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五華陳氏宗祠別致的風水景觀

2020-12-20 義門陳氏家族

點上面義門陳氏家族加入陳氏大家庭!

廣東五華陳氏宗祠別致的風水景觀

天柱山下陳氏宗祠別致的風水景觀

廣東之行,我與廣州楊公風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曾中貴、珠海風水名師姚成林、著名興寧羅家通書傳承人羅錦炎等人來到梅州五華縣棉洋鎮。 棉洋鎮地處五華縣的南端,與揭陽市的揭西縣相鄰,轄區總面積達254平方公裡,人口有八萬多人,離五華縣城45公裡。現在 棉洋通高速公路了,出行更方便啦!

這也是曾中貴的出生地。他對生養他的這片土地飽含深情,說,五華地靈人傑,奇山秀水間如珍珠般呈現著不少地風水名地,是研究風水的好教材!

我們先考察了陳氏宗祠。陳氏宗祠之所以引起我們的深厚興趣,一是陳氏宗族遍布全縣16個鎮,據2011年8月統計,全縣有21個支系,12萬8千多人,佔全縣總人口9.7%。二是陳氏宗祠所處的位置有風水的講究。它處於一封閉長形小盆地中,所倚之龍脈就是棉洋最有名的天柱山。天柱山是棉洋的象徵;是五華縣的名山,主峰海拔590多米,巍峨險峻。 曾中貴說,登上山頂,往下看就是棉洋鎮的圩鎮全貌,盡收眼底,山水之間點綴民宅和道路,如同一幅寧靜而悠閒的田園生活畫卷。

民宅或祠堂靠山面水而建,這是中國風水常識,為大眾所熟悉。若催丁催官,則倚之龍脈必須雄健飽滿,靈動有神。賴布衣的《催官篇》就是為夢想步入達官貴人階層人群服務的風水術,其要訣也是通過撥砂催官。從此讓中國風水術罩上了一層功利色彩,也讓無數夢想催官者為之傾倒競折腰!

五華陳氏宗祠選址正是以天柱山為用神,視為催丁催貴的「龍脈」。我們由遠向近看天柱山,整個山形宛似猛虎臥地,而尾巴則彎回捲曲。而明朝開國功臣陳秀甫的祠堂恰在「猛虎」的尾巴上。見有人來訪,陳氏宗祠的管理人員前來接待我們,他說,你看右側護砂蜿延內彎,我們的宗祠就是咬住老虎尾巴而建。

入祠,先入牌坊,抬看就看見由明朝皇帝朱元璋親筆寫的「皇恩寵錫」四字牌匾。這正是陳氏宗祠的貴氣所在。據《五華縣誌》記載, 1367年十月,朱元璋特令湯和為徵南將軍,陳秀甫隨軍徵戰福建、廣東等地,並因解運公糧有功,被朱元璋封為光祿大夫,還賜建了「皇恩寵錫」牌坊。

風水學上把點穴視為最難的活兒,這是風水師以大地平臺,剪裁山水的神來之筆,也是點睛之筆。老百姓視點中穴位,為生龍口。檢驗風水師的功夫就看所點穴位有無奇異之生氣表現,如五色暈之類外觀呈現。

讓陳氏宗祠管理人員津津樂道的是,祠堂內神位之下未用地磚鋪,乃因生龍口不能重壓。據說頭天晚上若挖土一筐,翌日早晨其坑又升滿土。這就是一種被當地人稱作的「神土」。我們跟隨他走到神臺後面,彎腰看到一處圈圓形的土,帶黃色。據他說,這種「神土」出自一個生龍口,今天你取走一些土,明晨洞口又冒上新土齊平。陳秀甫的後裔來祭拜,幾乎人人都要在穴裡抓一把神土,取其「源源不盡」之意,拿回家去供奉。 有好事者把這層土用力夯實,但第二天,它又變鬆散了。當地群眾對這種「今天夯實,明日鬆散」的現象百思不得其解,將其名為「神土」。

「我看當年陳家祠建在這裡,而神臺下面是宗祠之穴,有這『神土』,說明此處正是生龍口!」同行有人這樣評價道。

經測,陳氏宗祠坐山庚申之小空,但重修祠門為庚兼酉。牌坊氣派,坤兼申小空線。

其祠右側白虎方為天柱山下伸一支脈,如虎下山,巽方飽滿秀麗,有筆架之態,但朝應峰太近,祠為三進,天井放水出甲口。

原祠前有一水塘,塘下有泉眼。可惜現填為草坪。

據說,此祠出過國民黨上將,原國家農業部部長陳耀邦等黨政耍員和教授。2012年11月19日至20日,國家農業部原部長陳耀邦,攜其夫人萬崇翠,專程從北京到五華尋根省親。他深情地說,研究先祖歷史,目的是了解民族傳統,弘揚祖德,建設和諧社會。

依據陳家祠的風水形勢,我斷該祠丁貴兩全,但長房和二房好,三房差,且丁少。此斷語被陳氏後裔所認可。

風水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隨時空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吉兇也隨之發生!所以,世人不要執著於一個祖地風水或宗祠風水,也要不斷開拓人生的新風水環境!

相關焦點

  • 廣東五華陳家祠,曾獲最美陳氏宗祠稱號!
    > 關注陳氏在線 掌握最新陳氏資訊 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天柱山的「龍脈」威武雄壯,整個山形宛似猛虎臥地,臥虎的尾巴則彎回捲曲。陳秀甫公祠風水格局就叫「寒虎咬尾」。 位於棉洋鎮聯西村天柱山下的陳家祠,又稱秀甫公祠,俗稱相公祠。 明嘉靖壬子歲(1552年),陳秀甫7世孫陳尚策為首,舉全族之力,在玉泉寺左邊興建「陳家祠」,以祀奉族肇基始祖陳秀甫。
  • 福州螺洲陳氏宗祠
    " 加入陳氏大家庭!福州螺洲陳氏宗祠   福州螺洲陳氏宗祠位於螺洲店前村,1992年被市政府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牌匾楹聯多、品位高是陳氏宗祠的一大特色,大廳上的「福壽」金字橫匾是道光皇帝在陳若霖70歲壽辰時賜的御匾,兩側是宣統皇帝贈給其師傅陳寶琛的壽聯,廳內掛有歷代官員、名人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陳立夫、啟功的題辭和書法,還有「六子科甲」、「兄弟父子、叔侄同榜進士」、「兄弟、叔侄同館翰林」、「院士」等牌匾。
  • 全國各地陳氏宗祠大觀,幾百座宗祠看看有你家族的嗎?
    為了更好的弘揚陳氏文化,展現各地陳氏家族的精神面貌,從2018年10月1日以來,我們收集了三百多座陳氏宗祠並整理成專輯,向全球陳氏宗親展示各地陳氏宗祠的風採。> 廣東惠東縣梁化仕祥公陳氏宗祠 廣東和平縣長塘鎮陶錫村陳氏欽公祠
  • 陳氏宗祠大觀 祠堂文化 源遠流長
    在南方的浙、閩、粵陳氏主要聚居省份,諸多鄉村都有大大小小的宗祠,如浙江溫州蒼南,一個縣有100多家宗祠,在廣東潮汕地區,一個鄉鎮就有近百家祠堂。在南方,只要有陳氏聚居地,都能看到宗祠的身影,大的村莊有大宗祠、小支祠、小家廟等;宗祠的涵蓋面十分廣泛。在南方沿海地區,很多宗祠造價數以千萬元計,在廣東還有造價達10億元的家廟,由此可見,宗祠對家族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 從陳氏宗祠看中國傳統倫理家族觀念的宗祠文化
    宗祠即是祠堂,是古人供奉祖先和祭祀場所,是宗族的象徵。宗祠體現的是宗法制家國一體的特徵,是凝聚民族團結的場所。因此宗祠的建築也注入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它與古塔、古橋、古廟宇相映,成為地方上的一大獨特的人文景觀。宗祠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是家族的聖殿。作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文化的象徵與標誌,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
  • 北流獨竹陳氏大宗祠
    陳氏大宗祠是陳氏族權和神權交織中心,它傳承著家族文化,維繫著家族情感,代表著陳氏家族的地位和榮耀,是無與倫比的家族聖殿。要光大門楣,必積德累善;要子孫孝賢,必崇本報先,為了重建北流陳氏大宗祠,新陳人慷慨捐出祖地和私人舊宅和水塘共計4000多平方米,作為永久性祠址。在北流陳氏「兩會」領導的領銜組織下,20萬陳氏宗親殷然期盼,翹首以待。
  • 臺灣陳氏大宗祠
    臺灣陳氏大宗祠2008-06-02 14:54     來源:陳氏宗親網     編輯:賀晨曦臺灣陳氏大宗祠德星堂創建年代,清鹹豐十年(公元一八六○年)祠堂地址,臺北市建成區寧夏路二十七號,由臺北後火車站步入大圓環,再順寧夏路方向走去,在蓬萊國小前右轉進到平陽街,左首即為陳氏大宗祠
  • 廣東紫金縣百姓宗祠街,看看陳氏宗祠建得怎麼樣?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紫金百姓宗祠街 【祠堂街】位於廣東省紫金縣紫城鎮下厚街和儒林街。 這兩條呈十字交叉、僅有2公裡長的古街上,建有明代不同姓氏、不同風格的宗祠祠堂34座。
  • 潮惠二州陳氏大宗祠
    點上面「義門陳氏家族」加入陳氏大家庭!潮惠二州陳氏大宗祠該祠位於惠來縣葵潭鎮吉成村五十三坎頂,面臨龍溪。陳氏大宗祠建於明末年間,清代曾多次修葺。歷經風雨洗禮,大宗祠殘舊不堪。1995年,潮惠兩地族親慷慨解囊,集腋成裘,重建宗祠。
  • 陳氏大宗祠:嶺南水鄉祠堂經典
    陳氏天下一家親 順德陳家祠又名陳氏大宗祠,祠坐南向北,為三進院落合院式布局,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現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破冰行動》中的塔寨林氏祠堂,實為中山茶東陳氏宗祠,比廣州陳家...
    而塔寨村的原型應該就是博社村,但是這部電視劇的拍攝地卻並不在博社村,而是在中山的茶東村、孫文西路步行街、中山公園、岐江公園等地,尤其是其中頻頻出鏡的林氏宗祠,實際上就是茶東村的陳氏宗祠。在明中期始建陳氏大宗祠。
  • 紀中舊址和陳氏宗祠群入選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文物局於5月3日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南朗鎮的茶東陳氏宗祠群和中山紀念中學舊址榜上有名,南朗鎮的茶東陳氏宗祠群屬「古建築」類別,紀中舊址則屬「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類別。至此,加上之前已經入選的孫中山故居,中山市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增加至3處。
  • 永春陳氏宗祠楹聯選
    永春陳氏宗祠楹聯選2008-09-05 08:42     來源:閩臺宗祠網     編輯:賀晨曦永春仙夾林柄陳氏宗祠永春小岵南山陳氏宗祠舜帝傳芳,巨族世裔興海宇;潁川衍派,小岵宗枝遍神州 永春桃城榜頭陳氏宗祠由固始而踞桃源,枝榮葉茂,孝孫有慶;
  • 聞名遐邇的貢川陳氏大宗祠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陳氏大宗祠位於福建省永安市貢川鎮城南的巫峽頭,是陳氏入閩始祖唐中丞陳雍的紀念祠,是福建陳氏聞名遐邇的大宗祠之一。
  • 陳氏宗祠該怎麼建?別丟了風水!以後就這麼照著修祠堂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傳家風丨揚正氣丨鑄族魂丨促發展 祠堂介紹 宗祠即是祠堂,是漢民族供奉祖先和祭祀場所,是宗族的象徵。宗廟制度產生於周代,當時,宗廟為天子專有。到了南宋,朱熹提倡興建家族祠堂。
  • 高明區更合鎮高村陳氏宗祠:古村藏深山 茅龍見歷史
    而遠近聞名的陳氏宗祠就在飯館和士多店背後。越過嶄新的小樓,穿過一片廣場,盡頭處,兩座格局相仿的古典建築平行排布。這就是高村陳氏的兩座舊宗祠。左邊一座,正大門上掛著「陳氏祠堂」石刻橫匾,是村民為紀念先祖從高要蓮塘遷來高明所建。右邊一座則是紀念在村中開枝散葉的陳姓祖先康富公所建,所以又名康富陳公祠。
  • 陳氏大宗祠掛燈吸引「了不起的佛山文化」關注,將入文化部視野
    「元宵添丁掛燈」儀式由來已久,以前每年元宵節,陳氏大宗祠都會為族人舉行掛燈儀式。解放後,統一的掛燈儀式被取消了,直到2012年底完成重修後的陳氏大宗祠再次重拾起維繫族人感情的「使命」,統一的開燈儀式得以延續。
  • 陳氏宗祠,末代皇帝帝師的家族榮耀
    宗祠,是一個家族文化傳承最好的存在方式。從古至今,在我國許多地方都有各式各樣的宗祠被傳承和保留下來。尤其在長江以南的許多地方,宗祠也代表了一個家族的地位和榮耀。宗祠,也是維繫家族情感最重要的地方。福州螺州的陳氏祠堂應該是一個比較有歷史有特色的一個祠堂,是清代刑部尚書陳若霖出資倡建。祠堂內牌樓、天井、大殿、花園及大戲臺等建築,大殿前有迴廊,兩側有廂房。其整體結構保存較為完整,具有濃鬱的福州地方特色。螺州陳家自清道光年間任刑部尚書的陳若霖始,世代簪纓,有兄弟父子叔侄同榜進士之榮華,清末代皇帝溥儀之師陳寶琛兄弟6人,三進士,三舉人,人稱「兄弟六科甲」。
  • 廣東懷集冷坑竟聚集唐皇「李世民」四萬後裔——李氏大宗祠風水考
    春訪廣東懷集 驚喜發現冷坑竟聚集唐皇「李世民」四萬後裔----李氏大宗祠風水考曾祥裕 曾海亮曾祥裕風水團隊曾到福建上杭稔田鎮官田村李氏大宗祠考察。該宗祠始建於1836年,由李氏後裔為紀念其入閩始祖李火德公所建,被譽為"客家第一祠"。2020年曾祥裕風水團隊早春二月踏青來到廣東肇慶懷集,在兩廣交界的地方冷坑又驚喜地發現竟聚集唐皇李世民四萬後裔。始祖李什八,原籍福建上杭,乃隴西堂大唐皇帝世民三十二代嫡孫。 陪同我們考察的朋友說,冷坑鎮人口最多的姓氏是李氏 。
  • 原稱陳氏書院,保存最完整、裝飾最精美的中國清代宗祠建築!
    原稱陳氏書院,建於清光緒十四年,是廣東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裝飾最精美的中國清代宗祠建築。·由當時廣東省72縣陳姓人氏合資興建,是南方最大的合族宗祠,現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2002年以古祠留芳為名入選新世紀羊城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