生出的兒子,從母姓任,炎帝在姜水成就,故自姓姜(任女所生之意)。自伊(任)徙耆(姜)合稱任姜氏,堯之母也是任女。

據甲骨文字義,姜是壬女(妊)所生之意,一舉破解了「姜」字本意,而任姓初文正是壬(妊),故炎帝姜姓必為任姒所生。「姜」字的本意就是「任(玄)女所生」的合文。故九天玄女,實乃九天壬女。

文獻記載

《古文龍虎經註疏·卷上》:玄女演其序章註:玄女乃天地之精神,陰陽之靈氣。神無所不通,形無所不類。知萬物之情,曉眾變之狀。為道敖之主也。玄女亦上古神仙,為眾真之長。 

《紫府玄祖法懺》:全稱「太上無極九天紫府玄祖至尊法懺」經文中,對於九天玄女的讚頌辭非常殊聖。摘錄部份如下:上極無上,乃為最上之尊,玄之又玄,斯號開玄之祖,自昔乾坤未闢之前,猶是混t沌元苞之致,無氣無象,無色無名,當是時也,蓋有玄祖....玄祖至尊,結梵氣於太初之年,舒至精於太始之分,無而有,有而無,釋宗無以名空,實而虛,虛而實,儒踐實以成治,是為道法之宗。

〖從以上經文記載,九天玄女實乃先天女仙,是至真天仙,乃大道衍化,南方離火炁所化生先天神仙。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玉清、上清、太清,乃是「大道之祖氣、元始祖氣、先天元始一氣」變化三氣為三清三境三寶天尊。〗

道經《九天生神章經解》所言:「以陽精之氣化生上聖高真,以衝靜之氣化生元君聖母,剛烈之氣化生天丁力士,餘氣化育萬靈 … 」

《仙術秘庫·卷一》玉樞真人說:「天仙者:功成於三乘之中,跡超乎三乘之外,不為法拘,不為道泥,於天地有大功,於今古有大行, … 而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 … 傳道人間,道上有功,人間有行,與造物而同慘,經萬古而不朽, … 乃為仙乘中之無上上乘。」

〖九天玄女為道教所信奉,在道教地位是崇高的,是九天道法之祖,是符籙法咒之宗,成為名符其實的符咒祭壇神,是女仙神系中位階僅次於西王母的女天仙,九天玄女是一位深諳道法、軍事的女神仙,但她的莊嚴妙相卻像是一位雍容華貴的后妃。〗

按《天壇玉格》云:行六丁法合受九天玄女籙。

《太上正一諸品籙》曰:《太上九天玄女斬邪秘籙》一階。此籙恭行天律,部領雷兵。如有下界精邪,北陰午酉,出沒巖穴,蟠踞山林,窺闞家庭,損傷人命,神威所到,一切掃除,福佑生人,肅清魔魅,至心佩奉,感應無方。

《墉城集仙錄》記載:

正統道藏洞神部譜籙類-墉城集仙錄-前蜀-杜光庭撰卷六:「九天玄女者,黃帝之師(黃帝曾訪拜七十二位師傅先生學問大道),聖母元君弟子也。黃帝世為有熊國之君,佐神農為理。神農之孫榆岡(榆罔)既衰,諸侯相伐,幹戈日尋,各據方色,自稱五行之號。太嗥之後自為青帝,榆岡神農之後自號赤帝,共工之族自號白帝,葛天之後自號黑帝,帝起有熊之墟自號黃帝。乃恭已下士側身修德,在位二十二年,而蚩尤肆孽,弟兄八十一人,獸身人語,銅頭鐵額,瞰砂吞石,不食五穀。作五虎之形以害黎庶,鑄兵於葛爐之山不察帝命。」

帝欲徵之,博求賢能以為己助,得風后於海隅,得力牧於大澤,以大鴻為佐,天老為師,署三公以象三臺,風后為上臺,天老為中臺,五聖為下臺。始獲寶鼎不爨而熟,迎日推莢,以封胡為將,以夫人費修之子為太子,用張若、堤朋、力牧、容光、龍紆、倉頡、容成、大撓、屠龍眾臣以為翼輔,戰蚩尤於涿鹿。帝師不勝,蚩尤作大霧三日內外皆迷。

風后法鬥機作大車,以杓指南以正四方,帝用憂憤齋於太山之下;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衣以符授帝,曰:精思告天必有太上之應。居數日,大霧冥冥晝晦,玄女降焉。乘丹鳳御景雲服九色彩翠之衣集於帝前,帝再拜受命。玄女曰:吾以太帝之教,有疑可問也。帝稽首頓首曰:蚩尤暴橫毒害需黎,四海嗷嗷莫保性命,欲萬戰萬勝之術,與人除害可乎?玄女即授六甲六壬兵信之符,靈寶五帝策使鬼神之書,制妖通靈五明之印,五陰五陽遁元之式,太一十精四神勝負握機之圖,五兵河圖策精之訣。

復率諸侯再戰蚩尤於冀州,蚩尤驅魑魅雜妖以為陣,雨師風伯以為衛,應龍蓄水以徵於帝。帝畫之遂滅蚩尤於絕轡之野中冀之鄉,分四冢以葬之。由是榆岡拒命,又誅之阪泉之野,北逐壎齋,大定四方。步四極凡二萬八千裡,乃鑄鼎立九州,置五行九德之臣以觀天地,祠萬靈垂法設教,然後採首山之銅鑄鼎於荊山之下,黃龍來迎乘龍升天。

民間相關記載

民間相傳她是一位法力無邊的女神,因除暴安民有功,玉皇大帝才敕封她為九天玄女、九天聖母。她也是一位正義之神,經常出現在古典小說中,是扶助英雄鏟惡除暴的應命女仙,因此她在道教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後被道教吸收進神仙系統。

九天玄女娘娘為黃帝之師

據史書及神話傳說記載:她是西靈聖母元君之弟子,是西王母的使者,又是黃帝之師。經由「玄鳥」衍化為人首鳥身的「玄女」,亦稱「九天玄女」。鑑於她所造能出奇制勝的「天書」兵法,堪稱得是中國上古一位傑出的女軍事家。

相傳上古之時,時黃帝繼位二十二年,禮賢下士,修身積德。蚩尤殘暴,為了拯救人民,奮起討伐蚩尤。黃帝與蚩尤鏖戰於涿鹿(今河北省涿鹿縣),黃帝雖得風后和力牧二聖賢幫助,但仍九戰而不勝。蚩尤憑藉妖術,多方變幻,呼風喚雨,吹煙噴霧,使三日三夜大霧冥冥,令軍士不見天日,難辨山川四野方向,困黃帝於太山之下。黃帝見軍士無法作戰,引兵退歸太山之阿,夜間昏然憂寢。

於是黃帝虔誠祈禱於泰山,終使西王母深受感動。西王母遣使先授真符給黃帝佩戴,再命玄女降臨,傳授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鬥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以及兵符印劍,九天玄女成了黃帝的師尊 。為了戰勝蚩尤,九天玄女令軍士宰夔牛製作八十面戰鼓,使黃帝在得到九天玄女輔助之後,帶兵與蚩尤大戰於中冀。

當黃帝擺下「奇門遁甲」陣之後,即令軍士以雷獸之骨,大擊八十面夔牛皮巨鼓,一時鼓聲大作,一擊震五百裡,連擊震三千八裡,只見整個戰場地動山搖,天旋地轉,喊殺衝宵漢,使量蚩尤兵卒神魂顛倒,衝殺元門,敗倒如山。「蚩尤銅頭啖石」,即把石頭當飯食,且能「飛空走險」。但在夔牛鼓震聲中,「九擊止之,尤不能走,遂殺之。」爾後,黃帝又誅榆罔於阪泉(今河北省涿鹿縣東南),經過這場大血戰,天下始得大定。

道教稱,黃帝兵法戰勝及登仙之術,皆九天玄女在南山所授符圖秘訣,九天玄女為黃帝之師、聖母元君之弟子。後世有託稱黃帝玄女的書文傳世,內容或為兵法,或為陰陽房中之術。又數年,王母遣使白虎之神,乘白鹿集於帝庭,授以地圖。」

據《隋書》記載,玄女曾向黃帝解答男女俯仰升降盈虛之術,表明玄女還是頗精養生之道的女仙。

此時的「九天玄女」成為西王母的麾下、特使,掌管天機秘典,應劫顯凡或隱或現,或真形,或幻相,形態不一,是應時應運入世救劫的女仙。反觀道經的記載是則循序漸進,從《詩經》《史記》中的「玄鳥」至道教女仙「玄女、九天玄女」的過程,是從大道衍化、天地化育來記述。所以,從道經記載探究,九天玄女的原型是玄鳥,後來又化身為玄女。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將上述資料加以綜合,寫成《九天玄女傳》,收入《墉城集仙錄》卷六(又載《雲笈七籤》卷一百一十四)。該傳亦主述玄女向黃帝授符書以破蚩尤故事,但明確將玄女作為道教神仙加以敘寫。經過如此敘寫之後,九天玄女遂成為上古之女仙,而被納入道教神譜中。

黃帝戰蚩尤

九天玄女,即天后。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為商朝國母。玄女為天后,地位僅次於西王母。相傳玄女任姓,亦稱有任。

時有蚩尤作亂,有兄弟八十一人,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殘暴無道,不憫不仁,且侵凌炎帝,而炎帝孱弱,弗能徵。於是黃帝起兵伐之,蚩尤兵多將廣,善於冶煉,黨羽甚眾,黃帝九戰九敗,蚩尤善於興雨布霧,驅使鬼魅,飛沙走石,且兵戈鋒利,黃帝大軍常常迷失方向,苦戰不得脫。正在危急時刻,黃帝歸於太山,三日三夜祈禱,等到了第三天晨霧將冥時,於山坳之中,見「九天玄女」。

玄女問:「我玄女也,子欲何求?」

黃帝曰:「小子欲萬戰萬勝,萬隱萬匿,首當從何起?」

九天玄女遂授黃帝符節,兵法,兵符,陰符,奇門遁甲,太乙,六壬之術,且傳授行軍陣法,為五行陣,指點黃帝造出指南車,指南車,無論馬車如何轉動,均指向南。

玄女曰:「欲伐蚩尤,非五行陣不可。」

黃帝遂求教玄女五行陣行軍之法,玄女曰:「師行,前朱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中軍無極土。」

黃帝從之,以百鳥氏為前鋒,百鳥氏衝殺在前,龜蛇軍殿後護衛,左翼龍驤軍,右翼虎賁軍,各驅虎,豹,熊,羆,蛇,龍,虺,虯,以雕、鶡、鷹、鳶為旗幟,鳥幟遮天蔽日,浩浩蕩蕩,引導黃帝大軍,直趨蚩尤之師,黃帝居中央乘指南車,遂不迷向,所向無敵,一戰而大捷,三戰而遂得志。

黃帝攻蚩尤於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見狀,請來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請來女魃,雨遂止,蚩尤無處可逃,從冀州逃至涿鹿之野。黃帝率虎豹熊羆鳥蛇龍虎之師追至涿鹿,蚩尤率魑魅迎戰黃帝,黃帝以龍吟驅散魑魅,蚩尤作大霧瀰漫三日,大軍皆迷惑,黃帝以指南車指向以驅之,蚩尤陷於玄女五行大陣中不得脫,黃帝遂擒殺蚩尤,大卸八塊而死,應龍既殺蚩尤,又揮師南下殺夸父,黃帝遂威震天下,為天下主。黃帝感激玄女功德,尊玄女為帝師,因玄女有壬水之德,而壬居九天,故稱之為九天玄女。

西王母嘉玄女之功,封神,是為九天玄女,妙相莊嚴,頭綰九龍飛鳳髻,身穿金縷絳綃衣。藍田玉帶曳長裾,白玉圭璋擎彩袖。左右兩位青衣女童,一個執笏捧圭,一個執旌擎扇。乘丹鳳御景雲,服九色彩翠之衣。或曰:玄女即壬女也。金母生壬水,壬為九,遂稱九天玄女,壬色,即水色,即天色。而九天玄女能配皇天之德,行皇后之功,功德大焉!天玄地黃,龍戰於野,其血玄黃。天有九層,而玄女處九霄,亦至尊極矣!

助越亡吳

春秋時,吳王無道,天帝遣玄女降臨凡間助越亡吳。玄女化身為歙州南山處女,受聘越國為國師,教練六甲嶺山(如今的擱船尖)的六千君子軍。在吳越戰爭中,六千猛士所向披靡,但南山處女功成身退,回答了歙縣南山的六甲嶺上,化身六塊黑石,依然堅守這塊 天然的九宮八卦陣。越王統治江東後,思念玄女前功,遣使尋訪,毫無蹤跡,即建仙女祠於歙縣南山之上,歲時祭祀,「七夕」玄女誕辰,八方檀越,朝拜聖女,人為之塞。

《三遂平妖傳》第一回:周敬王當政時期,吳、越交兵,九天玄女化身處女助越伐吳,於下山收白猿為徒,後玉帝命白猿掌管九天秘書,白猿盜天書「如意冊」將冊中道法刻於白雲洞石壁。第二回:描寫北宋王與聖姑,胡永兒,蛋子和尚作亂之事,蛋子和尚經過白雲洞,摹得天書,經過聖姑辨識,於是共議練法!後來九天玄女收回聖姑之神力,擒住聖姑,文彥博才能大破貝州城。

民間奉祀

九天玄女是道教所信奉的著名女神,在一般民眾心目中有很大影響。民間信仰中,九天玄女是線香業的祖師爺,並傳說只要是有香火的地方,九天玄女都會到來傾聽人間的苦難,故香燭業奉祀九天玄女為祖師,制香業人家都在家中供奉神位,並在 九月九日 祭祀。 此外,九天玄女也曾為黃帝製作指南車,幫助黃帝擊敗蚩尤,因此許多汽車製造或銷售業者也將九天玄女視為守護神,還有絲棉的紡織業者,也奉為職業神。

九天者,中央及八方也, 所以九天乃四面八方的意思。 在臺灣鄉土神明的民間信仰中,九天玄女又稱連理媽 、玄女媽、玉女媽、聖祖媽 ,並以九天方位之論創造出有大媽、二媽、三媽至九媽的神體九尊神像,手執法器各不相同,各司所職,聖誕日亦不相同。目前最為普遍的聖誕日,皆以農曆二月十五日 為「九天玄女」祝聖聖誕佳期。這種由「單一」神明轉化到「複數」神明的造神運動,在民間信仰中甚為流行。

民間地方信仰中「 九天玄女」有九尊,九尊玄女所持物法器都不一樣〈以中國現有玄女廟為例〉:有八卦,拂塵,寶劍,桃花木劍,葫蘆,掐指,天書,照妖鏡,兩儀,寶珠,鍾,九彩石。

九天玄女娘娘道場

扎麻隆鳳凰山位於青海省湟中縣扎麻隆,相傳是崑崙華夏母親西王母與其弟子女神九天玄女娘娘的道場。

九天玄女娘娘寶誥

● 志心皈命禮,南宮紫府,無無上道,開化玄極,至真不壞, 真空元始, 靈源祖劫,虛無體道,妙用難窮 ,實諸仙諸真諸聖之宗 ,神機莫測 ,乃掌道掌法掌教之主 , 至靈至感, 至聖之慈,德溥溥無量浩劫, 救世定亂 ,闡法能仁聖姆, 九天玄姆聖姆天尊。

●志心皈命禮,先天神女 ( 姥 ) ,上世仙姑,莊嚴妙相,常現娑婆世界,清淨法身,早登梵剎琅環,玄都天界,系玉腰金,圓嶠方壺,蒸沙煮石,放無極之神光,普照群生,運玄元之道氣,化成萬物,功垂今古,德配乾坤,位列九天,掌造化之樞機,靈通三界,司雷霆之號令,慈悲廣大,變化無窮,手持寶劍,斬魔王於鬥垣之下,足踏金蓮,朝皇母於瑤闕之中,宏慈宏願,至顯至靈,九天玄女無極元君。

● 志心皈命禮,九天九天,玄女真仙,頭載金盔,腳踏火輪,身騎白鶴在雲間,手持寶劍斬妖精,臨凡濟度救良民,何神不伏,何鬼不驚,親身下降,救濟萬民,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仙宮靈洞,顯凡救世,玄珠妙道,玄女娘娘,興儒度世大慈尊。

相關焦點

  • 道教赫赫有名的八大女神是哪幾位?其中有鬥姆元君和后土皇地祇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中國道教神譜其中包括許多道教神靈,道教是敬天法祖的多神崇拜宗教,道教崇奉的神靈種類繁多。其中有很多位赫赫有名的女神,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道教中赫赫有名的八大女神,道教信仰中八大女神第一位鬥姆元君,鬥姆元君,簡稱「鬥姆」,又作「鬥母元君」或「中天梵氣鬥母元君」。「鬥」指北鬥眾星,「姆」指母親。道經雲,鬥姆「為北鬥眾星之母」。
  • 農曆七月十八恭迎「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王母娘娘」聖誕
    農曆七月十八恭迎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聖誕,王母娘娘,又稱:太華西真萬炁祖母元君、九靈太妙龜山金母、太靈九光龜臺金母、瑤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王母、西靈聖母、金母、王母、西姥等,全稱為「上聖白玉龜臺九靈太真無極聖母、瑤池大聖西王金母、無上清靈元君、統御群仙大天尊」。 《枕中書》曰:「木公、金母,天地之尊神,元氣煉精,生育萬物,調和陰陽,光明日月,莫不由之。」
  • 農曆七月十八,恭賀瑤池大聖西王金母王母娘娘聖誕,見者吉祥增福
    西王母,全稱「上聖白玉龜臺九靈太真無極聖母瑤池大聖西王金母無上清靈元君統御群仙大天尊」。又稱:太華西真萬炁祖母元君、九靈太妙龜山金母、太靈九光龜臺金母、瑤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王母、西靈聖母、金母、王母、西姥等 《枕中書》曰:「木公、金母,天地之尊神,元氣煉精,生育萬物,調和陰陽,光明日月,莫不由之。」
  • 道教中赫赫有名的五顯華光大帝,說說關於華光大帝的由來和信仰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中國道教神譜其中包括許多道教神靈,道教是敬天法祖的多神崇拜宗教,道教崇奉的神靈種類繁多。其中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五顯華光大帝,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五顯華光大帝,華光大帝又稱五顯華光大帝,華光尊皇、靈官馬元帥、三眼靈光、華光天王、馬天君、馬王爺、馬神、水草馬明王等,姓馬,名靈耀,是中國民間信仰和道教中的尊神。
  • 道教中赫赫有名的北極天蓬大元帥,北極四聖之首,帶你走進道教
    北極天蓬大元帥,道教信仰中的尊神,道教護法神北極四聖之一(《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七),原為北鬥星宿之一,被尊崇為星宿神。為北極紫微大帝所屬部將,統理北鬥及酆都的神將。祖師九天尚父五方都總管北極左垣上將都統大元帥天蓬真君,姓卞名莊。三頭六手,執斧、索、弓箭、劍、戟六物,黑衣玄冠,領兵三十萬眾,即北鬥破軍星化身也,又為金眉老君後身。生於周時,孔子稱卞莊子,即其神與。
  • 上古洪荒時期有七位神女,為何女媧不是排在第一的?
    上古洪荒時期,有七位神女,,她們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女神。第一位華胥。一般來說,人類社會是從「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權制開始發展的。中華民族也一樣。根據大量傳說、文獻以及考古物證,我們找到中華民族首位女祖先的名字,她就是華胥。
  • 道教文化中的四位女神仙,她們才是真正的女神
    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道士的修行目的就是得道成仙,因此,道教文化中有一個龐大的神仙體系,比如地位最高的三清道祖,其次的四御真人等等,有的是由人身修煉成仙,有的是古靈精怪修煉成仙,比如鼠仙和蛇仙,那麼,你知道道教文化中有哪些著名的女神仙呢?
  • 道教中赫赫有名的「五嶽大帝」指的是哪幾位?掌管人間的什麼禍福
    秦漢之前,古人認為泰山為「峻極之地」,是人與天相通的神地所在,對之特別崇拜畏敬,謂泰山之神即東嶽大帝。東嶽大帝是我國民眾普遍信奉的神通廣大的一位尊神,神之來歷據東方朔撰《神異經》所言:盤古終世之時,其子名赫天氏。時有三皇代出,赫天乃人居一山,於此時代代相傳,故其山後即名岱宗泰山。赫天有子前勃氏,骨勃子玄莫氏生二子,長名金輪王,次子少海氏。少海氏妻彌輪仙女。
  • 神話裡被封王的19位天神,玉清真王排第四,第一無可爭議
    16~19.四海龍王龍本來是民間所敬仰的靈獸之首和帝王象徵,後來被道教神話吸收完善,成為了海內之主和司雨大神,掌管海洋的龍王有四位,分別是東海廣德王敖廣、南海廣利王敖欽、西海廣順王敖閏、北海廣澤王敖順。其他河流溪水裡也住著龍王,不過神職太低就不提了。
  • 玉皇大帝手下有四位尊神 他們都是道教文化中的一派祖師
    玉皇大帝手下有四位尊神 他們都是道教文化中的一派祖師 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大家都知道唐詩、宋詞、元曲特別著名,源遠流長至今,但其實到了明清這神話小說,在民間百姓中流傳最廣,今天書生給大家說說,明清小說吳承恩先生《西遊記》中天庭之主玉皇大帝手下的四位尊神,或許大家只記得孫悟空,但是這四位尊神可都是道教文化中的一派祖師
  • 道教中威鎮道門的「四大元帥」分別是哪幾位?其中有華光大帝
    在道教神仙譜系中最高的神為「三清」。「三清」既指天神所居住的三處勝境:玉清聖境、上清真境、太清仙境,合稱三清境;又指分別居住境的道教三位至尊神:玉清大帝元始天尊、上清大帝靈寶天尊、太清大帝道德天尊。三清有四位輔佐的尊神,分別是: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南方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祇。中國本土宗教——道教有「馬趙溫關」四大護法元帥,以威鎮道門。
  • 除了燭龍,《山海經》還有5位創世神,包括一隻上古神獸
    除了燭龍,《山海經》還有5位創世神,包括一隻上古神獸。常羲不僅是一位創世神,還是中國神話中存在時間最長的神靈之一。《山海經》記載的上古神靈,大多已被道教神話人物替代或融合。唯獨嫦娥仙子,依然是獨居廣寒宮的月亮女神。
  • 道教中的「三清四御」指的是哪幾位?其中有「玉清元始天尊」
    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是道教神仙世界中三位地位最高的尊神。四御四皇上帝是治理三界依順三清的尊神,過去叫六御,為了符合道經四輔(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的分類,將「玉皇大帝」和「青華大帝」獨列出來,成今日之「四御」。依次是: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南方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祇(女神)。
  • 道教體系裡的五祖七真、四大天師、四大真人、三清都是哪些大神?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裡的真人,指古代道家洞悉宇宙和人生本原,真真正正覺醒,覺悟的人稱之為真人。1、四大真人是道教傳說中的仙人。道教中的四位大真人,即通玄真人、衝虛真人、南華真人、洞靈真人,被古人尊之為四大真人,為老子的四位弟子。 樓觀說經臺配殿「四子堂」又名四聖殿。
  • 道教教主太上老君是道教第一尊神嗎?
    就像佛教寺院多有大雄寶殿一樣,道教宮觀中也大多有三清大殿,因為三清是道教天界中最高的神,所以道觀中多有三清殿。三清又是指哪三清呢?答曰:玉清、上清、太清。道教傳說天有三十六重,其中玉清境為天的最高位,即三十六重天;上清境為三十五重天,居第二位;太清境為三十四重天,居第三位。三清境中都住著什麼神呢?
  • 中國道教神話中的「四大天師」和「四大元帥」,你知道指的誰嗎?
    而四大天師則是指的古代傳說中的四位仙人,他們不管是為人還是為仙時,皆是伏魔鎮妖、神通廣大的厲害角色,關於他們的傳說至今仍在流傳。而他們到底所指何人呢?張天師。張天師即張陵,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張道陵,是天師派的第一任天師,也被認為是道教的創始人,被尊為「祖天師」。據說他師從於太上老君,道法高深,時常到處降妖除魔,幫助人們維護一方安穩,因此在民間十分受人尊重。
  • 道教中的西王母和東王公是何來歷?帶你走進道教
    道教有一個龐大且複雜的神仙體系,其中有先天之神,也有後天之神。神仙與人一樣,也要分為男神仙和女神仙,既然有這樣的分別,就有女仙之首和男仙之首,他們就是西王母和東王公。由於他們地位相似,因此,總是有人認為西王母和東王公是一對夫妻,實際上,他們沒有什麼太大的聯繫,各司其職罷了。
  • 她從一個人面獸身神變成一個妖嬈嫵媚美女神,道教功不可沒
    一、西王母在道教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據《集仙錄》載:西王母即九靈太妙龜山金母,又號太虛九光龜臺金母元君,系先天西華至妙之氣化生。上清道教把西王母奉為尊神,列為七聖之一,與太上老君,扶桑大帝等平起平坐,三界內外十方女子得道成仙者,都歸她管。
  • 中秋說月:道教中有月宮女神太陰星君,佛教中的月光菩薩又指誰?
    中秋說月:道教中有月宮主神太陰星君,佛教中的月光菩薩又指誰?中秋佳節代表了團圓和喜慶,是一年中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嫦娥奔月前她就早已存在,難怪古人說:男不拜月》一文中,「源易緣」曾撰文談到,嫦娥只是月宮中的一位仙娥成員,在她成仙前,早有主人存在。文章中,我們曾結合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民間傳說,列舉了2位最有可能成為月宮中的真正主人。分別是上古時期帝俊的妻子——羲和。以及道教文化中傳說的「太陰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