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一葉扁舟 每天打撈近3噸垃圾 為咱南陽的水上環衛工點讚

2021-01-09 新浪南陽看點

冬季,人們都穿著厚厚的棉衣保暖,但有一群人卻在冰冷的河水中打撈垃圾,他們就是白河國家城市溼地公園水上環衛所河道清潔工。清晨,天剛蒙蒙亮,白河水面上飄著白霧,靜止的河裡結了一層薄冰,清潔工們每天撐一葉扁舟,拿一根撈網,堅持在寒風刺骨的河面上手動作業,守護著河面的清潔。

兩名清潔工在打撈垃圾

寒冬下河作業 每天帶著暖瓶驅寒

從光武大橋至白河大橋處,馮新哲、賈新成、張志亮等7位河道清潔工起早貪黑撈淤泥、清垃圾,甚至在大冷天裡也要浸泡在冰冷的河水中用雙手打撈各類垃圾。為了驅寒除溼,他們每天都帶一個暖瓶。

早晨7時,清潔工開始了一天的河面清潔工作。穿著救生衣和水褲的他們看起來稍微有些臃腫。「裡面穿了秋褲、棉褲,但下河還是感覺寒冷刺骨。」一位清潔工告訴記者,冬天,身上的救生衣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但常在河邊走,打溼鞋子是常事,稍不注意,鞋子裡就會灌進涼水。

「夏天,扔進河道中的垃圾容易腐敗發臭,而冬天,浸泡在冰冷的河水中卻更是讓人吃不消。」他說,早晨露水重,溼滑的河堤護坡也給清潔工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在工作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滑入河中。

為驅寒祛溼,清潔工每次工作上岸後,倒壺熱水就成為了習慣,「借暖和勁兒,讓冰冷僵硬的四肢恢復正常,可以舒舒服服休息一下。」一位清潔工說。

一天打撈近3噸垃圾 呼籲大家愛護環境

在打撈河面垃圾時,一人拿著打撈網站在船頭,另一人清潔工在船尾操控打撈船駛向目的地。打撈網在清潔工手中左右翻飛,無數次從水面掠過,一點點地撈起漂浮在水面的垃圾。

白河大橋北邊一處回水灣裡,大量的枯枝敗葉、塑膠袋等漂浮聚集在水面,一名清潔工拿出撈網,順著水邊清理垃圾。他一邊打撈一邊告訴記者:「塑膠袋、塑料瓶不好打撈,稍一用力,垃圾就會被水波推開。」為此,他要把撈網對準垃圾從側面舀起來。不一會兒,打撈物就裝滿了小船。隨後,他們打撈上來的垃圾會被集中清理運走,進行無害化處理。

據工作人員介紹,水面上垃圾大多為枯枝樹葉、白色垃圾、水草、動物屍體等,冬季一天能打撈落葉、垃圾近3噸,有些雜物和垃圾主要是市民隨意丟棄造成的,還有些是從上遊漂下來的,這不僅影響美觀,同時也汙染水質。

7名河道清潔工每天沿著河流巡護,粗糙的雙手滿是凍瘡,正是他們不畏嚴寒、辛勤勞動才換來白河的潺潺清流。他們呼籲市民:愛護環境,保護水源,自覺對動物屍體進行無害化處理,妥善處置生活垃圾,共同愛護母親河

· ENJOY ·

記者 楊青 通訊員 許宜龍 文/圖

編輯 蔡婧

審核 高如衡

(來源:南都晨報)

相關焦點

  • 「水上美容師」一年打撈近1000噸垃圾 
    8月27日下午三點,在越城區羅門江上,69歲的王張浩戴著一頂草帽,撐著船槳在河面上緩緩前行,只見他揮動著長長的打撈竿,把垃圾、枯葉、浮萍等漂浮物一一打撈上來。作為紹興內河河面上環衛隊伍中的「水上美容師」之一,他的打撈竿不放過一片樹葉,小木船經過的水面變得乾淨整潔。「王張浩負責的這條羅門江單邊長2公裡左右。」河道保潔管理員堵志芳介紹到,「這段期間落葉和水草比較多,打撈任務艱巨,一天需要來回兩三次。」雖然昨天的氣溫已經有點回落,但河面上一陣陣熱浪襲來,不一會兒,王張浩額頭上掛滿了汗珠。小船上沒有遮陽設備,一頂帽子就是他全部的防曬裝備。
  • 環衛工香山鬼見愁峭壁清垃圾 每天工作15小時吃住在山上
    原標題:環衛工香山鬼見愁峭壁清垃圾   香山公園的140餘名環衛工人每天工作15個小時,多數時間在陡峭的山路和峭壁邊上撿拾垃圾。10月1日、2日兩天,撿拾了6噸垃圾,比去年減少了約20%。   越陡峭垃圾越多綁繩子翻欄杆清理   53歲的陳師傅綰起拇指粗的消防長繩,扔到香爐峰鬼見愁附近的一處掛在峭壁邊的樹上,雙手按在一米多的欄杆上,用力一撐,攀上欄杆,翻越過去。
  • 烈日下溧陽環衛人堅守保潔第一線,維護環境衛生就是為他們點讚
    近日,記者走近環衛工人,近距離記錄下他們的一天。上午9點,豔陽高照,餐廚垃圾收運工人陸小平和官榮娣正在上河城緊張地忙碌著每天早上5點,環衛工人們大都走上崗位,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掃馬路、收垃圾、打撈河道等。上午9點,豔陽高照,餐廚垃圾收運工人陸小平和官榮娣正在上河城緊張地忙碌著。
  • 舊衣服內藏的3.8萬現金被當成垃圾扔了,環衛工翻扒30多噸垃圾幫其...
    8月24日,黃江鎮一農民工的妻子張某在搞衛生時,誤將其丈夫藏有3.8萬元現金的舊衣服當成垃圾扔入了垃圾桶。獲悉張女士遭遇的困難後,該垃圾中轉站6名環衛工人葉小雄、羅傑、李召國、周高陂、謝玉珍和吳仕碧花了近4個小時,翻扒了30多噸垃圾,成功幫張女士找回被她當垃圾扔掉的3.8萬元。
  • 猝死在崗位上的成都環衛工被認定為工傷:最後一刻仍在鏟垃圾
    「運垃圾那個伍大爺突然去世了」、「倒下之前正在用鏟子清垃圾」…… 1月7日晚上8點過,四川成都氣溫4℃左右,一陣寒風吹來讓人瑟瑟發抖,在成都西體路5號33棟樓前的垃圾站,擠滿了圍觀市民,大家口中議論紛紛的這位「伍大爺」,是成都行建環衛公司的一名垃圾清運工,大約3個小時前,正在此處清運垃圾的他意外地倒在地上,這一倒便再也沒能起來。
  • 一葉扁舟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一葉扁舟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一葉扁舟的詳細解釋: 成語名稱:一葉扁舟(yī yè piān zhōu) 成語釋義:扁舟:小船。像一片樹葉那樣的小船。
  • 女子把2萬元當作垃圾丟掉,站在陰涼處看著環衛工手翻10噸垃圾
    你見過凌晨四點洛杉磯的嗎?每天天還沒有完全亮起來的時候,細心的民眾們可以聽到街面上有人打掃的聲音,這些就是我們盡職盡責的環衛工人們,他們為我們的環境做出了特別大的貢獻,世界各地都有他們的身影,也正是有了這樣一群辛勤勞動的環衛工人,才能夠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整潔明亮!
  • 環衛工清理衛生死角的「怪異」設備,都是啥高科技?
    街面洗掃車的功能非常齊全,可將道路清掃、灑水降塵、垃圾收集等任務一次性打包完成。對環衛工人而言,只要駕車駛過街面,就能輕鬆快速地完成打掃工作。 3 口香糖汙漬清除機 要說路面上最煩人的汙漬,當屬口香糖了。可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不小心踩到路上的口香糖,黏黏糊糊又弄不掉,別提多煩人了。 對清潔工而言,黏在路上的口香糖也是最難清理的。
  • 金山老百姓對於「德陽環衛工往擋路轎車撒垃圾」有話要說
    近日網傳四川德陽環衛工往擋路轎車撒垃圾一事,眾多網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大妞就是德陽羅江金山人,只想說說作為本地人的我對此事的看法。視頻中的垃圾池位於金山鎮涼山路廣場邊,涼山路是G108通向G5京昆高速的必經之路,車流量大。
  • 一夜爆竹聲北京大年夜環衛工清掃炮仗皮179.5噸
    昨日凌晨1點,環衛工人在南三環清掃煙花爆竹垃圾,據現場負責人介紹,今年煙花垃圾量整體呈下降趨勢。 1月27日晚11點,申軍健整裝待發,半個小時後,他開著環衛車來到南三環方莊橋,直至1月28日(大年初一)凌晨,申軍健和他的同事一共清掃了3噸爆竹皮。 當城市的人們都在熟睡時,寂靜的街道上能見到最多的就是身穿橘黃色工作服的環衛工。除夕夜、大年初一的凌晨時段,這樣的身影出現在街道的各個角落。
  • 梁平:除夕夜,440名環衛工工作在街頭
    原標題:梁平:除夕夜,440名環衛工工作在街頭 華龍網2月23日14時訊(通訊員 蔣婷)寧可一人髒,換得萬家樂。除夕,是萬家團圓、舉家歡樂之時,我們的城市美容師——環衛工卻離開溫馨的家,走上大街小巷、走進宿舍小區,用辛勤的勞動為這座城市帶來乾淨和整潔,讓人們過上一個舒心的歡樂年。
  • 冬日清晨的環衛工(徐朝)
    燈光下看到,身著「遠大環衛」工作服的環衛工人們忙碌的身影。 伴隨著「東方紅,大陽升……」悠揚的音樂敲響了清晨六點的鐘聲。一位身穿「遠大環衛」黃色坎肩,頭戴「遠大環衛」黃色帽子的老大娘開始彎著腰,用掃帚清掃落地的樹葉。我湊上去,怕影響她的工作,放慢了腳步和她聊起來。裴大娘今年72歲,家住縣城南門裡村,家中6口人,孫子、孫女讀大學。我問她:「70多歲的人了怎麼還幹環衛工作?」
  • 官方回應環衛工往轎車上鏟垃圾 已批評教育該環衛工
    官方回應環衛工往轎車上鏟垃圾 已批評教育該環衛工時間:2020-12-13 11:4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官方回應環衛工往轎車上鏟垃圾 已批評教育該環衛工 2月12日,四川德陽。11日,有網友反映,金山鎮一環衛工,故意把垃圾倒在路邊停放的轎車上。
  • 威海城管街頭為環衛工按摩 社會各界向"按摩哥"學習
    一時間,烈日下為環衛工按摩的熱心城管信息採集員孫衛東,成為眾多網友討論、熱議的焦點人物。    除此之外,威海報業集團官方微博@威海播報、威海新聞網、掌上威海微信平臺等媒體上所編發的相關新聞報導,也被網友們紛紛轉發、評論、點讚,緊隨該報導發出的關愛「城市美容師」倡議,也迅速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和支持。
  • 除夕夜上海2萬餘名環衛工人「不放假」!清掃1800餘噸道路垃圾
    但是有無數的環衛工人,他們仍舊堅守在崗位上。除夕夜上海2萬餘名環衛工人「不放假」!清掃1800餘噸道路垃圾除夕之夜,在上海,有2萬餘名一線環衛工人們還堅守在崗位上,在我們與家人一起看著春晚的時候,他們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在寒冷的冬天堅守在崗位上,清掃著各種垃圾,還我們一個乾淨的新年。
  • 藏現金的舊奶粉罐不慎被扔 環衛工翻十幾噸"垃圾山"找失物
    原標題:現金藏身舊奶粉罐被扔,徐浦環衛工幾小時「折騰」翻十幾噸「垃圾山」完璧歸趙  東方網5月26日消息:5月21日上午,位於徐匯區的環境實業徐浦基地中轉二樓卸料平臺,貨櫃運輸車運,多功能挖掘機挖,人工翻,一番忙碌景象。原來這是徐浦基地的員工們正在幫失主尋找失物。
  • 長沙環衛工每年200傷 平均5人/年死於市民惡習
    一張紙屑牽著1.1萬環衛工的心  根據長沙市城管局提供的數據顯示,長沙平均每天產生垃圾3000多噸,最高峰可產生垃圾3600—3700噸。這些垃圾都如何消失在城市中?  打個比方,市民隨意扔在馬路上的垃圾(或由居民直接丟進垃圾桶),環衛工人進行清掃,倒入保潔車,運到就近的垃圾站,再由垃圾車運至長沙市第一垃圾中轉處理場。
  • 朝陽環衛中心垃圾清運車駕駛員王照中:從凌晨五點忙到下午三點多
    凌晨5點,朝陽區環衛中心一清場車隊停車場內,王照中早已忙活開了。面前這輛外形與半掛式運輸車相似卻不帶車廂的「大傢伙」,是他的「老搭檔」。作為一名垃圾清運車駕駛員,王照中每一個出車的早晨,都從檢查車況開始。
  • 廣州環衛工使用的高科技神器超乎你想像
    他們,是5萬8千名環衛工人。為廣州市民服務的環衛工人 資料圖/羊城派記者 何奔 廣州有22356萬平方米的市域面積屬於市政清掃保潔面積。除去運輸和處置崗位,每位廣州城市美容師每天需將大約一個小型足球場的面積打掃乾淨。
  • 戰高溫|湘江「清道夫」:一個鬥笠五瓶水 日清垃圾六噸
    上午九點,烈日烘烤著大地,一絲風也沒有,站在陽光下,熱浪襲人。此時湘江永州段,幾艘人工清漂船已經活躍在江面。不久前,湘江洪峰過境,大量漂浮物聚集在冷水灘宋家洲及湘江中上遊碼頭等區域。「我們天天都要來清理,每人負責三至四公裡的河段,五個人每人每天清理垃圾六噸。」 清漂工陳發糧連臉上流淌的汗水也顧不得擦,忙著用手中的網子將水面漂浮物打撈上船。他告訴筆者,從洪峰過境到現在,他們已經連續忙碌了十來天。 把漂浮在江面的雜物撈上來看似一個簡單的動作,做起來卻並不真容易。當筆者嘗試著幫他們打打下手時,才發現實際操作比想像中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