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 探索中華文化之脈絡,聆聽世間百態之心聲
作者 | 國學大觀園
註:此文原創,更多文章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每日獲取經典好文
俗語文化,作為古人的智慧結晶,一直源遠流長,延綿不絕,在中華文化這座寶庫之中,散發著獨特的哲理光輝。俗語又稱為老話,由於其字面意思讓人覺得十分好理解,所以老百姓才願意口口相傳。我們作為中國人,一定要牢記這些俗語,領悟這些教誨,才能在以後的生活中規避掉很多的風險,人生的道路才會一馬平川。
我們今天說的俗語,農村裡非常流行的一句老話,那就是「雞不過六,狗不過八」。乍一看,我們會覺得十分的詫異,為什麼雞和數字六聯繫在了一起,而狗與數字八又有哪些關係,別著急,我們一一說來。
雞不過六,狗不過八
其實這句話的表面意思就是雞一般活不到六年,狗一般活不到八年。但是有很多人都不以為然,雞活不到六年也就算了,但是狗一般都是可以活到十幾年的,很多人家中的狗狗有的甚至活了將近二十年,可謂是長壽了。其實從表面意思理解,不是俗語的真正要表達的意思,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養雞不要超過六年,養狗不要超過八年。由於古代人比較封建和迷信,他們認為當這些家畜經常與人接觸,時間一旦太長,就會變得非常通人氣,從而就會修煉成精,變成老百姓口中說的妖怪,而這種說法源於古代的一本書籍《易妖》。
《易妖》這本書說的就是一些比較離奇的故事,成書的年份在晉朝時期,而「雞不過六,狗不過八」就出自這本典籍。據本書記載,有一位老者,家境非常的富裕,他養了一隻大白狗,平時與這隻白狗關係非常的好,到哪去都要帶著它,養的年份也有10多年了,感情很深厚。但是有一天這位老者突然暴病身亡,家中的兒女只好把老者安葬在山野之中,隨著老人一同消失的,還有那隻白狗。家人人文可能是這隻白狗與老人關係太好,自己孤身離開陪老者去了。
但是沒過幾個月,那位老者突然回到家中,兒女們感覺十分的詫異和不解,問老者出了什麼事了。老者回答說自己死後不久,被一個雲遊道士給救活了,那位道士帶著老者踏遍千山萬水才回到陽間。兒女們非常的高興,又像從前一樣和老者在一起過著舒適的生活。
過了一段時間,老者要過生日了,兒女們到處發請帖來為自己的父親置辦壽宴。在酒席之間,老者看到這麼多人也非常開心,喝了很多酒,也吃了很多肉,酒足飯飽困意就上來了,於是趴在躺椅上呼呼大睡,旁邊的親朋好友看見老者喝醉,合力將老者抬到臥室。可是剛把老者抬到床上的時候,那位老者竟然變成了一隻白狗,和老者生前的那隻白狗一模一樣。這下大家可就慌了神,趕緊把這隻大白狗捆起來放到火中給燒死了。
古人認為,家中的一些動物,如果長時間與人在一起,多多少少都會沾上人的靈氣,時間越長,它們對人就越了解,從而做出對人有危害的事情。現代,很多人養的狗,都是十分聰明的,而且善解人意,主人不斷訓練只是其中一方面,還有一個方面是動物本身的學習能力,有很多沒有教的東西它們也會做,會覺得十分詫異。
總結
當然這只是老祖宗對我們的一些告誡,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律,生死存亡也是自有一定之規,就像雞與狗的壽命一般不過短短幾年到十幾年時間,我們要尊重生命的成長,同時也要客觀地看待俗語文化的內涵。
今日話題:你覺得雞和狗與人待在一起久了,會不會通靈氣呢?請關注國學大觀園,更多精彩原創文章,與您分享品讀,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