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於為什麼會做夢很迷惑,他們用一句話概括為什麼會做夢:「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但是他們依然對夢充滿神秘感,認為夢都是象徵一些東西的。所以古代出了不少解夢的書籍和人士,比如三國時期的周宣,他就是解夢高手。在《三國志》中陳壽說:「華佗之醫診,杜夔之聲樂,朱建平之相術,周宣之相夢,管輅之術筮,誠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絕技矣。」
在這裡陳壽把周宣和華佗並提,看來那時確實有一個擅長解夢的人叫周宣。關於周宣解夢的故事,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
其實看看五大名著,就可以發現古人對夢的迷信和崇拜。比如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就做過「三馬同槽」的夢。在《金瓶梅詞話》中,西門慶多次夢到已經死去的李瓶兒。
關於為何有人總夢到已故的親人這個問題,有一些經驗性的總結:第一,人們更容易夢到剛去世的親人。這也好解釋,因為還在悲傷期,親人的音容笑貌還很鮮活,當然就容易夢到剛故去的親人了。
第二,人們在去世前夕,忽然會經常夢到故去很久的親人。關於為何會有這樣的情況,目前沒有看到權威解釋,應該是有生理方面的原因,可能人在去世前會分泌一些物質,激發了童年的記憶。人在去世前,也不光夢到故去很久的親人,甚至還會經常夢到少年時期玩耍的地方。而這些人和地方,可能是平時幾十年都不怎麼想到的了。
有的人在患病期間,經常夢到故去的人。比如在《金瓶梅詞話》裡就有李瓶兒在死前夕,經常夢到亡夫花子虛。
另外在《三國演義》裡多次提到一個情況,那就是人在去世前夕,夢到仇人或者直接看到仇人在眼前浮現。比如曹操死前看到了被自己整死的伏完、董承、皇后等人。其實我覺得《三國演義》裡這段描述非常精彩,這樣的事絕非作者毫無現實根據的捏造,而是確實發生在不少人身上過,筆者就聽過這樣的故事。現錄三國這段故事如下:
是夜,操臥寢室,……忽聞殿中聲如裂帛,操驚視之,忽見伏皇后、董貴人、二皇子,並伏完、董承等二十餘人,渾身血汙,立於愁雲之內,隱隱聞索命之聲。……至曉,操召群臣入曰:「孤在戎馬之中,三十餘年,未嘗信怪異之事。今日為何如此?」群臣奏曰:「大王當命道士設醮修禳。」操嘆曰:「聖人云: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孤天命已盡,安可救乎?」遂不允設醮。
總之,要明白一點:如果經常夢到已經故去的親人,那麼就要看在什麼時期,如果親人剛故去,那麼就是正常現象。如果親人去世很多年後,又忽然經常夢到他們,那麼可能是你生活不順利了,比如遇到什麼大麻煩了,司馬遷曾說過:「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這個「窮」就是命運多舛的意思,「本」的解釋很多,經常夢到親人也是本之一。這個時候就要想辦法寄託下哀思,比如去祭掃等。但是如果經常夢到被自己加害、迫害過的人,那麼可能就是虧心事做多了,引起心虛了。所以也勸讀者平時多做善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清朝窮人娶不起老婆,用一陋習傳宗接代,實在踐踏女性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