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引導學生多背,實現「量」的積累呢?經過幾年的探索和踐行,我採用如下幾種形式引導學生巧記妙背,具體做法是:
1.表演背。古詩文不是無情物,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讓他們在背誦時,加上適當的語氣和動作,邊背誦邊表演,會增進對古詩文的理解,從而與古詩文的情感產生共鳴。此法多用於低中年級學生。例如,一年級學生背誦《望廬山瀑布》,當背到「生紫煙」、「掛前川」、「三千尺」、「落九天」這些詞語時,老師除了指導他們背誦的語氣外,還引導學生用動作表現出瀑布的美麗壯觀和從高空落下的動態。恰當的語氣和得體的體態語有利了小學生的記憶與理解。同時還給學生創設了獲得成功的可能,以及表現個人的時機,一舉多得。
記得在「六一」兒童節古詩文背誦匯報會上,學生們那聲請並茂的背誦,入情入境的表演,博得了師生們陣陣掌聲。後來許多學生在寫《記「六一」兒童節》一文時,都把這印象很深的一幕記敘了下來。可見,表演背這一形式促進了學生對詩的理解,加深了印象,從而促使其背得快,記得牢,學生興趣高。
2.據意背。是根據詩的內容進行分門別類背誦的一種形式。如寫景詩、敘事詩、抒情詩等等,學生在背誦匯報時,有不少詩文採用了據意背的形式。像「美麗芬芳、前程似錦」一章,他們背起「花」的詩:有《題菊花》《海棠》《卜算子·詠梅》等;「播種理想、放飛希望」一章,他們背起「言志」的詩:《石灰詠》《無題》等;「觀自然風光,遊山水園林」一章,他們背起「寫景」的詩篇:《春詞》《西湖》《山行》《歸田園居》等;「友情難忘、友誼長存」一章,他們背起了「送別」的詩:《黃鶴樓》《別董大》《贈汪倫》等;「勸勉同學努力,插翅飛翔」一章,他們背起了《勸學》等。引導學生據意背能促他們分類別,脈絡清,背得多。
3.據時背。是根據古詩文所反映的時令進行分類背誦的一種形式。它能促使學生從時間的序列把握古詩文的脈搏,從而達到記憶的延續和流暢。例如,三年級學生在古詩文背誦匯報時,就採用了據時背的形式。學生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順著四季走來,一路琅琅童音;走過秋冬春夏,笑看楓葉落花。從《早春》、《春江花月夜》到《夏日》、《小池》;從《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學生們背過了燦爛的春,繽紛的夏,金色的秋,寂靜的冬。這種形式大大地調動了學生背誦的興趣,為大量誦記古詩文奠定了基礎。
4.創設情境背。在學生背誦時,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輔助手段,為他們創設一種背誦的氛圍,引導他們入情入境。譬如,背誦立意歡快的詩文時,配上一曲輕鬆活潑的音樂;背誦反映離愁別緒的詩文時,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誦描述風光無限的詩文,配以優美的大自然畫面等。創設情境背誦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它能創構詩境,凸現詩情,渲染特有的心理氛圍,從而促進學生背誦。
5.多種形式綜合背。是融多種形式為一體的古詩文誦讀訓練的綜合方法。為了調動學生背誦古詩的興趣,我們常常採用此法,有兩人賽、小組賽、男女組賽、班級賽,有限時背、師生背、快背、慢背、輪換背、接龍背,亦有據意背、據時背、據畫背、抄寫背、聽記背、問答背等。多種形式綜合背,靈活且富有變化,隨意卻又雅致,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背誦的積極性。
6.積極挖掘和利用生活中的「古詩文」的題材和資源。我們知道日常的生活中,古詩詞句也是隨處可見,不時可尋。舉個例子來說,我曾讓學生利用雙休日,發現和尋找附帶有古詩文的物品。很快學生帶回來了印有古詩的紙杯,鞋盒,月餅盒,茶葉筒,廣告冊,張貼畫,各種紙扇,服飾等等,學生們在如此眾多的物品面前,得到了一個清楚明白的認識,古詩文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中很普遍,經常見到,並不陌生,而且用途廣泛,效果很好。
古詩文誦讀訓練要立足現實,講究實效,逐步提高
為了使古詩文誦讀訓練全面提升,促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提高和進步。在保證教學進度的基礎上,我堅持以下做法:
①每日早讀,給學生拿出專時來作為溫習或背誦古詩文的時間,一周三次。
②晚自習,除了少量的語文作業外,更多的是給學生自由閱讀和自學古詩文的作業,既有彈性,又有差異,允許不同水平的同學有不同的任務和層次不同的目標。
③周五利用家長來接學生的時機,邀請部分家長作為嘉賓,欣賞學生自己的朗誦或背誦表演。
④不定期舉行全班古詩文誦讀的比賽、分個人、雙人、小組、集體自由組合的等多種形式,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
⑤創設條件,為那些水平較高的學生改編古詩文的故事,讓他們更好的理解和表現古詩文的意境和情趣。
⑥多把古詩文與其他學科和知識結合起來,如配樂朗讀,詩配畫,課本劇,編故事,成語故事等,給學生更豐富的古詩文的背景知識和內容。
記得在學習孟浩然的《春曉》一詩時,就發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故事。詩文字對仗工整,字意簡捷清晰,韻律上口。學生不僅學得快,學得好,還能對詩詞內容進行個性發揮。他們把原文改成如下:「春眠不洗澡,處處蚊子咬。夜來巴掌聲,不知死多少?」
多年的教育實踐告訴我,有針對性的教學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古詩文的閱讀訓練是有明顯成效的,對學生的文化底蘊的提升作用也非常突出。我相信,流行的將會成為古典的,而古典的將會永遠流行。中國源遠流長的古典文化有時像風、像雨、像霧、像水一樣瀰漫在現代文化之中,有時又像一陣陣波濤洶湧地衝擊著人們的心靈。對於這種現象,誰能說這不是一種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