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忙著收拾房間的時候,突然聽到噠噠在叫媽媽。馬上跑到孩子身邊,原來是他將玩具擺放在地上,光著腳走路,不小心踩到了積木上面。
孩子抱著他的腳,一直可憐兮兮的看著我。在確定了他沒事之後,心終於放回了肚子裡。
我:是不是很疼呀?
噠噠:是的,媽媽,很疼很疼!
我:那媽媽幫你吹一吹,都紅了,可憐的小腳,一定很疼!
噠噠:是的,媽媽。我們貼一個創可貼吧!
我:好的,那你站起來試試能不能走,我們的創可貼在藥箱裡,咱們一起去拿呀。
噠噠:好的。
說完噠噠站起來,走了兩步。
「媽媽,可以走」
然後我們手拉手來到臥室,拿出藥箱。
我:你幫媽媽看看是哪裡疼,我來貼創可貼
噠噠找了半天,小腳紅都不紅了。
噠噠:媽媽,好像好了,不疼了,不用貼創可貼了。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家居小意外,很多媽媽會說「會好的」、「沒事」、「你要勇敢點」這樣的話來安慰孩子。可是父母忽略了,當孩子受傷或者大哭的時候,他們很多時候並不是不勇敢,也不是疼的忍不住要哭,而是他們希望父母能夠知道並且了解自己的感受有多麼糟糕,或者此刻他的心情是多麼害怕和無助。
對於孩子來說,讓父母了解他此刻的感受是最重要的。而當父母給予了孩子這樣的關注之後,往往哭聲可以奇蹟般的消失。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那是因為沒有真正的受傷。下面我再和大家分享一個噠噠的故事。
自從噠噠出生後,家裡就長期鋪著爬行墊,他可以趴著、坐著、躺著、隨便怎麼玩。
有一次,不小心打了一個透明水杯,我們已經非常仔細的查找了家裡的每個地方,卻沒想到還是有一個漏網之魚。當噠噠想要跪在爬行墊上玩耍的時候,一下子跪在了一個玻璃上面。可想而知,膝蓋重重的跪下去得有多疼。
噠噠眼睛裡冒著淚水:「我的腿,我的腿」。他甚至不能說出一句完整的話。當我掀開褲子看的時候,頭皮都炸裂了,無比的痛恨自己沒有照顧好他,相信所有當媽媽的都有那種感受。
可是我還是冷靜的抱著噠噠。幫他按著腿,一邊安慰他,一邊示意爸爸去找藥水。鮮紅的血流下來,噠噠自己也很害怕。
一直在哭訴他很疼。我安慰他:「媽媽知道一定很疼,乖。爸爸幫我們上藥水,我們先止血。」
「你很害怕是不是?」
噠噠回答:是的。
「媽媽現在幫你止血然後貼創可貼,有點疼,你可以忍耐一下嗎?」
噠噠帶著哭腔說:「媽媽我不怕,我很勇敢」
我說:「沒事,如果你疼,你就哭出來。媽媽知道會很疼的。」
噠噠說「媽媽,你別擔心,我沒事,我是大孩子了」
那個時候噠噠還只有三歲多一點。
孩子需要的支持不是我們告訴他:傷口會好的,不用害怕。不是告訴他:你長大了,忍一忍就沒事了,也不是要求孩子:不許哭,哭了就是不勇敢。
孩子需要的只是大人的理解,理解他此刻的害怕和無助,理解內心的不安,並告訴他你可以大膽的釋放你的情緒,我會一直陪著你!
當孩子的情緒發出來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接受孩子的情緒,而不是試圖用直接的方法讓他停止哀訴,並用安慰或者威脅的方式來使孩子更煩惱。
孩子哭了,只是想告訴你,媽媽我很疼,我需要你的關心。
孩子的這些話,你聽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