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6 20: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包粽子、做香囊,感受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誦經典、讀歷史,喚起人們心中的家國情懷;走進社區鄉鎮、貧困家庭,用行動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連日來,梅州市舉辦形式多樣的端午節活動。
一位市民將艾葉菖蒲掛在家門口。
在南口鎮南源世第,孩子們跟著社工一起動手製作香包。
品端午「粽」情
一年端午至,戶戶飄粽香。近日,梅州市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社區等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包粽子、送粽子活動。
23日,市自然資源局聯合梅縣區僑聯、梅縣區程江鎮崗子上居委開展了創文在行動暨「我們的節日——端午」志願者活動。志願者到錦發江畔花都小區舉行包粽子比賽及學包粽子活動,群眾積極參與,現場歡聲笑語。活動還派發了創文宣傳資料及問卷調查,普及創文知識;志願者還到小區慰問困難黨員,給他們送上節日的祝福。
23日,梅州日報社將黨日活動與工會活動相結合,聯合皇樽食品共同舉辦了「品端午粽香,抒家國情懷」主題活動。活動中,報社幹部職工相聚黨員活動室一起動手包粽子。現場包粽子能手帶新手,一派融融端午情。
24日晚,市婦聯、梅江區婦聯在梅城開展了「扶貧送溫暖巾幗在行動」系列活動。活動現場向社區貧困兒童發放慰問金,致以節日的問候和關懷;15組家庭其樂融融一起包粽子,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活動還邀請了獲得梅州市「客都模範警嫂」、梅江區「最美家庭」榮譽稱號的家庭成員代表分享了家庭故事。
端午節當天,芸香樓為市特殊教育學校學生送去300多個粽子,梅州市山細郎食品有限公司為梅州市星兒家園自閉症康復中心兒童送去300個粽子……不少企業商家送粽子,傳遞傳統節日的溫暖和正能量。
承傳統文化
近日,梅江區江南街道家綜中心與江南街道各大社區聯合開展了主題活動迎接端午:在新中社區,社工、志願者和社區居民一起包粽子,學習端午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進鄰裡互動及情感交流;在梅江社區,黨員代表和居民一同動手包粽子和製作香囊,一同感受社區溫暖、鄰裡深情;在白馬社區,以貼畫的形式組織親子活動製作各種端午傳統主題的立體展品,讓小朋友們既能體驗手工的樂趣,還能增進對端午習俗的認識,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
21日,梅縣區「『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微愛傳遞,情暖留守兒童」主題活動在南口鎮車陂村南源世第舉行。社工們製作了生動形象的PPT和視頻,向孩子介紹端午節的來歷、詩人屈原的故事及端午的習俗等。隨後,孩子們還學習了端午節詩詞歌謠,跟著社工一起動手製作了端午香包。
19日至30日,為弘揚中國傳統節日,傳播歷史文明,市劍英圖書館開展了「粽」情端午憶屈原——端午節民俗知識競賽活動,讓讀者了解屈原,熟知歷史故事,營造節日氛圍。
昨日一大早,家住梅城的梁女士就從市場買了一捆艾葉菖蒲提回家,並將其懸掛在家門口。「小時候,每逢端午,長輩都會在家門口掛上艾葉菖蒲,說可以驅病、防蚊、闢邪。現在自己也希望把這個傳統延續下去,保持端午的儀式感,祈願家人身體健康。」她說。
這些活動只是梅州市傳承端午文化,弘揚愛國精神的縮影。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凝結著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梅州市社會各界通過組織各式各樣的活動,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家庭等,讓大家共同品味端午,傳承文化。
端午節由來
五月初五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的內容,其風俗的形成是南北方融合的產物。端午節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
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來源:梅州日報
原標題:《【節日】梅州舉辦形式多樣的端午節活動:感受傳統習俗,品味中華文化》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