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大宗祠」八閩四大祠堂之一

2020-12-17 海峽網

N海都記者 陳海容 林養東/文 馬俊傑/圖

海都訊 林氏大宗祠位於莆田市仙遊縣城內街濟川巷,始建於宋政和三年(1113年),曾遭到破壞,又幾經修繕,至今保留著明代的建築風格,目前是福建省內規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祠堂,為八閩四大祠堂之一。也是仙遊縣境內少有的明代民間紅磚浮雕藝術品,被譽為「莆仙明清古建築藝術博物館」。

明代民間紅磚浮雕 歷史文化價值高

昨日上午,記者一行走訪位於城內街濟川巷的林氏大宗祠,走入小巷大約五十米,便能看到一座十分大氣的古建築。大門上掛「林氏宗祠」匾額,左右安放石鼓一對,正鼓面雕左麟、右鳳,兩側面雕花草圖案。左右的八角大窗均設立花格,門與窗戶之間還刻有字畫。記者注意到,在大門壇左右牆面和護厝牆面均飾有花草、飛禽等紅磚浮雕圖案,雖然顏色單一,但卻極有古韻,十分精緻。據董事會秘書長林金星介紹,這些浮雕圖案均是從明代保留下來的,是仙遊縣境內少有的明代民間紅磚浮雕藝術品,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跨進宗祠內,是寬闊的廳堂,共有35對高大的木柱。屋架上下的鬥拱與雀替、垂蓮、陀峰、雲士、梁下眉、飛木尾、回頭科等相連結,成對稱排設,用材粗壯,看起來美觀又堅固。最奪目的還屬立於大堂中的兩對大金柱,使整個廳堂顯得格外莊嚴雄偉,明敞開闊。林金星告訴記者,梁柱均採用重拱偷心造格式,曲線形鬥拱撐託,不僅有明代建築的特點,也使宗祠具有較強的抗風抗震的能力,這也體現出古時建築特色與科學價值。

祠堂已修繕一新 每年舉行大型祭典

海都記者注意到,廳堂梁上大部分雕花與門口梁上的雕花相差甚多。門口的雕花金紅相間,十分輝煌大氣,但廳堂內的雕花就顯得格外樸素,顏色單一。「此前,宗祠曾遭到大破壞,大部分雕花能挖走的都被挖走了。」林金星告訴記者,廳堂內的雕花在以前也是鍍金的,又精緻又好看,自從被破壞之後,今年剛重新對其進行修繕,換上仿木雕花。在廳堂左側的牆面上,也有著造型奇特的雕花,那些雕花牢牢鑲嵌在牆上,挖不走,才得以完整地保留至今。

林金星介紹,據祭簿記載,大殿上奉祀的1485個靈位中,有福州、晉江、永泰、莆田、廣東、港澳等地205個靈位,林氏後人有幾百萬人。如今,林氏大宗祠發揮著很大的作用,許多林氏後代要「尋根」,都需先找到宗祠才行。

「2003年以來,宗祠董事會廣籌資金,多次修葺,海內外忠賢孝士也慷慨解囊,宗祠得到了全面的修繕。」林金星告訴記者,修繕時將嚴重傾斜的下廳堂扶正穩固,中間原本腐朽的木柱也重新換上,現宗祠面貌換新,華麗堂皇。

記者了解到,每年的農曆十一月二十五日,是林氏後人舉行大型祭祀活動的日子。有來自海內外一千多人林氏後代參與其中,熱鬧非凡。祭祀當日,依照傳統習俗,會請來戲班子演戲,還有莆田傳統的「十音八樂」。

相關焦點

  • 探訪番禺區曾氏大宗祠 明皇帝親批的「大」祠堂
    原標題:探訪番禺區曾氏大宗祠 明皇帝親批的「大」祠堂走進廣州祠堂系列之三十八走訪對象:番禺區石碁鎮小龍村曾氏大宗祠地址:番禺區石碁鎮小龍村東街5號□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黃駱 本版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朱元斌 實習生 何家貴雖然不屬於番禺四大祠堂,但位於石碁鎮小龍村的曾氏大宗祠卻有著毫不遜色的規模和底蘊。
  • 紀念宋朝嶺南第一進士的祠堂——廣州古氏大宗祠介紹
    祠堂的兩個石獅。祠堂的精美雕塑。番禺的古氏大宗祠。紀念宋朝嶺南第一進士的祠堂——廣州古氏大宗祠介紹  走進廣州祠堂系列之六十四——古氏大宗祠  地址:番禺區大龍街傍江東村  在廣州市番禺區大龍街傍江東村,有兩座百年祠堂,其中一座是古氏大宗祠。
  • 西濱林氏祠堂
    西邊林氏英才輩出,明有「父武子文三進士,兄魁弟解兩尚書」之榮,清有「祖孫父子伯叔科第」之譽,加以族眾丁多,自是成為地方望族,故西邊林氏祠堂赫赫有名,時稱為泉州南門外受誥封的「三座半祠堂」之一。為光耀門庭,崇德報功,由五世林度、林璵倡議,擇址於祖居地桂林村興建林氏祠堂。該建築有「前三溝,後三溝,三獅十二欄杆,兩柱八駿馬,石埕十八坎」之特色。祠堂門口水溝因匯集東西兩水,在此回流擊蕩,形成漩渦,有「鯉魚吐珠」之稱。祠堂坐東朝西,背對大海,遙望羅裳、紫帽諸峰,故大門有「門對羅裳,欣添淑氣;堂垂紫帽,嘉助祥光。」楹聯。到明嘉靖四十年 (1561),晉江沿海倭亂,祠堂毀於兵火。
  • 三水樂平古灶胡氏大宗祠:嶺南祠堂標本 承載千年記憶
    三水樂平胡氏大宗祠門口的對聯,彰顯了三江和古灶的悠久歷史。早在1600多年前的東晉,著名的葛洪就在此煉丹,古灶村也由此得名。三江胡氏在宋代就來此開村,繁衍生息,積澱千年,作為嶺南古驛道重要組成部分,這裡不但民殷財阜,還興學重教,人才輩出,「三胡」(胡澧、胡建偉、胡禮垣)名留青史。嶺南祠堂文化「活標本」古灶胡氏大宗祠,見證著數百年歷史變遷,承載著千年記憶。
  • 「安得祠堂廟宇數十間,大庇天下林氏盡歡顏」—安堂村尋訪(下)
    1、 ★ ★雙桂堂(林氏宗祠)--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除已拆的十德堂之外,雙桂堂是本村現存最大最具規模的祠堂,它是林氏合族興建的大宗祠,在雙桂大街中段。據族譜記載,戰國時期林氏先祖林皋在趙國擔任宰相,其進諫趙王賢明治國時提出十德,即「仁,智、義、禮、和、忠、信、天、地、德」,其家族也稱為「十德堂」,而最早的林氏大宗祠便是十德堂(處於雙桂大街東,與南文交界處),惜後來因火災燒毀,已被拆除。但十德也從此成為安堂林氏族人信奉的修身戒條。
  • 長岐盧氏大宗祠:氣勢恢弘載文化 積善行德衍家聲
    最終,父子三人定居於此,盧氏繁衍至今成為長岐村四大姓氏之一。今年62歲的盧健志曾在村委會任職近28年,對長岐村、盧氏大宗祠有深入的了解。他說,盧氏族人雖是最晚到達長岐村的宗族,但因長岐村對外姓人的包容,盧氏宗族得以壯大,如今盧氏宗族成為村裡人數眾多的一個宗族,而盧氏大宗祠是村中四大宗祠中最具規模的祠堂。
  • 彭氏大宗祠
    蒲田彭氏大宗祠坐落在莆田縣新度鎮港利村涵口。港利村原有世德祠、清源祠和尚書祠三座彭氏祠堂,因年久失修,早已圯廢。1993年,彭元輝等發起重建,合三祠為一,即在原尚書祠遺址上建造「彭氏大宗祠」。  1995年,祠內設立「彭氏歷史名人紀念館」,紀念受姓始祖彭祖、宋吏部尚書彭汝礪、宋大學士彭受、宋潮州刺史彭延年、宋國子祭酒彭椿年、宋狀元彭彝甫、明刑部尚書彭韶、明兵部待郎彭汝楠和清廣東巡撫彭鵬等歷史名人。
  • 《破冰行動》中的塔寨林氏祠堂,實為中山茶東陳氏宗祠,比廣州陳家...
    而塔寨村的原型應該就是博社村,但是這部電視劇的拍攝地卻並不在博社村,而是在中山的茶東村、孫文西路步行街、中山公園、岐江公園等地,尤其是其中頻頻出鏡的林氏宗祠,實際上就是茶東村的陳氏宗祠。 後來到了清順治九年(1652年),當時有海盜進村搶掠,明朝所建的大宗祠被燒毀。
  • 廣東最大的曾氏宗祠—深圳曾氏大宗祠
    深圳曾氏大宗祠位於寶安區沙井街道新橋古村,是深圳建築面積最大、建築規格最高的祠堂,也是深圳市惟一一座附有牌樓亭閣的五開間宗祠建築。 在廣東各地的曾氏祠堂中,新橋古村的曾氏大宗祠建築面積最大,且保存相對完好,先後被列為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和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東觀西臺吳氏大宗祠
    東觀西臺吳氏大宗祠----位於泉州城區塗門街大人巷吳厝埕,1992年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單位。為明代官邸和清代宗祠混合一體的富有特色的明清古建築,其規模宏大,氣宇不凡,四進五開間,保存基本完好,總建築面積1177平方米,佔地1600平方米。
  • 張氏大宗祠名人典故多
    時任市長進士為祠堂題字   彰顯獨特人文風尚   新鄉張氏大宗祠的題字,實際上是兩篇記錄新鄉張氏一族由來的文章,分別刻在8幅石壁之內。
  • 震撼八閩的「四大暴動」,你了解多少?
    閩西各縣的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從3月初開始龍巖後田、平和、上杭蛟洋、永定等地農民在黨的領導下舉行了震撼八閩的閩西農民四大武裝暴動震撼八閩的「四大暴動」是如何發生的呢都有哪些歷史意義一起來了解下後田暴動1928年3月4日(農曆2月13日)後田村舉行一年一度的關帝福廟會
  • 林氏家譜
    林 4068【全國】錦江林氏家譜不分卷 清光緒十四年(1888)刊本 臺灣 美國 註:該族散居福建晉江及臺灣等地。 4069【全國】林氏宗譜二十一卷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九牧堂刊本 二十冊 日本 美國 註:封面作《林氏宗圖》。
  • 林姓朋友看過來,廣東雲浮有座400年歷史的林氏祠堂,還出過狀元
    前些天,渝帆到廣東雲浮參加了一個主題為「廣東人遊雲浮鄉村」的旅遊採風活動,一路走過,雖然並沒有什麼全國聞名的名山大川或著名景點,卻邂逅了諸多看信平凡,實則了不起的村落,它們或以悠久的歷史聞名,或以厚重的文化出彩,或以新興的面貌令人難忘,其中位於鬱南縣的蘭寨古村便是其中之一
  • 百年祠堂怎麼「活」?
    此外,祠堂作為一種鄉愁情感寄託的作用越來越凸顯。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衢江區雲溪鄉王車塘村吳氏宗祠、柯城區航埠鎮墩頭村大宗祠、常山縣招賢鎮溪上村徐氏宗祠三座宗祠。這些飽經歲月洗禮的祠堂,經過修繕、重建、改造,煥然一新。  徐氏宗祠:打造留守兒童一方樂園
  • 東坑·彭屋村|彭氏大宗祠,彭屋人的「鎮村之寶」
    彭氏大宗祠,位於東坑鎮彭屋村。明朝嘉靖(1522~1566)年間,由該村名人彭世潮(御賜進士官拜陝西道監察御史)和舉人彭禮(官拜通山縣都諭)合力歷時18載建成。彭氏大宗祠於2019年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知龍巖丨震撼八閩的「四大暴動」,你了解多少?
    1928年初春閩西各縣的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從3月初開始龍巖後田、平和、上杭蛟洋、永定等地農民在黨的領導下舉行了震撼八閩的閩西農民四大武裝暴動從而把農民運動推進到一個創建蘇維埃區域的階段震撼八閩的「四大暴動」是如何發生的呢都有哪些歷史意義
  • 潮汕祠堂文化圖文展在深圳首展
    汕頭澄海南砂鄉林氏大宗祠明萬曆年間創建,至今400多年,歷經無數次的損壞與重建,至今依然保留著原來的結構、布局與風格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林麗麗 林海):由中國新聞社廣東分社主辦的「潮汕祠堂——用千年信仰世代傳承為中華文化代言
  • 千餘名海內外宗親曼谷揭幕泰國吳氏大宗祠
    中新社曼谷六月十八日電 (記者顧時宏羅欽文)來自世界各地的吳氏宗親一千多人,十八日上午聚首曼谷,歡慶泰國吳氏宗親總會成立四十周年暨吳氏大宗祠落成揭幕。  位於曼谷湄南河畔的泰國吳氏大宗祠,是一座具有中國傳統祠堂建築風格的五進式木石結構建築,歷時五年而於今年四月建成,佔地面積七千六百平方米,雕梁畫棟,古色古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