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榮鋒 「一飯之恩」百萬相報(組圖)

2021-01-07 網易新聞
  何榮鋒

與「姐姐」戴杏芳合影。

何榮鋒,39歲,重慶酉陽人,瀋陽玖玖利峰集團董事長。22年前在浙江流浪時獲好心大姐幫助,事後銘記於心,奮鬥成為企業家後,他以百萬支票贈恩人。2014年10月,該故事被央視新聞頻道《面對面》欄目播出。

感言:重慶人耿直、仗義!從小母親就告訴我,點滴之恩當湧泉相報。

在何榮鋒瀋陽家具廠的辦公室裡,他與「姐姐」戴杏芬的合影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當初沒有姐姐的幫助,就沒有今天的何榮鋒。」談及曾給予自己「一飯之恩」的戴杏芬,眼前這個一米八大高個的男人,展現出了男人的細膩情懷。

一飯之恩銘記於心

1993年,因家庭變故,17歲的何榮鋒不得不中途輟學。他揣著母親四處借來的100元錢,離開重慶酉陽老家,和兩個同鄉結伴到浙江打工,以償還家裡欠下的巨額債務。

到杭州後不久,身上的錢便用完了。「累了就窩在農民家的柴禾垛裡眯一會,遇到好心人接濟的米飯就算是一頓大餐。」何榮鋒回憶說。

「我們三個到浙江仙居縣時,就開始沿路乞討,邋遢的樣兒常常遭人嫌棄和鄙夷。」對於過去那段「流浪」經歷,何榮鋒沒有刻意迴避。在他看來,正是那段乞丐經歷讓恩人戴杏芬在自己心裡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

一天,何榮鋒三人走得筋疲力盡,突然看見前面走著一位20幾歲、穿著綠色毛衣的女人。突然女人回頭,見三個「小乞丐」實在可憐,二話沒說,就將三人帶回家,為他們做了一頓飯菜,又打來熱水給他們泡腳,還留他們在家住了一晚。

這個女人就是戴杏芬。

第二天告別時,戴杏芬給何榮鋒和同伴包了一把香蕉和一袋饅頭幹,還塞給他們30元錢。

「姐,我找到工作以後,給你寫信,把錢還你。」

「錢不用還,落腳以後,來信報個平安就是了。你們記住,要做一個善良、誠信的好人。」

就這樣,戴杏芬、浙江仙居縣楊府鄉楊府村與那件綠色毛衣一同深深地刻在了少年何榮鋒的心裡。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回到這個地方來報恩,以全新的形象,站在姐姐面前。

思念恩人成了習慣

離開浙江,何榮鋒聽說有老鄉在天津一家磚廠幹得不錯,打算前去投靠。誰知火車坐過站,陰差陽錯到了瀋陽。

在瀋陽,何榮鋒幹的第一份工作是135元一個月的車床廠小工。一個多月以後,他存下30元,給戴杏芬寄了去。

1994年,得知在家具廠幹學徒掙得多,何榮鋒在瀋陽一家家具廠找到刷油噴漆的工作。第二年,不到20歲的他就當上師傅,還收了徒弟,一個月能掙四五千元!

此時,收入不錯的何榮鋒時常掛念起戴杏芬。「姐姐要是有啥困難,我現在也有能力幫她了!」何榮鋒開始給戴杏芬寫信,可相繼寄出的信件要麼查無此人,退了回來,要麼就石沉大海。

「慢慢地,給姐姐寫信成了一種習慣。」每當何榮鋒得意或失意之時,他就用給戴杏芬寫信的方式把心得記錄下來,鼓勵自己永不放棄。

依靠過硬的油漆手藝和仗義的豪爽性格,何榮鋒逐漸贏得越來越多家具行業老闆和工友的認同。「有了積蓄和人脈,我覺得是時候自己幹了!」就這樣,何榮鋒創立了自己的家具廠。

遲到二十年的感恩

在接下來的十多年時間裡,何榮鋒沒有停止對恩人戴杏芬的尋找。

2013年,何榮鋒偶然結識了一位仙居縣的朋友,後又通過楊府村村長輾轉聯繫到戴杏芬的一位親屬,最終找到了已搬到浙江臨海的戴杏芬。多年以後,何榮鋒才知道,當初錯把「戴杏芬」誤記為「戴信芬」,再加上戴杏芬出嫁、外出做生意,無法查收信件。陰差陽錯地,將這份感恩推遲了20年。

2013年3月2日下午3點多,何榮鋒激動地撥通了戴杏芬的電話:「姐,我終於找到你了!我就是20年前那個被你收留過的小男孩……我記了你20年,找你了20年,今天終於找到你了!」當聽到戴杏芬聲音那一瞬間,何榮鋒淚流滿面。

不久後,何榮鋒帶著妻子到浙江與戴杏芬見面。「20年過去,姐的笑容一直沒有變,還是我記憶中的模樣。」

當年的「一飯之恩」,何榮鋒決定以百萬元相報。他拿出一份大禮——一張百萬元的現金支票。戴杏芬收下了何榮鋒的情誼,卻拒絕了何榮鋒的支票。她告訴何榮鋒,你能夠記得我,就是我最大的感動。

重情重義難忘鄉情

時隔二十年與恩人重逢的喜悅,逐漸化作姐弟溫情。兩年多來,何榮鋒管戴杏芬叫「姐」,戴杏芬喚他「鋒弟」,他的三個小孩都叫戴杏芬「大姑」。

何榮鋒坦言,從未預料到自己單純的報恩舉動會引起眾多關注。從當初流落街頭的小乞丐,到今天白手起家的民營企業家,他把原因歸結為——重情重義,懂得回報。「重慶人耿直、仗義!從小母親就告訴我,點滴之恩當湧泉相報。」

何榮鋒的重情義在酉陽老鄉陸小明口中得到證實。1994年,14歲的陸小明就認識了何榮鋒。他回憶說,那時何榮鋒能掙錢了,有許多重慶老鄉前來投靠。何榮鋒管吃管住,缺錢的借錢,絕不讓老鄉跟著他餓肚子。

這段無法抹去的故鄉情延續至今。現在,何榮鋒每次回酉陽老家,都會慰問村裡的老人,捐助上不起學、揭不開鍋的孩子,同時還擔任家鄉一所學校的名譽校長。

採訪中,何榮鋒還傷感地講述起一個故事——他每年回鄉慰問的老人中,有一位「倔強」的老奶奶。每次見何榮鋒回來了,就會親自到茶田裡摘下綠茶,非要何榮鋒收下茶,才肯領慰問金。去年,96歲的老人臨終時,從床邊摸出一包茶,交代兒孫帶給何榮鋒。當獲悉老人的臨終遺言時,何榮鋒大哭了一場。

「對家鄉的感情,是我一生最美好的回憶。」

今晚,重慶衛視同步播出相關報導

本文來源:華龍網-重慶日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乞丐成富豪」何榮鋒:20年前一飯之恩,以百萬相報,卻慘遭拒絕
    20年前的一飯之恩。,何榮鋒的父親一算帳,發現家中一共累計欠款10000萬元,在90年代一萬元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但是三個人三天都沒有吃到飯,何榮鋒更是走的腳破化膿,還發著高燒。三人就這樣攙扶著到一家麵館的門口,隨後年齡最大的丁笠就去敲了這家麵館的門。
  • 何榮鋒:百萬元酬謝一飯之恩
    他始終不忘20年前流浪時的一飯之恩,2013年曾欲以百萬元感謝恩人,轟動全國。&nbsp&nbsp&nbsp&nbsp■聲音&nbsp&nbsp&nbsp&nbsp恩人姐姐的善良是我奮鬥的動力,心懷感恩做一個好人,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美好。
  • 何榮鋒:20年前受人一飯之恩 致富後用百萬支票報恩
    資料圖    華龍網11月24日17時訊(記者 李華僑)落魄時的一頓飯,臨別時的30元錢、幾塊烤饃片,讓當年的流浪兒何榮鋒記了20多年。在從乞丐到打工仔、承包商到家具廠老闆,何榮峰找到曾救助他的好心人,用100萬元現金支票來感謝恩人。近日,重慶酉陽的何榮峰入圍了2015「感動重慶十大人物」評選。
  • 乞丐富翁何榮鋒:20年前一飯之恩,事業有成後以百萬相報
    在這個社會上還是存在很多善意的,重慶富豪何榮鋒在自己功成名就之後,牢牢記得20多年前施捨給自己飯菜的好心人,拿著百萬錢財錢去報答。挑起重擔何榮鋒出生在重慶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他的父母都是勤勤懇懇的農民,在他長大以後父親開始靠殺豬養活全家,眼見著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就在一家人準備奔赴幸福的明天時,變故席捲了這個小家庭。
  • 乞丐富翁「何榮峰」,感念當年一飯之恩,21年後百萬支票贈恩人
    俗話說:點滴之恩噹噹湧泉相報,可如今很多人早已丟棄了那顆感恩的心,在親戚朋友幫助過他們之後,就選擇翻臉不認人,甚至還傳出這樣一句話,「要錢的都是孫子,欠錢的都是爺」,雖然話有點難聽,可也從側面驗證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如今的大部分人確實都是如此,但凡事仍有例外,今天筆者要給大家講述的主人公就是個知恩圖報的人。
  • 20年前,小乞丐接受一飯之恩,20年後他帶著百萬支票前來報恩
    秦時有漂母,於此飯王孫。王孫初未遇,寄食何足論。後為楚王來,黃金答母恩。這是一首描繪韓信千金報答一飯之恩的詩詞。韓信少時落魄,一飯難繼,淮河岸邊的漂母見他可憐,請他吃了一頓飯,解了韓信的無飯可吃的危難。韓信後來得志,再見漂母,隨以千金相報。中國自古就有知恩圖報的傳統思想,歷史上知恩圖報的故事歷歷可數。如銜環結草、一飯千金的故事大家更是耳熟能詳。古代如此,現實中也不乏這樣實例。
  • 老闆20年前受人一飯之恩 如今百萬支票報答恩人
    原標題: 老闆20年前受人一飯之恩 如今百萬支票報答恩人  何榮鋒找到恩人戴杏芬,並在戴杏芬所開的麵館前合影憑著這一人生信條,他從乞丐到打工仔、承包商到家具廠老闆。他把當年給他這句忠告並給了他一頓飯的「姐姐」視為恩人。20年後找到曾救助他的好心人後,他用100萬元現金支票來感謝恩人。他就是2015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候選人之一何榮鋒。  「1993年,17歲的我與兩位同伴赴浙江打工,在前往浙江打工的路上遭遇小偷,身無分文。在沿路乞討13天後,我遇到了好心人戴杏芬的一飯之助。」
  • 韓信「一飯千金」,何榮鋒百萬致謝:善者,總有善報
    走投無路的他敲開一扇門,希望主人能給他一杯水。開門的是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她笑著遞給了他一杯濃濃的熱牛奶。男孩和著眼淚把它喝了下去,從此對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氣。許多年後,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天,一位病情嚴重的婦女被轉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醫院。
  • 一飯之恩沒齒難忘 農民工成富翁後百萬元報恩
    原標題:一飯之恩沒齒難忘 農民工成富翁後百萬元報恩  「20年的創業打拼,他時刻銘記一句忠告:做人要誠實守信!憑著這一人生信條,他從乞丐到打工仔、承包商到家具廠老闆。他把當年給他這句忠告並給了他一頓飯的『姐姐』視為恩人。20年後找到曾救助他的好心人後,他用100萬元現金支票來感謝恩人。」
  • 他乞丐變富翁,他這樣回報20年前的一飯之恩,難怪這樣的人會成功
    《增廣賢文·朱子家訓》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說苑·復恩》也說:「一日之惠當以終生相還 不過現在很多人都太過功利與自私,都是各掃門前雪,升米恩鬥米仇的人不在少數。 雖然很多時候,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不會想要獲得什麼回報,但是受人恩惠,就要心存感激,一個懂得感恩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真人真事,他從乞丐變成富翁,他這樣回報20年前的一飯之恩,難怪這樣的人會成功。
  • 誠信為基「一飯之助」換來「一飯千金」
    誠信為基「一飯之助」換來「一飯千金」 發表時間:2015-11-24   來源:在沿路乞討13天後,他們遇到了好心人戴杏芬的一飯之助。戴杏芬得知3人的困境後,不僅給3人做了一桌飯菜,還打來熱水給他們洗腳,幫何榮鋒的腳上藥。後來,在送走他們時,戴杏芬還為他們送上了30元錢和食物,並囑咐他們「出門做生意,一定要有誠信」。     當年,戴杏芬對何榮鋒的「一飯之助」,換來了20多後的「一飯千金」。
  • 浙江女子救下1個乞丐,不料乞丐成億萬富翁,攜百萬重金上門報恩
    中國人常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都有人堅守這條樸素的價值觀。古有韓信報答對自己有一飯之恩的漂母,近有「乞丐」報答對自己有一飯之恩的浙江農村女子。很多人性的閃光點就隱藏在日常生活中,靜待發現。
  • 21年前一飯之恩,10元路費施捨乞丐,後換來創業老闆百萬支票相報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不乏知恩圖報的人,而我們今天要講的是一位乞丐在21年前得到好心人不到幾十元的施助,卻在後來送她近百萬元的支票。他就是今天的主人公---何榮鋒。 事件起因 何榮鋒,從小生活在重慶市酉陽縣的一個村莊裡,他的父親是一名商人,以替人殺豬、賣豬肉來養家餬口。
  • 瀋陽富商何榮鋒:17歲街頭流浪得一女子相助,後來是如何報恩的
    &34;——《增廣賢文·朱子家訓》在我們國家老百姓樸素的道德觀念中,知恩圖報是一件理所應當事情,自古有之。比如說當年韓信饑寒交迫之時,一婦人心生不忍給他帶了幾頓飯,後來韓信封侯拜相重回故地,找到當年的洗衣婦還恩黃金千兩。
  • 100萬元支票報一飯之恩
    一飯之恩,何以為報?酉陽人何榮鋒開出100萬元的支票,感謝浙江人戴杏芬20年前的救助。  但戴杏芬婉拒了這份厚禮。  日前,記者從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文明辦獲悉,何榮鋒與戴杏芬的故事將被拍成公益電影《一輩子的姐弟》,目前該片已進入籌拍階段。
  • 浙江女子收留3乞丐,並贈30元路費,20年後乞丐拿百萬支票來報恩
    《增廣賢文·朱子家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知恩圖報是中國5000多年傳承的優良美德,中國人教人向善,講究「善有善報」,受人滴水之恩惠,當以湧泉相報,20年前,一個女子收留了3個乞丐,乞丐打拼成億萬富豪後,如何報恩?
  • 從「一飯之恩」說起
    「一飯之恩」的說法,源於戰神韓信。書載韓信自小父母雙亡,整天在大街上流浪,三餐不繼,老是在親朋戚友之間蹭吃蹭喝,而且像頭餓狼一樣,飯量很大,因而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後來,韓信遇上了比較欣賞自己、認為自己不是凡夫俗子的淮陰郡下鄉南昌亭長,並在這位亭長家裡一連蹭了好幾個月的飯。
  • 20年前,她施助小乞丐一頓飯和10元錢,後來對方帶百萬支票報恩
    浙江女人戴杏芳,從來沒有想到,自己當年給一個小乞丐一頓飯和10元錢,會改變一個小夥一生。20年前,她施助小乞丐一頓飯和10元錢,後來對方帶百萬支票報恩。01這件事情發生於1993年杭州,當時戴杏芳回娘家探親,在家中幫著父母做活。這天突然出現三個衣裳襤褸小夥子,希望能夠討口飯吃。
  • 一飯之恩,韓信報以千金,難道真的是知恩圖報嗎?
    一飯之恩,韓信報以千金,難道真的是知恩圖報嗎?說到韓信,咻咻感慨不已。他的人生軌跡,恰好在漢朝建立前,成為一個分水嶺。漢朝建立之前,蕭何把韓信追回,韓信帶兵徵戰,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垓下之圍,十面埋伏,是韓信人生中最為高光的時刻。
  • 21年前幫過的小乞丐送來百萬支票
    不過最近,她的生活裡出現了一點波瀾——21年前她曾收留過的一個流浪男孩現在發達了,送來百萬重金酬謝她。不過她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她說,幫助人是應該的,不求金錢回報,對方能感恩,讓她很感動。    一張百萬元的現金支票    2013年5月,戴杏芬接到一個電話,對方是個中年男子,很激動:「姐,我終於找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