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姐姐」戴杏芳合影。
何榮鋒,39歲,重慶酉陽人,瀋陽玖玖利峰集團董事長。22年前在浙江流浪時獲好心大姐幫助,事後銘記於心,奮鬥成為企業家後,他以百萬支票贈恩人。2014年10月,該故事被央視新聞頻道《面對面》欄目播出。
感言:重慶人耿直、仗義!從小母親就告訴我,點滴之恩當湧泉相報。
在何榮鋒瀋陽家具廠的辦公室裡,他與「姐姐」戴杏芬的合影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當初沒有姐姐的幫助,就沒有今天的何榮鋒。」談及曾給予自己「一飯之恩」的戴杏芬,眼前這個一米八大高個的男人,展現出了男人的細膩情懷。
一飯之恩銘記於心
1993年,因家庭變故,17歲的何榮鋒不得不中途輟學。他揣著母親四處借來的100元錢,離開重慶酉陽老家,和兩個同鄉結伴到浙江打工,以償還家裡欠下的巨額債務。
到杭州後不久,身上的錢便用完了。「累了就窩在農民家的柴禾垛裡眯一會,遇到好心人接濟的米飯就算是一頓大餐。」何榮鋒回憶說。
「我們三個到浙江仙居縣時,就開始沿路乞討,邋遢的樣兒常常遭人嫌棄和鄙夷。」對於過去那段「流浪」經歷,何榮鋒沒有刻意迴避。在他看來,正是那段乞丐經歷讓恩人戴杏芬在自己心裡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
一天,何榮鋒三人走得筋疲力盡,突然看見前面走著一位20幾歲、穿著綠色毛衣的女人。突然女人回頭,見三個「小乞丐」實在可憐,二話沒說,就將三人帶回家,為他們做了一頓飯菜,又打來熱水給他們泡腳,還留他們在家住了一晚。
這個女人就是戴杏芬。
第二天告別時,戴杏芬給何榮鋒和同伴包了一把香蕉和一袋饅頭幹,還塞給他們30元錢。
「姐,我找到工作以後,給你寫信,把錢還你。」
「錢不用還,落腳以後,來信報個平安就是了。你們記住,要做一個善良、誠信的好人。」
就這樣,戴杏芬、浙江仙居縣楊府鄉楊府村與那件綠色毛衣一同深深地刻在了少年何榮鋒的心裡。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回到這個地方來報恩,以全新的形象,站在姐姐面前。
思念恩人成了習慣
離開浙江,何榮鋒聽說有老鄉在天津一家磚廠幹得不錯,打算前去投靠。誰知火車坐過站,陰差陽錯到了瀋陽。
在瀋陽,何榮鋒幹的第一份工作是135元一個月的車床廠小工。一個多月以後,他存下30元,給戴杏芬寄了去。
1994年,得知在家具廠幹學徒掙得多,何榮鋒在瀋陽一家家具廠找到刷油噴漆的工作。第二年,不到20歲的他就當上師傅,還收了徒弟,一個月能掙四五千元!
此時,收入不錯的何榮鋒時常掛念起戴杏芬。「姐姐要是有啥困難,我現在也有能力幫她了!」何榮鋒開始給戴杏芬寫信,可相繼寄出的信件要麼查無此人,退了回來,要麼就石沉大海。
「慢慢地,給姐姐寫信成了一種習慣。」每當何榮鋒得意或失意之時,他就用給戴杏芬寫信的方式把心得記錄下來,鼓勵自己永不放棄。
依靠過硬的油漆手藝和仗義的豪爽性格,何榮鋒逐漸贏得越來越多家具行業老闆和工友的認同。「有了積蓄和人脈,我覺得是時候自己幹了!」就這樣,何榮鋒創立了自己的家具廠。
遲到二十年的感恩
在接下來的十多年時間裡,何榮鋒沒有停止對恩人戴杏芬的尋找。
2013年,何榮鋒偶然結識了一位仙居縣的朋友,後又通過楊府村村長輾轉聯繫到戴杏芬的一位親屬,最終找到了已搬到浙江臨海的戴杏芬。多年以後,何榮鋒才知道,當初錯把「戴杏芬」誤記為「戴信芬」,再加上戴杏芬出嫁、外出做生意,無法查收信件。陰差陽錯地,將這份感恩推遲了20年。
2013年3月2日下午3點多,何榮鋒激動地撥通了戴杏芬的電話:「姐,我終於找到你了!我就是20年前那個被你收留過的小男孩……我記了你20年,找你了20年,今天終於找到你了!」當聽到戴杏芬聲音那一瞬間,何榮鋒淚流滿面。
不久後,何榮鋒帶著妻子到浙江與戴杏芬見面。「20年過去,姐的笑容一直沒有變,還是我記憶中的模樣。」
當年的「一飯之恩」,何榮鋒決定以百萬元相報。他拿出一份大禮——一張百萬元的現金支票。戴杏芬收下了何榮鋒的情誼,卻拒絕了何榮鋒的支票。她告訴何榮鋒,你能夠記得我,就是我最大的感動。
重情重義難忘鄉情
時隔二十年與恩人重逢的喜悅,逐漸化作姐弟溫情。兩年多來,何榮鋒管戴杏芬叫「姐」,戴杏芬喚他「鋒弟」,他的三個小孩都叫戴杏芬「大姑」。
何榮鋒坦言,從未預料到自己單純的報恩舉動會引起眾多關注。從當初流落街頭的小乞丐,到今天白手起家的民營企業家,他把原因歸結為——重情重義,懂得回報。「重慶人耿直、仗義!從小母親就告訴我,點滴之恩當湧泉相報。」
何榮鋒的重情義在酉陽老鄉陸小明口中得到證實。1994年,14歲的陸小明就認識了何榮鋒。他回憶說,那時何榮鋒能掙錢了,有許多重慶老鄉前來投靠。何榮鋒管吃管住,缺錢的借錢,絕不讓老鄉跟著他餓肚子。
這段無法抹去的故鄉情延續至今。現在,何榮鋒每次回酉陽老家,都會慰問村裡的老人,捐助上不起學、揭不開鍋的孩子,同時還擔任家鄉一所學校的名譽校長。
採訪中,何榮鋒還傷感地講述起一個故事——他每年回鄉慰問的老人中,有一位「倔強」的老奶奶。每次見何榮鋒回來了,就會親自到茶田裡摘下綠茶,非要何榮鋒收下茶,才肯領慰問金。去年,96歲的老人臨終時,從床邊摸出一包茶,交代兒孫帶給何榮鋒。當獲悉老人的臨終遺言時,何榮鋒大哭了一場。
「對家鄉的感情,是我一生最美好的回憶。」
今晚,重慶衛視同步播出相關報導
本文來源:華龍網-重慶日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