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宜林荒山荒地443.4萬畝 植樹造林難度增加

2020-12-07 山東頻道

原標題:山東宜林荒山荒地443.4萬畝 植樹造林難度增加

3月24日,記者從山東省林業廳獲悉,近五年,全省累計完成造林1280萬畝,到2017年全省有林地面積5240萬畝,今年將再造林150萬畝。記者統計發現,「十二五」期間我省每年新增造林面積均300萬畝左右,2016年計劃造林170萬畝,實際完成192萬畝,2017年計劃造林130萬畝,實際完成183萬畝。從總體來看,近幾年新增造林數量呈下降趨勢,造林難度大、成本高是主要原因。

國際研究表明,一個地區要有穩定的生態系統,森林覆蓋率必須達到國土面積的1/3以上,而且要分布均勻。省政協副主席、省林業廳廳長劉均剛表示,近年來,我省林業建設雖然取得顯著成效,但總體看,依然是缺林少綠、森林資源較為匱乏的省份,全省森林覆蓋率僅有17.51%,環渤海地區森林覆蓋率不足8%,一些已經綠化的地方,森林質量不高,生態承載力不夠。

「植樹造林的難度和成本不斷增加,是新增造林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省林業廳造林綠化處副處長王力告訴記者。

隨著近年來國土綠化行動的推進,我省宜林荒地逐漸減少,造林難度越來越大。根據國家林業局2017年12月29日公布的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數據,我省可用於新增造林的宜林荒山荒地443.4萬畝,還有火燒採伐跡地47.55萬畝,疏林地55.05萬畝,嚴重沙化退化土地475萬畝,以上地類共計1021萬畝。另外,全省森林中還有防護林610萬畝,亟需撫育改造、提升質量。

同時,全省現有荒山荒灘、疏林地等主要是乾旱貧瘠荒山和重鹽鹼地,立地條件差,適宜樹種少,一般造林成本在1000元/畝以上,特殊地段造林成本在2000元/畝以上,造林成本高,林木成活難、保存難、成材難。

此外,近年來木材價格波動,也影響了普通百姓參與造林的積極性。王力告訴記者,木材價格由原來的800-1000元/平方降到500-600元/平方,使老百姓參與造林積極性受挫。

據悉,為實現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0%的目標,我省將大力挖掘綠色潛質,積極推進不宜耕作地塊退耕還林,對25度以上陡坡耕地、嚴重沙化土地、重要水源地、嚴重汙染耕地等開展退耕還果還林;挖掘零星散地、農村「四旁」和城市及周邊等土地綠化潛力,盤活利用好閒置土地,努力擴綠植綠造綠,拓展綠化空間。

此外,劉均剛告訴記者,實踐證明,創建森林城市是推進國土綠化的有效載體,能夠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形成推進國土綠化的強大合力。目前,全省17個地級城市中有11個城市已建成國家森林城市,4個城市正在創建。鄒城、曲阜、滕州、膠州等縣級市已加入到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行列。同時,全省正深入開展國家森林城市、省級森林城市、森林鄉鎮、森林村居「四級聯創」活動,力爭每年建成50個森林鄉鎮、500個森林村居,推動創建工作向基層延伸,形成完善的森林城市創建體系,為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增綠添彩。

相關焦點

  • 河北省公開拍賣宜林荒山荒地
    河北省公開拍賣宜林荒山荒地     林地使用權最長期限可達70年  本報訊 (孫英明孫閣)昨日,記者從省林業局了解到,目前,我省尚有1000多萬畝宜林荒山急需治理
  •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綠化的意見
    目前,「森林重慶」建設雖已取得階段性勝利,但發展尚不平衡,全市仍有約300萬畝確權荒山荒地沒有綠化。在「森林重慶」建設的攻堅階段,全市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把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綠化放到重要議事日程,大力開展以「創綠色家同,建富裕新村」為主題的「綠山富民」行動,從2011年起,力爭用3年時間全面消滅我市宜林荒山荒地。
  • 竹山2018年將對全縣10畝以上的宜林荒山荒地綠化2.3萬畝
    荊楚網消息(通訊員程平 周玉芳)1月10日,筆者從竹山縣林業局獲悉,該縣按照"一年見成效、兩年上臺階、三年全綠化"的總體目標,對全縣範圍10畝以上的宜林荒山荒地全部進行綠化,計劃2018年完成2.3萬畝。  堅持突出重點,循序漸進。在實施精準滅荒過程中,遵循先易後難、由近及遠、重點突破的原則,先綠化近山、低山,後綠化遠山、高山。
  • 春季造林|濟寧全面啟動宜林荒山荒地綠化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曹務行 劉晨 通訊員 張裕祥 王玉鴻 張豔豔)濟寧市緊抓春季造林有利時機,全面啟動今年的宜林荒山荒地綠化工作,今年計劃完成荒山、荒灘造林2.5萬畝。
  • 河北省召開新聞發布會加快宜林荒山荒地承包拍賣力度
    在前一段通過多種形式宣傳的基礎上,根據宋恩華副省長的指示,並經省政府新聞辦公室批准,11月18日上午,河北省林業局召開宜林荒山、荒地拍賣、租賃、承包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最近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我省宜林荒山荒地拍賣、租賃、承包的有關情況。
  • 雲南:臨滄2.25萬畝荒山荒地將栽上鄉土樹
    中國園林網7月9日消息:近日,雲南省二個森林碳匯項目在臨滄啟動,臨滄市鳳慶縣和鎮康縣2.25萬畝的宜林荒山荒地上將栽種本地鄉土樹種,旨在恢復當地適生森林植被,為氣候變化減緩和適應做出貢獻,同時還能促進社區可持續發展和當地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 「荒山荒地造林綠化工程」再造秀美山川
    我市全面保護天然林和生態修復的任務仍十分繁重,需進一步大力開展荒地荒山造林綠化、新一輪退耕還林、交通幹線周邊破損山體植被恢復、生態脆弱區治理和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根據《大規模綠化綿州總體規劃(2016-2020年)》目標,規劃用5年左右時間,實施「十大工程」,其中「荒山荒地造林綠化工程」重點開展人工造林、封育管護、生態修復、國家戰略儲備林資源、人工種草和碳匯林培育等。
  • 70多年種下1.3億棵樹 右玉正攻堅最後一片宜林荒山
    右玉堅持植樹造林、綠色發展、將荒漠變為綠洲,為黃河流域生態屏障建設貢獻了力量。這兩天,右玉正在抓緊秋種,攻堅最後一片宜林荒山。山西臺記者 李媛:我現在就在山西右玉縣的楊千河鄉,都說9月的右玉色彩斑斕,但現在這裡還不是看景的時候。這裡正在進行右玉最後一片宜林荒山的綠化造林工程。
  • 宜章完成荒山荒地造林7.2萬畝 提前超額完成任務
    7.2萬畝,提前超額完成郴州市下達的計劃任務。  今年,宜章縣採取了「四早」舉措,強力推進荒山荒地造林綠化工作。一是統一思想,早部署。成立了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多個實施方案,並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明確了工作目標、職責分工和保障措施。二是創新舉措,早實施。
  • 3.4萬畝荒山荒地要成林
    今秋明春,全市將完成農村荒山荒地造林面積3.4萬畝,礦山生態恢復治理3019.2畝,建立四個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建設縣級綠化示範村100個、市級綠化示範村20個、國家級森林鄉村20個,完成全民義務植樹300萬株。
  • 張家口 張北縣植綠造林14萬畝
    今年以來,張北縣按照「新舊工程可對接,遠山荒山造林與近處宜林地增綠相結合」的思路,擴大造林規模,加快由政府投資造林為主向多元投資造林為主轉變的步伐,投資2.8億元造林14萬畝,在全縣18個鄉鎮176個行政村主要道路兩側、宜林荒山、荒地、荒灘等地塊進行造林綠化,全面改善環境質量,大幅度提高全縣森林儲備量助力文明創城。
  • 武寧又有34000畝荒山荒坡荒地披綠
    武寧又有34000畝荒山荒坡荒地披綠 發布時間:2015-03-24 08:23 瀏覽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 深耕荒山14年!植樹4萬畝造福上萬人
    「十多年前,這裡都是成片的荒山,由於石漠化、缺水嚴重,多年來一直都是光禿禿的。」光梁子山下法凹村幹部說。2006年,在光梁子山下則衝村長大的陳洪飛外出致富後返回家鄉,14年深耕荒涼的光梁子大山,先後投入1000餘萬元,將光梁子周邊近4萬畝石山、荒地變成了綠意蔥蔥、鳥語花香的世外桃源,生態效益日漸顯現,光梁子山下卡泥、法凹、巖上3個村委會21個自然村3790戶村民13218人直接受益。
  • 今年秋冬季石家莊計劃造林26.65萬畝!21個地區具體指標
    其中植樹造林15萬畝,封山育林4萬畝,森林撫育7.65萬畝。 石家莊市2019年秋冬季造林綠化任務分解表 沿湖綠化:完成造林面積4.88萬畝 涉及贊皇縣1萬畝,平山縣0.88萬畝,靈壽縣1萬畝,行唐縣0.9萬畝,井陘縣0.4萬畝,元氏縣0.7萬畝。
  • 搞好荒山綠化 山東昌樂政協助推「生態昌樂」建設
    5月8日,山東昌樂縣政協組織部分省市縣政協委員對全縣造林綠化工作進行專題視察,在喬官鎮黑山生態園現場,視察組對點線面環相結合的綜合土地綠化生態系統讚不絕口,也對全縣造林綠化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縣政府在高起點規劃、高標準栽植、高水平管護上狠下功夫,無論是造林數量、造林面積還是造林質量,均創歷史最好成績。」
  • 荒山荒地變成「金山銀山」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沙兆華 通訊員 向民貴 2000多畝曾經的荒山荒地,如今全部種上了油茶,兩個村的貧困鄉親擁有了自家的「綠色銀行」,荒山荒地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瀘溪縣合水鎮罩子坪村和溪洲村地處大山深處,兩個村共有1103戶、5017人,其中貧困人口1720人,由於大部分青壯年外出打工,兩村荒山荒地面積達6000多畝。
  • 荒山荒地變果園 群眾增收喜開顏
    栽植、澆水、剪枝,近日,龍溪村和平山上,一片忙碌景象,昔日的荒山重披綠裝,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  「以前這裡是一片芭茅山,沒有效益,每到防火季,總是擔驚受怕。」龍溪村黨總支書記李國林說。和平山面積有200餘畝,產權歸農戶,要發展產業,統一思想有難度,但不實施改造,效益難以提升。「看著眼前的一片荒山不能為群眾帶來收入,我內心很是焦慮,支村兩委下定決心,再難也要上。」
  • 無為縣11萬畝「四荒」土地披上綠裝
    巢湖日報9月27日訊 無為縣深化荒山荒坡荒地荒灘使用權改革,促進了「四荒」使用權的合理流轉和開發利用。截至目前,有600多名業主承包租賃荒山荒坡荒地荒灘11萬畝。    2000年以來,無為縣委、縣政府對「四荒」使用權採取承包、租賃、拍賣、有條件贈送等方式進行第二次轉讓開發,其使用權50年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