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
中華傳統二十四節氣
從今天起,我們將進入大雪節氣,「大雪」是我國的第二十一個節氣,也是進入冬天之後的第三個節氣。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於「大雪」的解釋是這樣:「大雪,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大雪與小雪,最大的區別在於:小雪時,雪隨下隨融;大雪時,雪隨下隨積。所以大雪節氣,不是降雪多了,而是有了積雪。俗話說:「大雪半融加一冰,明年蟲害一掃空。」雪的降臨,不僅僅是降水相態的變化,對大地而言更是一種呵護和滋養,厚厚的積雪為越冬作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No.1
「大雪」有三候
每個節氣都有其相應的「三候」,「大雪」也不例外,進入十二月初,全國各地天氣都更加寒冷,也呈現出相應的氣候特徵。
一候鶡鴠[hé dàn]不鳴
古人說,鶡鴠是夜鳴求旦之鳥(又名「寒號鳥」),在夜深之時鳴叫,祈求天明。而冬天長夜漫漫,寒冷至極,所以鶡鴠索性放棄了鳴叫。
二候虎始交
到了大雪時節,天氣寒冷,降水量增多,正是天地間陰氣最盛的時候,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
三候荔挺出
「荔挺」是蘭草的一種,此時也因陽氣有所萌動而開始長出新芽。
No.2
大雪民俗
每逢重要節氣,人們總會吃一些符合節氣風俗的食物、舉行一些民俗活動來迎接它的到來。
醃肉
老南京有句俗語,叫做「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忙著醃製「鹹貨」。人們會到街市上去購買新鮮的豬牛羊魚肉,買回家後則將其撒上鹽並採取相應的製作手法醃製,數日後取出,掛在朝陽的屋簷下晾曬乾,以迎接新年。所謂「未曾過年,先肥屋簷」,說的就是每到大雪節氣期間,家家戶戶的門口、窗臺都會掛上了醃肉、香腸、鹹魚等。
喝紅薯粥
魯北民間有「碌碡(liù zhou,農具,用石頭做成,圓柱形,用來軋穀物、平場地。)頂了門,光喝紅黏粥」,就是說大雪節氣來臨,天氣變冷不再串門,只在家喝暖呼呼的紅薯粥度日。紅薯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寒冷的冬天,喝碗熱乎乎的紅薯粥,美味又健康。
進補
食物進補是冬季養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大雪則是「進補」的好時節,素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在江浙一帶尤其是南京地區,人們最喜歡在「大雪」時節吃羊肉和喝羊湯。正所謂「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適當的進補對於身體的健康至關重要。
觀賞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在「大雪」時節,天氣寒冷,河流逐漸結冰。北方會形成「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自然景觀。
滑冰
滑冰是冬季遊戲之一,古時稱為冰嬉。在北方因天氣寒冷,河流結冰結的非常結實,無論是兒童還是成年人都可以站在河面冰上玩耍。據記載,在光緒年間,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就經常在北京北海的漪瀾堂觀看冰嬉以娛樂。
賞雪
大雪時節,人們更多的是在冰天雪地裡賞玩雪景。南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三有一段話描述了杭州城內的王室貴戚在大雪天裡堆雪人、雪山的情形:「禁中賞雪,多御明遠樓,後苑進大小雪獅兒,並以金鈴彩縷為飾,且作雪花、雪燈、雪山之類,及滴酥為花及諸事件,並以金盆盛進,以供賞玩。」
米特爾節
在內蒙古部分地區,人們則要在大雪時節度過其特殊的節日「米特爾節」,「米特爾」為鄂倫春語言。當地人們認為大雪這一天是氣候的轉折點,在這一天之後的天氣會越來越冷,因此人們格外的重視這一天。因其生活地區冬日十分寒冷,所以這個節日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屠宰牛羊,並將其儲存起來用來供人們在漫長的寒冬裡可以有充足的食物。
No.3
大雪詩詞
大雪時節,雖然並不意味是一年降雪最多、雪量最大的時節,但卻給人以美好的想像,古代文人多愛雪景,也為此留下許多詩詞。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北風行》
唐 · 李白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大雪》
宋·陸遊
大雪江南見未曾,今年方始是嚴凝。
巧穿簾罅如相覓,重壓林梢欲不勝。
氈幄擲盧忘夜睡,金羈立馬怯晨興。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黃河徹底冰。
《別董大》
唐·高適
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 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山中雪後》
清 · 鄭燮
晨起開門雪滿山,
雪晴雲淡日光寒。
簷流未滴梅花凍,
一種清孤不等閒。
《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
宋 · 李清照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本篇圖文摘編自中國氣象網、新華網、央視網、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百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