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宜林荒山荒地443.4萬畝 植樹造林難度增加
3月24日,記者從山東省林業廳獲悉,近五年,全省累計完成造林1280萬畝,到2017年全省有林地面積5240萬畝,今年將再造林150萬畝。記者統計發現,「十二五」期間我省每年新增造林面積均300萬畝左右,2016年計劃造林170萬畝,實際完成192萬畝,2017年計劃造林130萬畝,實際完成183萬畝。從總體來看,近幾年新增造林數量呈下降趨勢,造林難度大、成本高是主要原因。
國際研究表明,一個地區要有穩定的生態系統,森林覆蓋率必須達到國土面積的1/3以上,而且要分布均勻。省政協副主席、省林業廳廳長劉均剛表示,近年來,我省林業建設雖然取得顯著成效,但總體看,依然是缺林少綠、森林資源較為匱乏的省份,全省森林覆蓋率僅有17.51%,環渤海地區森林覆蓋率不足8%,一些已經綠化的地方,森林質量不高,生態承載力不夠。
「植樹造林的難度和成本不斷增加,是新增造林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省林業廳造林綠化處副處長王力告訴記者。
隨著近年來國土綠化行動的推進,我省宜林荒地逐漸減少,造林難度越來越大。根據國家林業局2017年12月29日公布的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數據,我省可用於新增造林的宜林荒山荒地443.4萬畝,還有火燒採伐跡地47.55萬畝,疏林地55.05萬畝,嚴重沙化退化土地475萬畝,以上地類共計1021萬畝。另外,全省森林中還有防護林610萬畝,亟需撫育改造、提升質量。
同時,全省現有荒山荒灘、疏林地等主要是乾旱貧瘠荒山和重鹽鹼地,立地條件差,適宜樹種少,一般造林成本在1000元/畝以上,特殊地段造林成本在2000元/畝以上,造林成本高,林木成活難、保存難、成材難。
此外,近年來木材價格波動,也影響了普通百姓參與造林的積極性。王力告訴記者,木材價格由原來的800-1000元/平方降到500-600元/平方,使老百姓參與造林積極性受挫。
據悉,為實現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0%的目標,我省將大力挖掘綠色潛質,積極推進不宜耕作地塊退耕還林,對25度以上陡坡耕地、嚴重沙化土地、重要水源地、嚴重汙染耕地等開展退耕還果還林;挖掘零星散地、農村「四旁」和城市及周邊等土地綠化潛力,盤活利用好閒置土地,努力擴綠植綠造綠,拓展綠化空間。
此外,劉均剛告訴記者,實踐證明,創建森林城市是推進國土綠化的有效載體,能夠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形成推進國土綠化的強大合力。目前,全省17個地級城市中有11個城市已建成國家森林城市,4個城市正在創建。鄒城、曲阜、滕州、膠州等縣級市已加入到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行列。同時,全省正深入開展國家森林城市、省級森林城市、森林鄉鎮、森林村居「四級聯創」活動,力爭每年建成50個森林鄉鎮、500個森林村居,推動創建工作向基層延伸,形成完善的森林城市創建體系,為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增綠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