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豬肉價格飆升,不少人大呼,這年頭連豬肉都吃不起了,於是紛紛思索替代品以解嘴饞之癮,那麼豬的替代品是什麼呢,當屬雞、鴨、魚、牛、羊等。但在古代,豬還有一種備受歡迎的替代品,那就是狗,而且狗肉還是很受歡迎的一種肉食,正所謂「冬至禦寒狗肉煲,五仙風雨樂逍遙」。既然古代狗的地位和豬一樣是用來吃的,為何現在豬還是用來吃的,而狗狗卻能驕傲地說聲:我是寵物呢?小編就來聊聊狗狗的發展歷史,看它是如何完成「狗生」逆襲的。
可愛的狗狗
夏商周時期「狗」已經成為主要家畜之一。
犬人掌犬牲。凡祭祀,共犬牲,用牷物。伏瘞,亦如之。凡幾珥沈辜,用駹可也。凡相犬牽犬者屬焉,掌其政治。——《周禮·秋官司寇》
意思是說在周朝時期已經有了專門管理犬的官,叫做「犬人」,也並不是什麼人都能擔任此職,需要「下士」之職才行,如《周禮·秋官司寇》中規定「犬人,下士二人」,此外,「犬人」手下還有專門負責挑犬和牽犬的人員,而這時候的犬,主要用途就是用來祭祀。
說到這,就必須交代一下古代犬和狗的區別了,古人把體型較大的稱為「犬」,小的則稱為「狗」,而現在則無明顯區分,不過在文學方面這兩個字區別還是很大的,犬一般很少帶有貶義,比如說「犬馬之勞」、「犬子」等就不會替換為狗,不然就成為了罵人之詞了。
我們接著說狗狗,周朝既然出現了「犬人」,也就意味著在那時期,犬已經被馴化了,那麼犬是什麼時期被人類馴化的呢,沒有確切的答案,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夏商周時期「狗」已經成為主要家畜之一,仰韶等文化遺址中家狗骨骸的發現,則是對此的證明。
而《狗的祖先是中國南部馴養的狼》一文指出,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得出了,目前世界上所有種類的狗都起源於約1.6萬年前中國南部地區馴養的狼的結論。
古代狗在民間的用途。
其以乘壺酒,束修,一犬賜人,若獻人,則陳酒執修以將命,亦曰乘壺酒,束修,一犬。其以鼎肉,則執以將命……守犬,田犬,則授擯者,既受,乃問犬名。——《禮記·少儀》
根據上述引用,我們可以得出,在周朝時期狗的用途至少有三種,第一種是用來食用,第二種是用來看家,第三種用來田獵,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狗的用途也被擴大化,充斥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獵犬
我們先來說食用。荊軻既至燕,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築者高漸離,荊軻嗜酒,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於燕市。——《史記·刺客列傳》
根據上述記載,我們可以得知,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民間,已經有了專門屠狗的行業,而毋容置疑,屠狗的目的就是為了食用,就荊軻而言,吃著狗肉喝著小酒,聽著高漸離擊築,這或許是他行刺秦王前最為快樂的時光。
民間的屠狗行業正式興起之前,狗肉在商周時期已經成為了祭祀大典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並且對於狗肉的吃法也有規定,「天子乃以犬嘗稻,先薦寢廟(出自《禮記·月令》)」,意思是天子要就著狗肉來品嘗新稻,在嘗新之前,得先敬獻宗廟。
出土的古代文物——紅陶狗
吃狗肉風氣最盛朝代是秦漢時期,而漢朝人吃狗肉也更講究,首先要會挑選狗,品種不同,狗齡不同,自然肉質也不同,其次,還要注重狗肉的做法,比如《齊民要術》引《食經》就給出了狗肉的做法:犬肉三十斤,小麥六升,白酒六升,煮之,令三沸,易湯,更以小麥、白酒各三升……
我們再來說說看家。天子飲於文山之下,文山之人歸遺,乃獻良馬十駟,用牛三百,守狗九十,牥牛二百,以行流沙。——《穆天子傳》
這裡的「守狗」就是指的用來看家護院的狗狗,它的這一用途後來一直被運用,成為了古代大戶人家夜間看家之得力助手,時至今日,用狗狗來看家,依然屢見不鮮,正所謂:農家不養狗,夜裡無人守。
古代出土的帶有狗、豬、羊等動物形象的文物陶燈
這樣說明了古代人們已經掌握了狗狗在夜間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當然對於古人來說,狗狗還有其他用途,比如說外出帶著狗狗也能起到防身的作用。
我們最後來說說田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江城子·密州出獵》
這首詩相比大家都不陌生,是蘇軾十分著名的一首抒發雄心壯志的佳作,其中的「黃」指的就是黃狗,這也從側面說出了狗有著幫助主人田獵的用途。
狗的這種習性在古代君王之家也被廣泛應用,狩獵是很多君主都喜歡的「戶外」運動,狗敏銳的嗅覺,能夠幫助君王更好的找尋到獵物,正如《說文》記載:禽走臭(同「獸」)而知其跡者犬也。
獵人和獵狗
漢朝時期朝廷已經出現了專門管理和飼養獵犬的機構——狗監,《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蜀人楊得意為狗監,侍上,則說明了狗監養獵犬就是為了服侍皇帝,讓其更好體驗狩獵的樂趣。
當然古代的狗狗在民間並不是只有這三種用途,牧羊、拉車等等也有應用,此時暫不細論,我們接著來說說狗在軍事上的用途。
古代狗在軍事上的用途。
《資治通鑑》記載:朱全忠穿蚰蜒壕圍鳳翔,設犬鋪、鈴架以絶內外。胡三省注曰:凡行軍下營,四面設犬鋪,以犬守之。敵來則群吠,使營中知所警備。
狗的體型不一,而威猛高大的犬類,亦是十分兇猛的,很據上述記載,我們可以得知,在唐代軍隊中已經設置了「犬鋪」,其目的就是為了守備軍營,以防止敵人偷襲,當然這些犬是經過特殊訓練,畢竟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有著犬類的輔助,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
警犬
那麼狗在戰爭中,會直接參加戰鬥嗎?應該會,不過在我國古代記載中,犬類直接參加戰鬥的情況比較少,而古代埃及、斯巴達等國卻有著犬類參加戰鬥的明確記載,比如迦太基就曾經用猛犬組成軍團參與戰爭。
隨著人類武器的不斷進化,犬類直接參與戰爭逐漸喪失優勢,不過其靠著靈敏的鼻子追蹤目標的本領卻一直被重用,時至今日,訓練警犬、緝毒犬以幫助破案依然屢見不鮮。
「狗生」的逆襲。
通過上述表述,我們不難發現狗被食用和直接參與戰爭的用途被逐漸弱化,而在看家、田獵、輔助人類進行社會活動等方面的用途被逐漸強化,這預示著狗的地位在一步步上升。
而當初和狗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豬,就沒有那麼好的命運了,時至今天依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食物,所以逐漸脫離人們的餐桌,這也是狗狗開始逆襲生涯的第一步。
說到狗狗的習性,你會想到什麼,估計很多人立即會想到「忠誠」二字,這也是對於狗狗最好的寫照,正如比利時嘉貝麗·文生所說,「對狗狗好,它將會用一輩子來回報」,而電影《忠犬八公》就是對其「忠誠」最好的詮釋。
小女孩和善良的狗狗
也正是因為狗狗對於人類的忠誠,讓很多人對於狗的態度發生了轉變,而不再單單把它們當成牲畜,而是把它們當成了陪伴自己的夥伴,這也已經在現代社會形成了「共識」。
歸根結底,「狗」地位的提升,還是源自於被人類的認可和能夠被人們馴化的足夠聽話,比如兒女上班忙碌沒多少時間陪伴老人,狗狗會不離不棄的守護;家裡沒人,狗狗能看家護院;靈敏的鼻子和矯健的身軀,也成為了警察辦案破案的好幫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