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驗室檢查護理準備
1.正確採集標本:護士採集血液標本時應注意:
(1)不能從正在輸液的同一肢體的血管抽血,否則所測結果極不準確。
(2)應儘量縮短止血帶壓迫血管的時間。
(3)避免人為溶血。抽得血液後,應先將針頭卸掉,再將血液沿試管管壁徐徐注入試管內,以免用力擠壓出或衝擊致使紅細胞破壞而溶血。
2.標本採集後的處理:應及時送檢。
二、血液檢查
(一)血液一般檢查
1.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測定:參考值見下表。
2.白細胞計數及白細胞分類
白細胞計數:(4.0~10.0)×109/L
分類計數:中性粒細胞:分葉核細胞0.5~0.7;嗜酸性粒細胞0.005~0.05,嗜鹼性粒細胞0~0.01,淋巴細胞0.3~0.4,單核細胞0.03~0.08。
3.血小板計數:參與止血和凝血過程。許多出血性疾病常與血小板質與量的變化有關。
參考值:(100~300)×109/L(10萬~30萬/μl)。
(二)其他常用血液檢查
1.網織紅細胞計數:網織紅細胞的增減,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盛衰。參考值:成人0.5%~1.5%
2.紅細胞沉降率:紅細胞沉降率簡稱血沉(ESR),是指紅細胞在一定條件下沉降的速度。參考值:魏氏法成年男性0~15mm/h;成年女性0~20mm/h。
3.出血時間測定:出血時間是指皮膚毛細血管受一定程度的創傷後,血液自然流出至出血停止所需的時間。參考值:Duke法1~3分鐘,>4分鐘為延長。
4.凝血時間測定:凝血時間是指血液離體後至凝固所需的時間,用以測定血液凝固的能力。參考值:試管法4~12分鐘;玻片法2~5分鐘;毛細血管法2~6分鐘。
三、尿液檢查
(一)尿液一般檢查
1.標本採集法 清潔容器隨時留取新鮮尿液30~50ml,腎臟疾患或做早期妊娠診斷試驗時,以晨尿為好。
2.檢查內容、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1)一般檢查
1)量:正常尿量為1000~2000ml/d,當尿量<400ml/d為少尿,<100ml/d為無尿。
2)顏色:
膽紅素尿:尿內含有大量的膽紅素,尿色呈深黃色,振蕩後泡沫亦呈黃色。多見於阻塞性黃疸及肝細胞性黃疸。
血尿:尿內含有一定量的紅細胞稱血尿。顏色為淡紅色或紅色。多見於腎炎。
血紅蛋白尿:尿液呈醬油色,見於急性溶血、血型不合的輸血反應等。
3)透明度:正常新鮮尿液均為透明。
4)氣味:尿液放置較久,因尿素分解可出現氨臭味,如剛排出的尿液即有氨味,為慢性膀胱炎及尿瀦留的表現。糖尿病酮症病人,尿液呈爛蘋果樣氣味。膀胱直腸瘻病人尿液帶糞臭味。
5)酸鹼度:尿液一般為弱酸性。
6)比重:正常成人在食用普通飲食情況下,尿比重大多波動在1.015~1.O25。
(2)化學檢查
1)蛋白質定性檢查
2)尿糖定性試驗
(3)顯微鏡檢查
1)紅細胞:如離心沉澱後的尿沉渣在每高倍視野中平均見到3個以上紅細胞,稱鏡下血尿。
2)白細胞及膿細胞:如每高倍視野中超過5個即為增多,稱鏡下膿尿。
3)上皮細胞:正常人尿內不易見或偶見上皮細胞,出現大量上皮細胞,常表示泌尿系統有炎症。
4)管型:是蛋白質在腎小管內凝集而成的圓柱物,可含有細胞。正常人尿內不應出現,當尿內出現多量管型時,表示腎實質有病變。
(二)尿液其他檢查
1.尿酮體檢查:酮體是乙醯乙酸、β-羥丁酸和丙酮的總稱。劇烈運動、高脂飲食、飢餓、妊娠劇吐、重症不能進食等可出現酮尿。糖尿病酮症病人尿酮體呈陽性。
2.1小時細胞排洩率測定
腎盂腎炎白細胞排出增多,可達40萬/小時;急性腎炎紅細胞排出增多。
四、糞便檢查
(一)糞便常規檢查
1.檢查內容及臨床意義
(1)一般性狀檢查
1)顏色和性狀:病理情況下,可有以下改變:①黏液、膿樣或膿血便;見於細菌性痢疾、潰瘍性結腸炎柏油樣便:黑色富有光澤,呈柏油樣;②鮮血便:見於腸道下段出血性疾病;③細條狀便:經常排細條狀或扁條狀糞便,說明有腸狹窄;④米泔樣便:霍亂
2)寄生蟲體:肉眼可見蛔蟲、蟯蟲、絛蟲節片等較大蟲體。
(2)顯微鏡檢查
1)寄生蟲卵及原蟲:對寄生蟲病和原蟲感染有確定診斷的價值。
2)細胞:糞便鏡檢見紅細胞,為腸道下段炎症或出血。腸炎病人糞便於鏡下可見少量白細胞,細菌性痢疾病人糞便於鏡下可見大量與黏液相混的膿細胞和巨噬細胞。
(二)糞便隱血試驗
1.標本採集法:隱血檢查前,指導病人應避免服用鐵劑、維生素C、動物血、肝臟、瘦肉以及大量綠葉蔬菜3日,如有牙齦出血,勿咽下血性唾液,以防糞便隱血檢查呈假陽性。
2.臨床意義:在消化性潰瘍時陽性率為40%~70%,呈間斷陽性,消化道癌症時(如胃癌)陽性率可達95%,呈持續陽性。其他各種疾病所致的消化道出血,均可呈陽性反應。
五、常用腎功能檢查
(一)內生肌酐清除率 能較早判斷腎小球損害
1.標本採集法
(1)試驗前和試驗日進食低蛋白飲食共3日,禁食肉類(無肌酐飲食),避免劇烈運動。
(2)試驗日晨8時排空膀胱棄去尿液,此後至次日晨8時的24小時尿液收集於加有甲苯防腐劑的標本瓶內。
(3)試驗日抽取靜脈血2~3ml,注入抗凝管內,充分混勻。
(4)將血、尿標本同時送驗。
(5)測量身長、體重,以計算體表面積。
2.參考值:正常人內生肌酐清除率若以1.73m2為標準體表面積加以矯正,則正常範圍為109~148L/24h(或80~120ml/min),平均值為128L/24h(或100ml/min)。
(二)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測定
參考值血清尿素氮測定3.2~7.1mmol/L;血清肌酐測定:50~110μmol/L。
(三)尿濃縮與稀釋功能試驗
1.標本採集法晝夜尿比重測定法。
(1)試驗日病人進食普通飲食,但每餐含水量應在500~600ml,除此外不另進飲食。
(2)試驗日晨8時排尿棄去。
(3)自晨8時至晚8時的12小時內,每小時排尿(全量)1次,分別置於清潔標本瓶內。
(4)自晚8時至次晨8時的12小時內全部尿液另集中於大清潔標本瓶內。
2.參考值:日間尿量與夜間尿量之比為3:1~4:1;12小時夜間尿量不應超過750ml;尿液最高比重應在1.O20以上;最高比重與最低比重之差不應少於0.009。
六、常用肝功能檢查
1.血蛋白總量及白蛋白與球蛋白比值(A/G)測定
參考值:正常人血蛋白總量為60~80g/L,其中白蛋白(A)為40~55g/L,球蛋白(G)為20~30g/L;A/G之比約為1.5:1~2.5:1。
2.血蛋白電泳
參考值:白蛋白61%~71%,α1球蛋白3%~4%,α2球蛋白6%~10%,β球蛋白7%~11%和γ球蛋白9%~18%(醋酸膜法)。
3.血清總膽紅素和血清結合膽紅素參考值:
(1)血清總膽紅素測定1.7~17.1μmol/L;
(2)結合膽紅素測定0~4μmol/L
4.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測定(ALT)
曾稱血清谷丙轉氨酶(GPT),此酶廣泛存在於肝、心、腦、腎、腸等組織細胞中,以肝細胞中含量最高。
參考值:80U/L以上有診斷價值。
七、其他生化檢查
(一)血清電解質測定
1.血鈉、血氯化物、血鉀 為臨床上常用的血液生化檢驗項目。
參考值:①血清鈉測定135~145mmol/L;②血清氯化物測定95~105mmol/L;③血清鉀測定3.5~5.5mmol/L。
2.血鈣、血磷參考值:
①血清鈣測定2.25~2.75mmol/L(9~11mg/dl);②血清磷測定0.80~1.60mmol/L。
(二)血清脂類測定
血脂是血清脂類的總稱,它主要包括膽固醇、三醯甘油、磷脂和游離脂肪酸。臨床上血脂測定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血清總膽固醇:參考值:2.86~5.98mmol/L(110~230mg/dl)。
2.血清三醯甘油測定:參考值:0.22~1.21mmol/L(20~110mg/dl)。
華晨醫考護考《考前衝刺班》來啦!!!
考前快速提分
+
21章節重難點視頻課程
+
超多考前直播視頻
文字來源:網絡(侵刪)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