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24 17:49:58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了解,由於寒假生活不規律導致免疫力下降,加上近段天氣多變和季節性流感疫情進一步蔓延,這幾天感冒患兒持續增多,而許多患者一進醫院,就被醫生要求輸液。 >>小兒感冒的詳細解讀 為什麼現在治個普通感冒發燒就要輸液?治療感冒,到底是吃藥好還是輸液好?孩子感冒了,你會選擇哪種治療方式? >>春季小兒感冒吃什麼好的快? 現象:「經濟利益推動輸液過度」 「能口服藥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靜脈輸液。」這是醫生用藥的一個基本原則。然而,現在很多醫生都在顛覆這個基本原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讓患者輸液可以給醫院和醫生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比如,治療一個感冒患者,如果拿點藥可以只要幾元最多幾十元錢,但如果輸幾天液,動輒就是數百元甚至上千元。 前不久,國家發改委曾公布了這樣一組數據:2009年中國醫療輸液共104億瓶,相當於13億人口每人每年輸了8瓶液,遠遠高於國際上2.5~3.3瓶的水平。專家認為,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包括以藥養醫的機制、合理用藥管理體系和監管能力、醫務人員合理用藥的能力和水平等。此外,還有一些患者及家屬主動提出要輸液。省兒童醫院院長祝益民教授告訴記者,在一部分家長的概念中,不輸液就不是看病;尤其是一些深夜帶著孩子來看急診的家長,認為醫生只開點口服藥是沒好好給孩子看病。 湘雅醫院兒科教研室副主任吳小川教授告訴記者,在他一個上午的門診中,近40個就診患者中,他開出的輸液處方一般不會超過5張。他同時坦言,面對患兒家長想給孩子輸液的要求,他在堅持醫療原則的同時,偶爾也會做一些「讓步」。 專家表示,輸液過度的背後,是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除了經濟利益推動輸液過度以外,在當前社會普遍浮躁心理造成「輸液好得快」的認識誤區下,輸液有時也成了醫生自我保護的無奈之舉。 也有專家表示,重新建立起醫患之間的信任關係,才有可能改變輸液過度的現狀,這也是我國醫改所要解決的問題。 特別提醒:輸液對病人風險和危害最大 輸液所帶來的風險不容忽視,據《2009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顯示,注射劑是藥品不良反應發生最多的劑型,佔到了所有不良反應的59%,可以說是最不安全的給藥方式。風險幾乎存在於輸液過程的所有環節,除了可能帶來諸多藥品不良反應之外,對於病人而言,醫務人員的操作(穿刺過程、滴速和用量)、鹽(糖)水的質量、輸液器及注射器的質量等,均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另外,據專家介紹,經常輸液會降低免疫力。輸液的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循環,沒有經過胃腸,省略了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環節,如果人們不管大病小病首選輸液,長此以往,必然降低人體自身免疫力。 感冒輸液現象還引出一個廣為關注的問題——抗生素的濫用。前一段時間頗受關注的「超級細菌」,就已經給人們敲響了警鐘。 醫生建議:輸液應是治感冒的最後選擇 黃丹琳(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兒科主治醫師):孩子出現發熱時,要注意監測體溫,體溫高於39℃時給予口服退熱藥,同時注意物理降溫,包括多喝白開水和溫水浴。如果孩子有發熱、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我先選用退熱藥和中成藥(如清開靈等)口服。如病情持續加重,最後才考慮輸液。 謝靜(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孩子感冒後做好家庭護理往往能夠讓孩子順利康復。首先,要讓孩子充分休息,多喝開水;其次,飲食要注意清淡,青菜、白粥容易消化,又能養胃、滋汗源,是孩子感冒時最好的食物;此外,房間要注意通風,孩子的衣著要適度。孩子如果有低熱,可以通過多喝熱水、溫水洗浴、冰枕等物理降溫的方法降低體溫;如果體溫超過39℃,可以使用退熱藥。同時,也可以使用一些抗病毒的中成藥。 不過,醫生提醒,對於缺乏經驗的家長來說,及時送孩子就醫才能避免延誤治療。 兒童感冒輸液適用的5種情形 醫生指出,兒童感冒如果有以下5種情形之一,可選擇輸液: 1.持續高熱(39℃以上); 2.病程反覆或加重3天以上; 3.患兒精神狀態差,食慾差; 4.血象高; 5.出現高熱驚厥、肺炎等併發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