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聲音年入近百萬,沒人知道她其實看不見

2020-12-05 品質中國

外灘君外灘TheBund

這些美好聲音的背後

有你想不到的故事

在上海長寧的一處共享辦公空間裡,90後姑娘馬寅青和同事們一起,每天在電腦和麥克風前忙碌,一坐就是幾個小時。

如果你是有聲書的愛好者,你也許聽過他們的作品。從流行的都市網文到《約翰·克裡斯朵夫》這樣的世界名著,他們的聲音伴隨幾十萬人,度過無聊的通勤路途,或是陪著人們入眠。

聽眾們會被這些娓娓道來的故事打動,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些聲音背後的主播,其實是看不見的視障者。

馬寅青出生於1994年,因早產被放暖箱吸氧過量導致失明。雖然沒能擁有視力,但馬寅青仍能「看」見這個世界——通過觸摸、聆聽,加上自己的想像。

收音機是她年少時最親密的夥伴,也成了她獲取外部信息、認識這個世界的主要途徑,「我喜歡聽廣播,天天聽101.7的音樂節目,以前還經常聽張震講鬼故事。」

從幼兒園到高中,馬寅青都是在盲校度過,身邊也都是和她一樣的視障孩子。老師常會告訴他們:「你和別人是一樣的,自信一點。」

話雖如此,但當她考進了上海中醫藥大學,加入話劇社團,開始和視力正常的普通同學接觸後,她還是會意識到自己的不同。

「難道這輩子只能靠推拿生活,一直做到50多歲退休嗎?」

馬寅青說,自己不想這樣過一生。於是,她決定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

馬寅青成為了一名有聲書主播,在喜馬拉雅演播有聲書、廣播劇。如今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今年團隊預估收入近百萬元,20位員工裡有15個都是和她一樣的視障人士。

她說,感謝網際網路和科技進步,讓視障者可以和普通人一樣平等生活。

像馬寅青一樣的人還有很多,在音頻行業中,越來越多的視障人士和其他殘障群體加入進來。

01

90後創業者馬寅青

「我們做得不比別人差」

如果不能用雙眼看這個世界,該如何養活自己?

根據數據,中國現有視障人群超過1700萬,這個很現實的問題,無可逃避地擺在他們面前。

對於視障人群來說,推拿是為數不多的出路之一。在上海中醫藥大學裡,馬寅青學的也是推拿專業。但因為力氣小,她並不喜歡做推拿。

「那時我才20歲,如果一直做到50歲退休,要幹30年推拿,我不想人生就這樣度過。」

馬寅青對聲音非常敏感,高中時她接觸過網絡配音,在大學話劇社也擔任過畫外音和旁白。那時正值網絡音頻行業興起,她對廣播劇的興趣日漸濃厚,還兼職當網絡電臺主播。

「我的家庭環境還算可以,就是爸媽也不急著需要我去賺錢養家的那種。所以畢業之後,我就和他們說,能不能讓我去試試,說不定能靠有聲內容養活自己。」

爸媽一開始表示過擔心。其實在高中時候馬寅青就萌發過把配音當作事業的念頭,但當時的有聲內容產業還沒有那麼完善,「老師也說,你最多把它當成愛好,要以它為生是不可能的。」

畢業後,她去做有聲內容的公司應聘過,對方卻以擔心她的出行安全為由婉拒了。馬寅青一想,既然身邊也有那麼多擅長演播有聲書的視障小夥伴,為什麼不自己成了一個團隊來做這件事呢?

2019年,馬寅青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把網文變成有聲書,也做最基礎的音頻剪輯。公司成立了三個多月後,終於有了第一單正經生意。她一個人拿著盲杖跑到杭州去籤合同,對方看到她時才知道她是個視障人士。

「太好了,公司不用關門了」,有了第一筆生意,馬寅青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到了2019年年底,她的公司寅青文化有了30萬元收入。

「那時我們真的什麼資源都沒有,所以有生意就接,哪怕是那種很小的客戶,比如幫單個主播做後期處理什麼的,都會去做。後來參加了一些創業大賽,有老師幫忙接洽一些出版社,才開始上了正軌。」

馬寅青說,自己一般不會主動告訴別人他們是一支視障團隊。「我不希望被特殊對待,在這個行業裡,我相信我們做出來的東西不會比別人差。」

2020年, 馬寅青以「逐光之聲」為主播名,入駐了喜馬拉雅,上傳自己團隊製作的有聲書和廣播劇。目前,團隊已經產出了240餘條有聲內容,7張付費專輯,每個月能有六七萬元收入。

在馬寅青上海的辦公室裡,一個角落擺放著團隊參加各種創業大賽的獎盃獎狀,牆上還掛著好幾塊馬拉松的獎牌——長跑是她多年的愛好。

不管是跑馬拉松還是做有聲書,馬寅青都希望能和其他身體健全的人站在同一條賽道上。

馬寅青說,因為有了這樣的平臺,許多像自己一樣的人能被外界看到,殘障人士有了更多的職業方向。

她也希望通過自己的例子,鼓勵更多的人——不只是殘障人士,也包括千千萬萬的健全人,能拾起人生的信心,「希望大家看到這些經歷,能更熱愛生活。」

02

視障鬥士劉志偉

幫助盲人多元化就業

在喜馬拉雅上,像馬寅青一樣的視障主播還有很多。其中,第一位和喜馬拉雅籤約的全職主播名叫劉志偉,在國內的視障群體中,他是頗有名氣的旗幟人物。

劉志偉1983年生於濟南,先天性失明,他在喜馬拉雅上的ID叫做「臥龍殘雪」,頗有80後的網絡衝浪氣質。

2007年,24歲的劉志偉因為自己的一個帖子《網際網路:請不要忘記殘疾人》引起熱議。中國殘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張海迪特地給他打了電話,並許諾將「盲道被佔用」「驗證碼阻礙盲人上網」等問題寫進提案。

那幾年,劉志偉可以說是中國最著名的視障人士,媒體和網友稱他為「鬥士」。

2009年後,他結了婚生了女兒。「單身時候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但有了家庭就不能老當鬥士了。」婚後,他老老實實做了十年推拿。

劉志偉喜歡郭德綱,還當過郭德綱貼吧的小吧主,工作室牆上掛著他和老郭的合影;他也喜歡單田芳,從小聽著評書長大,單田芳去世那天他哭了很久。

「我們80後,同齡人小時候都愛看動畫片,《灌籃高手》什麼的。但咱們盲人你這玩意兒也看不了,只能聽聽對白,也不知道人家這籃灌得好不好看是吧?」

「相聲、評書和現在的有聲書就不一樣了,他一聽,『這人腳尖一點地蹭就上房了』,身臨其境。」

去年1月,劉志偉開始了自己的有聲書事業,仙俠的、搞笑的內容他都很擅長,語調幽默、聲音渾厚,加上多年相聲、評書的薰陶,講故事的節奏拿捏得相當到位,很受聽眾歡迎。

後來喜馬拉雅招聘有聲書主播,他去參加試音時也沒有透露自己是視障人士,靠實力拿了高分。

劉志偉就這樣成了喜馬拉雅籤約的第一位視障主播,在沒有客戶上門推拿時做有聲書,開始了新的事業。今年疫情一來,推拿生意一停就是個把月,劉志偉乾脆當起了全職主播。

「我一直在倡導盲人多元就業,把盲人從推拿裡解放出來,現在藉助高科技可以做到這一點。不需要優先照顧、同情加分,需要的是給盲人一個平等參與就業的機會。我的有聲書後期也是交給其他視障人士在做。」

劉志偉說:「我原來沒有想過有一天能在網上給人講書,現在流行一個說法叫正能量,對於我們什麼是正能量?說白了就是能讓殘疾人在家裡就業,收入穩定。」

一年下來,劉志偉現在在喜馬拉雅上積累了8萬多粉絲。至於未來的憧憬,他說自己希望成為「頭部」。

「當別人提到『臥龍殘雪』的時候,不會再說他是不是盲人,而是『這小子說得不錯』,爭取有百萬粉絲。」

03

90後學霸王彥龍

「音頻生態給了我們公平」

王彥龍是喜馬拉雅「黑樂電臺」的創始人,同時還是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中醫和法律雙學士,拿下過多個視障者創業競賽的桂冠,上過TED演講。

16歲之前,王彥龍是個「普通明眼人」,學習成績普普通通,也從來沒想過人生的意義。但一次校園事故中,他的視網膜脫落沒能得到及時治療,就此成了盲人。

他在屋子裡待了整整兩年,長時間陷入恐懼和迷茫中,那是他人生的至暗時刻。

王彥龍沒有認命,而是花了半年時間,考上了每屆只收20人的青島盲校。從小喜歡心理學的他受到耶魯盲人女孩吳晶的啟發,立志要出國學心理學,雅思考了6.5分,但最後因為家境還是沒能如願。

2017年,王彥龍開始了創業之路,第一個創業項目是融入了心理學專業的「非視覺見心」,在一個黑暗無光的環境中為人提供人際溝通指導,獲得了「大學生挑戰杯創業賽」銀獎,拿到百萬投資。

第二年,他又轉向雲客服行業,成為全國第一家為企業提供盲人云客服專員的社會企業。團隊的第一個客戶是阿里巴巴,在大數據平臺上,商家不知道和他接洽的客服是普通人還是殘障者,只憑服務質量說話。

今年疫情期間,成千上萬的盲人按摩師被迫離開崗位。王彥龍琢磨起了有聲書,他找到喜馬拉雅,很順利就達成了合作協議,自己做主播的同時,開始做起視障者有聲書業務的培訓。

「做有聲書要比雲客服難多了,因為牽扯到藝術的理解和表達,那是一個全新的門類。」

王彥龍要迅速把那些從各行各業轉崗來的夥伴們打造成「聲優」,於是他成立了一條龍式的培訓,從拿書、挑書、中書、朗讀到後期製作,他的工作室全包。

「其實整個社會對視障人群的認識還是有一些偏差的,比如說眼睛看不到,怎麼工作呢?」

「但是在喜馬拉雅這個生態裡,不在乎你的學歷,也無所謂你是否殘障,只要你勝任這份工作,就可以把任務給到你,特別公平。」

04

8000名殘障主播

在這個時代實現自我價值

喜馬拉雅大數據顯示,目前該平臺上殘疾人主播已超過8000名。其中年收入最高的近百萬元,專輯播放量最大的超過8億次。

除了視障人群之外,這些主播中還有雙手先天性黏連、因股骨頭壞死行走困難、因血友病導致關節活動受限的其他殘障人士,都靠著自己的聲音內容自力更生,獲得了穩定的收益。

更重要的是,在這裡他們可以真正取掉「殘疾人」的標籤,不受他人有色眼鏡的影響,用努力和真誠受到聽眾的喜愛,讓無數聽友在聲音的世界裡找到慰藉。

12月3日是喜馬拉雅123狂歡節,也是國際殘疾人日。作為主播群體中的一份子,這些殘疾人主播們也是這一內容消費盛事的幕後參與者。

在耳朵經濟和內容消費的蓬勃發展趨勢下,這些殘疾人主播不僅閃耀著自己獨有的光芒,甚至還對社會貢獻自己的能量。

隨著今年在線新經濟的崛起,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模式在悄悄改變。以喜馬拉雅為代表的內容消費網際網路平臺,在這一年再次迎來高速發展期。

2020年1月至10月,喜馬拉雅內容消費總額同比去年增長90%,品類從328類增至393類,越來越多的用戶願意為優質內容買單。

與此同時,喜馬拉雅的主播生態愈加繁榮:出版社、媒體、MCN機構、品牌主、播客、明星等紛紛加速入駐,聯合喜馬拉雅為用戶帶來豐富的內容,提升聽的體驗。

也正是因為喜馬拉雅的平臺內容生態足夠成熟,才能夠讓殘疾人在這裡有更多的工作機會,將自己的聲音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收益,找到自己的價值。

就像王彥龍說的那樣,「你坐在麥克風前,不因你看不見而低人一等,也不會因你是任何成功人士,而比一個盲人有先天優勢。」

相關焦點

  • 看不見的主播:聲音就是我的光
    一到聲音這塊,塵埃學起來就非常快,而且他還從網友那裡注意到原來自己的聲音條件不錯,說話有磁性,開始逐漸接觸網配圈。這時,他可能不知道,聲音和網絡日後會改變自己的命運。奶奶過世不久,家裡人覺得塵埃鬼迷心竅了,非要去北京,但塵埃其實在心裡盤算得非常清楚。
  • 兩人搭檔23年卻沒能成夫妻,如今一個年入百萬,一個人負債纍纍
    兩人搭檔23年卻沒能成夫妻,如今一個年入百萬,一個人負債纍纍鳳凰傳奇搭檔23年卻沒能成夫妻,如今一個年入百萬,一個負債纍纍我在仰望 月亮之上 有多少夢想在自由的飛翔昨天遺忘啊 風乾了憂傷 我要和你重逢在那蒼茫的路上生命已被牽引 潮落潮漲 有你的遠方 就是天堂我等待我想像 我的靈魂早已脫僵 馬蹄聲起馬蹄聲落
  • 從月薪800到年入百萬,她被馬雲公開稱讚「阿里金嗓」,靠這項技能...
    我們也許會問:在人和人之間的信任越來越難建立的今天,怎麼可能光靠打電話就能成交?就在我們還不敢想像的時候,有人靠打電話賺得盆滿缽滿,實現人生逆風翻盤,還通過一己之力讓企業起死回生。她是怎麼做到的?她運用16字輔導方針「我做你看,我說你聽,你做我看,你說我聽」,花大量的時間通過Double Call幫助成員進步。她靠著一套系統性的方法幫助成員的業績持續提升。
  • 陶勇祥自稱陶淵明後人,靠鬼故事月入百萬,在村裡是第三有錢人
    紫襟原名陶勇祥,1991年10月27日出生,大學就讀於華東交通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如今從事演播、配音、有聲小說。他自稱是陶淵明的後人,也就是陶淵明第五個兒子的後裔,更是拿出族譜來證明,「我雖然姓陶,一直不咋信我爸說的我是陶淵明後裔,直到我爸把族譜照片發給我看!
  • 如何靠「聲音」賺錢?有聲書主播,年收入均可達到百萬水平
    關於音頻主播,你知道多少?什麼樣的聲音才可以稱得上「主播」?隨著內容付費概念的興起,音頻行業發展態勢良好,音頻行業的「主播」群體生存狀態是怎麼樣的?如何靠「聲音」賺錢?有聲書主播,年收入均可達到百萬水平,耳朵經濟是怎樣的一種經濟?
  • 年入近百萬的工作:給相撲選手清理臀部,尊嚴和金錢該怎麼選?
    在足球、籃球、網球等領域,年入百萬的運動員不在少數,更不用說那些超級巨星了,像C羅、詹姆斯、費德勒等人的年收入都高達幾千萬美元。當然了,運動員也不是人人都能做,想當就能當的,除了有身體素質的要求外,也需要後天的努力。那麼普通人能不能在體育領域拿高薪呢?答案還真的有,只不過並非所有人都能接受的,這份工作能年入近百萬,工種叫臀部清潔師,跟日本的一項體育項目有密切關係。
  • 百萬年薪的人,都是靠賣的
    今天表達欲望有點強的老高~賺錢如吃屎,但是屎容易吃,錢難賺;年薪百萬的人,更不例外。天,我這樣描述,是不是真的,一點都不香了。賺錢賺錢,從來沒有聽過用底薪賺的說法,提成必須是靠命換來的。如果你底薪就年入70-80W了,你可以直接忽略我這段。
  • 曾與王菲同名的她,如今已被忘記,但她的聲音卻讓人欣喜!
    上一站,她也曾是天后真正了解過香港樂壇黃金一代的人,大概都知道關淑怡這個名字,那時的她代表了一種獨特的音樂魅力,完全不輸給同時代的王菲、林憶蓮、葉倩文等天后,曾經這個名字不斷地被拿來和王菲並列比較。其實說起來,關淑怡真正自己的歌特少,這對於一個曾經在香港樂壇黃金時代都大熱到天后級別的歌手來說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但關淑怡就是這樣。就連自己的專場演唱會上,她都唱不滿自己的歌填場,其實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因為自己的歌少,所以關淑怡很多經典之作大都是翻唱。
  • 月入百萬的兄弟,卻沒錢借給我
    我第一時間便想到了發小陳東,這兩年他在深圳發了財,我經常在網上看到他發表的《我是如何月入百萬的》《月入百萬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他總是會很大方的介紹自己的成功經驗,他希望這個世界每個人都能脫離貧困,不再挨餓。「我準備要結婚了,還差8萬塊彩禮錢,你能不能借我?」我打電話給陳東,沒有過多的寒暄,直奔主題。
  • 46歲「巨嬰」郭冷:生活難自理,年入百萬無人嫁,全靠家長照顧
    特別是金星,她的舞蹈在國際上都非常有名氣,曾經斬獲多項國際大獎,在這個圈子裡的資歷非常高,雖然這幾年她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了主持領域上,但是她的舞姿依舊讓人難以忘記。現在她的年齡逐漸增大,所以就逐漸退出了舞壇,只是偶爾在舞蹈比賽上擔當評委。
  • 在線新經濟下的內容消費——殘疾人上喜馬拉雅做主播年入百萬
    如今,在喜馬拉雅上,殘疾人主播已超過8000名,其中,年收入最高的近百萬元,專輯播放量最大的超過8億,他們為自己找到了生命裡的光,還讓無數聽友在聲音的世界裡找到慰藉。對於「摩心」而言,喜馬拉雅「只聽聲音,不看臉」的選拔機制令他十分感慨,「我在喜馬拉雅找到了我追求許久的公平。」在喜馬拉雅,他從一個試音一年失敗的門外漢,到逐漸成長為「大慶有聲書第一人」。五年時間,演播21部有聲作品,4部作品播放量過百萬,目前他是喜馬拉雅全職主播。
  • 最美袖珍女孩黃韻伊:從被人嘲諷到年入百萬,她是如何逆襲的?
    從來不抱怨生活,反而是奮起直追,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和雙手改變人生。 在這裡,沒有一個人會用異樣的眼光看黃韻伊,每個人都互相幫助,無比真誠,黃韻伊的笑容越來越多,很快,她就融入其中,跟著大家走南行北,每個月還能拿到1000多塊錢的工資。
  • 五年寫近百萬字解說詞 幫助盲人「看」電影
    坐在最前面的,是這裡的電影講解員杜誠誠,她是一位左腿高位截肢的殘疾人。現在社區一個月大概放兩次電影,每次電影放映的時候,杜誠誠就坐在投影屏幕的一側,手持話筒,看著電影畫面,對每個無對話鏡頭配上語言,讓現場的盲人可以「看到」一部電影。五年來,她為盲人「講」了100多場電影,為40多部電影寫下近百萬字的解說詞,累計有6000人次的盲人聽過她講電影。
  • 喜馬拉雅殘疾人主播已超過8000名,年收入最高的近百萬
    2020年1月至10月,喜馬拉雅內容消費總額同比去年增長90%,品類從328類增至393類。越來越多的用戶願意為優質內容買單,與此同時,喜馬拉雅的主播生態愈加繁榮:出版社、媒體、MCN機構、品牌主、播客、明星等紛紛加速入駐,聯合喜馬拉雅為用戶帶來豐富的內容,提升聽的體驗。
  • 破產老闆返鄉承包荒山養雞,推出了「免費」領雞蛋,年入近百萬
    剛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以為又是網絡上的標題黨為了吸引人們閱讀,可是最近村裡也有人這樣做,才發現雖說沒有說的那麼誇張,但是也比在外打工的人要好很多。時代在改變,人們的想法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做了一下進一步地了解,其中的道理是非常簡單的,就是把城裡超市的那套:「會員模式+免費贈送模式」結合到了一起,沒有像網上說的年入百萬也是因為附近村民的數量沒有達到一定的數量才沒有像網上說的掙那麼多錢而已。下面我們來聊一下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 說書人變形記:講故事月入百萬,單田芳「後繼有人」
    移動網際網路的崛起,聲音載體多出一個深度——音頻軟體的出現,讓說書人用「產品」的形式把聲音分發給更多的人,也讓說書人的職業重新「站立」起來。一切肇始於在被稱為內容付費元年的2016年,「音頻」成為這一年非常重要的內容產品。蜻蜓FM、喜馬拉雅FM、荔枝FM等音頻平臺,一時間向著有聲書產品齊頭並進。
  • 專業補褲襠 小夥年入百萬 連譚凱都找他
    比如縫補聖手劉雲強,就是業界大佬,靠補檔年入百萬!你信嗎?反正乍一看我是不信的。常在人前走,哪能不失態。比如一不留神褲子炸了。面對尷尬不用愁,補檔哥來解憂,專業無痕靠譜。劉雲強,一個安徽宿州的小夥子。他說一般牛仔褲磨損最多的地方其實就是襠部,比如說有人是騎自行車磨的,或者是有人走路的習慣會磨著檔,我這邊就是最主要的業務就是做補檔,也會有一些知名人士過來找我補檔。
  • 陶淵明後人紫襟做主播月入百萬 惹到誰了?
    最近刷微博看見的最最最讓人生氣的一件事就是,若干個大型媒體的微博號齊刷刷發了一條【#陶淵明後人做主播月入百萬#,網友:你這是坑祖宗啊!】這樣的微博。光看這個標題,不禁讓人猜想:這個陶淵明後人到底何許人也?做了什麼傷風敗俗的事情?難道被掃黃打非盯上了?其實,這位主播「有聲的紫襟」,本名陶勇祥,1991年出生,肄業於華東交通大學計算機專業,現在是喜馬拉雅的籤約主播,擅長播講恐怖懸疑故事,兩年前以一部《摸金天師》打破了喜馬拉雅的記錄,成為第一部點擊率破十億的有聲小說。
  • 堅持7年收集自然聲音如今年入百萬
    身處鬧市的你,有多久沒聽過盛夏靜謐的蟬鳴聲,清晨鳥兒的清脆叫聲,以及山間清流的潺潺聲?最近,杭州一位大自然錄音師火了,7年時間,他深入田園、森林、山谷、海邊,舉起毛茸茸的防風罩,把收集的大自然的聲音製作成一張張自然天籟專輯。
  • 陶淵明後人做主播月入百萬,網友:現在真的是做什麼都沒主播賺錢
    4月18日有點悲傷,帶你看娛樂圈最新的重磅頭條,讓你時時感受娛樂圈的最新動態。今日實時娛樂熱點報導導讀:陶淵明後人做主播月入百萬,網友:現在真的是做什麼都沒主播賺錢。只要你在網絡娛樂圈混好了,月入百萬甚至千萬,堪比一線明星的存在,也不是不可能和遙不可及的。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網絡直播這一條路,來作為自己的敲門磚或者是實現夢想的途徑。最近就有一名有聲主播徹底火了,今日還被送上熱搜,那就是主播紫襟,原名陶勇祥,靠講故事月入百萬。據悉,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陶淵明後人。此消息一出,引發大量網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