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春困秋乏」,告別了夏日的高溫,享受秋日的清爽,但有一些市民卻出現了倦怠、疲乏、沒有食慾、哈欠連天、睡不醒的狀況。對此,專家提醒,倦怠、疲乏、想睡覺不一定都是「秋乏」,有時候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徵兆,特別是一些原本就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要引起重視和警惕。
不是所有的犯困疲憊都是秋乏
有高血脂、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要當心
「最近我感覺特別疲憊,身子沉得帶不動,白天總是哈欠連天,特別是下午經常打瞌睡,常常睡不醒,別人都說這是秋乏,可我還是擔心身體會不會哪裡出了毛病呢?」 今年65歲的孟大爺原本就患有高血壓和高血脂,對於最近身體出現的異樣引起了他的警惕,決定去醫院檢查下。結果這一檢查不要緊,孟大爺被查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從而出現嗜睡等一系列類似「秋乏」的症狀。
「並不是所有疲憊的身體現象都屬於秋乏, 對於一些有高血脂或是腦血管疾病患者來說,到了換季時節,晝夜溫差大,和正常人相比,腦血管疾病患者身體較為敏感,很容易因血管痙攣導致腦缺血,從而出現睡不醒、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身體變沉等症狀。」遲慶濱醫生提醒市民們要學會區分,不要籠統地認為秋乏屬正常現象。因為有些疲乏是病理性的,特別是之前沒有相關症狀,最近突然出現的更要引起重視。
大多年輕人「秋乏」和不良生活方式有關
飲食作息不當導致陽氣過度損耗
市民張先生今年35歲,年紀輕輕的他最近總是感到疲憊無力,工作時注意力不集中,動不動就坐著打盹,等忙完一天晚上回家躺到床上,雖然困得要命但卻怎麼也睡不著。
一周前,因為單位上了新項目,他白天晚上連軸轉加班加點工作,身心俱疲的他開車時差點睡著,險些釀成大禍,不得已來到醫院就診。
醫生詢問得知,張先生除了最近作息不規律,平時十分喜歡吃冷飲,整個夏天幾乎是冷飲不離手,愛結交朋友的他也是飯局不斷,每次酒桌上都要喝掉好幾瓶冰鎮啤酒。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治未病科醫學博士遲慶濱介紹,夏季由於天氣炎熱,人體大量出汗導致陽氣外洩,腸胃功能減弱,心血管系統負擔加重,此時如果再食用過多的冷飲等,更易傷害脾胃導致消化不良,從而影響人的興趣狀態。
一旦這種消耗沒有得到及時的補充,到了秋季,人就容易出現睏乏、疲憊、睡不醒、情緒低落、脾氣暴躁等「秋乏」的症狀。遲慶濱說:「年輕人中70%-80%的秋乏都和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其中飲食作息不當導致陽氣過度損耗是主要原因。」
對於這類秋乏的人群,及時改變生活方式可以得到緩解,嚴重的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通過艾灸、針灸、中藥等一系列的對症治療來改善。
怎樣消除「秋乏」呢?醫生建議
1、飲食清淡,多吃一些溫補食物
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類的食物,包括辣椒、生薑、花椒、蔥、蒜等。從中醫上講這些食品容易加重秋燥對人身體的危害。多吃一些山藥、蓮子、百合、蓮子銀耳粥、枇杷、菠蘿等食物。適量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如雞蛋、瘦肉、魚、乳製品和豆製品等。
2、適當運動,多曬太陽
適當的運動是對抗疲乏的有力武器,運動以低強度有氧運動為宜,散步、慢跑都是不錯的選擇。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季節的運動切記不要大汗淋漓,以身體微微出汗最好。多曬太陽,這樣可以調動積極情緒,也增強機體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保持充足的睡眠,午休解乏,睡醒後應慢慢起身。
3、定期進行健康體檢,控制好高血壓、高血脂等基礎疾病,同時及時排除可引發生命危險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