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解體的背後,塞爾維亞如今需要向中國求援

2020-08-28 王光之話史

王光之/一個有腔調的人文類解讀頭條號

末尾有投票

末尾連結為(黎巴嫩簡史)科普文章

向中國求援,塞爾維亞最後的底牌

塞爾維亞人,是斯拉夫人的南斯拉夫分屬,廣泛分布於巴爾幹半島,也是曾經南斯拉夫的主體民族

塞爾維亞(Republic of Serbia),位於歐洲東南部,是一個規模不大不小的國家。這個國家,有些「與世無爭」,在國際上露臉的機會也不多。

大部分人對它的印象還停留在「一戰導火索」(刺殺斐迪南的兇手是塞爾維亞人)或者「南斯拉夫最重要的加盟國」(南斯拉夫的首都是塞爾維亞貝爾格勒)上。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一個聯邦制的社會主義國家,由6個加盟共和國組成

今天的塞爾維亞,倒沒有什麼奇特的地方,在歐洲算是「差生」。但對於中國而言,它是我們在歐洲最鐵的朋友之一;同理,對於塞爾維亞而言,我們也是他們最信賴的朋友之一。

塞爾維亞是歐洲首個公開表態「參加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

塞爾維亞在歐洲的東南部,在巴爾幹半島北部

時間回到2020年的3月,正是新冠疫情最洶湧的時候,人人自危。塞爾維亞這樣的小國,自然是無法以自己的力量獨當一面的。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在一場記者會上,一把鼻涕一把淚地痛訴「歐盟靠不住」,隨即便又聲淚俱下地「請求中國援助」,這一番場景頗有些廉頗老矣的唏噓。

因為塞爾維亞曾經可是世界第七的工業國,南斯拉夫最強盛的加盟國,也是社會主義陣營裡數一數二的角色。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中國豔羨不已的對象。

2020年3月,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因為新冠疫情向中國求援

而塞爾維亞家道中落的背後,是南斯拉夫人的一曲悲歌。

塞爾維亞是如何從強盛崛起到家道中落的?

塞爾維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南斯拉夫,就如同俄羅斯代表了蘇聯。在冷戰時期,南斯拉夫是中國的鐵哥們,蘇聯和我國交惡過,但南斯拉夫沒有。

南斯拉夫電影《橋》上映於1969年,講述了南斯拉夫遊擊隊抗擊德國入侵者的英雄故事

南斯拉夫的文化產品,也一度是中國大街小巷的年代記憶,如經典電影《橋》。那句「啊!朋友,再見」時至今日,都依然是中國人對於南斯拉夫最浪漫的記憶。

1985年,南斯拉夫克羅埃西亞的街頭。南斯拉夫是相對來說,開放程度最高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之一

塞爾維亞人的歷史,就是一部民族主義裹挾的歷史,這千百年來,他們一直孜孜不倦地尋找自己的民族地位和立身之本。可到頭來,塞爾維亞卻碰了一頭包。

武契奇年輕時的照片。他出身于貝爾格萊德大學的法律系,是塞爾維亞優秀的政治家

古代時候的歐洲,無所謂民族概念,所有的老百姓依附於封建領主和國王,地主、騎士、貴族和國王統治著一切。

斯拉夫人(Slavs)起源于波蘭,為歐洲三大蠻族之一,南歐的那支就被稱作「南斯拉夫人」。

塞爾維亞,自古就是南斯拉夫人生活的土地。

世界本無所謂族群、民族概念。法國大革命中,由於推翻了國王,為了凝聚人民,肉食者和知識分子們發明了「民族主義」(Nationalism)概念,拿破崙戰爭將這種觀念傳播到了整個歐洲。

1789年-179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啟蒙思想開始傳播

工業革命後,西方逐漸強大,又將「民族主義」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帝國主義崛起後,民族主義就變質了,列強們開始用「民族主義」分化民族,乃至使民族之間互相對立、大打出手。

巴爾幹半島地圖,除了南邊的希臘,其他基本都是南斯拉夫人聚居區

在民族主義的引導下,東斯拉夫人分化為了「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等民族;西斯拉夫人分裂出了「捷克人」、「波蘭人」等;而巴爾幹半島是南斯拉夫人的聚居地,根據不同的歷史情況和國家疆域,分化出了更多的民族。

一名俄羅斯女模特,她就是很典型的斯拉夫人長相

「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波士尼亞人」、「克羅埃西亞人」、「黑山人」等等,你一隻手肯定數不過來。其中,塞爾維亞人是最為強大的南斯拉夫民族,歷史上還差點一統巴爾幹。

綠色部分為南斯拉夫人分布地區

好景不長,中東的奧斯曼帝國(Osman)崛起之後,在16世紀達到極盛,進兵佔領了巴爾幹半島,南斯拉夫人一併成了奧斯曼帝國臣民,這就在這那個時候,伊斯蘭教傳入了南歐。

波士尼亞人,就是南斯拉夫人中的穆斯林民族,這也是日後「波赫戰爭」的伏筆。

16世紀的東南歐地圖,奧斯曼帝國佔領了巴爾幹地區,俄羅斯開始崛起

奧斯曼帝國在非穆斯林地區施行「米利特」制度,每個民族和宗教各管各的,南斯拉夫貴族管南斯拉夫人,東正教教會管東正教徒。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突厥人是「一等臣民」,其餘基本都是「二等」,南斯拉夫人在這個時候很團結,彼此也很融洽。

奧斯曼帝國時期的南斯拉夫貴族和東正教教皇

奧斯曼帝國是歐洲人的一塊心病,對於信奉基督教的歐羅巴人看來,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人就是「敵人」。因此,歐洲各個大國長期資助巴爾幹和阿拉伯的民族鬥士,企圖分裂奧斯曼帝國。

終於,在沙俄的資助和塞爾維亞人幾十年如一日的鬥爭下,1878年塞爾維亞脫離奧斯曼獨立。剛獨立的塞爾維亞,雄心勃勃,自己獨立還不夠,他們的目標可是「一統南斯拉夫」。

塞爾維亞軍事博物館裡的大炮,這門大炮參加過「獨立戰爭」

而南斯拉夫人長期分家,散居各地,主要是奧斯曼帝國西疆和奧匈帝國南疆。

一戰時期的歐洲版圖,奧匈帝國是事實上的巴爾幹統治者

塞爾維亞藝高人膽大,居然就想著以一個小國之力挑戰兩個大帝國。但塞爾維亞剛獨立,一窮二白,暗殺就是最好的辦法。塞爾維亞的民族主義極度高漲,獨立以來,針對塞爾維亞君主的刺殺就沒斷過。

而1914年,塞拉耶佛街頭的一聲槍響,則讓一戰猝然爆發。

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和愛國者的幾顆子彈,換來了世界的一次浩劫。奧匈帝國宣戰塞爾維亞,沙俄宣戰奧匈帝國,德國宣戰沙俄,英法宣戰德國,歐洲「亂成了一鍋粥」。

1914年,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訪問波赫首都塞拉耶佛的時候,被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刺殺

1918年一戰結束,各個帝國都打得不成人樣,人寰慘烈。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紛紛解體,巴爾幹出現真空狀態。塞爾維亞人在一戰中的表現,可以用一個「慘烈」來形容,57%的塞族男性死亡,再加上之後的二戰,男女比例至今仍然失調。

1919年,巴黎和會召開,「華盛頓-凡爾賽」體系確立

一戰後,塞爾維亞顧不著休養生息,而是一鼓作氣,將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黑山等國通通吞併,領土擴張一倍有餘。把所有南斯拉夫人的聚居地全部吃掉後,1918年塞族人建立了南斯拉夫王國。

這是南斯拉夫人的第一次統一。

南斯拉夫王國國徽

但南斯拉夫王國的大當家是塞族人,其他民族不高興了,這其中,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最不對付。中央政府和地方自治矛盾日益嚴峻,克羅埃西亞經濟好,交稅最多,非常不滿於被剝削。

克羅埃西亞風景

就這樣,南斯拉夫人也迎來了第一次內部矛盾。二戰爆發後,克羅埃西亞第一個反水,很快就和德國人眉來眼去,並建立了法西斯政權,和烏克蘭如出一轍。而塞爾維亞遊擊隊,經常襲擾德軍和克羅埃西亞偽軍。

每一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的偉人,克羅埃西亞出了狄托。

狄托(1892-1980年),克羅埃西亞人,他是南斯拉夫總統,帶領南斯拉夫走向富強

狄托雖然是克羅埃西亞人,但他卻不是一個鼠目寸光的狹隘的民族主義者,而是一個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他26歲加入南共,並領導了南斯拉夫遊擊隊和德國侵略者作鬥爭。

南斯拉夫遊擊隊女兵

戰後,在他的領導下,南斯拉夫共和國成立。而南斯拉夫一成立,就和老大哥蘇聯極其不對付,狄托甚至不願意和史達林協談建國的事情。

很簡單,南斯拉夫和中國一樣,是自己打出來的,而不是蘇聯扶起來的。

南斯拉夫版圖

南斯拉夫準備單幹,不依附於蘇聯,也不和西方曖昧,「不結盟運動」開始。但狄托心有餘而力不足,南斯拉夫先天不足,不同的民族之間根本沒辦法視若己出。

狄托按照不同民族的情況,劃分了6個加盟共和國和3個自治省,這是一種極其脆弱的平衡。為了強行扭合,狄托於1963年出臺新憲法,賦予地方極大的自治權,中央只保留「國防、外交、司法、交通、財政、內政」六大權利。

狄托(左)和史達林會見

什麼意思呢?地方基本「自己說了算」,比美國各州還要自由。

狄托接著放權,各地官員任免都放了出去,同時還將黨的組成制改成了聯盟制,各地都有自己的黨,這就使得南斯拉夫的黨政極其鬆散和自由。

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聯盟大會

狄托到了後來,簡直就是上頭了,為了彰顯南斯拉夫不是「蘇聯」,甚至把國企、金融都下放給各地。南斯拉夫的聯邦搖搖欲墜,幾乎成了「周天子分封天下」。

但也帶來了好處,各地自負盈虧,讓南斯拉夫的經濟突飛猛進。

網絡上對於南斯拉夫的調侃

由於不和蘇聯交好,且各地有經濟自主權和市場,西方盯上了南斯拉夫,企圖以此為切口進入社會主義陣營。借著和西歐與美國的經濟貿易,1980年,南斯拉夫一度成為世界第七的工業國,經濟產值極高。

但蘇聯不開心了,冷戰時期,一切都是為了意識形態服務。蘇軍在1968年突襲布拉格之後,南斯拉夫意識到了危險。

1968年,因為害怕捷克政變,蘇軍突襲布拉格

狄托再次做出了一個非常「恐怖」的決定,下放軍權,各地可以組建自己的國防軍。自此,南斯拉夫徹底成為一個「分封國家」,藩鎮割據。經濟、軍事和司法權,都下放了,中央政府名存實亡。

各個加盟國還能一起過日子,不過看的就是狄托的臉面。

狄托還在的時候,南斯拉夫看起來欣欣向榮,各地經濟蓬勃發展,而且沒有冷戰對抗的風險。但地下,暗流湧動,各地都準備「獨立」。

80年代,美國的「裡根東風」吹到了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的經濟迎來巔峰。每10人就有1輛汽車,GDP甚至超過了不少西歐國家,汽車、航天工業更是獨步天下,體育、文化產品輻射世界。

狄托一生致力於讓南斯拉夫人團結無我,但無能為力。

1985年,南斯拉夫大閱兵

1980年,狄托去世,南斯拉夫局勢直轉而下。

塞爾維亞的悲歌,南斯拉夫的落幕

狄托去世了,南斯拉夫政治局勢出現大動蕩。南斯拉夫再也沒有一個如此強權的人物壓場,中央政府政令不出貝爾格勒。

南斯拉夫人再次內訌,首先是年輕一代的思想開始西化,並不認同社會主義南斯拉夫的統一局勢;其次,發達地區,不再願意財政補貼落後地區,矛盾激化;最後,各個加盟國有槍、有人、有權,什麼事都自己說了算,憑什麼不分家?

一個蘇聯女兵。很典型的斯拉夫人長相

塞爾維亞的命運,是和南斯拉夫息息相關的,在國際政治的風雨飄搖之中,塞爾維亞這樣子的小國,註定無法獨善其身,置身事外。誰看誰都不順眼了,南斯拉夫的解體就在不遠處了。

狄托之後的南斯拉夫領導人米洛舍維奇,是個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他的上位靠的就是塞族人的自家提拔。他的仕途平步青雲,1984年就做到了貝爾格勒市委書記。

米洛舍維奇(左)

1987年科索沃危機爆發,當地的阿爾巴尼亞族騷亂,中央派米洛舍維奇前去安撫阿族人。可誰曾想,米洛舍維奇公開支持科索沃地區的塞族,輿論引爆。米洛舍維奇和葉爾欽一樣,憑藉此次「豪賭」,1998年,成功上位塞爾維亞總統。

科索沃地區,位於塞爾維亞南部,是塞爾維亞境內的阿爾巴尼亞人的聚居地

1990年,塞爾維亞發難,要求南共以「人口為基準」,塞族人明顯最多,各個地方的代表甚至憤然離席。南共宣布解散,南斯拉夫搖搖欲墜。1991年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宣布獨立,內戰開始;1992年,波赫戰爭接踵而至;1996年科索沃戰爭又轟然而至了。

1992年,波赫戰爭中,一個女孩帶著AK47步槍防身

沒完沒了的內戰,徹底把曾經富裕、繁榮的南斯拉夫拉入了萬劫不復的地步。

世界看到了一次南斯拉夫人的同袍相殘。

南斯拉夫內戰中的克羅埃西亞部隊

90年代末戰爭結束後,只剩下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孤零零地成了個「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孤家寡人罷了。塞蒙共和國,很快也撐不住了。1999年,科索沃戰爭調停失敗。

科索沃地區的塞爾維亞部隊

柯林頓為了重振威風,直接授權北約把部隊明目張胆地開進了科索沃。結果呢?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也被北約空軍不明不白地炸了,至今沒有一個說法。

1999年,我國南聯盟大使館被北約戰機轟炸

柯林頓最後出面道歉,說是「誤炸」,可是制導飛彈居然能「誤炸」?誰也不知道這其中的隱情。2000年,米洛舍維奇落選,被送上了國際法庭,2006年死於海牙。

柯林頓

2006年,黑山也不玩了,宣布獨立,這一次塞爾維亞什麼都沒有做,累了,大家都累了。打了數百年的仗了,塞爾維亞也徹底不做「南斯拉夫大哥」的美夢了。兜兜轉轉,塞爾維亞又回到了當初獨立之時的情況,國力孱弱、民族離心。

波赫戰爭中,塞族武裝、克族武裝和穆族武裝混戰

現如今的塞爾維亞,民生凋敝、社會動蕩、經濟一塌糊塗,在外交上,依附於歐盟,俄羅斯自顧無暇,也沒辦法幫幫這個遠房親戚了。

不被歐盟接納,也挨不著俄羅斯,為了生存,塞爾維亞選擇了我們。2016年,一帶一路倡議走到了塞爾維亞,河北鋼鐵集團買下了塞爾維亞的鋼廠,為其續命。從2013年開始,我國就大力投資塞爾維亞,其中光能源項目就高達160億美元。

要知道,塞爾維亞的GDP只有500多億美元而已。

中國企業投資的塞爾維亞工廠

我們和塞爾維亞的友誼是因為「一起挨過揍」。

每次看到塞爾維亞,就能想起1999年的屈辱,但今日的中國已經不是昔日的中國,而塞爾維亞卻還是那個塞爾維亞。

你覺得塞爾維亞如何崛起? 多選
0
0%
和中國加深合作,做中國最好的朋友
0
0%
視圖和歐盟和美國合作
0
0%
重視地緣關係,和俄羅斯與南斯拉夫國家們搞好關係
0
0%
整頓經濟,改革政治,尋找民族團結的突破口

相關焦點

  • 塞爾維亞向我們求援,這個國家在哪?
    塞爾維亞國家簡介:位於巴爾幹半島中部,面積約8.84萬平方公裡,首都貝爾格勒,多瑙河穿塞爾維亞北部進入羅馬尼亞。塞爾維亞的性格很像俄羅斯,有些人稱塞爾維亞為小一號的戰鬥民族。最近歐洲的日子不太好過,因為受到疫情衝擊,開始向我國求援。有的國家請求我們幫助他們,這其中包括塞爾維亞。
  • 歐洲人一手拆解了南斯拉夫,算得上塞爾維亞的「仇人」,就拼命要...
    塞爾維亞總統近乎哽咽地向中國求援,才讓國人意識到:在遙遠的歐洲,我們還有一個小兄弟。這個面積不足9萬平方公裡,人口不過700萬的內陸小國,很多人都不曾注意。
  • 原南斯拉夫國家向中國求援:只有中國人會幫助我們
    說起塞爾維亞,恐怕不少網友都會對這個歐洲國家感覺到些許陌生。但說起南斯拉夫聯盟,想必國人永遠忘不了發生在1999年那場慘劇。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三名記者邵雲環、許杏虎和朱穎,被美國人用飛彈轟炸,當場殉職犧牲。
  • 南斯拉夫解體已經30年,塞爾維亞的兄弟還有幾個呢?
    但是這個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南斯拉夫,南斯拉夫解體已經30年,塞爾維亞的兄弟還有幾個 ?你可能想不到。南斯拉夫曾經是南部歐洲的一個強國,被稱為巴爾幹猛虎,國土面積超過26萬平方公裡,人口近三千萬。而南斯拉夫的建立,其實就是巴爾幹兄弟團結的結果。也就是為了自我安全的需要,巴爾幹的幾個兄弟民族,一起組成了南斯拉夫,存在了上百年。
  • 塞爾維亞為什麼在南斯拉夫解體後,丟失了出海口?
    但還沒安生多久,奧匈帝國又強大了起來,開始向巴爾幹半島擴張。 可能也正是由於這樣,使得各個國家幾乎沒有自保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南斯拉夫人開始向統一國家邁進。、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王國,也就是南斯拉夫王國的前身。
  • 歐洲最親華的小國,全國進入緊急狀態,總統向中國求援
    【歷史】中國古代有句話叫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體現了最早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而到現在更是如此,面對國際災難來說,其實每個國家都需要相互幫助。尤其是大國幫助小國,更是如此。最典型下面這個國家,是歐洲最親華,對華最友好的小國,全國進入緊急狀態,總統向中國求援。這個國家就是塞爾維亞。塞爾維亞是南斯拉夫解體後的主體繼承國家。也是南斯拉夫解體後,巴爾幹半島的小國了。國土面積只有幾萬平方公裡,人口不到1000萬。
  • 歐洲人拆解了南斯拉夫,算塞爾維亞的「仇人」為什麼塞爾維亞拼命要...
    塞爾維亞總統近乎哽咽地向中國求援,才讓國人意識到:在遙遠的歐洲,我們還有一個小兄弟。這個面積不足9萬平方公裡,人口不過700萬的內陸小國,很多人都不曾注意。
  • 塞爾維亞:從南斯拉夫解體後,身背3層「包袱」,解脫之路在哪?
    南斯拉夫解體後,最難受的國家為何是塞爾維亞?3層包袱壓在身上東歐劇變後,歐洲曾經強大國家南斯拉夫開始解體,南斯拉夫解體時間很長,最初克羅埃西亞等國家最先解體出來,過上幸福生活。但塞爾維亞卻經歷過三輪解體後,最終才於2006年與黑山分開。
  • 南斯拉夫解體後,7個國家心態各不同,為何塞爾維亞最恨美國?
    蘇東劇變後,除了蘇聯解體是一個大事件,其實南斯拉夫解體也是一個地緣政治事件。南斯拉夫自1992年開始分裂,前後經歷了3次分裂,最終一分為七,分裂後有一個國家不被聯合國接納,此國就是科索沃。
  • 南斯拉夫為什麼成立?又為什麼解體?
    不少人都記得曾經有個國家叫做南斯拉夫。這個曾經的巴爾幹猛虎是一度讓很多國家忌憚的存在,可惜最後還是轟然的倒塌了。那麼南斯拉夫,到底為什麼建立,又是因何解體?一戰前世界上就沒有南斯拉夫這個國家, 這一點不的不說,南斯拉夫人跟東斯拉夫和西斯拉夫人相比,差的有點多。南斯拉夫的前身其實就是一戰後建立的南斯拉夫王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垮了奧匈帝國,幾個大國非要把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等這幾個小國強行弄在一起。
  • 南斯拉夫解體,強大的海軍去哪了?如今熱兵器時代,海軍很重要!
    南斯拉夫解體,強大的海軍去哪了?在如今的熱兵器時代,海軍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通過海軍,一個國家可以將自己的軍事力量投送到遠洋地區,戰略意義十分重要。在全球化的今天,海軍的價值更是顯著。所以南斯拉夫的海軍力量不容小覷,至少在南歐地區一流的海軍。然而蘇聯解體後,南斯拉夫的加盟國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鬧獨立,導致南斯拉夫的第一次解體。解體後,原來的海軍被分走了大概一半,包括艦艇和潛艇。剩下的一半納入南聯盟海軍,隨後駐紮在蒙特內哥羅共和國的沿海。
  • 向中國求援的塞爾維亞是個什麼國家?二戰中也曾是英雄的國度!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解放斯科普裡 近日,中國幫助塞爾維亞抗擊疫情,讓人們重新記起了這個遠在歐洲巴爾幹半島的國家,更記起了那個曾經的社會主義國家
  • 南斯拉夫是如何解體的?那些分解出去的國家如今怎樣了?
    這個國家的主要民族是塞爾維亞族,南斯拉夫的建立是以塞爾維亞族在古代所統治的塞爾維亞王國為前身的基礎建立的。塞爾維亞王國經過多次戰爭兼併才有了南斯拉夫,塞爾維亞王國經過了兩次巴爾幹戰爭,並且它還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 南斯拉夫是如何解體的?那些分解出去的國家如今怎樣了?
    這個國家的主要民族是塞爾維亞族,南斯拉夫的建立是以塞爾維亞族在古代所統治的塞爾維亞王國為前身的基礎建立的。 塞爾維亞王國經過多次戰爭兼併才有了南斯拉夫,塞爾維亞王國經過了兩次巴爾幹戰爭,並且它還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 南斯拉夫解體與克羅埃西亞崛起
    位於西部沿海的達爾馬提亞,幾乎囊括了南斯拉夫所有的海岸線和沿海地區,在南斯拉夫解體和內戰後,達爾馬提亞全部歸屬於新生的克羅埃西亞共和國,它包括一條漫長而狹窄的平原地帶和一系列星羅棋布的島嶼,緊鄰亞得裡亞海
  • 南斯拉夫解體出一國,存在14年後,再次解體成3國
    在世界歷史上,發生了很多國家解體的事件,如奧匈帝國解體,蘇聯解體,西印度洋聯邦解體等,都是一個國家分裂成好多個國家。
  • 南斯拉夫解體後,成員國紛紛加入歐盟和北約,塞爾維亞為何沒有?
    ,最終南斯拉夫解體為6個國家,在解體之後,除塞爾維亞之外的國家,都積極加入到歐盟和北約當中,以尋求快速發展。 前南斯拉夫的成員國除塞爾維亞都加入到歐盟,有4個國家加入到北約當中,其實塞爾維亞也想與歐盟、北約一起玩,可是卻始終卻玩不到一起去,因為這其中有很多原因限制著塞爾維亞。
  • 前南斯拉夫解體原因全面解析
    從前南斯拉夫的解體中,中國或許可以學到很多經驗和教訓。一、回顧解體的歷程:打開的潘多拉盒子前南斯拉夫,全稱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成立於1963年,前身是1945年成立的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二、解體前後的南斯拉夫:20年恍然如夢要了解解體對這片土地的影響有多深,僅僅是數據和事件還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的是這片土地上普通人的悲歡離合。
  • 從遺忘到追憶,如今的塞爾維亞人,為何懷念狄托的南斯拉夫時代
    南斯拉夫解體後,狄托一度被前南地區的人們所遺忘,不過,在經歷了不斷的分裂和內戰之後,如今的前南人民,開始懷念狄托時代的美好生活,都說那是黃金般的歲月,活得很幸福很有尊嚴。 最近,塞爾維亞電視一臺,每晚8點所播放的《黑名單上的人》,引起市民的熱烈追捧。
  • 南斯拉夫解體後的動蕩與科索沃戰爭
    同樣地有人受利就有人受害,其中最明顯地就是俄羅斯和塞爾維亞,一個是失去了蘇聯加盟國,另一個則是失去了南斯拉夫的加盟國,而相比較於俄羅斯似乎是「心甘情願」的解體,塞爾維亞則顯得反應強烈,因此這裡也成了東歐劇變後戰爭的聚集地,八十年前一戰的巴爾幹火藥桶又一次被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