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媽媽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能夠讓孩子學會獨立才是成功的父母,很多家長寵溺孩子,會讓他們過度依賴,尤其是母親這個角色,孩子甚至會產生戀母情結。媽媽們一定要重視起來,讓孩子學會獨立。
我家孩子今年已經5歲了,都快到了上小學的年紀,可是她還是寸步不離地跟著我。疫情期間,我們每天都可以接觸,在家裡孩子更依賴我了。
不久前,我復工,趁孩子還沒有醒就去工作了,誰知道這一天,孩子從起床哭到我回來,一直吵著要媽媽。
第一天復工看孩子這麼傷心,第二天我和孩子提前說,讓孩子好有準備。:「寶寶,我現在去上班咯,你在家裡要乖乖,下班我就回來了。」
孩子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媽媽別走,我不想離開你。」
看到孩子對我如此不舍,我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同齡的孩子都能夠自己在家裡獨處了,可我家的孩子對我過度依賴,甚至有「戀母情結」的徵兆。
媽媽們一定要重視,不要讓孩子養成過度依賴的壞習慣,及時引導孩子獨立起來。
一、0-6歲,幼兒的依賴關係構建很重要
0-6歲的孩子對家人之間會產生非常嚴重的依賴,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從依戀關係中獲得安全感和幸福感。
0-3歲的孩子會開始用自己的方式認識外界,探索環境,如果這個時候孩子們在依戀關係中處於被動狀態,就是被家長幹涉的一方,那麼孩子就會有強烈的挫敗感,並且孩子對外界的認知也會隨著挫敗感而受到一定影響,但相反,孩子們如果沒有得到家長的支持,就會變得更加自卑,沒有自信。
而4-6歲的孩子們也是如此,但他們會面臨更多的挑戰,父母如果沒有構建正確的依戀關係,就會耽誤孩子責任感的發展,也會影響孩子的獨立程度。
因此0-6歲的孩子們,家長一定要從中構建一個正確的依戀關係,不然過度的依賴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二、為什麼過度依賴會讓孩子產生「戀母情結」?
1、過度溺愛
過度依賴伴隨的就是父母的過度溺愛,在照顧孩子上,對孩子的無限縱容和過度寵愛,孩子就會對母親產生一種依賴心理。
並且還會產生一種「感情獨佔」,認為母親只能對自己這麼好,隨之而來引出的戀母情結,對母親的喜愛超過其他人。
2、過度安撫
嬰幼兒時期,母親對撫摸孩子的身體會給孩子帶來一種皮膚刺激,從而影響孩子的身心發育.
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如果刺激加深,並且讓孩子養成了習慣,孩子的心理髮育就會受到一定影響,從而強化了孩子的皮膚「饑渴」程度,造成孩子對母親的依戀。
3、缺乏安全感
孩子每天只跟圍著媽媽轉,在孩子們的世界觀裡,重心都在母親身上。
當孩子獨自在面對困難時,他們就會產生緊張,這種內心的安全感都是以母親為主,所以久而久之孩子就只想和母親呆在一起,造成嚴重的戀母情結。
想要讓孩子養成獨立的好習慣,避免孩子走向戀母情結,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引導,尤其是母親的行為要規範。
三、讓孩子走向獨立,媽媽可以這麼引導
1、分配合理的相處時間
孩子從出生開始,由於母親哺乳方便,所以孩子跟母親呆在一起的時間非常長,不管是吃飯還是睡覺都是母親來控制。
但是等孩子長大了,再保持這樣的相處時間就會讓孩子形成嚴重的戀母情結,與母親相處的時間一定要適度為主,過度的時間會導致孩子對母親產生特定的依賴。
我們一定要規定好合理的相處時間,我們可以選擇一些「不必要」的時間留給其他家庭成員,「不必要」時間就是指,除了哺乳和特定需求以外的時間,比如孩子上廁所或者吃飯時,讓孩子多和其他家庭成員相處。
2、讓孩子多與外界接觸
平時除了讓孩子能夠多接觸家庭其他成員,也要讓孩子適當地與外界接觸。
我們可以定期邀請朋友來家裡做客,讓孩子感受到母親身份的多重性,「是自己的媽媽,也是別人的朋友」,這個時候孩子就會選擇自己去玩耍。
除此之外,我們可以多帶孩子出去玩,周末時間可以帶孩子去公園,和同齡人一起玩耍,會讓孩子感受到社交的快樂,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需要與小夥伴一起解決問題,共度歡樂的時間,孩子們的注意力就沒那麼集中在母親身上。
因此,一旦有機會,就要讓孩子多和外界接觸,可以是外界的人物,也可以是自然界的萬物。
3、主動「出錯」
為什麼孩子對母親過度依賴,就是母親把所有事情都替孩子做了,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完成。
平時穿鞋,孩子動作比較慢,媽媽們就不由自主地去幫孩子,吃飯時也幫孩子夾菜、餵飯,睡覺時也要拍孩子背,哄孩子睡。
長久以來孩子就會產生一種習慣,並且對母親產生依賴,我們要想擺脫依賴,首先得減弱這種行為,也就是說,母親不要再「什麼都幫」,改成「什麼都不做」。
不光不做,還要「出錯」,母親穿鞋的時,假裝系錯鞋帶,讓寶寶來幫助媽媽完成,在這個出動出錯的過程中,就是在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並且培養孩子的技能感。
懷胎十月,母親對孩子的情感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但是我們不能把情感和教育混為一談,有時候我們過度的愛會成為孩子們的負擔,只有培養正確的依戀關係,才會避免孩子的戀母情結。
作為孩子的家人,我們要用適度的愛去關愛孩子,尤其是母親這個角色,一定要把握好與孩子之間的依戀關係,讓孩子學會獨立,才對孩子有利。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朗朗媽媽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