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們小時候,向父母提出了什麼要求,如果家長不滿足就算了,不太懂得爭取更多,也很少往心裡去。
但是現在的寶寶都早慧得很,他們見識也廣,如果自己的請求父母沒答應,很多時候小脾氣就上來了,更有戲精寶寶開始連哭帶鬧。
今天要說的這個寶寶就是如此,她並沒有作妖,而是感到自己委屈巴巴,強忍淚水實力演繹「咬牙切齒」,萌翻眾人,網友笑評:終究還是一個人扛下所有!
戲精寶寶強忍淚水實力演繹「咬牙切齒」
當孩子感到委屈,是號啕大哭還是滿地打滾?這個女寶和他們都不一樣,她強忍淚水,努力地保持鎮定,甚至咬牙切齒來阻止眼淚的流出。
但這一切還是太徒勞了,看得出來小女孩很要強,通過調整面部表情來控制淚水,可內心的感受是無法控制的,她緊緊地攥著奶拳,眼淚在眼眶不住地打轉。
最終淚水還是不爭氣地流了出來,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卻覺得孩子能拿「奧斯卡」,內心戲也太足了吧。
網友看後紛紛表示:寶貝兒太可愛了,戲精附體,終究還是一個人扛下了所有!
分析:為什麼戲精寶寶越來越多?
1)寶寶從小就會察言觀色了,當他們發現父母沒有回應時,就會通過各種形式來演戲,比如假哭、假摔等,引起家長注意,從而妥協,滿足自己的需求。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要學會分辨,不能一味滿足孩子的要求,能識破孩子的小伎倆,基本的需求要滿足,不合理的則要明確說不,不要被孩子威脅住了。
2)戲精寶寶是聰明的表現,孩子小小年紀就是戲精,說明情商和智商都很高,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來達成目標,揣摩人心的能力還是很高的。
針對這樣的寶寶,父母要引導其通過語言等方式,來順暢地和父母溝通,以此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變壞為寶,也是個不錯的契機。
3)分清楚真哭還是假哭,假哭可能有目的,真哭是真傷心了,當然真哭也不能一味妥協,可以讓孩子發洩下負面情緒,但不能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看這位咬牙切齒的女寶,真的是很傷心啊,父母不要嘲笑她哦,否則會更難過了。安撫好孩子,講明白道理,而不是嘲諷和打擊。
有一類「戲精」,最該引起父母重視
朋友跟我講起一件事,有個同事,孩子過完年後總說肚子痛,要麼就是頭痛,父母帶著她做了全面檢查,一點毛病都沒有,最後爸爸發火了,問她是不是裝的?
小女孩哇哇大哭,說不想讓父母離開她出去打工了,同學都笑話她「沒人要」。這件事情給父母觸動很大,趕上今年的形勢,雙雙辭職轉行了,可把孩子高興壞了。
這類戲精寶寶,其實是想引起家長的關注,平時缺少陪伴而造成的。所以父母要多抽出時間來陪陪孩子,不能因為掙錢就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用裝病來留住父母,說來也夠可憐的了,家長首先要反思下自己,而不是對孩子大發雷霆。
【糖果媽媽寄語】
孩子哭鬧,父母要學會分辨,既不能「被騙」,也不能站著看笑話。了解背後的動因,知道孩子究竟想要什麼,講明白爸媽為什麼不滿足,讓孩子能夠明了。
至於戲精的種種表現嘛,在父母眼裡或許是小兒科,卻是孩子聰明的表現,要注意轉化成正確的表達方式,才更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今日話題】
你家寶寶是戲精寶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