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小時候,農村到處都是種滿水稻的農田,還有數不盡的野生植物和果實,由於當時年紀小不懂事,看到什麼東西都喜歡帶回家給老人們看看,甚至有些野果還怕別人搶了去,摘下來就直接吃了,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小時候的膽子可比現在大多了。還記得以前筆者在野外摘了一種長相奇特的「燈籠」,扒開以後就有一個圓溜溜的果實,帶回家以後老人卻說這種東西有毒,要趕緊扔掉。
直到現在才知道以前的老人並不知道這種東西有什麼用,這種植物渾身是寶,整個植株都可以入藥,果實還可以製作果醬,至於以前老人們為何說它有毒,可能是因為他們沒見過別人吃這種果實吧。
這種全身可以入藥,果實還可以做果醬的植物叫做燈籠果,是一種外來物種,原產自南美洲,現在在我國的南方多地有栽培。燈籠果的長相很好辨別,它外面有著一層薄薄的葉子,果實就藏在「燈籠」之中,就好像燈籠的火種一樣。燈籠果的整個植株都可以入藥,具有清熱解毒、化痰、利咽等功效。
燈籠果的果實中果膠含量十分豐富,同時它還含有多種生理活性物質。而對於燈籠果的藥用價值,在《本草綱目》、《開寶本草》等著作中均有記錄。燈籠果還有顯著抗氧化、消炎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