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 筆墨初心630
寶寶厭奶可分為生理性厭奶和病理性厭奶。以下是關於這兩種情況的臨床特徵和父母的應對方法,本文詳細解讀,願給朋友們帶來幫助。
解決寶寶生理性厭奶的7大妙招
一、生理性厭奶
正常的新生兒,在剛出生的前兩個月,吃奶通常很專注。餓了就哭,飽了就睡,體重快速增加。父母看著心愛的寶貝像吹氣球似的一眠大一寸,真有成就感!誰知到了三個月大之後,大部分的寶寶開始不再一鼓作氣的吃奶,而是吃吃停停,有時還唧唧咕咕發出聲音。更有一些好奇寶寶,只要周遭有聲響、有人走動,就停止吸奶,顯然其他事情對它說來,比吃奶有趣多了。因此醫學上稱四至五個月的寶寶,這種暫時的厭奶狀況為「生理性厭食期」。它的特徵是孩子正常發育,活力很好,只是奶量暫時減少,通常一個月左右就自然恢復食慾。
這個階段的寶寶雖然吃得少,大多仍能維持應該有的成長,也沒有證據顯示會影響智能發展。所以父母可依生長曲線圖,評估寶寶的生長情形,若沒有偏離該有的成長曲線,大可順其自然。
搞定生理性厭奶寶寶7妙招:
1、營造理想的進食環境:最基本的是觀察寶寶在什麼情況下餵食的最理想,而去營造一個最適當的進食環境。大多數的寶寶在一個安靜、較不會被幹擾的場所比較容易專心吃奶。
2、父母必須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因為寶寶會感受到餵食者緊繃的情緒,而影響其食慾。
3、適時給予寶寶關愛與鼓勵:如此寶寶會有最好的進食心情。
4、千萬不可「不擇手段」:逼食、強迫他,或大發脾氣,弄得寶寶哭鬧收場,這是最笨的方法,常常會適得其反。
5、嘗試副食品:其實,4~6個月大的小寶寶也可以接觸副食品了,有時可以嘗試用湯匙餵食一些簡單的副食品(果汁、米糊、麥糊),讓寶寶接觸奶瓶以外的食物來源,一來多多少少吃一點,二來也訓練寶寶的口腔適應性,將來對固體食物的接受度會比較好。
6、促進食慾用藥:必要時,醫師可以使用一些促進食慾的藥,對一部份小朋友也許有幫忙。
7、補充維生素:對於喝奶量很少的寶寶,這也是一個不錯方法。
二、病理性厭奶
1、慢性疾病
先天性心臟病、代謝性疾病及腫瘤,長期消耗較多熱量,但患者卻因貧血或血氧不足而食慾減低,這樣的嬰兒不能訴說哪裡不舒服,父母所能觀察到的就是臉色不好、活力減低、食欲不振。這些孩子需要長期的醫療照顧,不只針對潛在的疾病,也要提升營養才能正常發育。
2、急性感染
急性咽喉炎、鵝口瘡,造成口腔疼痛,使寶寶食量突然變少。急性呼吸道感染,導致鼻塞,寶寶吸奶時無法換氣,也會厭奶。還有急性腸胃炎,尿路感染造成腹痛、發燒,孩子會哭鬧不安。
3、敗血症
最嚴重的厭奶狀況,是敗血症的嬰兒。人體在兩歲之前,免疫系統尚未成熟,任何一個部位的感染,例如肺部、中耳或腎臟,由於白血球把關不嚴,無法將細菌局限在原發部位,細菌可能藉血液循環擴散出去,並發全身性的感染,稱為敗血症。
小編總結:寶寶一旦出現厭奶,父母總是特別焦急,希望這種餵奶好像打仗的日子早點過去。「想盡辦法讓寶寶吃」是多數父母會做的選擇,而如果屬於病理性厭奶期,那需要即可送醫,請醫生診斷,治療。
這些是我在網上看到的,覺得很不錯,分享給大家。
文章來自寶寶知道,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