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槍壞了,還是我『壞』了?」 體溫監測忽高忽低,額溫槍靠譜嗎?

2020-12-09 三湘都市報

「體溫槍壞了,還是我『壞』了? 」3月4日,因為額溫槍監測體溫為37.7℃,長沙市民劉先生差點被留置觀察,複測後才證明自己沒事。事後,他在微信朋友圈裡發了這樣一條消息。

疫情當前,每天上下班、進出小區,都要進行體溫測量,額溫槍也變成了每天必經的戰「疫」防線。不少細心的市民發現,自己的體溫並不是傳說中的37℃,更有人陷入為何明明身體健康、體溫卻忽高忽低的疑惑中。

額溫槍量體溫準嗎?天冷時和天熱時,在戶外測出的體溫,會不會有變化?三湘都市報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3月4日,長沙雨花區上海城小區保安正在對小區業主測量體溫。記者 楊潔規 攝

經歷

體溫忽高忽低,「槍壞了,還是我『壞』了?

3月4日中午,家住長沙市嶽麓區梅溪湖國際新城的劉先生向記者講述了早上遇到的囧事。早上上班乘坐地鐵時,地鐵安檢人員給他測體溫,顯示37.7℃。隨著體溫槍的報警,他在慌亂中被要求複測。

安檢人員告訴他,乘客體溫超過37.3℃,會嚴格按照規定進行信息登記、留置觀察、移送處置。「聽到這裡,我當時就慌了。」

一分鐘後,安檢人員對他進行複測,此次數值為34.2℃,劉先生才被放行。「體溫槍壞了,還是我『壞』了?」劉先生有點懵。

▲3月4日,羅女士使用額溫槍測量額頭溫度,顯示36℃。

家住望城區的張先生也遇到了類似尷尬的事情,3月1日,他步行八九分鐘到小區門口取快遞,取完快遞再返回小區時,被保安攔下測體溫,「額溫槍在腦門上比劃了好幾下,就是沒任何反應。」保安十分耿直,表示沒量出正常體溫來不能放行。張先生靈機一動,不停用手搓額頭,過了5分鐘再量,額溫槍終於有了反應,35℃,張先生才被放行。

「課本上講過,人體溫度腋窩為36.8℃,口腔溫度為37.2℃,直腸溫度為37.5℃,額頭溫度多少算正常呢。」採訪中記者發現,不少單位的保安都遭遇過被測量者體溫過低的情況。為了避免測量誤差,目前不少小區及企業單位都改為測量手腕內側的溫度。

額溫槍顯示體溫正常,醫生卻說發燒了

長沙市民袁女士的遭遇,和以上幾位不同,額溫槍差點耽誤了她的病情。

袁女士回憶說,1月23日,她突然感到全身發冷,預感自己感冒發燒了,於是拿出家中的額溫槍對著額頭掃了一「槍」,結果顯示36.5℃,為正常體溫。

體溫無異常,身體卻在報警,再加上正值疫情暴發期,擔心傳染給家人的袁女士還是趕到附近醫院就診。醫院工作人員對她進行體溫檢測,結果和她在家測的一樣,體溫正常。

但在醫院門診,醫生使用水銀體溫計進行測量後,袁女士驗證了自己的預感,體溫為38.5℃,發燒了。在醫生的指導用藥下,袁女士很快康復了。說起這次經歷,袁女士說,「希望額溫槍能精確點!」

廠家

環境不同,距離不準,會有差異

針對額溫槍測出的體溫忽高忽低現象,三湘都市報記者電話諮詢了長沙一家生產額溫槍的企業客服。客服人員告訴記者,如果額溫槍檢測出來的數值差異比較大,除了外部環境溫度、個體差異以及測量方式的不準確,可能也跟測溫儀本身有關。

該客服人員表示,非接觸式溫度計的測量距離,直接影響著溫度測量的結果。如果測量距離不準確,很容易導致溫度計的測量誤差值變大。因此,消費者在使用這類溫度計時,一定要仔細閱讀溫度計的使用說明書,嚴格按照說明書標註的測量距離進行測量。

記者在歐姆龍品牌額溫槍的使用說明書中看到,其在10℃至40℃的溫度間,且空氣相對溼度不超過85%的條件下才能正常工作。同時,測溫時額溫槍要離前額1釐米至3釐米。

專家

額溫槍會受環境、季節等多種因素影響

身邊人的溫度都不到37℃?這個現象國外還真有人研究。據美國和英國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顯示,人類200年平均體溫從37℃降到了36.6℃,下降了0.4℃。

在湖南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中心歐柏青看來,人類是不是「變涼」了,還缺少更長期、更科學的統計數據。歐柏青認為,雖然額溫槍能快速測溫,但會受外部環境、測試部位、時間、季節以及個體差異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測出的體溫在正常範圍內可有輕度變化。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門診部主任宋小琴表示,環境溫度較低,測試額頭的話,測出來的體溫就會有偏差,一般來說,偏差溫度會在0.2℃至0.5℃左右,如果是環境溫度過低,可能偏差還會在1℃左右。

宋小琴說,在目前的疫情下,患者到發熱門診看病,如果額溫槍測溫高於或等於37℃,則需要使用水銀體溫計來複測。

來看看網友們怎麼說

↓↓↓

連結

如何正確使用額溫槍

目前,測量體溫的工具主要包括四種:傳統的玻璃制水銀體溫計;電子溫度計,準確也方便攜帶;耳溫或額溫槍體溫計,居家可備;紅外線體溫計,快速便利。所有測溫工具中,水銀體溫計測量最準確,所以,臨床用得也比較多。

在使用額溫槍測量體溫時,將儀器指向額頭正中並保持垂直,避免衣物或毛髮遮擋,距離3釐米至5釐米;額部出汗會大量散熱,使額部體溫下降,測量時應提前把頭部汗液擦乾,防止測量偏差;在室外時,測量被衣服覆蓋的部位,比如手腕或者脖子,會更準確;測量時,建議測3次左右,以平均體溫值為準。

記者 楊潔規

相關焦點

  • 「體溫槍壞了,還是我『壞』了?」體溫監測忽高忽低,額溫槍靠譜嗎
    三湘都市報記者 楊潔規 「體溫槍壞了,還是我『壞』了? 」3月4日,因為額溫槍監測體溫為37.7℃,長沙市民劉先生差點被留置觀察,複測後才證明自己沒事。事後,他在微信朋友圈裡發了這樣一條消息。
  • 體溫監測忽高忽低,額溫槍靠譜嗎?專家:受多種因素影響
    體溫監測忽高忽低,額溫槍靠譜嗎不少人遭遇體溫過低情況,人類在「變涼」?專家:測量方式、環境、設備都會影響數值▲3月4日,羅女士使用額溫槍測量額頭溫度,顯示36℃。▲3月4日,長沙雨花區上海城小區保安正在對小區業主測量體溫。楊潔規 攝「體溫槍壞了,還是我『壞』了? 」3月4日,因為額溫槍監測體溫為37.7℃,長沙市民劉先生差點被留置觀察,複測後才證明自己沒事。事後,他在微信朋友圈裡發了這樣一條消息。
  • 明明是額溫槍,為啥測手腕?體溫忽高忽低正常嗎?
    ●關於測體溫這些事防疫期間,進出小區、單位、地鐵等場所,測體溫成了必選項~為啥體溫忽高忽低?究竟體溫多少為正常?發熱意味著感染了新冠病毒?不同體溫計有何區別?拿額溫槍測手腕溫度合理嗎?1分鐘了解5個關鍵問題測出的體溫為什麼忽高忽低?專家介紹,體溫波動是一種正常現象,體溫會隨環境、時間、狀態、年齡、生理等因素而忽高忽低。
  • 【防控課堂】明明是額溫槍,為啥測手腕?體溫忽高忽低正常嗎?
    ●關於測體溫這些事防疫期間,進出小區、單位、地鐵等場所,測體溫成了必選項~為啥體溫忽高忽低?究竟體溫多少為正常?不同體溫計有何區別?拿額溫槍測手腕溫度合理嗎?1分鐘了解5個關鍵問題測出的體溫為什麼忽高忽低?專家介紹,體溫波動是一種正常現象,體溫會隨環境、時間、狀態、年齡、生理等因素而忽高忽低。
  • 總是測不準,體溫忽高忽低?一圖get額溫槍正確使用方法
    每天上下班、進出小區,工作人員都會使用額溫槍對我們進行體溫測量,額溫槍也變成了每天必經的戰「疫」防線。有網友說,有的工作人員測額頭,有的測手腕,也有網友反映說額溫槍總是測不準,忽高忽低。那麼額溫槍究竟是如何工作的?該如何正確使用額溫槍呢?小編來給你解答。為什麼要用額溫槍?
  • 明明是額溫槍,為啥測手腕?體溫忽高忽低正常嗎?附1個最新涉疫點
    ●關於測體溫這些事防疫期間,進出小區、單位、地鐵等場所,測體溫成了必選項~為啥體溫忽高忽低?究竟體溫多少為正常?發熱意味著感染了新冠病毒?不同體溫計有何區別?拿額溫槍測手腕溫度合理嗎?1分鐘了解5個關鍵問題劃重點01測出的體溫為什麼忽高忽低?專家介紹,體溫波動是一種正常現象,體溫會隨環境、時間、狀態、年齡、生理等因素而忽高忽低。
  • e查到底|額溫槍測出33℃體溫 如何管好這支「槍」?
    疫情防控期間,能夠快速測量體溫的額溫槍成為復工復產和社區防控的「標配」。人們上下班、進出小區、乘坐地鐵,都要被它來上「溫柔一槍」。然而,不少人發現,額溫槍測出來的體溫忽高忽低,測量結果與實際體溫偏差較大。新華社圖片。
  • 額溫槍量出34℃,是我不行了,還是體溫計壞了
    為什麼有時測出體溫忽高忽低? 什麼類型的體溫計測量結果最準確? 體溫的正常範圍是多少?自己量體溫注意些什麼會更精準? 顏姐查了一些資料也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這些問題。
  • 實測體溫只有34℃!是體溫槍壞了,還是我壞了?真相是→
    ↓↓↓「體溫槍壞了,還是我壞了?雖然測量精準度不及玻璃體溫計,但紅外額溫計是利用皮膚、鼓膜與探測器之間的紅外輻射交換來測量皮膚溫度,因此具有避免交叉感染、測溫效率高、攜帶方便等優點,十分適合當前公共場所的體溫測量工作。建議儘量使用紅外額溫計。此外,有個別人士採用工業用紅外溫度計測量人體溫度,這是不恰當的。
  • 測出的體溫忽高忽低是怎麼回事?關於額溫計的10大疑問,我們找了...
    02-18 19:34:39 來源:新民晚報微信公眾號 疫情期間,市民進小區、進公司、進商場,都需要被測一下體溫,而針對紅外額溫計、耳溫槍等器具疑問也很多。今天,就市民關心的問題採訪了上海市市場監管局計量處專家,希望解答關於額溫計的10大疑問。
  • 測出的體溫低得可怕或忽高忽低,這樣正常嗎?
    (4)額溫槍: 篩查神器,測量的是額頭的溫度,不直接接觸皮膚。 優點:讀數快,沒有交叉感染風險。 缺點:結果容易受外界因素幹擾,比如室外溫度、光線、輻射等,所以不太準,還有就是價格較高。
  • 測出的體溫忽高忽低怎麼辦?關於額溫計的10大疑問,計量專家這麼說
    新民晚報訊疫情期間,市民進小區、進公司、進商場,都需要被測一下體溫,而針對紅外額溫計、耳溫槍等器具的疑問也不少。今天,記者就市民關心的問題採訪了上海市市場監管局計量處專家,希望解答關於額溫計的10大疑問。
  • 額溫槍有輻射嗎?測額頭還是測手腕?一圖get額溫槍正確使用方法
    每天上下班、進出小區,工作人員都會使用額溫槍對我們進行體溫測量,額溫槍也變成了每天必經的戰「疫」防線。有網友說,有的工作人員測額頭,有的測手腕,也有網友反映說額溫槍總是測不準,忽高忽低。那麼額溫槍究竟是如何工作的?該如何正確使用額溫槍呢?小編來給你解答。
  • 實測體溫只有34℃!是體溫槍壞了,還是我壞了?小觀幫你諮詢了專家
    測出的體溫並不準確 「體溫槍壞了,還是我壞了?」 雖然測量精準度不及玻璃體溫計,但紅外額溫計是利用皮膚、鼓膜與探測器之間的紅外輻射交換來測量皮膚溫度,因此具有避免交叉感染、測溫效率高、攜帶方便等優點,十分適合當前公共場所的體溫測量工作。建議儘量使用紅外額溫計。
  • 校園學生體溫監測(測溫手環、額溫槍)技術評析
    校園學生體溫監測(測溫手環、額溫槍)技術評析廣州仙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高遠 應用背景    隨著疫情發展進入常態化,全面復工復學成為必然。校園作為人員密集場所,防疫安全壓力巨大。目前校園學生體溫監測常採用的方案有3種:額溫槍、人臉識別測溫機、手環。下面對這三種測溫技術原理以及實際應用效果進行分析。 額溫槍  額溫槍主要採用紅外測溫原理,測量額頭體表溫度,結合環境溫度與測量體表溫度,通過特定的數據擬合算法,換算成體溫值。
  • 隨處可見的額溫槍,體溫測得究竟準不準?
    對於額溫槍監測體溫這一方式,不少人心存疑慮,甚至認為這只是「走個過場」。因此,負面情緒不斷增長,甚至出現不配合防疫人員工作的情況,致使防疫工作開展受阻。所以,根據體溫排查新冠肺炎患者的方法科學、有效嗎?額溫槍測量結果準確嗎?由於發熱是新冠肺炎的初期症狀之一,同時相較於其他症狀更易於量化,因此量體溫是一種有效地監測方式。
  • 指著你腦袋測體溫的「額溫槍」,是什麼?
    最近進小區、進公司、進商場,你被「額溫槍」指著腦袋測過體溫了嗎? 額溫槍這種略顯陌生的體溫計,成了回家和上班的第一道關卡。和家裡日常用的水銀體溫計、電子體溫計不同,「額溫槍」根據人體發射的紅外線輻射能來測定體溫,所以也被稱作手持紅外體溫檢測儀。
  • 額溫槍測體溫準嗎?該如何正確使用?
    這段時間,「體溫」成了很多人最關注的熱詞。疫情期間,我們出入小區、超市、車站、公園、市場、單位等公共場所時,總會有工作人員使用額溫槍對我們進行體溫測量,額溫槍成了我們每天必經的戰「疫」防線。
  • 額溫槍測手腕?額溫槍傷眼?額溫槍的眾多吐槽......
    額溫槍就是根據人體發射的紅外線輻射能來測定體溫的。在微博上隨便翻翻,就可以看到各路網友對額溫槍的吐槽。話說小編也有過被測出42℃的情況……一、額溫槍容易受到氣溫、風速等外界因素的幹擾。(站在風口的單位門口,一測,34℃,我??)
  • 額溫槍到底測額頭還是手腕?怎樣使用額溫槍測出科學準確的體溫?帶您全面了解額溫槍!
    隨著去年新冠疫情的來襲,額溫槍這種以前不太熟悉的體溫計,如今成了我們進入小區、商圈、工作場所的第一道關卡。在疫情爆發的風口,體溫檢測成了甄別疑似患者的重要方式之一。額溫槍這種無需體表接觸、測量速度迅速的產品脫穎而出,成為了公共場合監測體溫的首選。下面,請大家和小渡一起,全面了解抗疫第一關——額溫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