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將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爭取新「城市名片」

2020-12-21 醒獅評論

我市將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昨日,由市政府印發的《廈門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出爐。這意味著,我市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將全力爭取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張新的「城市名片」。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福州古厝〉序》指出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此次廈門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將為廈門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奠定堅實基礎,有助於提升城市精神與內涵,打造高素質高顏值之城。

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廈門將如何行動?市資源規劃局、市文旅局牽頭落實,摸清全市文化遺產家底、推動歷史風貌建築修繕與活化利用、強化文物保護能力……通過種種舉措,全力推動申報工作開展,促使廈門傳承歷史文脈、提升文化品位,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城,煥發高素質、高顏值的城市風採。

摸清家底梳理歷史文化遺存

廈門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西晉,廈門島建城於明朝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1912年建縣,1935年正式成立廈門市。廈門歷史悠久、文化多元,歷史文化遺存類型豐富、風貌獨特,歷史空間格局完整、遺存真實。歷代文物古蹟十分豐富,千百年來留下了大量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化遺產。

因此,申請歷史文化名城,首先要做的是「摸清家底」。根據《方案》,此次申報工作中,各區將設立或完善名城保護機構,全面梳理和收集廈門歷史沿革、地方歷史與文化遺產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相關文史資料,不僅包括世界文化遺產、歷史建築、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包括歷史街巷、歷史文化街區內的歷史環境要素——如古塔、古井、牌坊、戲臺、100年以上的古樹名木等。家底梳理,分為不可移動文物、歷史風貌建築、紅色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名人軼事、廈臺關係、保護規劃、宣傳工作、法律法規等。

同時,將對全市物質文化遺產(文物)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挖掘,對文物進行建檔、掛牌、保護、修繕,讓每一件文物都能得到分類保護,全面強化文物保護能力;將對歷史風貌建築開展普查、認定、建檔和掛牌等工作,做到每幢歷史風貌建築都有「身份證」。

編制規劃保存城市歷史記憶

近代歷史的波折起伏,在廈門這片土地上留下了印記。在「老廈門」坐落的廈港、鷺江片區,走街串巷,隨處都能遇見頗具風情的歷史風貌建築、歷史街巷空間。這些歷史遺存形成了具有歷史特色的城市肌理、自然有機的道路格局、優美風情的街區環境,與多樣的建築風格和園林景觀的物質遺存,共同展示出中國傳統文化、閩南地方文化與外來多元文化,在社會生活、建築園林設計及建造、藝術風格、現代技術方面廣泛而深入的交流,是全球化早期階段人類價值觀在東亞和東南亞沿海地區交流、互鑑、融合的集中體現。通過此次申報,有關部門將對這些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修繕進一步規劃策劃。

在申報期間,市資源規劃局將加快編制完成《廈門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一批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不同的歷史文化街區相應規劃都將被量身定製,其中包括廈門市民熟知的鼓浪嶼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中山路和集美學村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廈港和同安老城歷史風貌區等。

強化保護修繕活化利用並舉

文物保護是申報歷史文化名城的重點要素之一。據悉,目前廈門普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共1745處,登記匯總、專家甄別定級可移動文物共32442件,全市納入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的不可移動文物共209處(共261個點)。

近年來,廈門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在我市翔安開發區、第二西通道建設、火車站南站改造、地鐵建設等許多重大建設工程中,積極做好施工線路文物勘探,搶救保護了一批珍貴文物;還曾於2016年配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開展廈門沿海水下文物調查,並積極發動祖籍廈門的華人華僑、海峽兩岸廈門宗親和信徒等投入到文物保護中。

除保護外,有關部門還將加強對已公布的文保單位、不可移動文物點、歷史文化街區、歷史風貌建築的修繕整治——根據《方案》,有關部門將在申報期間,重點推進鼓浪嶼、中山路和集美學村歷史文化街區的修繕整治,或將恢復部分重點歷史街巷的原有鋪裝。

在這一過程中,一些歷史風貌建築、歷史文化街區或將得到進一步活化利用。事實上,在活化利用歷史風貌建築方面,鼓浪嶼就是一個行動範本。鼓浪嶼有931棟歷史風貌建築、154棟為文物保護單位,自實施「全島博物館」計劃以來,已建成十個主題展館,充分展示了鼓浪嶼教育、醫療、社區建設、音樂、人文等各方面的成就和價值,發揮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推進文旅融合;鼓浪嶼還出臺「以獎代補」政策,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利用歷史建築開設各類歷史文化展館,豐富歷史建築活化利用方式。除歷史風貌建築外,《方案》還要求有關單位依託博物館、歷史文化街區、文化館等公共文化場所,建立和完善一批非物質文化傳習中心,實現活態傳承與系統性保護。

保護修繕與活化利用並舉,將促使歷史風貌建築、歷史文化街區在保留城市記憶的基礎上,煥發新風採。(記者 袁舒琪 黃語晴 通訊員 翁芳玲)

相關焦點

  • 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太原市迎來「大考」
    26日舉行的匯報會上,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兵生表示,近幾年,太原投入24億元打造特色文化名城,太原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不是為了爭一個名義,一個光環,而是為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保護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遺存。  第一次將特色文化名城建設作為新太原建設的三大戰略目標之一;第一次將特色文化名城建設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中;第一次投入24億元,著力打造太原特色文化名城之「形」……談到太原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背後付出的努力,張兵生用三個「第一次」來表明太原市委、市政府做出的努力。「2006年至今,太原共投入24億元進行特色文化名城的建設。」張兵生說。
  • 餘姚力爭2020年成功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餘姚力爭2020年成功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018年03月01日 09:20:53來源:中國寧波網  記者 黃程 謝敏軍   記者日前從餘姚市有關部門獲悉,《餘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已獲得省政府批准,《餘姚市武勝門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餘姚市府前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同時獲批。
  • 煙臺榮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膠東文化悄然昂起
    對膠東文化的一種肯定  根據2008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需滿足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築集中成片、保留著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等5大條件。  「在歷史上,由於煙臺長期作為膠東文化的核心區域,因此在這些申報條件中具有一定優勢。」魯東大學膠東文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愛強說。
  • 關於保山中心城市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思考
    作為「雲南歷史文化名城」的保山來說,是一大機遇,更是一大挑戰。市、區黨委政府應藉此東風,儘快明確保山中心城市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目標任務和行動計劃,通過3~5年的創建,將保山中心城市成功申報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進入21世紀以來,全國許多城市掀起了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熱潮。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專家組肯定了九江申報工作,並提出了這些希望……
    本臺訊(九江廣電全媒體記者 梅傑 廬山臺 胡曉山)12月9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專家組考察九江反饋會召開,市委副書記、市長謝來發出席並講話。會上,專家組對我市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給予肯定。大家認為,九江歷史悠久,文化昌盛;經濟發達,商貿繁榮。
  • 四川第9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誰?這4個地方都在爭取
    四川第9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誰?據統計,現已誕生八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分別是成都、自貢、宜賓、瀘州、樂山、閬中、都江堰、會理。  但四川的魅力遠不止於此,在廣袤的四川大地上還有很多歷史文化深厚的城市,在下列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大家認為誰會脫穎而出成為下一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呢?
  • 遼寧省遼陽市成功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清華同衡全面負責技術指導
    受遼陽市有關部門委託,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遺產中心在遼陽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過程中,全面負責技術指導的各方面工作,總歷時8年時間陪伴遼陽市實現全市人民為之奮鬥多年的夙願。2020年12月,國務院日前正式批覆同意將遼寧省遼陽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務院批覆指出遼陽市歷史悠久,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特色鮮明,文化遺存豐富多樣,城市發展脈絡清晰,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嘉興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嘉興01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孕育了一批因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發生過重大歷史事件而青史留名的城市這些城市,有的曾是王朝都城;有的曾是當時的政治、經濟重鎮;有的曾是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有的因為擁有珍貴的文物遺蹟而享有盛名;有的則因為出產精美的工藝品而著稱於世。為了保護那些曾經是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或近代革命運動和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的重要城市及其文物古蹟免受破壞,1982年,「歷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 遼寧這個城市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2月7日,國務院發布公告,正式批覆了遼寧省政府關於遼陽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申報。這也是我省繼瀋陽市之後的第二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此外,我省還有7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分別為:大連市、撫順市、遼陽市、朝陽市、興城市、北鎮市、桓仁縣。公告指出,同意將遼陽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遼陽市歷史悠久,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特色鮮明,文化遺存豐富多樣,城市發展脈絡清晰,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 遼寧這個城市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2月7日,國務院發布公告,正式批覆了遼寧省政府關於遼陽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申報。 這也是我省繼瀋陽市之後的第二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此外,我省還有7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分別為:大連市、撫順市、遼陽市、朝陽市、興城市、北鎮市、桓仁縣。
  • 遼陽獲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2月7日,中國政府網發布消息,國務院正式批覆遼寧省政府關於遼陽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申報,同意將遼陽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據悉,遼陽是本次全國獲批的唯一城市,也是繼瀋陽市後遼寧省獲批的第二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遼陽市歷史悠久,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特色鮮明,文化遺存豐富多樣。
  • 城市名片:臨沂:歷史文化名城 紅色革命老區
    城市名片:臨沂:歷史文化名城 紅色革命老區 2008年07月21日 17:3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臨沂七月二十一日電 (記者 倪訓紅)北京奧運火炬接力今天上午結束了在奧帆賽舉辦地青島的傳遞後,下午來到歷史文化名城、紅色革命老區山東省臨沂市傳遞。
  • 遼寧遼陽當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央廣網遼陽12月9日消息(記者徐志強)日前,國務院發布公告,正式批覆遼寧省政府關於遼陽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申報,同意將遼陽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務院關於同意遼陽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覆中指出,遼陽市歷史悠久,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特色鮮明,文化遺存豐富多樣,城市發展脈絡清晰,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相關資料顯示,遼陽是遼寧省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擁有2300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戰國時期,為燕國遼東郡治所,名襄平。秦沿燕制,仍將遼東郡首府設在襄平。
  • 昆明擦亮歷史文化名城「金名片」
    歷史文化名城這張「金名片」擦得越來越亮。還原最真實的昆明文廟昆明是一座有著輝煌歷史的城市,擁有3萬多年的人類生活史。公元前3世紀初,楚將莊蹻入滇建立古滇王國,唐永泰元年(765年)南詔國「開拓東境」築拓東城,至今已有1250多年。
  • 遼陽憑這些條件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本報訊 遼瀋晚報記者朱柏玲報導 遼陽入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為繼瀋陽市之後,我省第二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日前,國務院發布公告,正式批覆遼寧省政府關於遼陽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申報,同意將遼陽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嚴修繕 重保護 助力九江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本臺訊(九江廣電全媒體記者 左思思)近來,九江市深入開展歷史文化名城及街區的保護規劃編制、歷史建築測繪建檔等工作,以嚴格的保護措施助力九江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大中路歷史文化街區共有清末民初時期歷史建築46處,項目施工人員正在對沿街的每一處古建築仔細研究查看,商量建築物的修繕保護和改造意見。大中路(洋街)項目建設生產經理 胡龍文:對一些歷史建築做一個修繕保護,還有臨街店鋪做一些外立面改造,包括一些室外的景觀,我們都會重新來裝修。改造提升後的大中路,將成為中高端消費體驗的商業街和遊客市民觀光休閒的聚集區。
  • 瀋陽全力打造城市歷史文化的「金名片」
    《瀋陽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近期建設規劃方案(2019-2021年)》出爐——  瀋陽全力打造城市歷史文化的「金名片」  位於鐵西區衛工街,現存廠區面積約7.4公頃,包括6棟歷史建築。  自然孕育藝術,建築凝固歷史。作為一座有著11萬年人類生活史、2300多年建城史和「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譽的東北亞著名古都、歷史文化名城,瀋陽城內的文物古蹟眾多。它們點亮成串,不僅延續了文脈,也成為一張張璀璨的歷史文化「金名片」。  早在1986年,瀋陽就已經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昆明翠湖片區或申報國家歷史文化街區,學者:勿過度開發
    昆明翠湖片區或申報國家歷史文化街區,學者:勿過度開發 如何探索翠湖歷史文化片區保護新模式?該片區匯集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蹟和美麗的自然景觀,有國家、省、市、區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0餘處。尤其是翠湖講武堂片區近現代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是雲南乃至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縮影。
  • 如皋,距離「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還有多遠?
    近日,小編看到這則新聞——遼寧省遼陽市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相信所有人都十分羨慕。2012年,如皋被列為江蘇歷史文化名城。今年以來如皋市委市政府以「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三城創建為抓手,建設美麗宜居的如皋。
  • 遼陽入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2月7日,國務院發布公告,正式批覆遼寧省政府關於遼陽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申報,同意將遼陽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是繼瀋陽市之後,我省第二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務院關於同意遼陽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覆中指出,遼陽市歷史悠久,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特色鮮明,文化遺存豐富多樣,城市發展脈絡清晰,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據悉,遼陽文物古蹟非常豐富,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705處,包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15處,其中,漢魏壁畫與北京故宮、八達嶺長城同時列為第一批國保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