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通報銀行現場檢查問題:嚴管信用卡套現、逾期等行為

2020-12-14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獨家│銀保監會通報銀行現場檢查問題:嚴管信用卡套現、逾期、多頭借貸、網貸共債、代還款等行為

  銀保監會:防止信用較差的借款人借延期還款等優惠政策惡意逃廢債務,積極防範外部風險傳導至銀行機構,堅決杜絕風險外溢引發社會事件。

  11月5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獨家獲悉,銀保監會近日向各大銀行、股份制銀行通報信用卡業務檢查發現主要問題。

  一位銀行業總行人士表示,銀保監會近期向各大銀行通報了去年對4家銀行開展信用卡現場檢查的結果,主要聚焦在內部管理、營銷授信、分期業務、交易管控、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

  據悉,銀保監會指出,部分銀行機構盲目擴張金融資產,單純量化經濟效益,致使信用卡業務偏離本源,合規管控薄弱,資產質量劣變,客戶投訴增多,有的引發了不良社會影響。

  銀保監會要求,增強風險識別及監測預警能力,防止信用較差的借款人借延期還款等優惠政策惡意逃廢債務,積極防範外部風險傳導至銀行機構,堅決杜絕風險外溢引發社會事件,實現穩增長與防風險長期均衡。

  總經理履職21個月,總行不任命

  11月5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監管部門在通報中指出,有的銀行高管人員履職不規範,個別機構主要負責人實際履行總經理職責長達21個月,但總行一直未下發任命文件。

  此外,監管部門指出,部分銀行總行對信用卡專營機構管理不到位,戰略定位及發展導向不清晰,業務合規管控不力,績效考核指標不審慎。信用卡專營機構自身管控薄弱,亂設機構、亂辦業務較為突出,違規設立異地非持牌機構,個別機構「一套人馬、兩塊牌子」開展消費金融業務,個別機構對分行管控不力,致使汽車分期業務辦理出現嚴重失職,造成騙貸風險。

  監管部門要求,各大銀行從嚴落實專營機構監管要求,聚焦主業專營發展,清理異地非持牌機構。合理界定專營機構與總行及分行的職責邊界,增強對分支機構的管控力。

  打擊套取積分、通過支付機構套現

  有機構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監管在通報中要求,各大銀行強化分期業務及交易管理,防範業務屬性異化。

  監管要求強化信用卡分期業務申請人的償債能力評估。具體是,強化申請人適當性特別是償債能力的審查評估,合理設置分期金額上、下限以及還款期限。產品設計須符合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及監管要求,做到簡單透明。如實向人行徵信系統上報分期業務情況。

  在信用卡預借現金業務方面,監管要求合理設定授信額度,規範資金用途。

  在信用卡合作商戶方面,監管要求不得將資信調查等核心業務全部委託給合作機構辦理,禁止與無資質公司開展融資性擔保合作。

  在信用卡分期資金流向管控方面,監管要求重點加強大額透支和現金分期等業務的資金流向管控,及時收集有效資金使用憑證,嚴防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及其他非消費領域。

  此外,監管要求完善異常交易監測。有效監測識別套現行為,關注套取積分、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套現、一人為多人代還欠款等行為風險,強化管控措施力度。加強信用卡境外交易行為管控。並且,監管要求嚴格交易規則。正確設置收單商戶識別碼,不得以信用卡為通道發放經營性貸款,杜絕員工利用職務便利獲取不當利益。

  《21世紀經濟報導》獨家獲悉,在分期業務管理方面,監管部門通報指出,部分銀行對分期業務交易真實性審核不嚴,未及時核實交易憑證,資金用途監測存在缺陷。對資金大批量流入他行不作管控,交易管控不完善,個別機構員工利用虛假合同辦理現金分期。分期產品資金涉嫌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家裝分期業務為與住房銷售捆綁的裝修業務提供資金,車位分期業務為購買產權車位或長期使用權車位提供資金。汽車分期業務風險管控薄弱,個別機構汽車附加費分期業務涉嫌突破汽車貸款首付比例要求,存在一車多貸、資金回流情況。個別機構允許客戶辦理分期業務代還循環額度欠款。多家機構未將持卡人分期業務授信及使用情況報送至人行徵信系統。

  此外,監管部門在通報中指出,部分銀行信用卡中心逾期時點認定不規範,部分機構以客戶未按時還款的下一帳單日起開始計算逾期天數,與監管部門以當期帳單到期還款日為時點的要求不符。風險加權資產計量錯誤,少計未使用的信用卡授信額度風險加權資產。個性化分期業務風險分類不準確,資金涉嫌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家裝分期業務為與住房銷售捆綁的裝修業務提供資金,車位分期業務為購買產權車位或長期使用權車位提供資金。汽車分期業務風險管控薄弱,個別機構汽車附加費分期業務涉嫌突破汽車貸款首付比例要求,存在一車多貸、資金回流情況。違規擴大客戶風險敞口,個別機構允許客戶辦理分期業務代還循環額度欠款。徵信信息報送不準確,多家機構未將持卡人分期業務授信及使用情況報送至人行徵信系統。

  嚴管套現、逾期、多頭借貸、網貸共債、代還款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監管要求各大銀行加強營銷及授信管理,強化風險源頭管控。

  其中包括:對異常用卡客戶從嚴授信。從嚴管控涉嫌套現、逾期、多頭借貸、網貸共債、代還款等行為客戶的授信。加強關係人管理。準確界定關係人範圍,不得為關係人發放信用貸款。加強臨時額度管理。合理設定調整頻率、次數、期限及金額等,按照監管要求進行風險計提、額度合併管理等。

  另外,監管要求各大銀行審慎開展學生信用卡業務。嚴格履行審查審批職責,如實反映學生身份信息,有效落實第二還款來源,嚴禁違規向未滿18周歲客戶核發信用卡。

  此外,監管要求規範營銷辦卡行為,落實親訪親籤要求,規範宣傳與營銷人員管理,強化資信調查與身份核查。強化授信系統建設,加強客戶名下額度合併管理及動態調整管理,規範授信額度上限管理。多渠道收集並充分核實客戶收入信息,審慎評估客戶償債能力,防範槓桿交易和投機行為。

  據悉,銀保監會指出,部分銀行突破總授信額度上限管控開展授信,未落實「剛性扣減」要求,「多頭授信」、「過度授信」問題突出。客戶償債能力認定不審慎,銀行機構採用收入乘數、直接認定職級收入等多種方式,普遍虛增客戶收入。個別授信操作嚴重不審慎,為套現、共債、逾期等高風險用卡行為客戶辦理分期業務或上調額度。授信管理系統存在缺陷,存在客戶授信數據記錄和反映不完整、系統漏洞導致超額授信、操作差錯缺少制約等問題。與無融資擔保業務資質的機構開展擔保合作,部分與汽車經銷商的合作業務風險較高。關係人識別不清,向關係人發放信用貸款,問題較為普遍。臨時額度調整固額化,對部分客戶長期頻繁調整臨時額度,且未足額計提資本。預借現金管理制度不健全,預借現金業務額度超過非預借現金業務,且違規適用最低還款額待遇。學生卡發卡不審慎,未有效落實第二還款來源,個別機構虛假標註學生職業信息,有的還違規向未滿18周歲客戶核發信用卡。

  要求降低睡眠卡率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銀保監會在通報中要求,各大銀行信用卡業務要強化客戶持卡數量管理,規範聯名卡發放,有效降低睡眠卡率。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支持居民真實消費需求,推動經濟恢復正常循環。

  此外,加強信用風險監測,規範逾期時點管理,做實信用卡資產分類。強化對中高風險客群的風險管控,化解共債客戶風險衝擊。規範呆帳核銷管理,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明示產品實際年化利率,規範產品收費。改進投訴處理機制,全面提升金融服務質量。

  監管部門在通報中指出,部分銀行對提前結清分期業務的客戶按原約定期限收取手續費。未直接明示分期業務年化利率。個別機構對客戶自有溢繳款資金參與分期收取手續費。個別機構對外發布的領用合約出現錯誤表述。客戶投訴管理不規範。

  此外,檢查還發現了利用信用卡溢繳款境外大額刷卡消費、單戶持卡數量過多、新發卡睡眠率逐年上升、共債客戶信用風險較高、分期業務極低額或零額起分、消費金融公司高利率產品用於代還款、員工白金信用卡免年費等值得關注的情況。

  壓降代銷非金融產品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信用卡代銷行為,監管要求穩妥處置代銷非金融產品。規範代銷行為,妥善處置外部合作關係,逐步壓降代銷非金融產品規模。依法合規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和財產權信託業務。

  在網際網路線上化趨勢加速的情況下,監管要求,各大銀行規範網際網路營銷引流。依法審慎開展網際網路營銷及宣傳,加強合作方資質管理,建立健全準入與退出機制,防範數據安全、共債等風險。

  此外,加強代理保險業務管理。落實總行統一管理及授權,履行業務管理主體責任,有序規範人員管理、費用收取及銷售話術,合規使用信用卡支付保險產品保費。規範外包合作。實行名單制準入管理,積極穩妥規範業務外包行為,強化外包人員行為管理。

  在外包方面,監管部門指出,個別機構為外包人員開立具有資信核查操作權限的內部櫃員號,將部分核心業務外包給服務公司。代理保險業務不符合監管要求,未切實履行保險電銷從業人員登記管理責任。與第三方機構合作銷售非金融產品。個別機構向第三方貸款機構推薦客戶,收取保證金和業務手續費。催收工作管理薄弱,未完整保存催收錄音,未對催收公司違規行為扣減佣金。

  個別機構將房企、公募基金設置為慈善組織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監管部門在通報中指出,部分銀行信用卡中心的商戶識別碼設置不真實,個別機構將房地產企業、公募基金公司、自家銀行基層網點設置為社會福利與公益慈善組織等。

  另外,部分銀行信用卡中心資金流向房地產、理財、證券、生產經營、購買投資性貴金屬等非消費領域或用於歸還其他貸款。對異常交易管控滯後,套現交易排查規則不全面,未採取及時有效的降額、止付措施。

  此外,部分銀行以信用卡為通道發放經營性貸款。個別機構以信用卡為通道發放汽車經銷商流動貸款,允許信用卡資金用於菸草批發經營。對員工異常用卡行為管控不力,個別機構未發現員工長期持續大額刷卡套現的違規行為。

  多家機構與網貸平臺合作發卡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監管部門在通報中指出,部分銀行信用卡中心開展網際網路引流不審慎,制度建設滯後,違規開展不當宣傳,多家機構與網貸平臺合作發卡,合規管控較為薄弱。

  另外,在貸前資信調查方面,未嚴格落實「親訪親籤」的監管政策要求,進件過程要素不規範,資信調查不盡職,客戶身份識別不到位。未要求客戶全文抄錄客戶風險提示,未充分履行對消費者風險及承擔責任的提示義務。存在員工以不當方式營銷信用卡、私自接觸發卡平臺進件等行為,考核指標設定不合理,營銷人員流動率較高,個別機構營銷人員採取不當方式替客戶代刷卡並代還款。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共計7.56億張,環比僅增長0.99%;銀行卡授信總額17.91萬億元,環比增長1.92%;銀行卡應償信貸餘額7.50萬億元,環比增長3.26%。

  

 

 

相關焦點

  • 銀保監會通報銀行現場檢查問題:嚴管信用卡套現等行為;福布斯中國...
    銀保監會通報銀行現場檢查問題:嚴管信用卡套現等行為銀保監會近日向各大銀行、股份制銀行通報信用卡業務檢查發現主要問題。監管要求各大銀行加強營銷及授信管理,強化風險源頭管控。從嚴管控涉嫌套現、逾期、多頭借貸、網貸共債、代還款等行為客戶的授信。加強關係人管理。準確界定關係人範圍,不得為關係人發放信用貸款。加強臨時額度管理。合理設定調整頻率、次數、期限及金額等,按照監管要求進行風險計提、額度合併管理等。
  • 明確信用卡資金用途 銀行密集「劃出紅線」
    監管部門日前通報,部分銀行信用卡業務偏離本源,要求各大銀行加強營銷及授信管理,強化風險源頭管控。分析人士指出,部分銀行信用卡風險指標上升,信用卡業務正在告別「跑馬圈地」模式,更加精耕細作,更重視風險控制。
  • 多家銀行明確資金用途 為信用卡「劃出紅線」
    嚴管資金用途11月16日,浦發銀行發布《關於進一步明確信用卡資金用途的公告》,稱個人信用卡及信用卡資金僅限持卡人日常真實消費使用。信用卡資金不能用於生產經營、固定資產投資、股權投資、套現、償還債務等非消費領域,包括購房、證券投資、理財、其他權益性投資及其他禁止性領域等。
  • 信用卡最嚴風控來臨!多家銀行緊急提醒:不得虛假交易套現
    農業銀行9月11日,農行信用卡中心官網跟進發布警示公告,稱將嚴控信用卡資金使用。公告顯示,信用卡個人客戶及特約商戶不得出現任何舞弊、欺詐、套取現金、非真實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華夏銀行9月9日,華夏銀行發布公告表示,個人信用卡僅限持卡人本人日常消費使用,信用卡資金不能用於生產經營、固定資產投資、股權投資、套現等非消費領域,包括購房、證券投資、理財、其他權益性投資及其他禁止性領域等。
  • 獨家丨銀保監會通報興業銀行網際網路保險銷售違規問題_要聞_中國...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黃蕾)上海證券報獨家獲悉,近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在銀行保險業內部通報了「興業銀行網際網路保險銷售違規問題」。通報稱,近期,銀保監會消保局在對興業銀行消保情況現場檢查中發現,該行網際網路保險銷售行為存在未充分履行保險法規定的提示和明確說明義務、可回溯管理不健全等問題,違反《中國銀保監會關於規範網際網路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下稱《通知》)相關規定。規範網際網路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是加強網際網路金融領域行為監管、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具體舉措。
  • 國務院、銀保監會出手:工商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集團被通報!
    部分銀行保險機構、助貸機構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到位,對監管規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在貸款中違規收取應減免費用,強制捆綁銷售,收取高額服務費和代理手續費,抬升了綜合融資成本,削弱了小微企業獲得感。 21日,多家銀行、保險機構被國務院、銀保監會通報。
  • 銀行被罰190萬!信用卡降額潮再度來襲,如何才能倖免於難!
    如今,信用卡的使用已經越來越常見了,人們對於信用卡的接納程度也越來越高了。每個人手中幾乎都有不少於一張信用卡。銀行也開始大肆的宣傳、鼓勵使用信用卡,甚至為了搶奪信用卡的用戶,而不惜違規。就在近幾日,銀保監會還公布了對6家信用卡違規銀行的處罰信息。
  • 切勿以身試法,信用卡套現可上徵信系統
    一、引言近年,隨著消費金融的快速發展,銀行信用卡業務不斷擴張,但信用卡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日益凸顯。2020年6月29日,中國銀保監會消保局發布了關於合理使用信用卡的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應正確認識信用卡功能,合理使用信用卡,樹立科學消費觀念,理性消費、適度透支。
  • 郵儲銀行信用卡:您的信用卡存在疑似套現行為
    郵儲銀行2019年信用卡業績:報告期內,郵儲銀行新增發卡970.41萬張,信用卡結存卡量達到3,110.07萬張,信用卡透支及其他貸款餘額為1,231.88億元,郵儲銀行信用卡業務零售信貸佔比為4.53%,郵儲銀行信用卡消費金額9,310.70億元,郵儲銀行信用卡額度使用率為31.53%
  • 銀保監會網站通報浦發銀行、中華財險侵害消費者權益案
    近日,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2020年第4號通報《關於浦發銀行、中華財險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例的通報》,通報了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華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案例。《通報》指出,2018年9月,浦發銀行代理銷售的私募產品出現延期兌付的問題,引發多起消費者投訴。經查,浦發銀行存在以下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一是在準入環節未對所代理的產品進行充分分析,盡職調查不到位,與相關監管規定不符。二是在向部分客戶銷售所代理的產品時,未按照監管要求,在網點專門區域銷售代銷產品並錄音錄像,而是採用上門服務模式。
  • 保監會關於開展銀行郵政代理保險業務檢查的通知
    二、組織領導    銀行郵政代理保險業務銷售誤導專項檢查由中國保監會統一組織,各保監局分頭實施。保監會的組織工作由人身保險監管部具體負責,各保監局應加強組織領導,指定一位分管局長牽頭負責此次現場檢查工作,成立由人身保險監管處和中介監管處相關人員組成的檢查組,負責具體檢查工作。
  • 銀保監會消保局提示:信用卡消費應堅持「量入為出」
    近年來,信用卡業務發展較快,已成為銀行零售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居民消費、方便居民生活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使用信用卡過程中的問題也日益突顯。根據信用卡業務的一些投訴熱點和消費誤區,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2020年第四號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應正確認識信用卡功能,合理使用信用卡,樹立科學消費觀念,理性消費、適度透支。一是科學認識信用卡功能。信用卡的主要作用是滿足金融消費者日常、高頻、小額的消費需求,方便消費者生活。
  • 銀保監會發布信用卡重要提示!以後'以卡養卡'真的行不通了嗎?
    保監會剛給這個銀行業和保險業下發這個行政處罰辦法,不久以後,緊接著就給咱們持卡人發了一個關於合理使用信用卡的消費提示,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一方面在打擊銀行和保險業的違規違法操作,另一方面呢,也在積極的宣導以卡養卡,以貸養貸帶來的不好的這個後果,在這次的提示當中呢,明確了三個方面啊,我按照我的理解呢,給大家用大白話解釋這個提示公告啊。
  • 多銀行加強信用卡風控!被降額心態崩^0^
    從數據上來看,今年第一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接近信用卡歷史上的最高點,僅次於2019年第三季度的919.16億元。另根據銀保監會披露的第一季度信用卡不良率數據,信用卡貸款在第一季度減少3300多億,不良率較年初上升了0.52%。綜合上述信用卡各類數據情況,不難猜出各大銀行採取嚴格風控降額策略的原因。
  • 銀保監會一口氣開出21張罰單!包括工商銀行、郵儲...
    圖片來源:銀保監會網站包括國家開發銀行、國銀租賃、工商銀行、郵儲銀行、長城公司、長城新盛信託、長城華西銀行在內的多家金融機構及相關責任人,合計被處罰1.995億元。銀保監會表示,將繼續大力整治各種金融亂象,營造風清氣正的金融環境,強化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支持,切實維護金融安全,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 銀保監會出手 7家銀行等機構被重罰近2億!發生了什麼
    銀保監會突然出手,查處了一批違法違規案件,並就國開行、工行、郵儲銀行(601658)多家金融機構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予以行政處罰,處罰金額合計達1.995億元。  銀保監會對國開行、工行等7家金融機構行政處罰  金額合計近2億元  官網通報顯示,中國銀保監會嚴肅查處一批違法違規案件,對國家開發銀行
  • 信用卡逾期還不上,和銀行協商個性化還款協議,具體步驟了解一下
    今天主要和網友們分享的是關於信用卡協商的問題,之前文章也有講過很多,今天簡單的講一講我們跟信用卡協商個性化還款協議基本的一些準備步驟。 首先,在我們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不要輕易地去跟信用卡協商個性化還款。
  • 信用卡市場迎來嚴風控 今年上半年不良率明顯上升
    今年以來,銀行信用卡不良率呈上升趨勢。針對嚴峻形勢,各大銀行也紛紛出招,加強風控管理。銀保監會日前也提醒廣大消費者應當正確認識信用卡功能,理性透支消費。 多家銀行信用卡不良率上升 根據2020年銀行中報披露,六大行和多家股份制銀行信用卡不良率均有所抬頭。六大行中交行不良率最高,達到2.90 %,比2019年末上升0.52個百分點。
  • 【銀保監會重罰1.08億 民生銀行回應稱積極落實整改】銀保監會今日...
    2020-09-04 16:44:15來源:FX168 【銀保監會重罰1.08億 民生銀行回應稱積極落實整改】銀保監會今日對民生銀行處罰1.08億元,民生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以上檢查發現問題基本上為2016年以前發生的存量業務問題。
  • 安心財險、輕鬆保經紀等侵害消費者權益被銀保監會通報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安心財險、輕鬆保經紀等侵害消費者權益被銀保監會通報12月18日,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關於安心財險、輕鬆保經紀、津投經紀、保多多經紀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例的通報。據了解銀保監會會對安心財產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安心財險)開展了專項檢查,並根據檢查線索,對廣東輕鬆保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原名廣東宏廣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輕鬆保經紀)、天津津投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津投經紀)、保多多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多多經紀)開展了延伸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