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關東軍是九一八事變之後組建的,其實不然。關東軍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04年日俄戰爭時期,正式成軍於1919年,在日本陸軍序列中屬於裝備最好、戰鬥力最強的隊伍。到1945年,關東尚有70餘萬人,卻在150萬蘇軍的進攻下,連一個月都沒有堅持住,陣亡八萬,被俘五十九萬,關東軍全軍覆沒。這不禁讓人懷疑,這還是那支「陸軍之花」?
關東軍對陣蘇軍鋼鐵洪流
但是我們重新梳理一下那段歷史,發現關東軍的「覆沒」其實很有問題。
不能算戰果的「戰果「,關東軍是投降,不是被俘
按照比較流行的說法,美國投下的兩顆原子彈加速了日本的投降,蘇聯出兵東北消滅關東軍徹底踩死了日本,這兩件事情的重要性是可以劃等號的,都是壓死日本的最後的稻草,但事實上未必如此。
150大軍殺入東北?1945年8月9日,蘇軍越過中蘇邊境開始進攻關東軍,但是我們想像中的大殺四方,幫助中國人民得解放的情形並沒有出現,實際上到4月15日日本投降時:
蘇軍主力還在黑龍江,沒有突破海拉爾、牡丹江、佳木斯、綏芬河等邊境防線哈爾濱、長春、瀋陽等重要城市都沒有收復,甚至連一個中等城市都沒有收復。日軍24個師團沒有一個被成建制消滅,只有四個師團遭受重創。關東軍傷亡和日軍傷亡幾乎持平
8月15日,天皇宣布投降,關東軍59萬4千餘人向蘇軍繳械,蘇軍在戰後把這些算入俘虜。真沒有這麼算的,如果按照蘇聯人的算法,中國其他戰場上投降的日軍有120多萬,這能算作是我們反攻浪潮下抓住的俘虜嗎?不過是蘇軍給自己臉上貼金罷了。
關東軍繳械投降
關東軍的實力和策略
歷史上,關東軍和蘇軍交過幾次手,各有勝負,甚至日軍還曾計劃過要全殲蘇聯遠東軍。
1941年,日本和蘇聯籤訂過一份《日蘇中立條約》,按照約定,一方遭受第三國攻擊時,另一方不得攻擊,這是符合41年是日蘇雙方利益的,合約有效期到1946年4月。所以,日軍高層雖然已經意識到可能會與蘇軍發生衝突,甚至展開決戰,但時間應該是46年,所以當蘇軍發起攻擊時,日軍準備的並不充分。
文章開頭我們說過,關東軍是日本陸軍序列裡最強的部隊,不過到了1945年,關東軍的實力已經大大下降了。為了挽回在太平洋戰場上的頹勢,關東軍中大批精銳師團被抽調,結果在太平洋的島嶼上紛紛送命。當大本營意識到蘇軍可能趁虛而入時,關東軍的戰力只剩下八九個師團了,雖然臨時徵調僑民又湊出了70萬大軍,但這些新組建的師團缺乏訓練,武器也嚴重不足,十幾萬的部隊甚至連槍都沒有,真正的戰力還是那八、九個師團。
當然,關東軍還是有自己的底蘊的,在東北經營多年,修建的地堡、要塞十分堅固;機場眾多,可以極大保障戰鬥機中隊的持續遠程作戰。後來的戰爭進程也印證了這些:
蘇軍始終無法攻克黑龍江邊境的地堡防線,最終選擇留下一部分軍隊圍攻,大部分繞過地堡繼續前進。各地要塞都沒有被攻克,以東寧要塞為例,直到8月28日,投降公告送達,方才投降。日軍派出大批轟戰機攻擊蘇軍裝甲部隊,蘇軍空軍因為機場不足還擊十分困難。
東寧要塞遺址,日軍的土木工程真的很厲害,我們沒少吃虧
按照大本營的指示,首先,關東軍要在邊境憑藉永久工事大規模殺傷蘇軍有生力量,消耗其後勤物資,尤其是燃油儲備,同時為主力部隊贏得集結部署時間;接下來以瀋陽為防守核心,憑藉南滿鐵路快速機動兵力,在瀋陽和通化一帶進行決戰,如果失敗則退入朝鮮半島,在半島山地地形裡,關東軍的重炮部隊將比蘇軍的鋼鐵洪流更具優勢,如果依然不行,則由海路返回日本,參與本土防禦。
事實上,關東軍已經做到了第一步,成功的將蘇軍滯留在了邊境,消耗了蘇軍燃油儲備。以當時遠東地區的工業實力,無法支撐150萬部隊,到戰事後期,蘇軍突擊裝甲集群出現了無油可用的尷尬境地。但是關東軍的好運也就到此為止了,因為第二階段尚未開始,日本就投降了。
所以蘇軍在整個戰鬥過程中並沒有接觸到日軍主力,所以何談大殺四方,何談把關東軍打得落花流水。
那位說了,日軍師團級部隊不是有戰場抗命的傳統嗎,為什麼不繼續戰鬥?因為停止抵抗的命令不是大本營發的,而是天皇發的,抗大本營的命可以,抗天皇的命是不行的。而且,此時日軍的戰鬥意志和戰鬥實力都已經不能抗戰剛剛開始時那些常設師團相比了,打下去,被全殲也就是時間問題。
還有蘇軍已經出兵佔領了庫頁島,海軍艦隊部署到位,切斷了日軍從海上撤退的希望。不得不說,雖然戰爭中表現一般,但佔地盤的速度確實快。
庫頁島
關東軍的下場
不得不說,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關東軍被蘇軍成建制的消滅了。
關東軍投降後,蘇軍對他們可沒有什麼好臉色,也不會什麼以德報怨,除了731部隊等少數部隊,大部分關東軍都被打包帶走,包括那些剛剛入伍、軍裝還沒穿整齊的僑民,整整六十萬人。武器裝備則大部分被封存起來,以備後續趕到的國軍接收,盤踞中國東北幾十年的關東軍灰飛煙滅了。
而六十萬關東軍則大部分都被送往遙遠的西伯利亞地區參與勞動改造。主要任務就是開採礦產,和他們在中國東北地區做的工作一樣,只不過現在他們是被奴役的井下勞工了。西伯利亞地區氣候寒冷,而蘇聯人只給他們準備了簡單的帳篷、薄薄的衣物、少量的食物,卻要他們完成超高強度的工作,完全就是非人的生活。到了50年代中期,這些日本人歸國的時候,已經死了不下20萬人了。
被俘的關東軍
但這個數據比起他們在中國東北犯下的惡行還是太小。
西伯利亞無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