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到離譜的直播帶貨,尬得觀眾都看不下去了

2020-12-12 澎湃新聞

原創 差評君 差評

說到直播帶貨,不少人對它的認識可能還停留在 「 Oh my god,買它!」、「 不賺錢,交個朋友。」 的階段。

但一個行業一旦內捲起來,為了從本就丁點兒大的鍋裡搶碗湯喝,就不得不搞些差異化。

這可不,差評君在最近就發現了一些專司 " 吵架 」 的帶貨主播。雖然吵架的藉口千奇百怪,但最後都是殊途同歸,那就是為消費者砍下價格。

雖然乍看起來是件好事兒,但其實其中另藏玄機。

例如這位名叫嶽老闆的主播。

在視頻裡,主播聲稱昨晚和董事長談好了項鍊的價格,但第二天直播時,董事長的手下卻矢口否認,不願給談好的低價。

在來來回回幾波的嘴炮之後,主播決定打電話向董事長告狀,最後手機卻又被手下摔壞。

為了報復,最後主播一怒之下把原價 7000 塊的項鍊 128 元賣出。

本以為這是一個暴脾氣主播暴打資本家的真實故事,那劍拔弩張的氣氛,再加上身體的推搡和時不時爆出的小粗口。

說起來你們可能不信,在微博刷到這錄播的差評君都有點後悔,後悔沒薅到這麼大的羊毛。

但在翻了翻微博的評論區之後,差評君才發現自己還是太過年輕了。因為這和贅婿一般反轉的劇情,其實都是事先排練好的。

就有一些身經百戰、見得多的老觀眾,已經發現了穿幫的地方。

也有網友覺得主播們的演技遠超《 演員請就位 》的水平。刷起了禮物,表達著對他們演技的認可。( SB 是射爆的意思吧,手動滑稽 )

而在網上搜索了不少 「 嶽老闆 」 的帶貨視頻之後,差評君也確實發現他的風格就是這樣:聲稱暴打品牌方,讓利給消費者,然後給出一個超低的價格。

像什麼 「 已經補貼 2000 萬了,再補貼下去要破產啦!」、「 你們現在下單,拿到手後再賣給商家就能賺錢!」 這類的劇集比比皆是。

而且由於之前常常發一些幽默類的短視頻,積累了大幾千萬的粉絲。直播中的商品也往往都是被粉絲們一搶而空。

在差評君更加深度地挖掘之後,發現這種帶貨演戲的現象並不少見,利用了人愛看吃瓜和貪便宜弱點的他們,還拍了不少大片。

例如這位女主播稱東北女人量大,就和所謂的 「 品牌方 」 爭吵了起來,最後 「 品牌方 」 很不情願地把 4 包衛生巾加到了 12 包。

那麼問題來了,姨媽真的有地域差別嗎?

還有在賣化妝品時,因為成功地從 「 品牌方 」 那兒砍價到 99 元,高興地跳起來舞來。( 評論區有人表示,同樣的貨拼多多更低 )

只不過有趣的是,那個賣化妝品的和賣衛生巾的品牌方好像是一個人。。。

類似的浮誇演技派帶貨主播在各大平臺還是一抓一大把的,而且圍觀的觀眾數一般都挺可觀的。

怎麼說呢,是不是覺得有種 「 八心八箭 」 式的虛假電視購物再現的感覺?有理由懷疑這些主播是當年的電視導購下崗再就業,或者他們的 「 砍價 」 演技是師出同門。

但細細一盤,他們和電視購物還是不大一樣的,差評君覺得在網際網路的東風之下,演技派帶貨的迷惑性遠大於虛假電視購物,更容易讓消費者上鉤。

因為和虛假電視購物相比,他們更真實。

電視購物每天準時在地方臺播放、一樣的劇情,每天都是最後一百單趕緊搶購。連續看到兩三次,也應該知道那是錄好的臺本吧。你信嗎?反正我不信。

而直播帶貨卻可以有多個的劇本和不同的場景,加上直播這個即時性很強的形式,別說,差評君就差點上了那個 「 嶽老闆 」 的當。

佐上 「 請問主播,敏感肌可以使用嗎? 」 之類的即時互動。要是真割起韭菜來,威力可比電視購物大不少。

正當差評君在為上鉤的消費者義憤填膺的時候,我卻發現自己還是太 Naive ( 幼稚 )了。

因為通過彈幕可以發現,這些直播間裡的冤大頭其實是少數,多數人都是吃瓜看戲的大聰明。大部分人都知道是假的,看直播只是圖一樂罷了。。。

細細一想,雖然這些主播們所喊的 「 原價 」 都是大幾千大幾萬的,但最後並不會真的以這樣的高價賣出。

在幾個較長的施法前搖之後,還是會回到了真正的市場價幾百幾十的。和其他的帶貨主播相比,他們多的是俗套的劇情和誇張的表演罷了。

肯定也有差友會說:主播們愛演、觀眾們愛看,差評君你不喜歡,你算老幾啊?

我說停停,且不談這行為到底違不違法,光是那些令消費者誤導的表演,肯定可以算是在廣告法邊緣瘋狂試探的。

而且這群演技派主播們還可能就沒把消費者考慮在內,他們不追求下單的數量,而是在靠拙劣的表演進行惡意營銷,跪求圍觀和曝光率。

於是乎內容怎麼出格怎麼來,怎樣能夠引起爭議怎麼來。因為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帶貨圈不玩出點花,可能真的就會被頭部主播們淘汰。

在差評君眼裡,這有點像前幾年的遊戲直播圈。有人靠技術吸引粉絲、有人靠講笑話整活兒吸粉、還有人靠抽象賺流量。

大量為了發財的主播湧入之後,為了打出差異化,沒法子的他們就不得不打起色情的擦邊球引關注,各類三俗的直播也因此層出不窮。

如今直播帶貨圈內卷了之後,只不過是同樣事情重現了一遍罷了。

在帶貨吵架被大夥們看膩了之後,就算他們會在線復刻老八,差評君也並不會感到奇怪的。反正他們要的是火,並不在意形象是否正面。

不怕人吵、不怕人罵,只怕流量和關注度不夠炸。

在另一面,一些頭部的帶貨主播們也同樣以另外的方式在演。

帶貨紅利褪去之後,為了保持地位,數據流量造假的事件也層出不窮。大主播們帶的貨質量低劣、售後無門等等諸多問題,差評君這些日子可也沒少聽說。

好在網信辦在最近放出消息,準備治一治這些牛鬼蛇神。

而差評君也覺得從野蠻生長,再到如今的亂象叢生,直播帶貨圈也是時候需要被特別關照一下了。

演技這種東西,還是留給更需要的人吧。

圖片、資料來源:

懂懂筆記,罵戰、吵架、哭訴: 「 演繹式 」 直播便宜了誰?

法制日報,國家網信辦整治直播營銷亂象,直播帶貨數據 「 注水 」 擬被禁止。

中國網,文化部嚴管直播平臺嚴整 「 三俗 」 內容

微博, @經典名場面 bot

抖音、快手, @嶽老闆

百度圖片、谷歌圖片

原標題:《假到離譜的直播帶貨,尬得觀眾都看不下去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網紅辛巴直播帶貨「假燕窩」,直播假貨何時休?
    近日,某平臺主播辛巴帶貨「假燕窩」一事持續發酵,因為被專業機構鑑定出是假燕窩,本質不過是糖水,主播辛巴已被立案調查,據說由於數額巨大,他本人可能面臨15年的有期徒刑。「直播」這把火一經點燃,到目前來看,是越來越旺。
  • 辛巴賣假燕窩被調查,直播帶貨是否應該踩下急剎車
    辛巴賣假燕窩被調查,直播帶貨是否應該踩下急剎車認識辛巴還是在疫情期間的一則捐款消息,驚聞辛巴捐獻1.5億人民幣,遠遠超過一線知名影星,當時以為他是富二代,後來才知道他白手起家,網上帶貨為業。貧窮真的限制了我的想像力,原來直播帶貨可以這麼掙錢,身價都是以幾十億來衡量的。其實,網絡直播帶貨蛻變於以前的廣播帶貨,電視購物。電視購物就是由於誇大宣傳,售後無保障,逐漸沒落,被淘寶,京東等網絡購物替代。
  • 直播帶貨3天賣出130萬元大牌口紅,都是假的!
    直播帶貨3天賣出130萬元大牌口紅,都是假的!>最近江蘇南京警方搗毀了一個售假團夥這個團夥以直播帶貨的方式3天內賣出了1.5萬支冒牌「大牌」▽來源:央視財經南京市民陳女士在某直播平臺發現,某品牌口紅在做直播促銷,主播聲稱貨物積壓,清倉大甩賣。市場價300多元的口紅只要49.9元。陳女士被優惠的價格打動了,立即下單購買。收到口紅後,陳女士發現,口紅和平時在商場裡買的不一樣。隨後,辦案民警抓獲了造假團夥的四名成員。
  • 從冷場「尬聊」到主動「撩人」 帶貨主播有了「官方認證」
    技能:從冷場「尬聊」到主動「撩人」「雙11」當天早上,莊若娜回到公司便看到有幾十個訂單,處理完訂單後她又忙著上新:寫文案、上視頻、發短視頻。晚上7點半到9點半,莊若娜的公司在短視頻平臺直播,這是他們第一次在網店之外的平臺進行直播,雖然觀看數不算多,但也有成交。「進入公司第一次接觸直播後,覺得很新奇,很有趣。」
  • 央視曝光:直播帶貨三天賣出130萬元假口紅
    近日,央視財經頻道一檔節目爆出:某平臺主播依靠直播帶貨三天賣出了130萬元假口紅。 南京市民陳女士最近迷上了火爆的某音直播,在一期美妝直播裡,陳女士看到某網紅主播在推銷一批稱為正品的大牌口紅,售價僅為49.9元,主播稱因為要清庫存才低價銷售。
  • 直播帶貨時真不知道在售假?
    儘管羅永浩強調是供貨商涉嫌偽造證件、假冒偽劣商品和故意欺詐;儘管供貨商一口咬定是「晚上倉庫操作」發錯了貨,發成了「款式一樣」的針織衫,但無論是供貨商還是帶貨直播,目前都很難抹掉知假售假的嫌疑。從媒體報導中可以看到,老羅賣的「皮爾卡丹」品牌羊毛衫,原價688元,直播到手價只有79.9元。
  • 辛巴帶貨假燕窩被立案調查:直播帶貨會否是「曇花一現」?
    青鋒儘管辛巴帶貨假燕窩一事,在被職業打假人王海以比較紮實的證據力證其有問題後,辛巴從公開道歉,再到聲明按照有關法律先行退一賠三,但仍然未能逃過監管機構的核查。這裡姑且不論辛巴最終能否被刑事處罰,透過辛巴帶貨假燕窩一案,至少給人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直播帶貨還能走多遠?擴而廣之,被某些人叫好的平臺經濟,到底能走多遠?
  • 直播帶貨:靈丹妙藥 or 巨大泡沫
    但是,對直播的評價卻褒貶不一,呈兩極分化趨勢:喜歡的人表示「一天不看就睡不著覺」,討厭的人卻認為「這還不如當年的電視購物好看」。 真實的直播帶貨,究竟是什麼樣子?
  • 直播帶貨套路都有哪些?職業打假人王海揭秘直播間裡的套路
    據報導,廣州白雲市場監督局已經對「辛巴帶貨假燕窩」事件立案調查,辛巴或將面臨15年的有期徒刑。這是一件好事嗎?當然。我不是幸災樂禍,而是為這烏煙瘴氣的直播帶貨行業終於能得到整頓感到高興。所以想要低價就得找產商壓榨,可如果直播間裡沒有可觀的觀看量、轉化率、成交額,你拿頭和商家議價呢?這就催生了數據造假這個產業鏈。今年雙十一,某網紅被邀作為嘉賓參加一場數碼產品的直播帶貨,觀看人數為311萬,但實際上只有11萬的真實觀眾。那300萬和評論區裡的互動,都是機器刷出來的,而這在行業裡造就不是什麼秘密了。
  • 迷信網紅帶貨是一種病 得治
    網紅直播帶貨。各路靠直播野生網紅們在直播間裡面揮汗如雨地瘋狂推銷,圍觀群眾們魔怔一樣的瘋狂買買買,然後就是各種神奇的數據以匪夷所思的速度和方式在傳播。X分鐘賣出幾千萬,一場直播銷售過億,各種驚人數字刺激著甲方的前列腺。別說甲方,我看著都嚇尿了。而且吧,影視行業這兩年整體不太好,各路接不到活的過氣明星們也紛紛加入了帶貨大軍。
  • 人民日報揭露直播帶貨黑幕:2元買1萬點讚,16元買1萬觀眾!
    直播帶貨已經進入白熱化程度,一個頂級網紅一天帶貨數十億已實屬稀鬆平常。看著巨大的賺錢效應,誰又能忍住不心動? 一時間,幾乎所有的短視頻平臺、購物網站都成了直播帶貨的聖地。
  • 中老年人看直播帶貨,衝動消費使不得
    老方吃完晚飯,就抱著手機,開始看李佳琦的直播帶貨。沒想到,這一看就是4個小時。從7點半一直持續到11點半。老方被高節奏的帶貨頻率,整得不知所措,「手機屏幕那個閃呦,就沒停過,不停地有人在發那個……叫什麼,是評論還是叫『彈幕』?我都不知道該點哪兒。」當晚,主播共帶貨66件,平均每件商品的介紹時間只有不到4分鐘。對老方來說,「節奏太快了,我花了一個小時,才搞明白該在哪兒下單。」
  • 直播帶貨幕後的粗糙生產鏈:從賣腳本到培訓,誰在「割韭菜」?
    文 | 鋅刻度,作者 | 黎炫岐,編輯 | 文婕張婷婷第一次被直播帶貨的「情節」驚到,是無意間刷到草根歌手「草帽姐」的直播間,前一秒「草帽姐」還在痛哭流涕地訴說自己被家暴毒打的遭遇,下一秒突然就話鋒一轉,開始哭訴自己「帶貨帶不出去」。評論區瞬間充斥「演戲」和「炒作」的質疑聲。
  • 新人怎麼直播賣貨?掌握了這些直播帶貨技巧和話術新手比老手都強
    大家好,我是浮生若夢,有多年的直播帶貨經驗,曾經1小時賣貨十幾萬。今天來聽我講課的朋友有福了,請先點個關注,關注我的朋友後面會有神秘禮物送出的哦。下面進入正題,直播帶貨的控場技巧和話術,這些學會了你就是新手也不會比老手差!
  • 直播帶貨到底水有多深?明星、網紅直播帶貨為何不停翻車?
    一、辛巴在×手有7000萬+粉絲,堂堂x手一哥擁有自己的選貨團隊,直播間裡出現的每一款產品也都是經過「優選」的,辛巴及團隊在粉絲中也享有較高的口碑,有不少粉絲曾聲稱:「在×手買貨我只認辛選」。辛巴及團隊大意失荊州,一款假燕窩把辛巴送上了風口浪尖。
  • 帶貨被禁止,唱歌被吐槽,陳亞男今帶母親湖邊尬舞
    憑藉著大衣哥的名氣,兒媳陳亞男直播七天就收穫了200多萬的粉絲,這個增長速度堪比一些小明星了,難怪她會辭掉護士的工作選擇來做直播呢。但直播行業看似簡單,卻實際上門檻真的很高,至少得有能力留住粉絲,這才能長久的直播下去,但陳亞男的能力顯然還不夠。
  • 曝光:直播帶貨假貨TOP100
    ……風頭正盛的直播帶貨似乎成了假貨的幫兇,「所看未必是所得」,直播間看到的品牌正品到手卻可能是山寨貨。在消費者服務平臺「黑貓投訴」等平臺上,關於直播售假的投訴高達20多萬起。從熱度上講,直播帶貨已然成為2020的風口。但從商業價值角度,直播帶貨未來會成為新的商業業態嗎?註: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網絡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 辛巴被查,李佳琦被罰,直播帶貨行業正在面臨什麼挑戰?
    最近,從以李佳琦為首的達人主播,到以汪涵為首的明星主播,只要是直播帶貨的,基本上車都翻了個遍,大家都已經見慣不怪了。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這些主播翻車的原因: 1、李雪琴:直播人氣刷量,311萬觀眾,真實數不到11萬; 2、楊坤:數據刷量,以往帶貨真實數據被隱瞞,導致後期銷售慘澹、並不退坑位費;
  • 3天賣出130萬假口紅,直播帶貨還能信嗎?
    一個買了這款口紅的人在拿到貨時發現和自己在專賣店不一樣,於是報了警,警察一查不得了,這些口紅都是假的,而且三天已經賣了130萬元,也就是說已經賣了2.6萬支。犯罪嫌疑人供述,他們的口紅成本價在5元到20元,賣出的價格在40元到50元。
  • 牛牛說|洛天依帶完貨,CEO帶貨走一波,直播帶貨大火背後的玄機
    隨著全國加速復產復工,直播帶貨成為經濟全面恢復快車道上最耀眼的明星。儘管多有曲折,也曾被王思聰等質疑商業模式不具可複製性,但自去年下半年起,在帶貨一哥一姐李佳琦、薇婭頭部效應帶動下,直播帶貨異軍突起,炙手可熱。繼影視明星帶貨、縣長帶貨之後,羅永浩來了,虛擬角色洛天依來了,格力董小姐來了,百度李彥宏也來了,直播帶貨真正大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