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二十四孝的產生,其目的是為了宣傳與教育國人,弘揚中國孝道的傳統,教育世人要百事孝為先,然而我們用今人的的目光去評論二十四孝,就會發現感天動地的二十四孝故事,孝的幾乎是滑稽,孝的近乎虛偽,孝的如同神話,部分故事不是孝的感天動地,而是謀殺的讓人毛骨悚然!
比如二十四孝中的「戲彩娛親」說周朝有個叫老萊子的人,他都七十歲的人了,為了讓父母開心常常穿著花衣服扮成孩子逗父母,更用木桶裝上水,用扁擔挑著,在客堂上故意滑倒,裝出小孩子的聲音大哭,以此來博得父母的開心。
在此我們不禁要問,他這這種舉動用今天的目光來看,更像是扮演小丑而不是盡孝。我們讀這個故事的時候,不是被他的孝心打動,而是被他的滑稽逗樂。
還有一個故事「刻木事親」說的是漢朝有個叫丁蘭的孝子,因父母雙亡而無法盡孝,便用木板刻成父母的像,他把父母的像供奉在堂上,早晚請安。木像非常逼真,他的妻子因為頑皮而用針扎了木像的手指,誰知那木像手指流出了血來。丁蘭發現後,就休了他的妻子。
這個故事總的總的來說,部分情節更像是在杜撰,而因妻子的頑皮,用針扎了木像的手指,我認為這不一定就是對父母的不敬,這也許是好奇,或者說是試探,由於木像太過逼真的不解,而他休了妻子的做法,則更加不通情理。或者是古板教條。
二十四孝中有一個故事「哭竹生筍」說的是三國的孟宗,因病重的母親想吃竹筍羹,因在冬天無竹筍,就對著竹林大哭起來,上天被他的孝心感動,他腳下的土地崩裂,生出幾根新鮮竹筍。
這個故事,如若真的在古代發生過,那就一定是在春天,而不是冬天。但這個故事,更像是神話傳說。
更有一個不可思議的故事「為母埋兒」,故事講的是漢朝有個叫郭巨的人,有一個老母親和一個三歲的兒子,由於家裡貧窮,兒子吃了他奶奶的食物而使他母親消瘦。就決定將兒子埋了。當他挖坑到三尺多深的時候突然挖到一罈子金子。
讀到這裡,我們不禁舒了一口氣,如果不是那罈子金子,這孩子的命運會如何?這不是孝,這是謀殺!我不禁想起《三國演義》裡的獵戶劉安,因沒有捕獲獵物招待劉備,竟然殺妻煮肉。這在古人看來也許真的是忠義吧,也許我們是站在現代社會的價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