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自2009年3月國務院出臺《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以來,為了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院產業,國家又陸續出臺了許多相關政策。醫藥企業、醫療器械企業、房地產企業、金融資本等各路社會資本都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如過江之鯽般紛紛投向醫院這一誘人的產業中來。醫院產業果真如此高利潤、高回報嗎?真的是一塊誘人的餡餅嗎?
對於這些企業來說,究竟什麼類型的醫院更適合投資呢?下面我們仍然將醫院按照一級、二級、三級來逐一討論。一級醫院由於規模太小,上市公司對此類醫院基本上是不屑一顧,所以該類醫院從上市公司投資角度來說無甚價值。本文將重點討論二級與三級醫院的投資價值與機會。
醫院經營現狀
對於三級醫院,我國衛生部門對三級醫院的評定基本標準是:要求具有501張以上病床,能夠向幾個地區提供高水平專科性醫療衛生服務和執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務的區域性以上的醫院。三級醫院一般都是當地醫療技術水平的最高代表,在當地大多都具有某種象徵意義。
至2012年末,全國共有1624家三級醫院,共計1469737張病床,平均每家三級醫院擁有床位數905張;從醫院人員數量來看,每家三級醫院平均達到1156名。根據《2012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鑑》計算,三級公立醫院平均每家醫院總收入49459.5萬元,收支結餘率3.67%,剔除財政性和上級補貼收入與支出外,平均每家醫院虧損266萬元,藥品收入佔醫院總收入的40.9%。從這些數據來看,似乎三級醫院並不是那麼的有吸引力。對於投資者來說,三級醫院的品牌價值及潛在的盈利能力,這才是投資者所最感興趣的。
對於二級醫院,我國衛生部門對二級醫院的評定基本標準是:醫院病床數在101張~500張之間,向多個社區提供綜合醫療衛生服務和承擔一定教學、科研任務的地區性醫院。
2012年末統計數據顯示,全國二級醫院數量6566家,總床位數1827470張,平均每家醫院的床位數278.3張,平均每家二級醫院的人員數量為320名。根據《2012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鑑》計算,二級公立醫院平均每家醫院收入7279.8萬元,收支結餘率3.4%,剔除財政性和上級補貼收入與支出外,平均每家醫院虧損284萬元,藥品收入佔醫院總收入比例40.5%。
醫院為什麼要賣?
由於公立醫院有著較好的品牌、穩定的客戶群、成熟的醫療隊伍和管理體系,無疑成為各路資本最想收購的標的。但是,公立醫院為什麼要賣呢?醫院或者醫院的上級部門想要得到的,我們的投資企業能夠滿足他們的要求嗎?就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進行詳盡的分析。
縱觀國內一些企業所收購過的三級公立醫院,其數量屈指可數。企業能夠收購成功的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兩類:一是地方政府財政匱乏,無力對醫院進行任何扶持,或者醫院經營陷入某種困境。在此情境下,當地政府或醫院急需外部資本的進入以改善狀況;二是國有企業醫院在「主輔分離」(即業內所熟知的「國經貿企改〔2002〕859號」文)的大背景下進行的改制,其中包括像北京燕山石化醫院(三級)等此類醫院。
對於民營三級醫院來說,收購要更容易也更簡便,成功的案例已有不少。像開元投資(SZ.000516)收購三甲級的西安高新醫院,復星醫藥(SH.600196)收購三甲級的佛山市禪城區中心醫院等。
三級醫院中尤其是三甲醫院一般在與欲收購醫院的企業談判時往往會問到,「醫院發展不缺乏資金,你們在醫療技術、醫院管理、專業人才等方面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又有多少經驗給我們?」在當前現狀下,估計很難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夠回答的了醫院所提出的這些問題。當前,我們所看到的更多是三級醫院更意願與社會資本進行合作。如,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院的股份制改造等。
對於數量眾多的二級醫院來說,與三級醫院相比無論是在醫院收入還是政府投入方面都有較大不同。二級醫院基本上囊括了絕大多數的全國縣級公立醫院。在此,我們以全國縣級公立醫院的一些統計數據進行分析。2012年,衛生部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縣級公立醫院經濟運行研究報告》中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縣級公立醫院資產負債率為36.7%,為有資產負債數據以來的最高值(1999年縣級公立醫院資產負債率約為25%,此後逐年上升)。縣級公立醫院長期債務規模達到658.5億元,其中基本建設和設備負債佔73%,導致縣級公立醫院在運營中要承擔著較大的經濟壓力。
同時上述報告還指出,由於固定資產竣工驗收程序繁多,竣工結算不及時,工程欠款債權債務關係複雜等因素,目前很多縣級公立醫院財務報表中的長期負債規模,並未全面反映實際債務規模,估計實際債務規模可能還要更大一些。
實際上,不僅僅是縣級公立醫院,還有其他類型的二級醫院都是在自身積累不足的情況下,又不願錯失國家投資建設補助的機遇,以及為了對抗三級醫院對病人的「虹吸效應」,只能負債建設。
二級醫院與同級別醫院進行同質化競爭,所感受到的市場壓力也更為明顯。從2008年~2011年的診療增長率來看,二級醫院呈現下降趨勢,尤其是近兩年,增長率更是大幅落後於三級醫院。從診療總人次上來看,三級醫院與二級醫院之間的距離逐漸縮小,三級醫院很快就要超越二級醫院。從上述數據分析來看,二級醫院無疑有著更為迫切的合作願望,也更希望藉助外界資本從眾多同級別醫院中脫穎而出。
2007-2011年不同級別醫院診療人次增長率情況
(註:根據歷年衛生統計年鑑計算)
2007年~2011年不同級別醫院診療人次情況(單位:百萬人次)
(資料來源:2012年衛生統計年鑑)
醫院怎樣才能更掙錢?
美國利潤率最高的醫院——弗拉沃斯醫療中心(Flowers Medical Center)擁有235張病床,其營運利潤率居然高達53%。這一數字,無疑極大的刺激著所有醫院投資者的神經。
眾所周知,經營醫院最困難的問題在於如何管理。當前,收購醫院最多的兩類企業就是工業企業與各類基金。工業企業的管理模式與醫院相比,最大差異就是工業用的是流水線、標準化生產模式,與醫院這一服務業相比,其管理模式無疑是天壤之別。而各類基金等金融機構擅長於股權投資,更是缺乏專業人才去參與醫院的運營管理。
當前,國內醫院按照盈利方式可以分為藥品銷售模式、診治服務收費模式、非治療性服務收費(例如保健和諮詢)、混合模式收費等四種商業模式。由於「以藥養醫」的模式,以及國內的藥品銷售模式,導致所有欲收購醫院的企業都在盤算著,醫院收購以後,通過直接採購可以降低藥品20%~30%的成本。對於二、三級醫院藥品佔比均在40%以上,僅此一項便可增加8%~12%的醫院利潤。從數學計算方法來看,醫院利潤的增加的確如此。但是,醫院經營真的像數學計算這樣簡單嗎?取消藥品加成以後,醫院的利潤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這些問題對於醫院的投資者來說,你們想清楚了嗎?高端醫療的收費由於不再受到政府的價格管制,及高收入群體的就醫觀念轉變,投資高端醫療也異常火爆,各大城市所新建的高端醫院不斷湧現。隨之而來的還有高端醫院的投資成本也不斷加高,從每張病床的100萬~200萬元人民幣,增加到了300萬~400萬元人民幣。面對著投資成本的不斷增加,高端醫院如何才能讓患者掏更多的錢前來就診呢?
醫院產業作為典型的重資產、重人力資源、長周期的行業,如何有效提高醫院的運營效益、縮短投資周期、開闢新的盈利模式,如何利用好資本市場建設與運營醫院,將是橫亙在每一個投資人面前的現實問題。
(本文作者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