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軍上將抗日犧牲後,子女淪為乞丐,蔣介石得知後羞愧難當
「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念」,言語的意思為主將如果要有了與敵人必死的決心之後,那麼士兵們就會擰成一股繩,不會貪生怕死,說出此話的是國軍上將軍長——郝夢齡,此人還是在抗日戰爭中第一個犧牲的國軍軍長
-
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八位國軍高級將領,有三位來自四川
在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中,國共兩黨領導的軍隊投身抗日戰場,均付出了極大的犧牲。他們用血肉之軀,譜寫了一曲曲慷慨赴死、氣壯山河的壯麗凱歌,像八路軍、新四軍抗日殉國將領的事跡多見於各種報刊,但系統介紹國民黨將領抗日殉國事跡的文章尚不多見。據統計,犧牲在抗日戰場上的國民黨將級軍官達200餘名。
-
張靈甫被擊斃時,佩戴中將軍銜,為何死後又被追授中將?
而對於在戰役中死去的張靈甫,蔣介石追授其為中將軍銜,給他刻了一塊「效忠黨國」的碑立在了南京的玄武湖畔,還把一艘巡洋艦改名為「靈甫號」。看到這裡,是不是有人感到奇怪,張靈甫戰前不就是中將軍銜,為何還要追授一次?其實,很多人搞錯了國民黨中的軍銜,國民黨的軍銜有正式軍銜和職務軍銜之分,正式軍銜是政府主席籤發的,不隨職務的調動而變動,只有褫奪和晉升這兩種情況。
-
全面抗戰陣亡將軍中,除了張自忠還有誰被追授過二級上將?
注:全面抗戰中陣亡的中將及以上軍官部分會追授上將,有的是追授 陸軍上將銜 有的是追授 陸軍二級上將銜。這2者是有區別的,我們所知的中將軍官陣亡後追授者除王勁哉(其實並未陣亡,重傷被俘)都是追授陸軍上將銜,陸軍上將銜張自忠是追授二級上將。
-
國軍上將抗日犧牲後,子女淪為乞丐,蔣介石羞愧難當
1938年毛主席在延安追悼抗日陣亡將士大會上說「他是中國人民崇高偉大的模範,證明中華民族絕不是一群綿羊,而是富於民族自尊心與人類正義心的偉大民族」。 毛主席稱讚的這位將士名叫郝夢齡,他在對日作戰的忻口會戰中壯烈犧牲,年僅39歲,他是抗日戰爭中犧牲的第一位軍長。
-
他參加了九次國軍與日軍的會戰,最後一次犧牲,後追授陸軍上將
但凡是在與日軍的戰鬥中犧牲死後被追授國民黨陸軍上將的將領,往往都是留名青史的民族英雄,其中除了像張自忠、趙登禹這樣如雷貫耳的名字,還有一些相對無名卻同樣傳奇的英雄,比如王甲本。王甲本出身於軍官世家,可惜父母在他17歲的時候都相繼去世,家道中落的王甲本不得不選擇投靠父親的好友範石生,後者很欣賞這個晚輩,送他到雲南講武堂學習,繼承了父親的遺志。
-
他曾是國軍中將,英勇抗日卻被撤職,轉投共產黨後官至軍長
他曾是國軍中將,英勇抗日卻被撤職,轉投共產黨後官至軍長他就是國軍中將張軫,開始時在黃埔軍校當教官,很多後來的大將都是他的門生,後來由於心中的理想他毅然放棄安定的職業,參加了北伐戰爭,為消滅孫傳芳立下了汗馬功勞,北伐結束後。
-
解放戰爭中,被擊斃的2個國軍上將是誰?至今也沒找到開槍者
24人(追授除外),大多是民國中後期鎮守一方的重要將領;中將加二級上將銜者有53人,基本為在戰爭中晉升的集團軍總司令。如抗戰英烈張自忠將軍,生前就是中將加二級上將銜,殉國後才被追授二級上將。 那麼,被擊斃的2個國軍上將是誰,當時是什麼樣的上將軍銜? 01 胡若愚 民國時期叫胡若愚的名人有2個,一個是張學良將軍的副官,35歲就當上了北平市長兼青島市長,被稱為「少爺市長」。
-
國共雙方公認的二十二名國軍抗日名將(中)
7.東方隆美爾----孫立人,1900-1990,安徽,抗戰時為國軍陸軍中將(後在臺灣晉升為二級上將),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勳章,美國二戰銀質自由勳章,抗戰時曾任新一軍軍長。1945年1月時任新一軍軍長參與滇西戰役獲青天白日勳章,後曾獲美國二戰銀質自由勳章,有「東方隆美爾」之譽,被打敗的日軍尊稱為戰神,不過沒有收錄在大陸官方紀念網站,故排名靠後。8.聲震崑崙關的抗日將軍----杜聿明,1904-1981,陝西,抗戰時為國軍陸軍中將,美國總統的抗戰銀質自由勳章,抗戰時曾任國民黨六大候補中央執行委員,1942年底擔任第五集團軍總司令。
-
抗戰時期,國軍陣亡的2位集團軍司令,7位軍長,都是誰?
張自忠將軍在有機會撤退的情況下,選擇了抵抗到底,最終壯烈犧牲。1940年5月28日國民政府追授張自忠為陸軍上將。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時,郝夢齡正在去四川陸大的路上。得知消息後,他立即返回部隊,請求北上抗日。同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線忻口會戰中,郝夢齡壯烈殉國,是抗戰中犧牲的第一位軍長。
-
盤點抗日戰爭中國民黨軍隊犧牲的高級將領
1937年7月,南京國民政府發布命令,追授佟麟閣為陸軍二級上將。 佟麟閣將軍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趙登禹為保衛北平而犧牲1937年7月26日,趙登禹負責北平防務;與日軍血戰六小時,在集結途中,不幸被日軍的伏兵擊中胸部,壯烈殉國,年僅39歲。被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郝夢齡寧死不退一步酷愛讀書、持身以正、治軍嚴明。
-
國軍十大抗日名將都有誰 ?
,趙任南苑指揮官,1937年7月,率部趕往北平布防,於日軍血戰六小時,不幸犧牲,是我國抗日史上犧牲的第一位師長。擊斃日軍四千餘人,升任七十四軍副軍長,次年6月,升任軍長,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奉命攔截日軍兩個師團,用時三天,收復高安城,1941年,參加上高會戰,雞公嶺戰役中,擊斃日軍一千餘人,白茅山戰役中,擊斃日軍兩千餘人,後清理河南全部日軍,官橋戰鬥中,擊斃日軍600餘人,擊斃日軍第三十四師團長巖永,收復高安鎮。
-
抗日英烈馮安邦將軍之墓探秘
最近,記者隨湖北省襄陽市幾位民間文化人士探訪發現,他的墓地依然成謎,但當地政府已經啟動相關建設,以紀念這位為國殉難的抗日英烈。 在襄陽古城南的漢江邊上,有一座山勢並不高但名氣頗大的峴首山,相傳這裡就是馮安邦的安葬之地。在襄陽市山水文化研究會會長白昀的帶領下,記者一行沿著山道前行,不一會兒便來到山頂,在一片開闊的莊稼地裡,有一處荒草叢生的大土堆格外顯眼。
-
抗日名將張自忠:民族英烈絕代勇將,國軍中抗戰犧牲的最高將領
後於三月七日,他率部隊隨軍抵達遵化後與日軍遭遇,並在三屯營展開了持續七天的激戰。敵人因長時間無法取勝,故而將主要攻擊目標轉向羅文峪。察覺到日軍如此目的後,他便抽出部隊調去羅部陣地協助抗敵。結果日軍再次吃了敗仗,狼狽撤退。在抗戰前期,如此勝利是我方軍隊戰績中是少有的。一九三七年二月,在國內外多方勢力的努力下,國共達成議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
紀念抗日名將張自忠殉國80周年!湖北襄陽集會朗誦《永遠的將軍...
今天5.16,張自忠為國犧牲所在地湖北襄陽十裡長山百姓自發祭典活動,襄陽朗誦協會在張自忠紀念碑前朗誦詩歌《永遠的將軍 永遠的光榮》! 永遠的將軍 永遠的光榮 ——獻給抗日名將張自忠
-
他倆是國軍名將,名字聽起來很像,都是抗日英雄,還都是二級上將
他倆是國軍名將,名字聽起來很像,都是抗日英雄,還都是二級上將 抗戰時期,中國人有四萬萬人,就是4億人,肯定有很多重名的人,讀音相近的更多了。我軍中就有王平、王平水2位將軍。
-
抗日英雄黃梅興,曾參與一二八抗日和淞滬會戰,犧牲時年僅40歲
小日本一直想要吞下中國,可惜,他的如意算盤並沒有得逞。中國人堅持抵抗,毫不退縮,最終贏得了抗戰,徹底把日軍趕出國門。而這期間,犧牲了多少仁人志士,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有這樣一位國軍將領,在上海,曾參與了一二八淞滬抗戰和1937年的淞滬大會戰。在這兩次戰爭中,他驍勇善戰,打出了中國軍人的氣概。可惜的是,在淞滬會戰中,他被日軍的炮彈擊中,壯烈犧牲。他就是黃梅興將軍。
-
國共雙方公認的二十二名國軍抗日名將(上)
1.抗日戰神---薛嶽,1896-1998,廣東,抗戰時為國軍陸軍二級上將,抗戰時曾任國民黨五、六屆中央監察委員,湖南省主席,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勳章,美國總統二戰金質自由勳章,國民政府首批抗戰勝利勳章。薛嶽公認為抗日戰爭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指揮其部先後殲敵十四萬。
-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抗日英烈馮安邦將軍之墓探秘
在襄陽古城南的漢江邊上,有一座山勢不高但名氣頗大的峴首山,相傳這裡就是馮安邦的安葬之地。在襄陽市山水文化研究會會長白昀的帶領下,記者一行沿著山道前行,不一會兒便來到山頂,在一片開闊的莊稼地裡,有一處荒草叢生的大土堆格外顯眼。白昀說,這就是他們考證後確認的馮安邦將軍之墓。 馮安邦是國民黨抗日將領,山東無棣人。
-
抗日戰爭時期,國軍打仗最厲害的4位名將!
在國軍指揮的眾多大型會戰中,有4位將領非常出色,有著抗日名將的美名。第一位:靠自己部隊消滅日軍最多的軍事將領孫立人(1900—1990),出生於安徽省廬江縣,在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後前往美國學習,之後考入維吉尼亞軍事學院,從此步入軍旅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