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節氣到,16日入伏,為何2020年中伏20天?三伏是如何推算的?

2020-12-08 農夫也瘋狂

導讀:6日小暑,16日入伏,為何今年中伏20天?「三伏」是如何推算的?

氣溫是一天比一天悶熱了,原因是酷暑已經來臨了,在7月6日就要迎來一個難熬的節氣——小暑了。暑就是熱的意思,而小暑也就是小熱,意味著炎熱即將到來,但是還沒有到最熱的時候。老話說「節到小暑入伏天」,小暑節氣到了,緊隨其後就要開始入伏了,而2020年的三伏天是從7月16日拉開序幕的。那為何今年的中伏有20天,「三伏」是如何推算的呢?看完心裡有底了!

大家都知道「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其中「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中的暑邪。但是每年入伏的時間不一樣,並且有些年份三伏天總共是30天,有些年份卻有40天。時間一般都是在小暑和處暑期間,這段時間的氣溫是一年中最高的,並且潮溼又悶熱。在今年是7月16日才入伏,並且中伏是20天。這是為什麼呢?

對於何時入伏,也就是推算入伏的標準,很多人應該都有聽說過「夏至三庚數頭伏」這句老諺語了,但是卻不能理解的是啥是「庚日」。要理解這個,就要先了解一下古人的天幹地支紀年法了。

在古代的時候是用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組合來記錄時間的,其中十天幹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而十二「地支」則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將天幹和地支按照順序組合,即甲子、乙丑、賓寅……癸亥等,剛好就是60為一個循環。其中出現「甲」字的日子就是「甲日」,出現「庚」字的就是庚日,每個庚日都是10天一循環的。因為一年是365天(閏年366天),他們不是60的倍數,所以才導致庚日都是在不斷變化,因此每年入伏的時間也不同。

關於三伏天,又可以細分為初伏(頭伏)、中伏(二伏)和末伏(三伏)。其中夏至節氣以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而第四個庚日就是中伏,立秋節氣以後出現的第一個庚日則是末伏。庚日每十天一循環,其中頭伏和末伏就都是10天了。但是當夏至和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那中伏就剛好是10天。而如果夏至和立秋之間有5個庚日,那中伏就延長為20天了。因此庚日出現的早晚將會直接影響到中伏的長短,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年份伏天是30天,有些年份伏天是40天。

今年的中伏就是20天,這是因為在夏至和立秋節氣之間有五個庚日,中伏多了20天,從7月26日到8月14日。老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是中伏了,因此今年最熱的時候將會在7月底到8月中旬這段時間。

入伏後,隨著空氣溼度增大,頭頂炎炎烈日,而且還會時常有雷暴天氣,天氣又熱又潮溼,「桑拿模式」也開啟了。老話來說就是「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需要注意防暑降溫。在民間關於三伏也有不同的美食,比如北方就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在南方普遍是吃鴨子、雞肉和羊肉。在你家鄉入伏以後有啥習俗呢?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夏至三庚數頭伏」,16日入伏,今年啥時候最熱,哪天出伏?
    目前正處於小暑節氣,馬上就要迎來大暑了,而老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六月天的燒烤模式就要拉開序幕了。其實在這周四,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日子,那就是入伏了。為何說今年有兩個「中伏」呢?啥時候最熱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很多人都知道三伏天,但是卻不明白「伏」到底是啥意思。
  • 小暑之後多少天入伏 距離2018年入伏還有一段時間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很多人經常會把小暑認為是入伏的第一天,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小暑和入伏是兩個概念,那麼小暑之後多少天入伏呢?   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百姓常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內氣溫最高、溼度最大的季節,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
  • 2020年三伏為啥有40天,啥時候開始入伏?看完有數了!
    引言: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每年的三伏開始時間大約在7月中旬,結束時間大概在八月中旬。三伏出現的時期是由幹支歷的節氣日期和幹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今年小暑期間正逢三伏的頭伏,而今年三伏為何足足有40天,今年是什麼時候入伏,為何三伏天又悶又熱?文【土味龍】昨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了,一般來說,小暑之後再處暑節氣來臨之前,是我國夏天坐熱的時間段,也就是農民口中常說的三伏天。
  • 頭伏、中伏和末伏如何推算?哪伏最熱?看完有數了
    「冬有三九、夏有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出現在小暑到處暑之間。三伏天這段時間不僅氣溫會很高,降雨也會很頻繁,所以我們要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高溫高溼的日子。那麼今年什麼時候入伏呢?頭伏、中伏和末伏是如何推算的?今年什麼時候最熱呢?
  • 小暑後迎三伏,2020年什麼時候入伏?什麼時候最熱?看完有數了!
    我們先來看一下2020年什麼時候入伏。在農村有「夏至三庚入頭伏」的說法,意思是從夏至節氣算起,第三個庚日就是入伏的第一天。我國的古代是用「幹支紀日法」來記錄時間,庚為十天幹的其中之一,每逢有庚字的日子便是庚日。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初伏和末伏分別為10天,中伏則是10天或20天。
  • 「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三伏當中中伏最熱,今年中伏有多少天?
    文【小智】之前的文章已經和大家說了關於三伏天的推算方法,今年三伏的初伏是從7月16號開始的,到了7月26日也就是明天就到了中伏,而末伏是從8月15日開始的。這麼算下來,今年的三伏天是有40天,中伏則有20天,是農民口中的加長版的三伏天,看來今年有的受了,小編就很討厭酷熱的天氣,曬得頭昏。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最熱時候並不是太陽輻射最強的冬至,最冷的時候也不是太陽輻射最弱冬至,而是諺語所說的「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是指三伏當中最熱屬中伏,最冷的是三九,那今年的中伏有多少天呢?何時開始?
  • 小暑節氣將至,小暑是什麼意思?小暑到了就入伏了嗎?
    摘要:小暑節氣到了,「小暑」是啥意思?小暑開始進入三伏天了嗎?在小暑節氣的時候也有三候:一候溫風至,也就是從小暑節氣以後就連風中也是帶著熱浪的。二候蟋蜂居壁,在小暑節氣的時候蟋蟀也開始從田野中逐漸進入農民的庭院裡。三候鷹始摯,意思是說孵化出來的幼鷹在這個期間也開始由老鷹帶領著從鳥巢中飛出來,然後像母鷹學習飛行、獵食的技術。小暑、大暑都是反映夏天暑熱程度的節氣,那小暑節氣到了,是不是三伏天也到了呢?
  • 「三伏」天開啟,今明兩天均有雷陣雨
    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節氣,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但「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通常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時段。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 2020年哪天入伏?三伏天如何推算?有何風俗和習慣?看完有數了!
    在農村有「熱在三伏」的說法,意思是一年之中,三伏天是最熱的時候。大多數人只知道三伏天最熱,但是卻不知道三伏是從哪一天開始算起,那麼三伏天如何推算呢?在農村關於三伏有哪些風俗和習慣呢?三伏天中的「伏」指的是「伏邪」的意思,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風、寒、暑、溼、燥、熱」六邪中的「暑邪」。伏還有「趴」的意思,意思是三伏天熱到人們趴在地上不想動彈。
  • 2020小暑是入伏第一天嗎 小暑三候是哪三候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在二十四節氣中,小暑節氣是屬於夏天的節氣,並且在小暑的時候天氣也越來越熱,那麼小暑是入伏第一天嗎2020?小暑是入伏頭一天嗎?小暑是入伏第一天嗎2020:不是  俗話說「夏至三庚入伏」,意思是說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入伏。
  • 小暑到,俗語「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到底小暑熱還是大暑熱?
    摘要:小暑到,俗語「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啥意思?到底小暑熱還是大暑熱?文/農夫也瘋狂這周日(7月7日)就要迎來今年的第11個節氣——小暑節氣了,這也表示在國內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到了盛夏了。對於入伏古人的說法是「夏至三庚數頭伏」,而今年夏至節氣以後第三個庚日是7月12日,也就是小暑節氣以後第5天就入伏了,其中頭伏和末伏都是10天,今年的中伏有20天。其正好是出於大暑節氣(7月23日)期間。根據農諺「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來看,那中伏是最熱的,因此大暑節氣的時候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那是不是真的是這樣呢?
  • 今日末伏,2020年伏天時間,三伏的計算方法以及養生要素
    今天(2020.8.15)是末伏第一天,這幾天,北京在一場大暴雨過後,空氣溼度增加,悶熱難耐。立秋並沒有帶來涼爽的天氣。北京在溼熱中迎來了末伏。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每年的三伏出現在小暑和大暑之間。2020年三伏天還有10天就將過去,今年的三伏天共有40天,快要熬出頭了。我們來看看2020年三伏的時間表。
  • 農民常說的「三伏」,跟大暑啥關係?三伏和大暑哪個更熱?
    而二十四節氣是古人為了指導農事活動發明的,既是古人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還可以根據節氣預知冷暖雪雨。 大暑、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中最熱的時候。大暑、小暑的日期,每年都是基本固定的,小暑是7月7日或8日,大暑則是7月22日或23日。知道一年的大暑、小暑日期,以後很多年的都可以推算出來。
  • 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具體哪一天開始,是怎麼推算的?
    題主問: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具體是哪一天開始,是怎麼推算的?這時間是過得真快,一轉眼2020年的炎炎夏日已經到來。每年的夏季,我們都要經歷一段高溫、高溼的日子,而這段高溫高溼的日子也就應該是人們進入蟄伏養性生息的時候。那麼,今年的入伏天是從哪天開始的呢?
  • 明天將迎來「三伏天」,2020年三伏天會熱多久?如何推算的?
    今天是7月15日,按理來說已經到了炎熱的夏季,但是今年這屆梅姑娘的槽點實在有點多,已經下了一個多月了,並且這幾天全國多地還會迎來降雨,這七月份了天氣還算是很涼爽。有網友疑問,經歷了一個多月的降雨,快到八月份了,是不是這個夏天就不熱了?答案當然不是,其實每年的小暑節氣來臨,就代表著已經進入炎熱的夏季了,只是今年比較特殊,最熱的三伏天即將到來。
  • 2020三伏貼的時間表 2020年三伏貼什麼時候開始貼
    導讀:三伏天是節氣的一種,三伏貼是中藥治療的一種,也是一種膏藥。三伏貼一般是在三伏天裡進行,並且要結合一定針灸、經絡等治療。
  • 「夏至三庚數頭伏」:7月16日入頭伏,今年三伏長40天
    天文專家表示,今年入頭伏時間是7月16日,三伏長達40天。在農曆的節氣中,除了二十四節氣之外,還有一些雜節氣,如三伏、九九、入梅、出梅等。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所謂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總稱。三伏的日期是按節氣的日期和幹支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
  • 「夏至三庚數頭伏」:7月16日入頭伏,今年三伏長達40天
    天文專家表示,今年入頭伏時間是7月16日,三伏長達40天。在農曆的節氣中,除了二十四節氣之外,還有一些雜節氣,如三伏、九九、入梅、出梅等。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所謂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總稱。三伏的日期是按節氣的日期和幹支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
  • 「梅雨」遇「三伏」!荊門二醫康復醫學科「三伏貼灸」,冬病夏治正...
    庚子年7月6日23時14分 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 「梅雨」尚未走,伏天就要來 炎炎盛夏開始登場啦……
  • 2020年三伏天有40天 什麼是三伏天?
    2020年三伏天有40天 什麼是三伏天?時間:2020-07-07 17:2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三伏天有40天 什麼是三伏天? 一、什麼是三伏天?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出現在每年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