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寶男,即媽媽心裡永遠的寶貝,媽媽這樣看兒子,兒子也以此自居,結果這種關係一直延續下去。一旦婆婆和媳婦開始爭奪媽寶男,就有一個特別關鍵的點:媽寶男在母親面前容易被認可,而在妻子面前不易。媽寶男就是大媽咪主義的信徒,「媽媽永遠都是對的」「這是我媽說的」「家母說的」「家母認為」……「我媽說的」成了他的口頭禪,媽媽的話就是聖旨。
遇到這樣的丈夫該如何處理呢?
首先要有一個好心態,正確面對「媽寶男」和一個「不重視」你的婆婆。因為老公與婆婆親是血緣關親的因素,誰叫人家是母子?換位思考自己肯定也會對媽親,是個「媽寶女」。婆婆親兒子,不重視媳婦也是這個道理。我們做媳婦的不要太在意,不要鑽牛角尖,只要做好自己,主動和婆婆走近點、走親點,這是本分。
有的男人孝順,只孝順在老婆身上。自己平時也沒少頂嘴惹禍,氣得父母一夜一夜睡不著覺,偏偏一到了媳婦的問題上,就"不管怎麼說那也是我媽,你就忍著點吧"。自己平時從來也沒關心過父母,沒給做過一頓飯,洗過一次碗,到了媳婦這,一頂道德的大帽子壓過來,你就得孝順公婆。
所以改變老公,從生活中的小事開始教老公獨立,有自己的主見。不要事事聽媽的,時刻提醒他,他是個成年人,有老婆有孩子,有小家有責任!對媽做到孝順就好!只要老公事事有主見了,自然不會媽寶,自然和你一心!老公重視你,婆婆自然就重視你了!
人們都說把婆婆當母親看,就能和睦相處。我認為應該分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對婆婆的好,要像對親媽一樣,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心,精神上體貼入微的關懷。對婆婆也要做個「小棉襖」,多關心,不傷害;多幫助,不擠兌;多溫柔,少任性;不懶惰,勤快些;多包容,不計較;多「糊塗」,少「明白」;有作為,才有地位。
但是在婆婆面前不能像親媽一樣的任性、撒嬌、懶惰,這些表現親媽可以容忍,婆婆就不能。同樣一句話對親媽說或同婆婆說,意義相差千裡,所以要慎言;同樣一件事對媽媽做或對婆婆做,結果有天壤之別,所以要慎行。
合不來就分開,少見面,眼不見信不煩,拉開距離,讓距離產生美,有事讓男人去跟她媽溝通,儘可能不管的都不管,時不時給婆婆買個小禮物,哄哄她,再婆婆跟前做乖乖女,不滿意就讓男人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